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认知失调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研究成果,其含义是人们对负面信息倾向于忽略、抵制的态度,从而往往低估自己面临的风险。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在《认知失调的经济后果》一文中,应用这一理论解释了矿难发生的现象,他认为矿难的发生是因为矿工对所面临的风险认知失调。笔者认为,这一解释与我国的国情不符,我国的矿难频发,关键在于矿主对风险的认知失调及一旦矿难发生矿主蒙受的损失较小。本文借助社会心理学认知失调理论及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给出我国矿难频发的一个行为经济学解释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认知失调;均衡分析;我国矿难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10-0019-07
近几年,我国煤矿事故频繁发生,一次事故死亡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矿难时有报道。据香港凤凰卫视新闻报导,2005年我国矿难死亡人数为3 683人;我国的煤炭产量为世界第二,而矿工死亡人数占全球矿难死亡人数的80%。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什么矿工明知这是风险特别大的行业,却前赴后继地从事此工作?为什么矿主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障矿工的安全?为什么各级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些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为我国矿难的频发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借助社会心理学的认知失调及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力图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探索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内容
社会心理学的许多理论以认知相符理论为基础,认知相符理论是指人们在维持两个看似矛盾的想法时,会感觉不舒服。认知失调理论是认知相符理论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多数认知失调现象源于人们认为自己是理性聪明之人。对于同这一判断相抵触的信息,人们通常倾向于采取忽略、抵制的态度,或通过改变其他信念来扭曲此类信息。(本文对认知失调的描述以及所选择的实验,大部分要归功于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t Aronson,1979)的优秀著作)。认知相符理论的另外一个应用是,如果人们已经做出某项决策,其后又获得了暗示这是错误决策的信息,那么他将倾向于抛弃该信息,因为关于错误决策的认知与自己是一个聪明之人的看法相抵触。认知失调理论表明,在危险职位上工作的人必须在两个相互冲突的认知之间做出抉择:按照其中一个认知,他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绝不会选择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工作;如果工人继续在危险职位上工作,那么他就会想方设法地否认这是一个危险职位的认知。
被心理学家称为认知失调的行为,与贝叶斯决策理论中的理性行为相悖。根据贝叶斯决策规则,人们对现实状况的估计仅受其可得信息以及他们对现实状况的偏好的影响,但独立于他们对信念本身的偏好。因为对于认知失调的个体来说,其反应不仅滞后于他所获得的信息,而且他们对现实状态的估价,要受他们已有信念的影响。依据认知失调理论进行的心理学实验,其典型做法是比较两组人的信念:一组是受控群体;而另一组群体对不同信念的偏好,则会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变化。对于第二组被实验者,实验者试图在不告诉被实验者任何(同他们对现实状况的估计有关的)新信息的情况下改变其偏好。通过对相关证据的考察,我们发现几乎绝大多数实验结果都无法给出贝叶斯式的解释,这是因为,几乎难以解释两组群体可得信息之间的差异。
实验表明,各组拥有相同信息的群体,存在系统差异的信念。例如,人们往往把自己视为能够做出正确决策的人。在一个赛马场上对一些赌马者的采访(Robert Knoxand James Inkster,1968)表明[1],刚刚离开投注窗口的赌马者往往比排队投注的人对“他们的马”更感到意外。还有另外一个可作为例子的实验,调查人员(JackBrehm,1956)要求一些妇女对两件家用电器进行估价,然后让她们在两件家用电器都处于包装的状态下,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几分钟后,调查人员要求这些妇女在家用电器仍处于包装状态的情况下,对它们进行第二次估价。实验结果表明,第二次估价会按照有利于她们所选择家电的方式而发生系统的变化。
还有许多实验例子涉及不道德行为或残忍行为。有一个实验(Keith Davis and Edward Jones,1960)要求一些学生先观察另一个正接受采访的学生,然后让他们告诉这个学生他十分浅薄、不可靠和愚笨。参与这种行为的学生,系统地改变了他们对其施虐对象的态度。
认知失调模型表明,人们不仅对既定信息的解释存在系统偏差,而且在依据偏好获取新信息时亦存在系统偏差。有这样一个例子(Jerald Jellison and Judson Mills,1967),首先要求一些妇女对一组产品进行估价,然后要求她们在合意度非常不同的两种产品之间做出选择。不过,在完成这一选择之前,向一组人提供她们拒绝选择的产品的信息,向另一组人提供报价相近但尚未最终选择的产品的信息。令人奇怪的是,决策与新信息无关的人们,要比决策与新信息有关的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来阅读新信息。许多实验都表明人们对新信息的接受存在偏差,上述实验就是支持这一论点的实验。
此外,认知失调对信念的影响也许会持续很久。例如,说服自己承担某项有难度工作的人,往往有着强烈而持久的信念,认为他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很好的工作。因为如果人们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难度且收益很小(相对于他付出的努力),那就说明他本人是愚蠢的。这个结论是从事该项工作的人难以接受的。认知失调虽然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但经济学家可以应用该成果对现实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它在行为经济学及实验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二、阿克洛夫的工人认知失调模型及分析[2]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在《认知失调的经济后果》一文中给出了如下的模型及分析:
1.模型的一般描述
阿克洛夫模型共分两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工人要在危险职位和安全职位之间做出权衡,并选择能够带来最高货币和非货币收益的工作职位。
在第一个时期,由于没有安全设备可以使用,故危险行业的工人别无选择,只能面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如果这一决策带来的预期成本较小,那么任职于危险行业的工人就会因为认知失调,而相信其工作职位实际上是安全的。
在第二个时期,支付实际成本后可以获得安全设备。然而,由于在这个时期,任职于危险行业的工人相信其工作是安全的,故他们将不去购买安全设备。由于工人对安全设备和货币收入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的估价是错误的,因此,为了重新实现帕累托最优,有必要引入安全立法。
在此模型中,假设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竞争性市场。同时,工人在开始时都有理性预期。在危险行业谋得职位的那些工人,知道他们将经历认知失调,进而会改变对事故发生概率的估计。
2.模型假设
模型假设可分为以下四部分阐述:
(1)安全行业中的劳动市场描述。对安全行业的描述,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危险行业而言的。安全行业中的工作职位将支付固定工资,用Ws表示。不论是在第一个时期还是在第二个时期,该工资都将是危险行业工人工资的参照物;该工资取决于安全职位与危险职位之间的货币收益、非货币收益的适当等价。
(2)危险行业的产品需求和产品供给描述。在每个时期,危险行业的产品需求都由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函数D=D(p)给出,其中D是产品需求,p是产品价格。产品的生产只使用劳动一种要素。每个工人在每期生产出一个单位的产品。由于劳动力市场是竞争性的,故产品供给在每期均对工资具有无限弹性。
(3)任职于危险行业的非货币损失描述。在没有安全设备的情况下,危险行业中所有工人在第一期和第二期发生事故的概率均为q,且事故对于工人的成本是Ca。
(4)跨期决策的描述。在第一个时期,没有安全设备可资利用;在第二个时期,危险行业的工人可以购买新的安全设备,从而以Cs的成本排除发生事故的可能。为保证这一设备在经济上是划算的,假定qCa>Cs。并假定工人不能预先购买这种安全设备,而必须在第二期开始时做出决定。
此外,危险行业中的每个工人,在每个时期都有恐惧心理成本Cff。其中Cf是单位恐惧成本,f是工人的恐惧程度(作为一种便于阐述的术语,阿克洛夫将任职于感觉不安全职位的工人所产生的不安情绪称为“恐惧”)。
设q*是工人认知的事故发生的主观概率。由于认知失调,工人往往低估事故发生的概率,即 q*≤q,令:
命题1在第二个时期,危险行业的工资为。
由于危险行业在第二个时期的实际生产成本,将因使用新的安全设备而低于第一个时期,故第二个时期的产品价格更低,从而需求更大。其结果是,第二期将比第一期生产出更多的产品、雇用更多的工人。第二个时期的边际工人必然来自于安全行业,他将相信q*=q,从而购买安全设备。该工人没有任职于安全职位的工资机会成本是Ws,购买安全设备的成本是Cs,这两个成本都必须得到补偿。于是,第二个时期危险行业中的均衡工资是W
5.对均衡的讨论:安全立法的引入
这一均衡对于分配有什么含义呢?首先,当把两个时期的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加总在一起时,所有工人不论其就业经历如何,都将具有相同的预期收入2Ws (安全行业的工人在每个时期都获得工资Ws,故总的净收益为2Ws)。当安全、恐惧和事故的相对成本的大小,能够使得所有工人都会在第二个时期购买安全设备时,则所有工人在每个时期的预期收入都正好是Ws。如果该决策问题的参数,使得第一个时期任职于危险行业的工人,在第二个时期选择不购买安全设备,那么情况将略为不同。那些认为自己在第二个时期获得收入Ws+Cs的工人,其预期收入实际上只有:
不过,由于他们在第一个时期之初能够预测到这种可能性,故他们在第一个时期的工资会为此损失做出补偿。因此,引入认知失调之后,工人之间的效用分配并不会发生改变。但工人和消费者之间的效用分配又会怎样呢?
比较推导出来的均衡和安全立法情形下的均衡,这种安全立法要求购买安全设备,而安全设备是需要支付成本的。任职于危险行业的工人在第一个时期的保留工资仅为:
由于工人知道他们将被要求采用新的安全技术,因此总是选择q*=O,且在第一个时期不再经历恐惧。由于将要求他们在第二个时期购买安全设备,因此对于他们在第二个时期的错误决策、或将恐惧保持在促使其购买安全设备的水平,就不需要进行补偿。在拥有安全设备的情况下,所有工人在第二个时期的保留工资都将是Wh2=W
安全立法在两个时期所引起的净变化,是危险行业在第一个时期有一个更低的工资,从而该行业生产的产品有一个更低的价格。
在安全立法情形下,工人们在两个时期仍然有着相同的预期总收入2Ws。但与之不同的是,由于消费者在第一个时期为危险行业的产品支付较低的价格,故其境况得到改善。因此,安全立法导致了一个帕累托改进的结果(只有在工人完全预见其未来行为的情况下,消费者才能成为安全立法的受惠者。如果工人意识不到即将发生的安全技术改进,那么危险行业的工人将面临恐惧的影响、改变信念的可能,从而获得安全立法的利益。每个工人获得的收益将是qCa-Cs,并且,在工人决定相信其工作职位在第一个时期并非是危险的所有情形中,都将获得这一收益。只要恐惧成本大于qCa-Cs,只要工人们并不知道他们可能改变信念或没有意识到这些选择对他们在第二个时期购买安全设备的影响,那么就会出现这种情形)。如果消费者对收入的边际效用不变,那么他们从安全立法中获得的福利就等于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三、我国矿主认知失调模型及分析
阿克洛夫模型中仅对工人认知失调现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假定在第二个时期,工人可以选择是否购买安全设备。由于工人的认知失调,对自己所处环境的风险认识偏低,故他们将不去购买安全设备,从而导致矿难事故频发,经济的运行也偏离了帕累托最优状态。阿克洛夫的上述分析,显然与我国煤矿,特别是矿难频发的中小煤矿中工人的实际地位不符。因为他们对是否购买安全设备根本就没有决策权,只拥有或者从业或者离开的选择权。因此,笔者认为矿工的认知失调只是反映在“接受”与“拒绝”的选择中。低估了从事挖煤工作中所处环境的危险系数,从而选择了高风险的挖煤工作。至于安全设备的购买与安置,其决定权完全归矿主掌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构造矿主认知失调模型,对我国矿难频发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1.模型的一般描述
基本假设1众多中小煤矿矿主所生产的产品市场处于竞争的市场,即单个的企业无力影响煤炭的价格,他们面对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P=P0 为常数,如图3所示。
基本假设2矿难不发生时,企业的成本主要是对工人的劳动力支付。令W为工人的工资,L是工人劳动量的投入,无矿难的企业总支出为WL。
基本假设3该行业边际成本递增,即企业产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具有正的斜率,如图4所示。
基本假设4设qp为矿主认知的事故概率,q为实际事故概率,由于矿主认知失调,qp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10-0019-07
近几年,我国煤矿事故频繁发生,一次事故死亡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矿难时有报道。据香港凤凰卫视新闻报导,2005年我国矿难死亡人数为3 683人;我国的煤炭产量为世界第二,而矿工死亡人数占全球矿难死亡人数的80%。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什么矿工明知这是风险特别大的行业,却前赴后继地从事此工作?为什么矿主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障矿工的安全?为什么各级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些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为我国矿难的频发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借助社会心理学的认知失调及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力图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探索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内容
社会心理学的许多理论以认知相符理论为基础,认知相符理论是指人们在维持两个看似矛盾的想法时,会感觉不舒服。认知失调理论是认知相符理论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多数认知失调现象源于人们认为自己是理性聪明之人。对于同这一判断相抵触的信息,人们通常倾向于采取忽略、抵制的态度,或通过改变其他信念来扭曲此类信息。(本文对认知失调的描述以及所选择的实验,大部分要归功于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t Aronson,1979)的优秀著作)。认知相符理论的另外一个应用是,如果人们已经做出某项决策,其后又获得了暗示这是错误决策的信息,那么他将倾向于抛弃该信息,因为关于错误决策的认知与自己是一个聪明之人的看法相抵触。认知失调理论表明,在危险职位上工作的人必须在两个相互冲突的认知之间做出抉择:按照其中一个认知,他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绝不会选择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工作;如果工人继续在危险职位上工作,那么他就会想方设法地否认这是一个危险职位的认知。
被心理学家称为认知失调的行为,与贝叶斯决策理论中的理性行为相悖。根据贝叶斯决策规则,人们对现实状况的估计仅受其可得信息以及他们对现实状况的偏好的影响,但独立于他们对信念本身的偏好。因为对于认知失调的个体来说,其反应不仅滞后于他所获得的信息,而且他们对现实状态的估价,要受他们已有信念的影响。依据认知失调理论进行的心理学实验,其典型做法是比较两组人的信念:一组是受控群体;而另一组群体对不同信念的偏好,则会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变化。对于第二组被实验者,实验者试图在不告诉被实验者任何(同他们对现实状况的估计有关的)新信息的情况下改变其偏好。通过对相关证据的考察,我们发现几乎绝大多数实验结果都无法给出贝叶斯式的解释,这是因为,几乎难以解释两组群体可得信息之间的差异。
实验表明,各组拥有相同信息的群体,存在系统差异的信念。例如,人们往往把自己视为能够做出正确决策的人。在一个赛马场上对一些赌马者的采访(Robert Knoxand James Inkster,1968)表明[1],刚刚离开投注窗口的赌马者往往比排队投注的人对“他们的马”更感到意外。还有另外一个可作为例子的实验,调查人员(JackBrehm,1956)要求一些妇女对两件家用电器进行估价,然后让她们在两件家用电器都处于包装的状态下,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几分钟后,调查人员要求这些妇女在家用电器仍处于包装状态的情况下,对它们进行第二次估价。实验结果表明,第二次估价会按照有利于她们所选择家电的方式而发生系统的变化。
还有许多实验例子涉及不道德行为或残忍行为。有一个实验(Keith Davis and Edward Jones,1960)要求一些学生先观察另一个正接受采访的学生,然后让他们告诉这个学生他十分浅薄、不可靠和愚笨。参与这种行为的学生,系统地改变了他们对其施虐对象的态度。
认知失调模型表明,人们不仅对既定信息的解释存在系统偏差,而且在依据偏好获取新信息时亦存在系统偏差。有这样一个例子(Jerald Jellison and Judson Mills,1967),首先要求一些妇女对一组产品进行估价,然后要求她们在合意度非常不同的两种产品之间做出选择。不过,在完成这一选择之前,向一组人提供她们拒绝选择的产品的信息,向另一组人提供报价相近但尚未最终选择的产品的信息。令人奇怪的是,决策与新信息无关的人们,要比决策与新信息有关的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来阅读新信息。许多实验都表明人们对新信息的接受存在偏差,上述实验就是支持这一论点的实验。
此外,认知失调对信念的影响也许会持续很久。例如,说服自己承担某项有难度工作的人,往往有着强烈而持久的信念,认为他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很好的工作。因为如果人们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难度且收益很小(相对于他付出的努力),那就说明他本人是愚蠢的。这个结论是从事该项工作的人难以接受的。认知失调虽然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但经济学家可以应用该成果对现实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它在行为经济学及实验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二、阿克洛夫的工人认知失调模型及分析[2]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在《认知失调的经济后果》一文中给出了如下的模型及分析:
1.模型的一般描述
阿克洛夫模型共分两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工人要在危险职位和安全职位之间做出权衡,并选择能够带来最高货币和非货币收益的工作职位。
在第一个时期,由于没有安全设备可以使用,故危险行业的工人别无选择,只能面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如果这一决策带来的预期成本较小,那么任职于危险行业的工人就会因为认知失调,而相信其工作职位实际上是安全的。
在第二个时期,支付实际成本后可以获得安全设备。然而,由于在这个时期,任职于危险行业的工人相信其工作是安全的,故他们将不去购买安全设备。由于工人对安全设备和货币收入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的估价是错误的,因此,为了重新实现帕累托最优,有必要引入安全立法。
在此模型中,假设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竞争性市场。同时,工人在开始时都有理性预期。在危险行业谋得职位的那些工人,知道他们将经历认知失调,进而会改变对事故发生概率的估计。
2.模型假设
模型假设可分为以下四部分阐述:
(1)安全行业中的劳动市场描述。对安全行业的描述,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危险行业而言的。安全行业中的工作职位将支付固定工资,用Ws表示。不论是在第一个时期还是在第二个时期,该工资都将是危险行业工人工资的参照物;该工资取决于安全职位与危险职位之间的货币收益、非货币收益的适当等价。
(2)危险行业的产品需求和产品供给描述。在每个时期,危险行业的产品需求都由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函数D=D(p)给出,其中D是产品需求,p是产品价格。产品的生产只使用劳动一种要素。每个工人在每期生产出一个单位的产品。由于劳动力市场是竞争性的,故产品供给在每期均对工资具有无限弹性。
(3)任职于危险行业的非货币损失描述。在没有安全设备的情况下,危险行业中所有工人在第一期和第二期发生事故的概率均为q,且事故对于工人的成本是Ca。
(4)跨期决策的描述。在第一个时期,没有安全设备可资利用;在第二个时期,危险行业的工人可以购买新的安全设备,从而以Cs的成本排除发生事故的可能。为保证这一设备在经济上是划算的,假定qCa>Cs。并假定工人不能预先购买这种安全设备,而必须在第二期开始时做出决定。
此外,危险行业中的每个工人,在每个时期都有恐惧心理成本Cff。其中Cf是单位恐惧成本,f是工人的恐惧程度(作为一种便于阐述的术语,阿克洛夫将任职于感觉不安全职位的工人所产生的不安情绪称为“恐惧”)。
设q*是工人认知的事故发生的主观概率。由于认知失调,工人往往低估事故发生的概率,即 q*≤q,令:
命题1在第二个时期,危险行业的工资为。
由于危险行业在第二个时期的实际生产成本,将因使用新的安全设备而低于第一个时期,故第二个时期的产品价格更低,从而需求更大。其结果是,第二期将比第一期生产出更多的产品、雇用更多的工人。第二个时期的边际工人必然来自于安全行业,他将相信q*=q,从而购买安全设备。该工人没有任职于安全职位的工资机会成本是Ws,购买安全设备的成本是Cs,这两个成本都必须得到补偿。于是,第二个时期危险行业中的均衡工资是W
5.对均衡的讨论:安全立法的引入
这一均衡对于分配有什么含义呢?首先,当把两个时期的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加总在一起时,所有工人不论其就业经历如何,都将具有相同的预期收入2Ws (安全行业的工人在每个时期都获得工资Ws,故总的净收益为2Ws)。当安全、恐惧和事故的相对成本的大小,能够使得所有工人都会在第二个时期购买安全设备时,则所有工人在每个时期的预期收入都正好是Ws。如果该决策问题的参数,使得第一个时期任职于危险行业的工人,在第二个时期选择不购买安全设备,那么情况将略为不同。那些认为自己在第二个时期获得收入Ws+Cs的工人,其预期收入实际上只有:
不过,由于他们在第一个时期之初能够预测到这种可能性,故他们在第一个时期的工资会为此损失做出补偿。因此,引入认知失调之后,工人之间的效用分配并不会发生改变。但工人和消费者之间的效用分配又会怎样呢?
比较推导出来的均衡和安全立法情形下的均衡,这种安全立法要求购买安全设备,而安全设备是需要支付成本的。任职于危险行业的工人在第一个时期的保留工资仅为:
由于工人知道他们将被要求采用新的安全技术,因此总是选择q*=O,且在第一个时期不再经历恐惧。由于将要求他们在第二个时期购买安全设备,因此对于他们在第二个时期的错误决策、或将恐惧保持在促使其购买安全设备的水平,就不需要进行补偿。在拥有安全设备的情况下,所有工人在第二个时期的保留工资都将是Wh2=W
安全立法在两个时期所引起的净变化,是危险行业在第一个时期有一个更低的工资,从而该行业生产的产品有一个更低的价格。
在安全立法情形下,工人们在两个时期仍然有着相同的预期总收入2Ws。但与之不同的是,由于消费者在第一个时期为危险行业的产品支付较低的价格,故其境况得到改善。因此,安全立法导致了一个帕累托改进的结果(只有在工人完全预见其未来行为的情况下,消费者才能成为安全立法的受惠者。如果工人意识不到即将发生的安全技术改进,那么危险行业的工人将面临恐惧的影响、改变信念的可能,从而获得安全立法的利益。每个工人获得的收益将是qCa-Cs,并且,在工人决定相信其工作职位在第一个时期并非是危险的所有情形中,都将获得这一收益。只要恐惧成本大于qCa-Cs,只要工人们并不知道他们可能改变信念或没有意识到这些选择对他们在第二个时期购买安全设备的影响,那么就会出现这种情形)。如果消费者对收入的边际效用不变,那么他们从安全立法中获得的福利就等于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三、我国矿主认知失调模型及分析
阿克洛夫模型中仅对工人认知失调现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假定在第二个时期,工人可以选择是否购买安全设备。由于工人的认知失调,对自己所处环境的风险认识偏低,故他们将不去购买安全设备,从而导致矿难事故频发,经济的运行也偏离了帕累托最优状态。阿克洛夫的上述分析,显然与我国煤矿,特别是矿难频发的中小煤矿中工人的实际地位不符。因为他们对是否购买安全设备根本就没有决策权,只拥有或者从业或者离开的选择权。因此,笔者认为矿工的认知失调只是反映在“接受”与“拒绝”的选择中。低估了从事挖煤工作中所处环境的危险系数,从而选择了高风险的挖煤工作。至于安全设备的购买与安置,其决定权完全归矿主掌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构造矿主认知失调模型,对我国矿难频发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1.模型的一般描述
基本假设1众多中小煤矿矿主所生产的产品市场处于竞争的市场,即单个的企业无力影响煤炭的价格,他们面对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P=P0 为常数,如图3所示。
基本假设2矿难不发生时,企业的成本主要是对工人的劳动力支付。令W为工人的工资,L是工人劳动量的投入,无矿难的企业总支出为WL。
基本假设3该行业边际成本递增,即企业产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具有正的斜率,如图4所示。
基本假设4设qp为矿主认知的事故概率,q为实际事故概率,由于矿主认知失调,qp
由基本假设3、基本假设4得知矿主产品的供给曲线既与产品价格有关,又与矿主认知的事故概率有关。这是两种不同的影响。当煤炭价格由
企业支付的总成本,有矿难发生时企业的总支付成本为WL+Cp。
基本假设6为了保障安全生产,企业需追加投入R。
2.矿主认知失调模型的分析
在上述六个基本假设下,我们可以对矿主认知失调模型进行分析。
3.均衡的图解
设D(p)为企业产品的需求曲线。由于假设该产品是竞争市场, 因此D(p)是一条需求价格弹性无穷大的曲线,设S(p,q)是矿主理性预期的产品供给曲线,ds/dp>0,ds/dq<0。即价格提高企业供给量增大,而风险概率越大,企业产品的供给越小。由于矿主对风险的认知失调,低估了风险概率,qp
由于矿主对风险的认知失调,企业实际生产量Qp明显地高于市场均衡点产量Q*,出现了非帕累托效率的现象。
4.减少我国矿难事故的政策建议
(1)强化矿主的风险预期。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当矿主的安全投入大于矿难后的赔偿期望值,矿主会减少安全投入,放任风险的发生,而矿难后的赔偿期望值的计算,依赖矿主对矿难概率的预期,由于认知失调,矿主多存在侥幸心里,低估风
高Cp的做法:一是提高对遇难矿工的赔偿,例如,由每人的3—5万元提高到20—30万元;二是让有过错的矿主向国家缴纳巨额罚金,以惩罚肇事的矿主。
(3)稳定煤炭的价格。由图6可知,当煤炭的价格上涨时,矿难发生的数量随着煤炭生产量的上升而迅速增加,2005年以来,正是因为我国煤炭价格暴涨,导致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矿主,不惜冒着发生矿难的风险,去扩大煤炭的生产量。因此,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抑制煤炭及其替代品其它能源价格的上涨,以稳定煤炭的价格。
(4)加强科技开发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效率。政府对安全隐患的督察、监管,提高工人安全生产的意识及能力,总结教训,推广安全生产经验等做法,也是减少矿难发生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Knox,Robert E.,and Inkster,James A.Postdeeision Dissonance at Post Tim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April 1968,Part 1,(8):319-323.
[2] 乔治.阿克洛夫.一个经济理论家讲述的故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136-149.
[3] Sears,Robert et al.Some Child-Rearing Antecedents of Aggression and Dependency in Young Children.Genetic Psychology Monographs,First Half,1953,p135-234.
[4] Hirschman,Albert O.Obstacles to Development: A Classification and a Quasi-Vanis-hing Act[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July 1965,(13):385-393.
[5] Kuhn Thomas S.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3.
[6] Kunreuther,Howard et al.Disaster Insurance Protection: Public Policy Lessons[M].New York,1978.
[7] Mansfield,Edwin,TheEconomicsofTechnologicalChange[M].NewYork:Norton,1968.
[8] Schmalensee,RichardL.TheEconomicsof Advertising[M].Amsterdam:North Holland,1972.
(责任编辑:韩淑丽)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