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的“艺格符换”:世界文学流通中的跨艺术转换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ho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老了》问世以来,在进入世界文学的流通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从龙萨法语诗、叶芝英语诗到中文译诗的跨语言转换,再到赵照中文歌曲以及多语种翻唱歌曲的跨艺术转换。学界多关注叶芝对龙萨的改写以及叶芝诗作的中文译介。本文聚焦叶芝诗作在中国文化流通语境中的跨艺术转换和主题嬗变,重点分析从爱尔兰诗人叶芝到中国歌手赵照之间的“艺格符换”现象,分析其发生原因及意义生成,探讨此个案对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为新媒体时代的文艺创作与传播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每次搬家或换办公室,都是一次“断舍离”,什么物件是你必然会保留的?  万小力选择了笔记本。担任璧山区璧泉街道党工委书记、一级调研员的他,换过很多次办公室,但每次换办公室,他都会第一时间将一筐表面有些磨损的笔记本带走,因为这里面满满当当地记录着群众反映的大事小事,以及他处理后的心得体会。  “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要尽自己所能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万小力把百姓的难事
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饮茶是中国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古代交通不便,中国南方和北部边疆靠茶马古道形成了紧密的贸易连接。中国和欧洲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输出的主要就是中国的丝绸、瓷器还有茶叶。  还未实现品牌化的战略突破  中国是全球茶产量、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一年产茶量高达261万吨,是第二名印度的2倍,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生产六大茶类的国家。中国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但是在国内外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央视《朗读者》节目上,作家梁晓声说:“人要读书。读书可以让人长精神,可以让人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主持人董卿由此感慨道:“是的,人要有精神。有了物质,这叫生存;有了精神,这才是生活。”诚哉斯言!  人活着,是需要物质与精神合一的。有了物质,人才能生存。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物质乃是人类生存的坚实基础,但人活着没有一点精神,那也是不行的。伟人
1935年抗日战争爆发,学生的抗日情绪高涨,各地都有集会游行的学生队伍,清华学子也不例外。这引起了当政者的恐慌,有一天,一队士兵闯入清华园,叫嚣着要对清华园进行大清查。为此清华学子很不满意,在清查过程中与士兵发生冲撞,有几个学生竟然把士兵给缴械了,掀翻了运输车辆还扣留了带头团长。  结果,当晚有一师军人荷枪实弹,带着大刀队再次闖入清华园,扬言要抓捕几个闹事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抗日激情,梅贻琦连夜把
王国维是首位融入全球悲剧话语的中国学者,其美学视角主要源于19世纪德国的唯意志论。虽然在细节阐述。上稍有出入,但他对悲剧的价值、功用、文类特征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与叔本华基本一致。首先,王国维遵循叔本华的悲剧成因三分法,把艺术评论的焦点转向道德上普普通通的人群。其次,他反对“诗的正义”,认为这有悖于众生皆苦的人生真谛。再次,他把苦中有乐的特殊审美体验纳入“壮美”范畴,对应于叔本华提出的“崇高”概念。最后,王国维和叔本华把人间苦难都归咎于盲目扩张、永不满足的生存意志,这一审关立场虽然不分青红皂白,但在客观上仍然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1934年春,面对第五次反围剿时财政困难,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等干部带头不要公家伙食费,“自带干粮去办公”。在江西省兴国县一带,有一首山歌唱道:“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穿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  当时条件艰苦,环境异常复杂,如果不是有一大批像刘启耀这样把规矩看得比命还重的干部,群众工作很难做下去。在刘启耀看来,定了规矩,就得执行,就得干部带头执行
直言需仗义  是仪在孙权手下任职时,典校郎吕壹诬告原江夏太守刁嘉诽谤国家大政,孙权便将刁嘉关进监狱。审问那天,孙权问在场的大臣们:“你们曾听到過刁嘉的诽谤之言吗?”大臣们害怕吕壹的权势,便违心地说:“我们听到过!”孙权刚要点头,是仪却大声说道:“我从来没有听到刁嘉诽谤朝廷的话!”吕壹气得拿眼睛直瞪他。孙权见是仪提出不同意见,就让手下重新审查。  于是,吕壹便利用手中的权力追查是仪,想逼他就范,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