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闪烁着古老中医睿智光芒的学术专著《哲学中医》给人们带来了新希望。这是范冠杰教授领衔主编的新作,本书历经十一年的精心编写和打磨,首次面世,刚上市不到十天就被一抢而空,科学出版社又紧急加印上市,以飨读者。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本书运用动——定序贯的思维方法,系统梳理了哲学思想在当今中医学中的应用,以古今中外各类哲学精粹阐释中医,重新构建和演绎经典中医疗法,发掘了中医在新时代的新价值,更加充分表达我国的文化自信。本书为国际哲学界了解中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新视角。
本书丰富了近现代中医思维的哲学认知内涵,把深奥的哲学理论用于临床诊治和研究,使中医独特的疗效和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范教授,中共党员,广东省级名中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医学博士,博士后,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教授,全国優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大内分泌科主任,学术带头人。同时,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和代谢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终审委员、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等。
艰辛求学成果丰硕
范教授于1964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白沙乡范村,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的直系第29代后人。他传承了先祖范公的精神,为救苍生努力攻克疑难杂症。范公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范冠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8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中医药大学(原河南中医学院)。在上大学期间的寒暑假,只要范冠杰回家,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跑到他家求医问药。乡亲们的热情和信任,让刚上大学的范冠杰既快乐又烦恼,因为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但通过给乡亲们义诊,范冠杰积累了宝贵的医学实践经验。假期不经意的“小试牛刀”,大受乡亲的赞许,这进一步鼓舞了他的信心。
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广西中医学院工作。6年后,他考入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硕博连读,1998年获得我国第一批授予的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后,到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熊曼琪教授的博士后,并于2001年获博士后证书。
2001年博士后出站后受广西中医学院之邀,回到了广西工作。2002年,因为工作业绩突出,被任命为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副院长,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十百千人才工程”,被评为广西名中医。即使是当副院长,工作十分繁忙,范教授仍然坚持出门诊。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39岁的他当选为广西名中医,截至目前仍是全国范围最年轻的省级名中医。2005年,作为“人才引进”进入广东省中医院工作,先后担任医教部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大内分泌科主任。后获得了首届“羊城好医生”称号,还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从医30年来,专攻糖尿病,一直从事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各种慢性并发症,具有丰富的临床和实践经验,在国内同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参与编写的学术著作20余部,其中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专著8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担任主编或副主编的专业著作12部。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益性行业专项等课题13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在“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指导下,形成了一些列的学术成果。做为第一负责人研制国家级六类新药1个,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于2005年获得国家级新药临床批件。
同时,他还是《Diabetes Care 中文版》、《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指定教材《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副主编。
创新传统中医理论
他先后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吕仁和教授、王永炎院士、熊曼琪教授。学术思想相承于施今墨、祝谌予、吕仁和、王永炎、熊曼琪等。多位名师的教导、系统严格科研训练、始终坚持临床一线实践,治学上溯本求源、古为今用,历经多年临床实践和研习经典,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提出的“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的辨治理论,在中医内分泌领域独树一帜,成为新时代中医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学习经典固然重要,但是不能把思维禁锢起来。过去的疾病谱、气候、环境、人的体质都与现在不同,所以要用怀疑的态度学习书本的内容。对于所有问题,他都要站高两个层面去思考,无论是专业的、日常生活的,还是各方面的,站得更高一些,才会知道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什么。他始终坚持以振兴中医为己任,坚信传承是中医药发展之根,创新是中医药发展之路。
作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负责人,他带领团队研制了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中药——“糖痹外洗方”,为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创出了“中医方案”,给无数糖友带来福音。
从医近四十年,专攻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痛风、肥胖等各种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实践经验,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他通过一系列的临床研究验证,逐步形成了“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的辨治理论,这一思维方法积累了消渴病中医临床诊治经验,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主导思想,以相对固定而又动态变化的中药药串为施治特点,从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医对药物、病因病机、辨证规律及治法方药的认识。中医的思维方法是不一样的,不像西医那么直接的1+1=2,站在最高哲学的高度来解決病人的问题,用心去看病,用心去总结为什么有效,为什么没效,再将之消化并变成自己的东西。
“动—定序贯八法”起源于对糖尿病治疗理论的思考与探索,但很多内分泌代谢疾病之间存在共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故这种对疾病的思辨模式不仅适用于糖尿病,对于其他内分泌疾病,如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痤疮等,同样疗效显著。“动-定序贯八法”融合了中医学的恒动观与序贯思维,借鉴了 “十四纲辨证”与 “药对”,提出了 “药串”概念,形成了 “核心病机-证素-药串一体化”的辨证模式。其内涵主要包括以 “核心病机”为靶点,以 “证素”为辨证的基础和规范,以“药串”动态组合为组方思路,针对动态变化的证进行有序连贯的治疗。该理论创新了中医临床诊疗的思维方法,并提高了中医药治疗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架起了理论创新和临床实践的桥梁。 医术高明治病救人
范教授一双把脉问诊的手还能弹奏迷人的钢琴曲。他每天上下班坚持走两、三万步,每天只吃一顿主食。他要求患者如何“管住嘴,迈开腿”,自己当然带头做好。他总是留着一个干练的平头,富有魅力的笑脸,马上就能取得病人的信任。常常只需三两句话就能把患者逗乐。
他要求自己的学生要好好看病,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人最难的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自己适合做什么?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一些磨难等等,有了这些丰富的经历之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凡是看到奇奇怪怪的病,他眼里就会发光,越是别人搞不定的病,越感兴趣。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要用心去看病,病人会给你惊喜,当医生的,一定要记得去总结,用心去想一想为什么有效,为什么没效,不断地积累经验。书本知识,理解后才会变成自己的,加以运用后,变成对中医深层的理解。医学非常复杂,比如说感冒,三副中药后,如果感冒没好,要不就不是感冒,要不就是你开的方不对。但是有些病本身是需要时间的,糖尿病的问题,一定需要时间。
他提倡并强调把中医特色疗法广泛应用于专科疾病治疗中,这一举措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他说,作为一个医生,不要分中医中药、西医西药,这些都是手段。所有病人来,一定要非常清楚,这个病人适合哪一种方式给他治疗。
对于范教授来说,能为患者排解疑难杂症和根治顽疾是件开心的事。他被病人称为“段子手好医生”,说的就是他看病时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摸清病人的病情后再用幽默通俗的語言告诉患者,病人听后还能开怀大笑。所以,他的诊室总是充满笑声,气氛轻松,完全没有对立的医患纠纷。他很理解病人:凡是找到我的,他一定是希望用中医中药的方案来解决某些方面的问题。如果要用西医西药的话,他会找省内、外西医院。找到我的,可能都是用一些西医手段解决不了的,或者是不能够彻底解决、不能完美解决,要用中医手段来解决的。这是中医的立身之本。
凡是被范冠杰诊疗过的患者,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医术高明、认真负责,幽默风趣!有个贵州的痛风患者治好后,回去告诉身边的病友。口口相传,现在贵州那边经常有痛风病人组团来广州找他看病。现在,他的专科门诊量近13万人次。
他的号一般都会控制在20左右,可慕名来找他看病患者往往“爆棚”,一些患者是外地过来的,也往往是疑难病症,他常对学生说:“一定要心系患者,这么远来看病不容易,而且许多病人都是非常严重了才来医院的”,很多时候顾不上吃饭、休息,也要腾出来时间给患者看病。
《哲学中医》的出版犹如中医界的一缕清泉,给专业人士和广大病人都带来了春天。专业人士纷纷表示本书可以作为教材,进一步提升医疗水平,病人从书中病例看到了新的生机。本书作为哲学和中医相结合的开拓性成果,必将在学界占据重要地位,同时还能为千千万万众生造福。
(作者简介:彭颜红,北京大学法学博士,记者。现任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本书运用动——定序贯的思维方法,系统梳理了哲学思想在当今中医学中的应用,以古今中外各类哲学精粹阐释中医,重新构建和演绎经典中医疗法,发掘了中医在新时代的新价值,更加充分表达我国的文化自信。本书为国际哲学界了解中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新视角。
本书丰富了近现代中医思维的哲学认知内涵,把深奥的哲学理论用于临床诊治和研究,使中医独特的疗效和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范教授,中共党员,广东省级名中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医学博士,博士后,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教授,全国優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大内分泌科主任,学术带头人。同时,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和代谢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终审委员、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等。
艰辛求学成果丰硕
范教授于1964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白沙乡范村,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的直系第29代后人。他传承了先祖范公的精神,为救苍生努力攻克疑难杂症。范公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范冠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8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中医药大学(原河南中医学院)。在上大学期间的寒暑假,只要范冠杰回家,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跑到他家求医问药。乡亲们的热情和信任,让刚上大学的范冠杰既快乐又烦恼,因为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但通过给乡亲们义诊,范冠杰积累了宝贵的医学实践经验。假期不经意的“小试牛刀”,大受乡亲的赞许,这进一步鼓舞了他的信心。
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广西中医学院工作。6年后,他考入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硕博连读,1998年获得我国第一批授予的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后,到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熊曼琪教授的博士后,并于2001年获博士后证书。
2001年博士后出站后受广西中医学院之邀,回到了广西工作。2002年,因为工作业绩突出,被任命为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副院长,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十百千人才工程”,被评为广西名中医。即使是当副院长,工作十分繁忙,范教授仍然坚持出门诊。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39岁的他当选为广西名中医,截至目前仍是全国范围最年轻的省级名中医。2005年,作为“人才引进”进入广东省中医院工作,先后担任医教部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大内分泌科主任。后获得了首届“羊城好医生”称号,还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从医30年来,专攻糖尿病,一直从事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各种慢性并发症,具有丰富的临床和实践经验,在国内同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参与编写的学术著作20余部,其中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专著8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担任主编或副主编的专业著作12部。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益性行业专项等课题13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在“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指导下,形成了一些列的学术成果。做为第一负责人研制国家级六类新药1个,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于2005年获得国家级新药临床批件。
同时,他还是《Diabetes Care 中文版》、《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指定教材《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副主编。
创新传统中医理论
他先后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吕仁和教授、王永炎院士、熊曼琪教授。学术思想相承于施今墨、祝谌予、吕仁和、王永炎、熊曼琪等。多位名师的教导、系统严格科研训练、始终坚持临床一线实践,治学上溯本求源、古为今用,历经多年临床实践和研习经典,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提出的“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的辨治理论,在中医内分泌领域独树一帜,成为新时代中医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学习经典固然重要,但是不能把思维禁锢起来。过去的疾病谱、气候、环境、人的体质都与现在不同,所以要用怀疑的态度学习书本的内容。对于所有问题,他都要站高两个层面去思考,无论是专业的、日常生活的,还是各方面的,站得更高一些,才会知道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什么。他始终坚持以振兴中医为己任,坚信传承是中医药发展之根,创新是中医药发展之路。
作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负责人,他带领团队研制了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中药——“糖痹外洗方”,为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创出了“中医方案”,给无数糖友带来福音。
从医近四十年,专攻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痛风、肥胖等各种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实践经验,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他通过一系列的临床研究验证,逐步形成了“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的辨治理论,这一思维方法积累了消渴病中医临床诊治经验,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主导思想,以相对固定而又动态变化的中药药串为施治特点,从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医对药物、病因病机、辨证规律及治法方药的认识。中医的思维方法是不一样的,不像西医那么直接的1+1=2,站在最高哲学的高度来解決病人的问题,用心去看病,用心去总结为什么有效,为什么没效,再将之消化并变成自己的东西。
“动—定序贯八法”起源于对糖尿病治疗理论的思考与探索,但很多内分泌代谢疾病之间存在共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故这种对疾病的思辨模式不仅适用于糖尿病,对于其他内分泌疾病,如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痤疮等,同样疗效显著。“动-定序贯八法”融合了中医学的恒动观与序贯思维,借鉴了 “十四纲辨证”与 “药对”,提出了 “药串”概念,形成了 “核心病机-证素-药串一体化”的辨证模式。其内涵主要包括以 “核心病机”为靶点,以 “证素”为辨证的基础和规范,以“药串”动态组合为组方思路,针对动态变化的证进行有序连贯的治疗。该理论创新了中医临床诊疗的思维方法,并提高了中医药治疗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架起了理论创新和临床实践的桥梁。 医术高明治病救人
范教授一双把脉问诊的手还能弹奏迷人的钢琴曲。他每天上下班坚持走两、三万步,每天只吃一顿主食。他要求患者如何“管住嘴,迈开腿”,自己当然带头做好。他总是留着一个干练的平头,富有魅力的笑脸,马上就能取得病人的信任。常常只需三两句话就能把患者逗乐。
他要求自己的学生要好好看病,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人最难的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自己适合做什么?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一些磨难等等,有了这些丰富的经历之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凡是看到奇奇怪怪的病,他眼里就会发光,越是别人搞不定的病,越感兴趣。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要用心去看病,病人会给你惊喜,当医生的,一定要记得去总结,用心去想一想为什么有效,为什么没效,不断地积累经验。书本知识,理解后才会变成自己的,加以运用后,变成对中医深层的理解。医学非常复杂,比如说感冒,三副中药后,如果感冒没好,要不就不是感冒,要不就是你开的方不对。但是有些病本身是需要时间的,糖尿病的问题,一定需要时间。
他提倡并强调把中医特色疗法广泛应用于专科疾病治疗中,这一举措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他说,作为一个医生,不要分中医中药、西医西药,这些都是手段。所有病人来,一定要非常清楚,这个病人适合哪一种方式给他治疗。
对于范教授来说,能为患者排解疑难杂症和根治顽疾是件开心的事。他被病人称为“段子手好医生”,说的就是他看病时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摸清病人的病情后再用幽默通俗的語言告诉患者,病人听后还能开怀大笑。所以,他的诊室总是充满笑声,气氛轻松,完全没有对立的医患纠纷。他很理解病人:凡是找到我的,他一定是希望用中医中药的方案来解决某些方面的问题。如果要用西医西药的话,他会找省内、外西医院。找到我的,可能都是用一些西医手段解决不了的,或者是不能够彻底解决、不能完美解决,要用中医手段来解决的。这是中医的立身之本。
凡是被范冠杰诊疗过的患者,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医术高明、认真负责,幽默风趣!有个贵州的痛风患者治好后,回去告诉身边的病友。口口相传,现在贵州那边经常有痛风病人组团来广州找他看病。现在,他的专科门诊量近13万人次。
他的号一般都会控制在20左右,可慕名来找他看病患者往往“爆棚”,一些患者是外地过来的,也往往是疑难病症,他常对学生说:“一定要心系患者,这么远来看病不容易,而且许多病人都是非常严重了才来医院的”,很多时候顾不上吃饭、休息,也要腾出来时间给患者看病。
《哲学中医》的出版犹如中医界的一缕清泉,给专业人士和广大病人都带来了春天。专业人士纷纷表示本书可以作为教材,进一步提升医疗水平,病人从书中病例看到了新的生机。本书作为哲学和中医相结合的开拓性成果,必将在学界占据重要地位,同时还能为千千万万众生造福。
(作者简介:彭颜红,北京大学法学博士,记者。现任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