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对小说改编的困惑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ao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讲述故事的方式是不同的,因此,从小说改编成电影会丢失很多东西。文章从两种艺术的语言方式上分析了其原因所在。
  [关键词]小说改编 电影 语言
  
  自从电影诞生以来,小说就成了它最重要的文学母体。在全世界的电影总量中,有三分之一改编自小说。随着技术化时代的到来,小说和电影的结合更是前所未有的密切。小说和电影的“联姻”,对双方来说是双赢的好事,借助电影,小说更加扩大了影响,而有了小说,电影就有了取之不尽的艺术武库。
  小说改编成电影,从一种艺术形式到另一种艺术形式,成功的很多,中外都能找到不少例子,外国的如《战争与和平》和《伊豆的舞女》,中国的《城南旧事》和《活着》,都是改编比较成功的。但也有一种现象常常使人困惑不解:很多经典的小说一旦被搬上银幕,风采顿时大减,以致引起原著众多读者的责难和不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探究这个问题,可能会找出很多原因,比如编导艺术上的选择,演员的功力、时代的差异等等。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电影和小说是两种不同特质的艺术,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凭借语言这个媒介,可以自由地出入于天地之间的各种事物,只要需要,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可以成为小说表现的内容,如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物的心理活动等,都可以随故事讲述的展开而出现,成为小说相应的内容要素。小说的这一功能,是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具备的。
  电影是以声画作为讲故事的语言材料,小说的语言是抽象的,而电影的语言是具象的。直观的。鲁道夫·爱因汉姆就曾经指出:“真正的电影材料是动作,是可见的动作。”电影相对来说是情节与动作的艺术。电影的这一特性,是它的一大优势,同时也是它的劣势。由于受到话语直观性的限制,电影在表现有些东西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比如在刻画人物心理和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容时,就常常显得无能为力。电影表现任何东西都必须把它具象化,通过一个具体可感的事物去表现。这是电影艺术的一个特质。
  综上可知,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特质的艺术。小说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作为叙事的承载,而电影以具象性的画面为叙事的媒介。小说凭借语言可以自由地表现一切东西,不受时空的限制,而电影表现的必须是可见的物质现实,即使是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也必须通过可见的空间画面和人物的外部造型动作表现出来。从本质上说,小说艺术的抽象性和电影艺术的具象性是相排斥的,这就使得小说在被改编成电影后许多文学元素被分离出去。这就是上面所说困惑的原因所在。
  对此,美国电影理论家布鲁斯东作过一番富有启发意味的解释:“电影对于小说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反感。与此相仿,小说在这里也是作为一种和电影相对立的手段出现的。因为语言有自己的法则,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构成这些人物形象的语言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这些人物形象在外形上的具体化往往叫人感到不满足。”布鲁斯东从小说语言媒介上所做的这番分析,可谓切中了问题的要害,因为从语言性质上看,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多采用描述性语言,而其他学科则多采用解释性语言,前者造成理解上的多义、多层次效果,而后者相对比较确定。和小说相比,电影手段就是解释性的,偏于单纯、明晰、确定,因而,当某些已经在欣赏者心目中留下较为丰富印象的小说一旦被抛弃了语言的外衣而换上了电影的新装,那么一切由语言本身形成的情感和思想的空间便荡然无存了。电影形象的明朗、清晰虽然会赢得一些新的欣赏者,但另一方面,由于语言中诗意的锐减,同时也会失去一大批原来的读者。对此,英国女作家伍尔芙从语言的角度分析得更为细致、深刻,她只从语言的一种手段——借喻谈开去。
  “……即使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比喻:‘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六月里迎风初开’也能在我们的心中唤起:晶莹欲滴、温润凝滑、鲜艳的殷红、柔软的花瓣等多种多样而又浑然一体的印象:而把这些印象串联在一起的那种节奏自身,既是热恋的呼声,又含有爱情的羞怯。所有这一切都是语言能够——也只有语言能够达到的:电影则必须避免。”
  伍尔芙的分析极有道理。小说凭借语言这个媒介物可以通过对照、比喻、象征、暗示、白描等五光十色的技术手段来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投影和渲染:而电影及其他艺术种类则缺乏这种高度的自由和强烈的表现力。电影的具象性决定了它对小说的改编只能从可见的角度出发再现物质现实,而不是着眼于文字的流畅、词藻的多彩,符号意指的丰富、叙事角度的多变等。因此,那些艰深晦涩、意义丰富复杂的小说是不宜作为电影改变对象的,比如鲁迅的小说就不宜改编成电影,《祝福》《阿Q正传》虽被搬上了银幕,观众普遍感到和原著相去甚远。意识流小说也不宜改编成电影,因为具象化的电影很难细腻入微地表现人的意识流动。可见,越是富有文学性的作品在改编时越被破坏的厉害,丢失的东西越多。阅读小说,读者通过语言文字,可以任意驰骋想象,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生活阅历部分完成对作品的理解。而电影提供给观众的“只能包括在银幕上可以见到的和听到的事物。”莫言也说过,小说和电影“毕竟是有独立品格的两回事,……改编是一种固定化,每个人在读小说时都在想象和创造,比如林黛玉是高是矮,长脸圆脸,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但一旦改成影视作品,就明确了。固定了,也就限定了,林黛玉就是某某演员那样瘦长的脸。所以影视其实是用对作品的一种解读代替抹杀千万种不同的解读。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是活的,影视却是死的”。因此,这也许是小说改编成电影时一个永远都无法解决的难题。
  其实大可不必为此烦恼,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自有着自己的艺术规律和表达方式。小说的最终产品和电影的最终产品,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美学种类。小说和电影应互相借鉴对方的长处,丰富自己的艺术手段。前苏联著名导演·格拉西莫夫说得好:“一个电影导演是可以从崇高的文学典范中学到很多东西。这两种艺术之间存在着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应该得到加强。伟大的文学所积累的经验能够帮助我们电影从业者怎样深刻地去研究复杂多样的生活。”电影如此,小说又何尝不是呢?
其他文献
此相机在保持小巧体积同时配备2,460万有效像素的拜耳列阵全画幅传感器,自由更换的镜头以及各种互换配件实现了千变万化的拓展性,将随时携带的轻盈感觉与高画质的专业拍摄性能集于一身,从而打破场景、风格、静态、动态拍摄等限制,无限拓展创作自由度。同时发布的还有适马首支F1.2超大光圈的35mm F1.2 DG DN|Art、小巧而精致的45mm F2.8 DG DN|Contemporary以及体积大为
摘要:电影海报在每个时代都显示出鲜明的风格特征和浓郁的时代气息。电影海报作为商业海报的一种,具有其强烈的时代性和良好的艺术性,带给观众除了电影作品以外独特的审美追求,也是我们所要关注和分析的重点。  关键词:电影海报 设计 审美追求    电影自诞生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独特魅力成为人们观看电影之余的另一种文化享受方式。电影海报是招贴的一种,但比普通的招贴更具剧情性。往往因其文化品位、历史性、
摘要:007系列电影因它的长盛不衰创造了电影史上的奇迹。一直以来,人们追捧它只固它提供的轻松娱乐。然而,随着文化研究在西方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不能把这种通俗文化看作理所当然。这类通俗文化,例如007,固其广泛的观众基础与偶像效应,在构建话语权威与实施文化霸权方面有着其不容忽视的威力。通过电影传播的知识结构也就更值得注意。本文用东方主义的批评方法,分别从“我一他者”(西方—东方)这两极出
祁连山  2007年任Adobe专家组成员,任多家专业门户网站专栏作者,致力于網络视频教程的制作、推广与创新,编著了多本图像处理教材,在业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本图拍摄采用了侧逆光高机位,画面本应对比很强,但场景中有大量的云雾,使原图显得色彩很脏不透亮。画面的直方图山峰集中于中间且连续柔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后期将它改变,其中“去除薄雾”功能十分重要,可将色彩调得稳重而又不失明快,强调明暗反差和冷
王朔的相当一部分小说文本就是为了改编成影视文本而创作的,由于作家本人又参与到影视剧的制作生产,针对同一作品母体,两种文本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一致的风格与基调。但是由于不同的传媒介质自身的特点,也使二者呈现出差异性的一面。从小说文本到影视文本,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艺术技巧的处理差异在多方面都有表现。    一、叙事视角与叙述动作在两种文本中的不一致性    王朔的小说文本(纸面)很多是采用第一人
于长仁以相机为画笔,以写意传神为追求,用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使静态的影像产生动态的视觉效果。作品《國粹功夫》有着强烈的虚化动感,同时又具有非常清晰的人物面孔;《东方醣狮》使静态的舞蹈瞬间产生了流动感;《争抢》前景虚化的动感烘托出“叼羊”比赛的激烈;《刚与柔》以慢速快门拍摄出大量的光绘线条,使舞蹈演员的形态更具动感与激情;《川江号子》的多重曝光效果虚实相映,为人物增添了浓郁的氛围。
[摘要]《天边一朵云》由于其大胆的表现手法,突破尺度的影像风格、讳莫如深的主题意涵还极少被人们负责任地阐释过,本文着重探讨了该片在三个不同层面上的创作主题,发掘出蔡明亮电影创作观及其主题呈现的隐秘的嬗变脉络。  [关键词]孤独 欲望 性 权力    在去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中国台湾导演蔡明亮以他的新片《黑眼圈》入围了竞赛单元,这部《黑眼圈》延续了蔡明亮电影作品一贯的抽象和简约风格,而在主题上则
摘要 每当提及中国的动画,我们动画人的心里总是有些酸楚,中国的动画何时才能够真正的发展起来,在世界的舞台上扬眉吐气?中国动画的未来何去何从,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中国动漫要想再次崛起,应该借鉴日本动漫产业的成功经验,既懂得吸收又强于消化,在我們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提炼出好的动画创作题材,结合国际先进的技术,创作出民族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动漫精品。  关键词 动漫 日本 中国 细节 激励 知识产权 分级 
[摘要]本文试以李安的“父亲三部曲”及《卧虎藏龙》四部影片为切入点,简要论述李安电影影像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李安 传统文化 包容 华语电影     华人导演李安于上世纪90年代相继执导了被称为“父亲三部曲”的影片《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世纪之交又凭借《卧虎藏龙》捧走四项奥斯卡金像奖。无论是以是家庭作为主线的“父亲三部曲”,还是以武侠片为载体的《卧虎藏龙》,李安在四部影片中集中
[摘要]语词是影视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语词就不会产生影视语言,当然就不会形成影视作品。正因为语词对影视作品如此之重要,所以影视报刊编辑在给作者修改作品时也会在语词修改上面耗费很多精力。本文从精心斟酌词义、遵守语法规则、讲究修辞效果等三个方面对影视作品的语词修改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影视编辑 语词修养 词义 语法 修辞    构筑一座宏伟的大厦需要优质的建筑材料,刊发一篇高质量的影视作品需要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