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占祥:离不开的摄影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St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姓名:高占祥,年龄:65岁,职务:中国文联党组书记
  
  何时接触摄影:
  1953年。我在北京人民印刷厂制版车间工作,是专门从事修照片底版的工人。从那时起,开始学习照相制版的原理,并开始接触一些暗房操作技术。
  
  

  喜爱摄影的机缘:
  八十年代初,我在河北省委任文教书记时,常与李英杰等一些摄影家交谈。他们给我讲摄影体会,我尽力支持摄影活动,渐渐地我也喜爱上了摄影。1986年我调到文化部任常务副部长后,许多人知道我喜爱摄影事业。于是推选我为文化部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长,接着又被吸收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从此,我就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对摄影的痴迷:摄影就像自己的身影,真的离不开它。
  何时发表处女作:记得是1994年在《大众摄影》上发表了第一幅作品。
  自己最满意的一幅作品:京剧《骆驼祥子》拉洋车时的艺术照。
  
  

  第一次摄影创作的情况:
  1986年以前,我只是用傻瓜机照相。1987年出访非洲时,我借用一个美能达长焦距照相机,心想这次拍点非洲风光,搞点艺术创作。因我第一次使用长焦距照相机,不熟悉它的性能。于是我和我的秘书罗扬说:你照相时间长,把相机弄好,以便我用时方便。罗扬交给我相机时说:全弄好了,用时一按快门就行了。当我走进非洲的大森林时,看见许多从未见到过的大鸟,色彩斑斓,异常好看。我忙端起照相机,咔嚓咔嚓地按个不停,后来觉得胶卷怎么用不完呢?一细看,原来没上胶卷,使我丢掉了许多难以找回的镜头,至今,我一想起这件事就感到遗憾。
  
  最难忘的一次摄影经历:
  我喜爱拍鲜荷,更痴迷于拍残荷。1996年冬,我去圆明园拍残荷。当夕阳斜射在水上的一片残荷时,呈现出壮丽辉煌的景象。我不顾一切地去寻找适合的角度。正当我拍摄的时候,只听“咔嚓”一声,我掉进冰窟窿里去了。急忙把照过的胶卷抛上岸,手举照相机,经过苦苦的挣扎,才爬上了冰岸,在有惊无险中,我获得了一张满意的残荷照。
  
  

  最崇拜的摄影家:
  我崇拜和喜爱的摄影家很多,其中最崇拜的摄影家是陈复礼。我特别喜爱他那优美秀丽、如诗如画的风景照。我曾到他家里一张一张地观赏他的作品,听他讲述摄影的体会。他先后给我讲过四次摄影课,使我感到:他是一位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相结合的大家。
  
  最喜爱的一幅摄影作品:
  这问题很难答。因为在不同的题材中,可以有不同的最喜爱的照片。在我喜爱的若干张摄影作品中,李英杰拍摄的《节日》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这幅彩照,取材于农村元宵佳节庆丰收的场面,具有热烈的节日氛围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画面的前景——垂柳与画面的主体——秧歌队,结合得非常巧妙传神,耐人寻味,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节日”摄影大赛中荣获一等特别奖。
  
  

  简述摄影创作的状况:
  我是一个摄影发烧友。拍摄的题材有花卉、风光、舞台、人物和小品。前些年以拍摄花卉为主;近一个时期以拍舞台艺术照为主。节假日和晚上看节目时间,都是我摄影的好机会。1999年澳门回归前后,是我摄影丰收的季节。今后我要努力学习和多拍摄一些风景照和舞台艺术照,争取在这两个方面有点新进步。
  

  在摄影方面的成绩:
  除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作品外,先后出版了《荷花大观》、《春兰幽香》、《金秋风韵》、《国色天香》、《人生缩影》等十一本摄影集。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汕头、南京、沈阳、大连、吉林、菏泽及澳门举办个人摄影展。曾获中日友好摄影作品的优秀奖、全国荷花摄影大赛优秀奖。我拍摄的500幅荷花作品配500首诗出版的《清莲颂》,荣获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证书。
  


  我在摄影方面有一点进步、取得一点成绩,是许多摄影家和影友们栽培和帮助的结果,是许多朋友帮助支持的结果,我从心里感激他们。今天,我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影友关心、帮助、支持,我愿与大家一起为繁荣我国的摄影事业而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我第一次摸相机很早。因为母亲当过摄影记者并爱好摄影,所以,家里有一架120相机。那时,我才十来岁,根本不知道相机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对我来说,照相机就是我从未玩过的新玩具,很新奇。当然,这么贵重的东西,我父母是不会让我当玩具玩的,最多是摸上几下,那是真正意义上的“摸相机”。  开始玩摄影是从下乡开始的。我下乡在黑龙江嫩江的山河农场。农场处在丘陵地带,一南一北各有一个死火山。一年当中
期刊
作品248号 梁雪松摄   1998年夏摄于内蒙古萨岭河畔。时间为下午阵雨过后。   拍摄器材:宾得67中画幅相机,200mm中焦镜头加高坚渐变灰虑镜;曼富图144B三脚架,胶卷:Delta100;光圈f/16,速度不详。   放大器材:海鸥斜桥放大机;Rodagon 80mm放大头及MGDIV.IM放大纸。   炉前工 许评摄   此照片为鞍
期刊
纪实摄影是充分展现摄影本体特征的一类创作,它要求摄影者具有敏锐的心灵、尖利的眼睛,能够迅速、准确、熟练地运用技术手段从纷杂的现实环境中捕捉有意义的瞬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在纪实摄影方面的教学方法,是带领学生深入生活现场训练眼睛的观察能力;做社会调查、分析、讨论,用头脑理智地认知社会大背景,用心灵去感受被摄对象的生存状态。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将已学到的摄影技术手段、造型语言综合运用,在不断的拍摄
期刊
针孔照相机是一种古老的成像工具,它不需要镜头、反光镜或其他光学部件,而是让光线穿过一个小孔,在暗箱形成外部景物的倒像。它最早起源于19世纪达-芬奇和其他画家用来绘画的“暗箱”,也是现代照相机的前身。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摄影界反璞归真的发展趋势和愈演愈烈的复古倾向形成,针孔相机又赢得了许多人的青睐,从互联网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热衷于针孔成像实验的专业摄影家和业余摄影爱好者的网站,并且花样翻新,很是热
期刊
编辑手记  王大莉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象中国这样,拥有如此庞大的业余摄影爱好者队伍。  他们不以摄影为生,却喜好摄影,并为之苦苦追求,探索。  他们是摄影界不容忽视的鲜活力量。  他们也是我们办好摄影刊物的重要依靠。  了解这些业余摄影者的创作状况,关注他们创作中的问题,展示他们创作的成绩,研究他们的创作轨迹,是《大众摄影》的编辑十分乐意投入去做的事情。  新年伊始,我们特地赶制了“好摄之徒
期刊
湖南 罗铭  先按封面尺寸打开一个新页面,300dpi,黑色。将人物素材片用索套工具选取,拖入新页面,形成新图层,调整人物大小和位置。在新图层和背景图层之间新建两个图层,上面一层用浅蓝色随机输入01字母,下一层用蓝色填充。新建两个通道,在和人物相对应的位置上,用渐变工具造白底黑色柱状渐变,其中一个略大。将01字母图层设为工作图层,将略大的渐变通道变为选取状态,按delete键清除选取内容。将蓝色填
期刊
船列  傍晚时分,公园租船处人空水静。笔者使用50mm镜头,F16光圈,支上三脚架拍摄。当把焦点聚在画面下部1/3处的船浆时,景深的作用使画面从最前面到最后面都能焦点清晰,充分体现出船列的线条美。前景的船只规整中略有变化,避免了构图上的呆板。    光圈和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的关键装置,也是学习摄影首先要弄清楚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装置,因为影像由穿过镜头的光影投
期刊
姓名:侯剑华,年龄:35岁,职务:上海公安局闸北分局民警。      喜爱摄影的机缘:  知道照相那是在“文革”年代,小时候由于长得胖,常被当作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典型,充当邻家大人拍照的模特儿。看着能从方匣子里照出人来,就觉得这玩意儿特好奇,可那是咱小孩能玩的吗?!    对摄影的痴迷程度:  有句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可不!拿工资后,相中的头一个对象就是海鸥家族的4B小姐,不久又喜新厌
期刊
姓名:胡娅玲,年龄:44岁,职务:海口工人文化宫副主任。      喜爱摄影的机缘,对摄影痴迷的程度:  接触摄影源于己之母爱,迷上摄影源于猴之母爱。女儿呱呱落地后,初为人母的我焦渴地寻求记录其成长过程的最佳方式,遂于1987认识了相机,兴致勃勃地拍女之余,亦忙里偷闲地拍拍其他人物纪念照和一些会议记录照。1996年,在姐姐和姐夫的影响下,还想拍拍“动物”,这便有了1998年在云南拍摄滇金丝猴的《情
期刊
姓名:关益全,年龄:59岁,职务:作曲家,内蒙古包头市漫瀚剧团团长。      喜爱摄影的机缘:    1964年11月,在观摩大型歌舞《东方红》时,我便萌生了用相机纪录文艺舞台瑰丽景观和精彩瞬间的意念。1967年,我终于有了一台旧式禄莱福莱相机。从此,它伴随我徜徉在艺海之中。三十多年来,摄影已成为我充实生活、陶冶性情、从事音乐艺术创作和戏剧事业耕耘的亲密伴侣。  何时发表处女作:1979年,发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