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像镍币是法币的辅币,正面摹刻有孙中山先生肖像,背面刻有布币图。布币是中国古代货币,是从青铜农具(古代锄类农具)演变而来。该辅币从1936年开铸,到1943年停铸,于1949年退出流通,最后进入收藏市场。因国民政府未充分回收,造成今日民间存世量大,成交价低。加之书刊杂志宣传少,泉友们对这类镍辅币始终不屑一顾,长期被市场边缘化,属极冷门品种。但笔者前后却花费了3年时间,才收藏齐全曾流通并行用过的全套仅21种版式的孙像镍币(试铸未流通镍币除外)。是何缘故使收藏变得如此艰难和漫长?
铸币历程
自1935年11月4日实行法币起,孙像镍辅币伴随法币应运而生。1936年1月11日,国民政府公布《辅币条例》,条例第—条规定了辅币铸造专属于中央造币厂 。其发行由中央银行专司。第二条规定了镍辅币成色为纯镍,拾分镍币直径21毫米,重4.5克;廿分镍币直径24毫米,重6克。第八条规定了伪造辅币及妨害辅币信用者,依法惩治。
据《上海造币厂志》等资料记载,1935年12月21日,上海中央造币厂开始生产伍分、拾分和廿分三种镍辅币,次年3月1日在市场上流通。当时镍原料国内无生产条件,因此镍片、坯饼及部分成品均向美国和奥地利厂商订购,部分镍饼向美国斯克威公司订购。如在1936年1月20日,陈行致纽约李国钦密电:“??即速大量发运镍币毛坯,每月两次,每次三种币式,我方印模冲压能力为每月两千万枚。”铸币所用原模,由意大利人L.乔奇雕刻,压印模具由美国费城造币厂制造。据1941年2月28日《中央造币厂会计处拟送该厂历年铸币概况函》记载,截至1937年8月上海战事发生止,中央造币厂所铸成辅币并交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数量为:伍分镍币7404万枚、拾分镍币7198万枚、廿分镍币5025万枚。
另据耿爱德《中国机制币史》等资料记载,1937年,奥地利维也纳造币厂为中国生产镍币。1938年夏,共铸造了伍分2000万枚、拾分6000万枚、廿分4000万枚三种镍币运到中国。镍币的尺寸、重量和图案与当时中国流通的镍币基本一样,惟一不同之处是在已有的镍币背面古钱图案下刻上英文字母“A”(Austria的第一个字母),标记者即为奥地利制镍币。
1937年8月13日,日军侵占上海,国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央造币厂停止生产,10月27日,中央造币厂厂区被侵华日军侵占。之前,中央造币厂被迫内迁,在重庆设立办事处,相继在武昌、兰州、昆明、桂林、成都设立造币分厂 ,铸造辅币。
镍币的诞生生不逢时,由于战争时期物资严重缺乏,物价飞涨,法币贬值,镍辅币材质已超过面值,以致流通在市面中的镍币逐渐被藏匿或收购。1939年12月30日,财政部代电,政府对辅币条例部分加以修订,减轻单枚辅币重量,改变合金成分,并于1940年2月13日财政部公布《修正辅币条例》,条例规定了“十分辅币重3克,五分辅币重2克,成色镍18%,铜55%,锌27%。”有意思的是,北京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由北京市钱币学会根据1989年版《世界硬币标准目标》编译的《中国硬币标准图录》书中,科学定义这类合金币为“白铜币”。为何《修正辅币条例》将辅币的镍含量只降到18%而不是更低?笔者认为:这是由于金属铜镍之间彼此可无限固溶,当镍含量超过16%以上时,产生的合金币色泽可保持银白色,如镍含量越高,则颜色越白。当低于16%,币面就会泛黄,显现铜色。
随后,成都和桂林分厂开始遵照条例规定,铸造含镍低、重量轻的铜镍锌合金辅币,后又加铸半圆辅币。其间,铜镍锌合金的坯饼仍系国外厂商提供。由于镍辅币材质进一步超过面值,加之市场对辅币需要减少,到了1943年,国民党财政部又以“各种金属辅币实值超过面值甚巨”为由,规定本年4月起,一律停止发行,经财政部核准,各地造币分厂先后陆续停铸。
镍币风潮
随着法币大幅度贬值,镍币成为市场上计价买卖的一般金属商品。据《广西通志·金融志》记载,在桂林中央银行尚未公布旧镍币可十足通用之前,就有少数人收购镍币。公布改革币制后,收购活动更加活跃。8月28日,桂林中央银行公布收兑旧镍币后,仍有人进行收购,桂林市有人收购旧镍币达2000斤以上,有的积满5个50加仑的大汽油桶。直至9月上旬,带着镍币到银行兑取金圆券的群众仍十分拥挤。
1948年和1949年,成都也曾发生过两次镍币风潮,起因都是改革币值宣布镍币增值而引起的。据《成都市志》(金融志)记载,1948年8月23日,中央银行成都分行公告:“镍币不分年限和版次,一律准照面额作为金圆券辅币行使。”原属金属商品,时价每斤仅值法币10万元左右的镍币,一夜间身价百倍,存有者、消息灵通者和捷足抢购者大发横财,市面掀起以镍币抢购商品的风潮。由于金圆券急剧贬值,此时,市面逐渐以镍币充当银元的辅币行使。
此外,其他省市同样如此,据《武汉近代货币史料》(内部资料)记载,1949年初,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政务委员会汉口以《中央银行以镍币代替银元强制流通》为题发出公告:“壹元银元等于伍分镍币40枚、拾分20枚、廿分10枚。” 随后的1949年4月29日,据汉口《大刚报》报道:“央行将发出库存镍币五六百箱,约值银元100万元。”
1949年7月25日,中央银行成都分行又奉命公告:“自公告起,原有各版镍币,准照面值流通行使,作为银元之辅币。”抢购风和抬价风又起,市面一片混乱。最终,成都央行又发公告:“镍币奉令禁止使用”,镍币潮才逐渐平息。
1949年7月27日,香港《星岛日报》以标题《央行收兑镍币案市参议院一致抨击实属自行扰乱金融函请监院提案纠举》报道:“广州特讯央行收兑镍币,前后一天内,又宣布停兑,影响币信,及使市民惨遭损失,市参会参议员,今日连署在参议会提出,促请监察院即予纠举,追查央行责任,原案称:中央银行收兑镍币朝令夕改,自行扰乱金融,破坏币信,愿请行政监察两院彻查其原因,追究责任,以平民愤。”
可见,镍币从最初作为法币的辅币,到金圆券的辅币,再到最后的银元辅币,多次改嫁,币值倍升,百姓宁留金属币,而不愿留存纸币,更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因当时的国民政府已无力收兑镍币,致使大量镍币留存民间。 流通版式
孙像镍币从1936年开铸到1943年停铸,8年间,国内外众造币厂共铸造了21种版式用于流通行用。在此,介绍一种鉴定镍币材质的方法,即“磁铁可吸附为纯镍币,磁铁不能吸附为铜镍锌合金币。”其面值和纪年如下:
伍(五)分镍币:民国二十五年、二十五年(A版)、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年。
拾(十)分镍币:民国二十五年、二十五年(A版)、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年、三十一年。
廿分镍币:民国二十五年、二十五年(A版)、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三十一年。
半圆镍币:民国三十年、三十一年、三十二年。
由此可获知这样一个事实,在抗战时期,国内众造币厂铸造镍币的“纪年”、“币值”各有不同,加之镍辅币流通不畅,造成不同版式的镍币在国内各地流通分布极不均衡,沉淀民间不同版式的镍币显现出地域性。如今在川渝地区,民国三十一年和三十二年半圆镍币在民间存量较大,而这两种版式在全国其他地区却相对少见。此外,镍币因售价低,利润薄,币商和泉友大都不愿经营,市场出现的机会少之又少,由此增大了全套镍币收藏的难度。
试铸版式
民国二十四年镍币
据耿爱德云:1935年,美国费城某造币厂试代铸了民国二十四年伍分、十分及廿分三种镍币,共计11套。当时耿爱德任上海中央造币厂顾问委员,因此得到一套。
“平”、“津”字镍币
“平”、“津”字镍币在天津的出现,引起了国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孔祥熙先后发函要求调查并回函作出批示。国民档案资料《孔样熙关于制止冀察政委会自铸辅币与戈定远来往密电》中的《孔祥熙致戈定远密电稿》(1936年7月2日) 、《戈定远致孔祥熙密电》(1936年7月4日) 、《孔样熙致戈定远密电稿》(1936年7月7日)均有关于此事来龙去脉的相关资料。
到了1936年7月28日,在行政院回复财政部《关于平津私自发行辅币三十万元经过情形函》中获悉,辅币已遵命终止发行。
综上获知,平津政府拟自发行“平”、“津”字铜、镍辅币共计30万元,因未获批准而流产。其中有少量试铸币流入市场,定性为私铸。由此存世稀少。今日,偶可在钱币拍卖会中目睹芳容。在此,有必要纠正《中国硬币标准图录》中的一段错误描述,即“天津造币厂却于1936年生产约一百万枚合金镍币。”
“桂”字镍币
在桂林所铸的辅币中,有一种民国三十一年半圆孙像镍币,其背面布币图案下有一个“桂”字。半世纪前,1949年大藏家施嘉干先生在其编著的《中国近代铸币汇考》中提到:“此币系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桂林造币厂所铸,在广西使用,但流用极少,未多见。此币与中央同年所铸半圆币之差别,为背面古布图案下,铸有一微小之“桂”字。”另据广西钱币学会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发行的《广西历史货币》一书中描述:“??中国苦战五年,物资消耗殆尽,加之铜是制造枪、炮弹的重要战略物资,补给更为困难,中央造币厂于是决定在民国三十一年后,广西造币分厂停止造币。而且决定该年生产面值较大的十分、廿分、半圆硬币,不再生产五分硬币。造币分厂人员为了纪念桂林造币这段难忘的历史,又在此三种最后造的少数币上加制‘桂’字以兹留念。”
笔者认为,国民政府绝对不准许桂林分厂在国币上加刻具有地方特色标记,由此为据,可认定民国三十一年半圆桂字币的出现应为私铸,而非流通行用币,是试铸币。但作为“留念”解释是合理的,由于存世极罕,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也难得一见。
其他试铸币
在各类钱币图谱中,还刊登有民国二十五年廿分(W.C.H签字版),民国二十六年伍分、十分和廿分,民国三十年廿分,民国三十一年十分和廿分(桂字币)等试铸镍币,由于笔者对以上试铸币心存疑虑(流传有绪的试铸币除外),加之未查阅到相关史料记载,有些也未曾见到真品图片,故在此不做介绍。
如何辨别
从现实收藏证明,在流通过的孙像镍币中,因存世量稀少,民国二十八年伍分、三十一年十分、三十年半圆镍币被冠以“三大天王”的称号。其中民国三十年半圆镍币最为珍贵,号称”三大天王“之首。事实上,无论在专业钱币网站还是在钱币市场,一直流传着三十年半圆镍币“一年难见,千元难求”的说法,可见其珍贵程度。次之为民国二十八年伍分、三十一年十分,也存在一定的收藏难度。
由于民国三十年半圆镍币售价高,也就成为造假者趋之若鹜的仿制对象,造成市场出现了不少假币。为避免泉友遭受损失,以下就如何鉴定,笔者谈谈个人的看法,以供参考。
由于当时的桂林分厂资源缺乏,加之造币坯饼材质成分发生改变,促使印花钢模极易破损或崩模,导致压制完成的民国三十年半圆镍币质量差,为维护国币尊严,仅铸造极少数量后而停铸。其成品背面布图模糊不清,正反两面的边道部位产生多处“赘肉”,这正是真品的主要特征。而现代新仿制的民国三十年半圆镍币,则恰恰相反,不但正反两面制作规整精良,而且字图清晰可辨,两者比对,一目了然。此外,其他曾流通版式的镍币,笔者至今尚未发现假币,也仅发现今人臆造的民国二十七年(A版)等假镍币,泉友只要稍加注意,即可放心收藏。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中除民国三十年半圆镍币存有假币外,带“平”、“津”、“桂”字的镍币也都存有伪品,一些梦想着在市场上淘到这类试铸币的泉友,多以“打眼”而收场,应以此为鉴,引起注意。在此还需要强调的是,试铸币作为未流通货币,因存世极罕,一般情况下仅会在钱币拍卖会上出现,多为流传有绪。由于这类试铸镍币售价高,对于普通的广大泉友,只要做到一般性的关注和了解即可。
铸币历程
自1935年11月4日实行法币起,孙像镍辅币伴随法币应运而生。1936年1月11日,国民政府公布《辅币条例》,条例第—条规定了辅币铸造专属于中央造币厂 。其发行由中央银行专司。第二条规定了镍辅币成色为纯镍,拾分镍币直径21毫米,重4.5克;廿分镍币直径24毫米,重6克。第八条规定了伪造辅币及妨害辅币信用者,依法惩治。
据《上海造币厂志》等资料记载,1935年12月21日,上海中央造币厂开始生产伍分、拾分和廿分三种镍辅币,次年3月1日在市场上流通。当时镍原料国内无生产条件,因此镍片、坯饼及部分成品均向美国和奥地利厂商订购,部分镍饼向美国斯克威公司订购。如在1936年1月20日,陈行致纽约李国钦密电:“??即速大量发运镍币毛坯,每月两次,每次三种币式,我方印模冲压能力为每月两千万枚。”铸币所用原模,由意大利人L.乔奇雕刻,压印模具由美国费城造币厂制造。据1941年2月28日《中央造币厂会计处拟送该厂历年铸币概况函》记载,截至1937年8月上海战事发生止,中央造币厂所铸成辅币并交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数量为:伍分镍币7404万枚、拾分镍币7198万枚、廿分镍币5025万枚。
另据耿爱德《中国机制币史》等资料记载,1937年,奥地利维也纳造币厂为中国生产镍币。1938年夏,共铸造了伍分2000万枚、拾分6000万枚、廿分4000万枚三种镍币运到中国。镍币的尺寸、重量和图案与当时中国流通的镍币基本一样,惟一不同之处是在已有的镍币背面古钱图案下刻上英文字母“A”(Austria的第一个字母),标记者即为奥地利制镍币。
1937年8月13日,日军侵占上海,国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央造币厂停止生产,10月27日,中央造币厂厂区被侵华日军侵占。之前,中央造币厂被迫内迁,在重庆设立办事处,相继在武昌、兰州、昆明、桂林、成都设立造币分厂 ,铸造辅币。
镍币的诞生生不逢时,由于战争时期物资严重缺乏,物价飞涨,法币贬值,镍辅币材质已超过面值,以致流通在市面中的镍币逐渐被藏匿或收购。1939年12月30日,财政部代电,政府对辅币条例部分加以修订,减轻单枚辅币重量,改变合金成分,并于1940年2月13日财政部公布《修正辅币条例》,条例规定了“十分辅币重3克,五分辅币重2克,成色镍18%,铜55%,锌27%。”有意思的是,北京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由北京市钱币学会根据1989年版《世界硬币标准目标》编译的《中国硬币标准图录》书中,科学定义这类合金币为“白铜币”。为何《修正辅币条例》将辅币的镍含量只降到18%而不是更低?笔者认为:这是由于金属铜镍之间彼此可无限固溶,当镍含量超过16%以上时,产生的合金币色泽可保持银白色,如镍含量越高,则颜色越白。当低于16%,币面就会泛黄,显现铜色。
随后,成都和桂林分厂开始遵照条例规定,铸造含镍低、重量轻的铜镍锌合金辅币,后又加铸半圆辅币。其间,铜镍锌合金的坯饼仍系国外厂商提供。由于镍辅币材质进一步超过面值,加之市场对辅币需要减少,到了1943年,国民党财政部又以“各种金属辅币实值超过面值甚巨”为由,规定本年4月起,一律停止发行,经财政部核准,各地造币分厂先后陆续停铸。
镍币风潮
随着法币大幅度贬值,镍币成为市场上计价买卖的一般金属商品。据《广西通志·金融志》记载,在桂林中央银行尚未公布旧镍币可十足通用之前,就有少数人收购镍币。公布改革币制后,收购活动更加活跃。8月28日,桂林中央银行公布收兑旧镍币后,仍有人进行收购,桂林市有人收购旧镍币达2000斤以上,有的积满5个50加仑的大汽油桶。直至9月上旬,带着镍币到银行兑取金圆券的群众仍十分拥挤。
1948年和1949年,成都也曾发生过两次镍币风潮,起因都是改革币值宣布镍币增值而引起的。据《成都市志》(金融志)记载,1948年8月23日,中央银行成都分行公告:“镍币不分年限和版次,一律准照面额作为金圆券辅币行使。”原属金属商品,时价每斤仅值法币10万元左右的镍币,一夜间身价百倍,存有者、消息灵通者和捷足抢购者大发横财,市面掀起以镍币抢购商品的风潮。由于金圆券急剧贬值,此时,市面逐渐以镍币充当银元的辅币行使。
此外,其他省市同样如此,据《武汉近代货币史料》(内部资料)记载,1949年初,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政务委员会汉口以《中央银行以镍币代替银元强制流通》为题发出公告:“壹元银元等于伍分镍币40枚、拾分20枚、廿分10枚。” 随后的1949年4月29日,据汉口《大刚报》报道:“央行将发出库存镍币五六百箱,约值银元100万元。”
1949年7月25日,中央银行成都分行又奉命公告:“自公告起,原有各版镍币,准照面值流通行使,作为银元之辅币。”抢购风和抬价风又起,市面一片混乱。最终,成都央行又发公告:“镍币奉令禁止使用”,镍币潮才逐渐平息。
1949年7月27日,香港《星岛日报》以标题《央行收兑镍币案市参议院一致抨击实属自行扰乱金融函请监院提案纠举》报道:“广州特讯央行收兑镍币,前后一天内,又宣布停兑,影响币信,及使市民惨遭损失,市参会参议员,今日连署在参议会提出,促请监察院即予纠举,追查央行责任,原案称:中央银行收兑镍币朝令夕改,自行扰乱金融,破坏币信,愿请行政监察两院彻查其原因,追究责任,以平民愤。”
可见,镍币从最初作为法币的辅币,到金圆券的辅币,再到最后的银元辅币,多次改嫁,币值倍升,百姓宁留金属币,而不愿留存纸币,更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因当时的国民政府已无力收兑镍币,致使大量镍币留存民间。 流通版式
孙像镍币从1936年开铸到1943年停铸,8年间,国内外众造币厂共铸造了21种版式用于流通行用。在此,介绍一种鉴定镍币材质的方法,即“磁铁可吸附为纯镍币,磁铁不能吸附为铜镍锌合金币。”其面值和纪年如下:
伍(五)分镍币:民国二十五年、二十五年(A版)、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年。
拾(十)分镍币:民国二十五年、二十五年(A版)、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年、三十一年。
廿分镍币:民国二十五年、二十五年(A版)、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三十一年。
半圆镍币:民国三十年、三十一年、三十二年。
由此可获知这样一个事实,在抗战时期,国内众造币厂铸造镍币的“纪年”、“币值”各有不同,加之镍辅币流通不畅,造成不同版式的镍币在国内各地流通分布极不均衡,沉淀民间不同版式的镍币显现出地域性。如今在川渝地区,民国三十一年和三十二年半圆镍币在民间存量较大,而这两种版式在全国其他地区却相对少见。此外,镍币因售价低,利润薄,币商和泉友大都不愿经营,市场出现的机会少之又少,由此增大了全套镍币收藏的难度。
试铸版式
民国二十四年镍币
据耿爱德云:1935年,美国费城某造币厂试代铸了民国二十四年伍分、十分及廿分三种镍币,共计11套。当时耿爱德任上海中央造币厂顾问委员,因此得到一套。
“平”、“津”字镍币
“平”、“津”字镍币在天津的出现,引起了国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孔祥熙先后发函要求调查并回函作出批示。国民档案资料《孔样熙关于制止冀察政委会自铸辅币与戈定远来往密电》中的《孔祥熙致戈定远密电稿》(1936年7月2日) 、《戈定远致孔祥熙密电》(1936年7月4日) 、《孔样熙致戈定远密电稿》(1936年7月7日)均有关于此事来龙去脉的相关资料。
到了1936年7月28日,在行政院回复财政部《关于平津私自发行辅币三十万元经过情形函》中获悉,辅币已遵命终止发行。
综上获知,平津政府拟自发行“平”、“津”字铜、镍辅币共计30万元,因未获批准而流产。其中有少量试铸币流入市场,定性为私铸。由此存世稀少。今日,偶可在钱币拍卖会中目睹芳容。在此,有必要纠正《中国硬币标准图录》中的一段错误描述,即“天津造币厂却于1936年生产约一百万枚合金镍币。”
“桂”字镍币
在桂林所铸的辅币中,有一种民国三十一年半圆孙像镍币,其背面布币图案下有一个“桂”字。半世纪前,1949年大藏家施嘉干先生在其编著的《中国近代铸币汇考》中提到:“此币系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桂林造币厂所铸,在广西使用,但流用极少,未多见。此币与中央同年所铸半圆币之差别,为背面古布图案下,铸有一微小之“桂”字。”另据广西钱币学会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发行的《广西历史货币》一书中描述:“??中国苦战五年,物资消耗殆尽,加之铜是制造枪、炮弹的重要战略物资,补给更为困难,中央造币厂于是决定在民国三十一年后,广西造币分厂停止造币。而且决定该年生产面值较大的十分、廿分、半圆硬币,不再生产五分硬币。造币分厂人员为了纪念桂林造币这段难忘的历史,又在此三种最后造的少数币上加制‘桂’字以兹留念。”
笔者认为,国民政府绝对不准许桂林分厂在国币上加刻具有地方特色标记,由此为据,可认定民国三十一年半圆桂字币的出现应为私铸,而非流通行用币,是试铸币。但作为“留念”解释是合理的,由于存世极罕,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也难得一见。
其他试铸币
在各类钱币图谱中,还刊登有民国二十五年廿分(W.C.H签字版),民国二十六年伍分、十分和廿分,民国三十年廿分,民国三十一年十分和廿分(桂字币)等试铸镍币,由于笔者对以上试铸币心存疑虑(流传有绪的试铸币除外),加之未查阅到相关史料记载,有些也未曾见到真品图片,故在此不做介绍。
如何辨别
从现实收藏证明,在流通过的孙像镍币中,因存世量稀少,民国二十八年伍分、三十一年十分、三十年半圆镍币被冠以“三大天王”的称号。其中民国三十年半圆镍币最为珍贵,号称”三大天王“之首。事实上,无论在专业钱币网站还是在钱币市场,一直流传着三十年半圆镍币“一年难见,千元难求”的说法,可见其珍贵程度。次之为民国二十八年伍分、三十一年十分,也存在一定的收藏难度。
由于民国三十年半圆镍币售价高,也就成为造假者趋之若鹜的仿制对象,造成市场出现了不少假币。为避免泉友遭受损失,以下就如何鉴定,笔者谈谈个人的看法,以供参考。
由于当时的桂林分厂资源缺乏,加之造币坯饼材质成分发生改变,促使印花钢模极易破损或崩模,导致压制完成的民国三十年半圆镍币质量差,为维护国币尊严,仅铸造极少数量后而停铸。其成品背面布图模糊不清,正反两面的边道部位产生多处“赘肉”,这正是真品的主要特征。而现代新仿制的民国三十年半圆镍币,则恰恰相反,不但正反两面制作规整精良,而且字图清晰可辨,两者比对,一目了然。此外,其他曾流通版式的镍币,笔者至今尚未发现假币,也仅发现今人臆造的民国二十七年(A版)等假镍币,泉友只要稍加注意,即可放心收藏。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中除民国三十年半圆镍币存有假币外,带“平”、“津”、“桂”字的镍币也都存有伪品,一些梦想着在市场上淘到这类试铸币的泉友,多以“打眼”而收场,应以此为鉴,引起注意。在此还需要强调的是,试铸币作为未流通货币,因存世极罕,一般情况下仅会在钱币拍卖会上出现,多为流传有绪。由于这类试铸镍币售价高,对于普通的广大泉友,只要做到一般性的关注和了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