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理解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数学老师的执教能力和水平也是一种检验。好的教学方法不一定要专业、深奥,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并吸收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研究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018
引言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将它渗透如小学数学课堂,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能力。到目前为止,包括数形结合思想在内的11种数学思想在数学课堂上得到应用,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解决问题,数学思想都是数学教学比较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下面将从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阐述。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
老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被用到的思想方法,如计算图形面积时,老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图形面积,就必须借助具体图形来解释;同样地,学生在做练习题时,即便题设已经给出了计算面积的全部条件,可学生仍然会不自觉地在头脑中建立一幅清晰完整的图形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数形结合已然成为老师和学生用来“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因此,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示例一:
当要证明(a+b)2=a2+2ab+b2时,学生可能只会从等式本身的角度出发进行验证,但这个等式本来就是成立,又如何去验证呢?这里就需要借助具体图形来解释了:
由上图我们已知,S1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S3是边长为b的正方形;S2和S4是边长为a和b的长方形(a>b)。如果把整个图形的面积设成S,那么我们很容易看出S=S1+S2+S3+S4,并得出S=(a+b)2;由于S1=a2;S2=ab;S3=b2;S4=ab,所以,S=(a+b)2=a2+ab+ab+b2=a2+2ab+b2。
由此可见,数形结合思想是对数学语言、数学文字、数学符号、数学图形的全面总结与应用。
二、分类讨论思想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分类讨论思想于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需要把握分类讨论的标准,并严格遵守规则。即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分类完成后,对每个类别进行充分的分析;将所分析出的每一类结果进行综合归纳,得出最终结论。同时遵守分类讨论的统一标准性原则、排它性原则、相称性原则、结构性原则。
示例二:
已知,下圖每个方格均为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边长为1cm。现分别以A、B、C三点为顶点,依次做面积为6cm2的长方形,请问一共能做出多少个?(每个长方形只能包含A、B、C三点中的一点)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长方形顶点的概念有明确的认识。比如,我们发现以A为顶点可以做出很多长方形,但要满足面积等于6cm2的条件,就只可能是1×6和6×1,或者2×3和3×2,这便为我们解题提供了方向。同理,B点和C点也是这个道理,最后我们把所有的个数相加便得到最终答案。
三、整体思想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
整体思想方法是指用“集成”的眼光,把某些式子或者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寻找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联,并有目的、有意识的对所求问题整体处理。运用此思想方法,要求学生具备把握全局的能力。将整体思想应用于小学数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老师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展开整体分析和主动引导学生用整体思想考虑问题,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习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技能。
示例三:
已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求A、B、C、D四个部分面积总和。
结合整体思想,我们可以先把A、B、C、D个的图形通过移动合并成一个大图形。经过观察,我们可以将A移动到整个图形的右上方;将C向右移动至与A和D相接,这样就得到一个横向长度为6cm,纵向长度为7cm的长方形,但是里面有8个方格没有被填满,而B占据了九个方格,由此我们可以得出SA+SB+SC+SD=6cm×7cm + 1cm×1cm=43cm2。
很多时候,应用整合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将问题简化,当面对较为零散的多个图形时,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并通过对图形进行移动,将零散的多个图形重新组合成一个图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是对老师教学综合能力的一种检验;发现并运用合理教学方法,是对老师教学智慧的考验。在努力探寻“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中,需要老师把学生看作“成长中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引导学生在“做”与“悟”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参考文献
[1]朱生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学周刊,2020(07):101-102.
[2]颜若冰.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的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118.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研究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018
引言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将它渗透如小学数学课堂,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能力。到目前为止,包括数形结合思想在内的11种数学思想在数学课堂上得到应用,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解决问题,数学思想都是数学教学比较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下面将从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阐述。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
老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被用到的思想方法,如计算图形面积时,老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图形面积,就必须借助具体图形来解释;同样地,学生在做练习题时,即便题设已经给出了计算面积的全部条件,可学生仍然会不自觉地在头脑中建立一幅清晰完整的图形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数形结合已然成为老师和学生用来“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因此,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示例一:
当要证明(a+b)2=a2+2ab+b2时,学生可能只会从等式本身的角度出发进行验证,但这个等式本来就是成立,又如何去验证呢?这里就需要借助具体图形来解释了:
由上图我们已知,S1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S3是边长为b的正方形;S2和S4是边长为a和b的长方形(a>b)。如果把整个图形的面积设成S,那么我们很容易看出S=S1+S2+S3+S4,并得出S=(a+b)2;由于S1=a2;S2=ab;S3=b2;S4=ab,所以,S=(a+b)2=a2+ab+ab+b2=a2+2ab+b2。
由此可见,数形结合思想是对数学语言、数学文字、数学符号、数学图形的全面总结与应用。
二、分类讨论思想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分类讨论思想于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需要把握分类讨论的标准,并严格遵守规则。即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分类完成后,对每个类别进行充分的分析;将所分析出的每一类结果进行综合归纳,得出最终结论。同时遵守分类讨论的统一标准性原则、排它性原则、相称性原则、结构性原则。
示例二:
已知,下圖每个方格均为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边长为1cm。现分别以A、B、C三点为顶点,依次做面积为6cm2的长方形,请问一共能做出多少个?(每个长方形只能包含A、B、C三点中的一点)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长方形顶点的概念有明确的认识。比如,我们发现以A为顶点可以做出很多长方形,但要满足面积等于6cm2的条件,就只可能是1×6和6×1,或者2×3和3×2,这便为我们解题提供了方向。同理,B点和C点也是这个道理,最后我们把所有的个数相加便得到最终答案。
三、整体思想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
整体思想方法是指用“集成”的眼光,把某些式子或者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寻找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联,并有目的、有意识的对所求问题整体处理。运用此思想方法,要求学生具备把握全局的能力。将整体思想应用于小学数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老师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展开整体分析和主动引导学生用整体思想考虑问题,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习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技能。
示例三:
已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求A、B、C、D四个部分面积总和。
结合整体思想,我们可以先把A、B、C、D个的图形通过移动合并成一个大图形。经过观察,我们可以将A移动到整个图形的右上方;将C向右移动至与A和D相接,这样就得到一个横向长度为6cm,纵向长度为7cm的长方形,但是里面有8个方格没有被填满,而B占据了九个方格,由此我们可以得出SA+SB+SC+SD=6cm×7cm + 1cm×1cm=43cm2。
很多时候,应用整合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将问题简化,当面对较为零散的多个图形时,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并通过对图形进行移动,将零散的多个图形重新组合成一个图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是对老师教学综合能力的一种检验;发现并运用合理教学方法,是对老师教学智慧的考验。在努力探寻“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中,需要老师把学生看作“成长中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引导学生在“做”与“悟”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参考文献
[1]朱生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学周刊,2020(07):101-102.
[2]颜若冰.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的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