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在面临整本书阅读时,会下意识选择逃避,认为学习任务已经很重了,没有必要再挤占时间进行额外的阅读,没有看到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意义,难以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学生的态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整本书阅读的快乐。
关键词: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探究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是想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良好氛围的影响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学习。
一、与生活同行,唤醒阅读动力
生活,让万事万物都有了活动的空间,承载着希望与活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探究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时,要懂得引领学生与生活同行,唤起学生的阅读动力。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生活的精彩,能够点醒学生,让学生睁开生活的眼睛,使学生发现生活对阅读的影响,学会在生活基础上剖析阅读。学生在生活的指引下,可以联系自己的现实,与阅读进行“对话”,感受作者的写作情感,找到继续阅读的动力,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阅读的奥妙。在学生阅读《昆虫记》时,笔者将他们分成了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组内讨论,说一说自己遇到过哪些有意思的昆虫。学生分组后,与小组成员进行了交流。其中一位学生在组内分享了自己在放学途中,遇到了斑衣蜡蝉的经历,讲述了初见斑衣蜡蝉的好奇、仔细观察中的乐趣以及查阅资料后的成就感。其他成员在该学生的带动下都找到了讨论的方向,纷纷说出了自己与昆虫之间发生的趣事。带着讨论的热情,学生对《昆虫记》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想要了解作者法布尔与昆虫之间有着怎样有趣的故事,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这样,笔者通过引领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有了对整本书阅读的意识,了解了昆虫的种类、特征等,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
二、与文本对话,揣摩深层含义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阅读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先自主阅读作品,为后续深入探究打下基础。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解决“这个句子在说什么”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作品中的重点词句,在理解文字表面意思的基础上,尝试深入探究下去,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分析其深层次含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初步和文本对话,了解了作者的内心想法。在学习《雷雨》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课文的选段入手,尝试找到其中的重点词句展开分析,对话文本,思考一下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然后再展开拓展阅读,阅读整本书,并挖掘其它的词句,思考有什么特殊的意味。例如当周萍打了鲁大海之后,鲁侍萍惊愕地说:“你是萍”,她原本是感到惊诧,不明白朝思暮想的儿子竟然会如此狠毒,话出口后變成了“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里“萍”和“凭”是谐音,用得十分巧妙,展现了鲁侍萍心理情感的急剧变化,她已经不想认儿子了,内心对周萍极度失望,充满了悲愤之情。高中学生在理解字词意思方面并没有什么障碍,但是对于一些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词句,他们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刻。此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话这些重点词句,尝试透过表面深入下去,试着揣摩其深层含义。若有条件教师还要引导他们查阅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而辅助其理解。
三、关注特殊焦点,理解主要矛盾
在分析阅读阶段,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主要焦点问题,尝试把握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展开分析。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不合常理的地方,然后尝试标注出人物关系,思考各个人物之间存在哪些矛盾,然后结合文本找出能体现矛盾的词句,进行深入解读。这样也能促使学生对话文本和作者,理解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在学生整理了《雷雨》的故事梗概后,教师引导他们尝试抓住作品中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对话。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各个人物按照矛盾关系分成若干组,然后分别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周朴园和蘩漪,他们是没有情感的夫妻,他们之间的矛盾体现为新旧思想和文化之间的矛盾,还有周朴园和鲁大海,他们原本是父子,但是鲁大海在阴差阳错之下成了周朴园家的矿工,同时也成了新生工人阶级的代表,所以他和周朴园之间的关系就从单纯的父子关系变成了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此外还有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冲突,周萍和四凤的冲突,周萍和周冲的冲突等,学生都要一一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这些矛盾展开分析,抓住那些看似不合常理的对话进行探究,学生发现,如果能将人物关系融入进去,那么就能更清晰地看到人物的立场和思想,也能理解那些矛盾地方。进而促进阅读能力。
四、拓展延伸实践,增强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在探究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时,要懂得引领学生与实践同行,增强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将整本书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在实践中践行阅读的理念,应用阅读的技巧。这有助于锻炼学生,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不再畏惧阅读。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自己积累的阅读知识应用起来,在实际阅读中总结新的阅读经验,完成阅读的积累,增强自身的实力。在学习《茶馆》时,笔者为学生设置了实践任务,让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一幕,构建思维导图,将出现的主要人物、主要事迹总结出来,形成清晰的阅读框架。学生拿到实践任务后,先整体上对书本进行了分析,知道了《茶馆》共三幕,每一幕都带有时代的特点。其中一位学生挑选了第一幕,用思维导图记录了裕泰茶馆的各色人物,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他们的主要事迹,品味到清末社会的众生相。学生在实践中逐渐熟悉了书本的主要内容,掌握了整本书阅读的框架,学会了各个击破的阅读技能。将这种能力迁移到《龙须沟》、《四世同堂》的整本书阅读,这样,笔者通过组织学生不断拓展延伸实践,增强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蒋龙梅.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刘瑛琪.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3]段会莲.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探究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是想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良好氛围的影响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学习。
一、与生活同行,唤醒阅读动力
生活,让万事万物都有了活动的空间,承载着希望与活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探究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时,要懂得引领学生与生活同行,唤起学生的阅读动力。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生活的精彩,能够点醒学生,让学生睁开生活的眼睛,使学生发现生活对阅读的影响,学会在生活基础上剖析阅读。学生在生活的指引下,可以联系自己的现实,与阅读进行“对话”,感受作者的写作情感,找到继续阅读的动力,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阅读的奥妙。在学生阅读《昆虫记》时,笔者将他们分成了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组内讨论,说一说自己遇到过哪些有意思的昆虫。学生分组后,与小组成员进行了交流。其中一位学生在组内分享了自己在放学途中,遇到了斑衣蜡蝉的经历,讲述了初见斑衣蜡蝉的好奇、仔细观察中的乐趣以及查阅资料后的成就感。其他成员在该学生的带动下都找到了讨论的方向,纷纷说出了自己与昆虫之间发生的趣事。带着讨论的热情,学生对《昆虫记》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想要了解作者法布尔与昆虫之间有着怎样有趣的故事,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这样,笔者通过引领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有了对整本书阅读的意识,了解了昆虫的种类、特征等,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
二、与文本对话,揣摩深层含义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阅读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先自主阅读作品,为后续深入探究打下基础。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解决“这个句子在说什么”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作品中的重点词句,在理解文字表面意思的基础上,尝试深入探究下去,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分析其深层次含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初步和文本对话,了解了作者的内心想法。在学习《雷雨》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课文的选段入手,尝试找到其中的重点词句展开分析,对话文本,思考一下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然后再展开拓展阅读,阅读整本书,并挖掘其它的词句,思考有什么特殊的意味。例如当周萍打了鲁大海之后,鲁侍萍惊愕地说:“你是萍”,她原本是感到惊诧,不明白朝思暮想的儿子竟然会如此狠毒,话出口后變成了“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里“萍”和“凭”是谐音,用得十分巧妙,展现了鲁侍萍心理情感的急剧变化,她已经不想认儿子了,内心对周萍极度失望,充满了悲愤之情。高中学生在理解字词意思方面并没有什么障碍,但是对于一些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词句,他们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刻。此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话这些重点词句,尝试透过表面深入下去,试着揣摩其深层含义。若有条件教师还要引导他们查阅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而辅助其理解。
三、关注特殊焦点,理解主要矛盾
在分析阅读阶段,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主要焦点问题,尝试把握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展开分析。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不合常理的地方,然后尝试标注出人物关系,思考各个人物之间存在哪些矛盾,然后结合文本找出能体现矛盾的词句,进行深入解读。这样也能促使学生对话文本和作者,理解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在学生整理了《雷雨》的故事梗概后,教师引导他们尝试抓住作品中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对话。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各个人物按照矛盾关系分成若干组,然后分别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周朴园和蘩漪,他们是没有情感的夫妻,他们之间的矛盾体现为新旧思想和文化之间的矛盾,还有周朴园和鲁大海,他们原本是父子,但是鲁大海在阴差阳错之下成了周朴园家的矿工,同时也成了新生工人阶级的代表,所以他和周朴园之间的关系就从单纯的父子关系变成了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此外还有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冲突,周萍和四凤的冲突,周萍和周冲的冲突等,学生都要一一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这些矛盾展开分析,抓住那些看似不合常理的对话进行探究,学生发现,如果能将人物关系融入进去,那么就能更清晰地看到人物的立场和思想,也能理解那些矛盾地方。进而促进阅读能力。
四、拓展延伸实践,增强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在探究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时,要懂得引领学生与实践同行,增强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将整本书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在实践中践行阅读的理念,应用阅读的技巧。这有助于锻炼学生,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不再畏惧阅读。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自己积累的阅读知识应用起来,在实际阅读中总结新的阅读经验,完成阅读的积累,增强自身的实力。在学习《茶馆》时,笔者为学生设置了实践任务,让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一幕,构建思维导图,将出现的主要人物、主要事迹总结出来,形成清晰的阅读框架。学生拿到实践任务后,先整体上对书本进行了分析,知道了《茶馆》共三幕,每一幕都带有时代的特点。其中一位学生挑选了第一幕,用思维导图记录了裕泰茶馆的各色人物,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他们的主要事迹,品味到清末社会的众生相。学生在实践中逐渐熟悉了书本的主要内容,掌握了整本书阅读的框架,学会了各个击破的阅读技能。将这种能力迁移到《龙须沟》、《四世同堂》的整本书阅读,这样,笔者通过组织学生不断拓展延伸实践,增强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蒋龙梅.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刘瑛琪.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3]段会莲.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