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是凝聚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伟大国度的宝贵精神。核心素养要体现怎样的育人目标?如何践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呢?我们的做法是抓课堂主阵地,深化教学改革,精选课堂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家国情怀培养,让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扎根,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
  【关键词】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69-02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前“核心素养”已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希冀借其重构未来教育的美好图景。在中学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生根”,是当前许多历史教师面临的困惑问题。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如下图: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二、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两千多年前,这段论述在《大学》里的文字,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串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种被称“家国情怀”的情感,奠定了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
  近代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低下,就会落后挨打,这是让人心痛的;但更为可悲的是,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优良文化传统,那么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消亡。”文化,以及体现在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生命线和灵魂。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五千年文明史的风雨而没有消亡,历史从未中断,极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家国情怀的绵延。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的优秀民族传统就是家国情怀。一是爱国,二是骨氣。民族兴,国家兴;民族衰,国家衰;民族灭,国家灭。家国情怀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兴衰,社会的进退。
  未有我之先,家国已在焉;没有我之后,家国仍永存。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加强家国情怀教育是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激烈交叉冲突中,使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保持和发扬的重要手段,也是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表现为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关键是民族凝聚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民族凝聚力取决于对家国情怀的认同,这足以说明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及其基础性地位。
  如何践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呢?我们的做法是抓课堂主阵地,深化教学改革,精选课堂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家国情怀培养,让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扎根。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家国情怀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校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只有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构建素质教育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历史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教学过程注重自主学习、注重合作探究、注重拓展提高。
  1.明确目标,落实核心素养
  2016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内部意见稿)》提出课程目标: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
  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在结构设计上,要在体现基础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的学习内容,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素养,提高国家认同,增强历史洞察力。在内容选择上,要注重展现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历史发展大势,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历史启示。在课程实施上,要有利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的转变,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巧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巧设导入,适当运用一些仁人志士的故事,相对来说学生较为熟悉,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情感。“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一直以来历史学科不被学生重视与喜爱,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认为课本所讲的历史事件距我们太遥远,感到枯燥无味。   数千年来,无数英雄志士就是在这种家国情(下转74页)
  (上接69页)怀的熏陶和指引下,怀抱着保家卫国、济世安民的理想上下求索,慷慨以赴,从容适变。“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是霍去病的豪迈气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杜甫忧国思家的情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的胸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至死不渝的牵挂;“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是杨涟将身许国的赤诚。用这些史料导入不仅缩短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距离,而且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知识、能力、态度统一起来,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家國情怀的情感目标。如在讲到《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分封制和守法制时总结:在中国,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家国情怀。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都遵循“敬天法祖重社稷”的古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有一个情感是共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脚下的土地。”中华民族同样属于一个伟大的、不可替代的族群。凝聚我们这个历久弥新的伟大国度的精神资源之一,同样是那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
  3.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要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按照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人的“认知”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那么情感和观念的形成就需要依靠学习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以主体性体验式活动教学模式来改变以书本、课堂和教师为中心,讲授灌输偏多、忽视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和探索学习的倾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实现由灌输式教学向探究式教学的转变。在教学中,还应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自然科学的理论能在实验室里重复验证,而人文科学的实验场就只能是我们的历史,社会生活,现实人生。家国情怀培养是一种内化的精神活动过程,要真切地把握住人文道理,就不能停留于一般意义上的逻辑理解,而要特殊的心灵体验,需要亲身经历和自我感受。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人文素质。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这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认识主体,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尊重主体,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开放的民主学习氛围。一个人的家国情怀的丰富与提高绝不是靠闭门思过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在开放的环境、开放的观念、开放的方式中反复感知、理解、判断之后,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价值选擇和行动。如科技史的教学,要使学生基本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科学成就,产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萌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感受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另外,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所隐藏的不足要作分析,以纠正长期以来我们对历史上的科技成就表现出的过分沾沾自喜,认识到近代中国科技为什么落后于西方。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树立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文明昔日繁荣的科技成就而自强不息的意识和精神。
  4.精选教学内容,注重家国情怀培养。
  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人文因素,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科技时我用到“李约瑟之问”:如果中国的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学习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时,我就用了“黄炎培之问”: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没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中共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用到“梁启超之问”:郑和下西洋乃“有史以来,最光焰之时代”,“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得到的东西往往是思想上、价值观方面的,而这些都是家国情怀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最有意义的东西。设置这些问题要求学生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并关注当今人类共同的命运,分析本国的国际社会的作用、地位,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而这也正是家国情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同样属于一个伟大的、不可替代的族群。凝聚我们这个历久弥新的伟大国度的精神资源之一,同样是那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应考虑指导学生选择那些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命题或活动项目,如可指导学生重点选择那些文化史、思想史、风俗史、经济史等内容,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历史,陶冶情操,认识人类智慧力量的伟大,产生对人类文明的敬重感。可以选择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为真理、自由、国家而献身的精神,渗透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
  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M].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6.
  [2]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杨九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
  [5]贺千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J].历史教学,2016(3).
  作者简历:
  陈海芳,女,汉族,浙江永康,1975年10月,大学本科毕业,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历史教学教法。现任职于浙江省永康市第二中学。邮寄地址:浙江省永康市西塔路99号永康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低段识字教学的现状促使了我们进行游戏识字的思考和尝试。我们进行了将游戏融入到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收获。游戏的加入,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  【关键词】游戏识字 识字教学 低段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86-02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项重点内容,更是教学活动的难点。特别是针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在经历由看图写话到写作的转型,因此,做好起步作文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课本为基础,找到美句、美段,限时模仿,也可两日一次50-80字小练笔,慢慢形成写作习惯。本文就以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为例,探究练笔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三年级 起步教学 练笔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目的:將微课合理运用于中职EXCEL函数教学中。基础:制作了动画型微课《老友粉还是螺蛳粉—IF函数语法》,并获2016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评比一等奖;方法:在6个班级开展教学实践,分别将微课教学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评价分析使用效果。结果:受调查者对微课视频总体满意度约为92.8%,课后观看1次及以上微课视频的接受调查者占91.6
期刊
【摘要】情境创意美术是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场景,使幼儿能够在易于激发创造兴趣和创造思维的情境中进行富有创造的美术活动,并创作出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的美术作品。我们通过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创造兴趣;巧妙引导、提升技法,拓展幼儿创造思维;自由表达、热情创作,显现幼儿创意潜能;融汇贯通、潜移默化,体验情境创意美术乐趣这四步策略,使幼儿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创造的快乐,在潜移
期刊
【摘要】全球化趋势下,外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冲击,国内外某些敌对势力玷污“忽悠”我们国史和党史,践踏民族精神,误导年轻一代,这些都警醒我们要保护开发好中国传统文化,不让青少年偏离中国传统文化,并教育引导他们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之。  【关键词】传统文化 乡土文化 道德教育 批判继承 教材开发  【课题项目】2016年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乡土文化,家国情怀——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及福州乡土
期刊
【摘要】就学校而言,学生习作基础在阅读。对于毫无阅读基础的学生却又要想方设法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力争考试得高分,这是何等艰难的事。无奈之下,教师只好找捷径,拿出自己的绝招:教学生背万能素材、训练万能开头法等等。但最终所有的付出均收效甚微。  【关键词】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96-02  中学阶段学校也确实发了不少
期刊
【摘要】竞走属于同场竞技、耐力性项目,这项运动有其独特的技术规则。在近几年比赛中,我国青少年竞走运动员在比赛的临场发挥,经常会出现一些技术犯规。这些情况的出现,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心理作用、对技术动作理解不够深刻、生理原因等等。本文通过对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进行控制训练量,训练强度的实践训练,对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少年女子 竞走 运动成绩 技术规则  【中图分类号】G82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初中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由于是学习一种新的语种,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特别是阅读部分,这时需要老师采取扩展性的阅读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扩展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18-01  一、扩展阅读中要注意的问题  1.扩展阅读要以课本阅读为中心  
期刊
【摘要】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系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然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国家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需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文章基于这样的背景,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例,探讨其实践、效果和机制,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73-02  2013年11月上旬,笔者参加了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课题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的起始课《不等关系与不等式》。这是一种较新颖和难度的课型,笔者以前没有上过这种比赛型的公开课,经过多次个人与教研组的深入研究,最后才定型。本课也得到了与会师生的较多肯定。现将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