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科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为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育、实行中学学分制搭建了平台。学科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应该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必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3678151.htm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分层教学 分类指导 探索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尽心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物理的人一有兴趣,个个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一种特别适应个别差异显著的教学组织形式。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一种在集体教学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策略。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一种善待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而相对于其它教学组织形式,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有它特有的内涵,其特点是充分承认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在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可行性
1.1分层次教学符合学习过程的差异性
人与人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区别,而且还表现在其身心成长与智能发展的后天条件有区别,因而使其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有区别,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而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这些差异。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并不等于一部分学生有发展潜能,另一部分学生没有发展潜能,这些差异只小过是使他们进一步发展处在了一个不同的起点上,以及发展的可能性具有了不同的特点。如果用分层次教学的手段提出与他们的起点相适应的教学要求,开展与他们的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活动,教学就能成为有效的活动,学生就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并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
1.2分层次教学能够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
按照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关于教学过程的动力理论之说,只有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与对他们的要求一致,才可能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从而加快学习成绩的提高,而这两者的统一关系若被破坏,就会造成学业的不良后果。学生的学习可能是由他们生理和心理的一般发展水平与对某项学习的具体准备状态所决定的,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构成因素中既有相对稳定的因素,又有易变的因素。相对稳定的因素,决定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的范围,决定了学业不良学生要取得学业进步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易变的因素,使学生能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提高或降低自己的实际可能性水平,从而促进或阻碍学习可能性与教学要求之间矛盾的转化,加快学习成绩提高或降低的速度。由此可见,分层次教学是着眼于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关系的一种极好的手段,使它们之间能相适应,从而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
2、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2.1学生分层
在确定进行班内分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操作形式后,首先,应从整体上选择适合开展实验的班级,并准备与其他同行对子班作阶段性对比。班内分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最适用于学生层次繁多、成绩和能力差异显著的班级。因为只有在这种班级里,才有可能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才有充分的必要进行分组教学。在差异过小的“同质班”(如经严格筛选后编排的“尖子班”或“慢班”)里,分的层次会不是很明确,教师其实只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就能实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能力、兴趣等目标,而不必变换原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将学生分层,这其实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结果的表现形式。了解和研究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分组方法。不能以易于操作为由,简单化地进行一次性的“智商分层”或“学科成绩分层”。智商或成绩是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数量和质量的一种外景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现实水平,因而可以作为分组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如果仅凭此分组,就会面临这样一个事实:成绩在一些时候是“假的”。因为它可能只反映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而不能揭示学生“学习的实际可能性”。另一方面,把学生简单分成成绩“高”层和成绩“低”层,对“低”层学生易产生不良的心理效应。
2.2教学目标分层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研制过程中,专家们一致认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因此应当从义务教育的性质出发,切实落实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①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②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③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基于此,本人根据物理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制定了自认为科学、合理、与其相适应的具体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分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2.3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重要环节,具有总结、反馈、矫正、提高的功能,最终实现物理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抓好这个环节,更能体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特点并增强效果。因此,评价要着眼于过程、着眼于鼓励、更要着眼于发展,让学生在发展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分层评价的基本要求是要有差异性、及时性、鼓励性和可行性,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在本次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变过去偏重于学业评价为全面评价;在学业评价中,又变单一分数评价为包含认知、情感、兴趣爱好、能力在内的学业综合性评价。
分层评价重在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评价时机的全程化。我们通常把它分成两部分:一是平时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学习态度、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团队意识等,及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二是通过检测评价。这是阶段评价各层学生认知结果,检验学习水平的主要方式。通过分层试卷让学生有多次成功的机会,对能在分层测试中上一个台阶的学生,都应给予调动积极性的祝贺,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信心。
3、结论
总之,“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我相信,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勇于探索,我们的教学模式必将更加完美,我们的教育终将真正成为适合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3678151.htm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分层教学 分类指导 探索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尽心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物理的人一有兴趣,个个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一种特别适应个别差异显著的教学组织形式。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一种在集体教学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策略。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一种善待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而相对于其它教学组织形式,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有它特有的内涵,其特点是充分承认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在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可行性
1.1分层次教学符合学习过程的差异性
人与人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区别,而且还表现在其身心成长与智能发展的后天条件有区别,因而使其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有区别,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而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这些差异。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并不等于一部分学生有发展潜能,另一部分学生没有发展潜能,这些差异只小过是使他们进一步发展处在了一个不同的起点上,以及发展的可能性具有了不同的特点。如果用分层次教学的手段提出与他们的起点相适应的教学要求,开展与他们的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活动,教学就能成为有效的活动,学生就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并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
1.2分层次教学能够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
按照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关于教学过程的动力理论之说,只有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与对他们的要求一致,才可能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从而加快学习成绩的提高,而这两者的统一关系若被破坏,就会造成学业的不良后果。学生的学习可能是由他们生理和心理的一般发展水平与对某项学习的具体准备状态所决定的,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构成因素中既有相对稳定的因素,又有易变的因素。相对稳定的因素,决定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的范围,决定了学业不良学生要取得学业进步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易变的因素,使学生能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提高或降低自己的实际可能性水平,从而促进或阻碍学习可能性与教学要求之间矛盾的转化,加快学习成绩提高或降低的速度。由此可见,分层次教学是着眼于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关系的一种极好的手段,使它们之间能相适应,从而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
2、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2.1学生分层
在确定进行班内分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操作形式后,首先,应从整体上选择适合开展实验的班级,并准备与其他同行对子班作阶段性对比。班内分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最适用于学生层次繁多、成绩和能力差异显著的班级。因为只有在这种班级里,才有可能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才有充分的必要进行分组教学。在差异过小的“同质班”(如经严格筛选后编排的“尖子班”或“慢班”)里,分的层次会不是很明确,教师其实只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就能实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能力、兴趣等目标,而不必变换原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将学生分层,这其实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结果的表现形式。了解和研究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分组方法。不能以易于操作为由,简单化地进行一次性的“智商分层”或“学科成绩分层”。智商或成绩是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数量和质量的一种外景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现实水平,因而可以作为分组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如果仅凭此分组,就会面临这样一个事实:成绩在一些时候是“假的”。因为它可能只反映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而不能揭示学生“学习的实际可能性”。另一方面,把学生简单分成成绩“高”层和成绩“低”层,对“低”层学生易产生不良的心理效应。
2.2教学目标分层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研制过程中,专家们一致认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因此应当从义务教育的性质出发,切实落实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①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②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③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基于此,本人根据物理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制定了自认为科学、合理、与其相适应的具体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分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2.3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重要环节,具有总结、反馈、矫正、提高的功能,最终实现物理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抓好这个环节,更能体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特点并增强效果。因此,评价要着眼于过程、着眼于鼓励、更要着眼于发展,让学生在发展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分层评价的基本要求是要有差异性、及时性、鼓励性和可行性,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在本次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变过去偏重于学业评价为全面评价;在学业评价中,又变单一分数评价为包含认知、情感、兴趣爱好、能力在内的学业综合性评价。
分层评价重在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评价时机的全程化。我们通常把它分成两部分:一是平时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学习态度、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团队意识等,及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二是通过检测评价。这是阶段评价各层学生认知结果,检验学习水平的主要方式。通过分层试卷让学生有多次成功的机会,对能在分层测试中上一个台阶的学生,都应给予调动积极性的祝贺,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信心。
3、结论
总之,“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我相信,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勇于探索,我们的教学模式必将更加完美,我们的教育终将真正成为适合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