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8-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量与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来源 :中国药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anie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我院2008-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量与医院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评价用药频度(DDDs)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年度对药敏试验结果和抗菌药物DDDs进行统计,以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各种抗菌药物的DDDs与当年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头霉素,第3代、第4代头孢菌素及酶抑制剂都可影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头霉素类DDDs的变化与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之间高度相关(r=0.986、r=0.923、r=0.946,P<0.05),第3代头孢菌素DDDs的变化与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之间高度相关(r=0.980,P<0.01),第4代头孢菌素DDDs的变化与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高度相关(r=0.956、r=0.946、r=0.947,P<0.05)。结论: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要控制耐药率增长,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其他文献
针对脉冲位置调制(PPM)和数字脉冲间隔调制(DPI M),以及定长数字脉冲间隔调制(FDPI M)等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双脉冲间隔调制(DP-PI M)。在给出其符号结构的基础上,
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是直接从遗传物质入手来研究生命现象与规律的,其相应的操作技术已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从拯救病毒和创造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