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使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与外向型经济发展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成为地区加速发展的强有力的保障。红河州是中国经越南至东盟的最便捷通道、昆明和河内两大城市的辐射交汇点,具有较好的区位地缘优势,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必将对红河州对外开放产生直接的影响,将带动和促进红河州外向型经济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红河州;外向型经济;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红河州地处我国的西部、云南省东南部,北连昆明,东接文山,西邻玉溪,南与越南接壤,拥有848公里的边境线。红河州是中国经越南至东盟的最便捷通道、云南和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昆明和河内两大城市的辐射交汇点,同时也是南亚、东盟等印度洋沿岸市场进入中国内地的便捷起点。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必将对红河州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及其对红河州经济发展的影响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红河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红河州与东盟在产业结构、商品结构上既存在互补性,又有很强的同一性、竞争性。当然,互补性要大于同一性。红河州处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阶段,具有技术密集型加工优势;而东盟国家具有金属矿产、木材、橡胶、热带植物、海产品等资源及劳动密集型优势。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为这一区域的旅游、矿业、天然橡胶、制造业等相互竞争性强的产业合作发展创造良好机遇。通过相互投资、产业整合、产业链延伸等合作发展方式,共同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红河州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扩大出口规模。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红河州的对外贸易发展。一是促进货物贸易自由化。2011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后,中国与老东盟6国之间的贸易平均关税,从9.8%下降到0.1%。反过来,老东盟6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平均关税,从12%下降到0.6%。到2015年,另外的新东盟4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平均关税也将下降。贸易关税的下降,将拉动和提高贸易的自由化水平。二是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利于减少服务业贸易限制,加强旅游服务、分销服务、商务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三是促进投资便利化。中国和东盟将在增加投资规则和管理的透明度、建立有利于资本自由流动的投资制度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区域内技术流动、资本流动和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提供便利。这对红河州来说,利用FDI(国际直接投资)和到东盟国家进行投资的能力将大大增强。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国际分工,降低出口市场波动风险。随着道路交通基础实施的建设,中国—东盟将成为物流、商贸、投资的热点地区和经济发展的中心,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红河州则依赖地缘优势,通过调整结构,实现产业的转移,拉动精深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同时,可以促进和加强红河州与国外的联系,特别是与东盟国家的联系,改变单纯依赖欧美、日韩的贸易往来,扩大贸易伙伴,减少和降低出口市场波动风险,扩张海外市场。
二、红河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1、经济总量连上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3年,全州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1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国民经济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
2、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红河州各县市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2004年至2012年期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173.93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交通、水利、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3、口岸建设凸显成效,园区经济初具规模。
(1)口岸建设。一是河口口岸。河口口岸与越南老街口岸对接,具有十分明显的水陆交通和区位优势,已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实施了口岸配套设施工程、河堤工程、道路、水、电、通讯等工程项目建设,建成一个铁路口岸、2个公路口岸、 6条出入境查验通道、口岸联检大楼。2013年,实现进出口总值66.1亿元,进出口货运量达267.3万吨,出入境人员308.6万人次,出入境运输工具18.8万/辆(列)次。二是金水河口岸。是我国通往越南莱州省和奠边省,以及老挝的重要通道之一。建成商贸区、联检办公综合楼、金水河那发边民互市市场、进出口查验货场等。2013年,金水河口岸进出口货物62778.9吨、进出口货值1270.6万美元。三是绿春口岸。红河州已把绿春县平河口岸列入“十二五”口岸发展规划,力争2015年以前开放,扩大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点。
(2)园区经济。2013年,全州各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34.4亿元,同比增长42%,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47.6%;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同比增长36%,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37.5%。
4、对外贸易开创新格局。一是从对外贸易规模来看,进出口贸易整体呈增长趋势。从2004年到2013年间,红河州出口额、进口额和进出口总额的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6.5%、57.26%、32.56%。2013年,红河州进出口总额达11.9亿美元。二是从外贸主体来看,外经贸队伍不断壮大、实力增强。到2013年9月在河口口岸注册登记外(边)贸企业共285户,同比增长29.6%。具有边贸、大贸“双权”经营的公司278户。三是从贸易方式来看,外经贸正在形成多种贸易形式并举的新格局。在边民互市的基础上,形成了边境小额贸易、一般贸易、易货贸易、加工贸易、边境经济技术合作、边民互市贸易等多种贸易方式并举的新格局。四是从贸易结构来看,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出口商品发展到包括五金矿产、化工产品、纺织品、工艺品、轻工业品、医药保健、农产品、有色冶金、机械产品等在内的14个大类近250多个品种。五是从贸易形式来看,边境贸易是红河州对外贸易的主要途径,已成为边疆地区财政收入的一大支柱。2013年,红河州边贸总额27934亿美元,增长38.5%。 5、“引进来”与“走出去”双管齐下。2013年,红河州境外投资企业累计协议投资额18663.27万美元,累计实际投资额11722.04万美元。境外承包工程项目16项,累计协议承包额11176.87万美元,累计完成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46.92万美元。
6、旅游产业方兴未艾。红河州共实施列入省级考核的旅游重大项目25个,累计完成投资60亿元,建成了9个旅游小镇和13个特色村。初步形成了哈尼梯田、溶洞观光、康体休闲度假、历史文化览胜、跨境旅游和民族文化等特色精品产品,有力推动了红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2013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1737.79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8.22万人次,外汇收入0.86亿元;旅游总收入123.49亿元。
7、红河州与东盟十国贸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除了柬埔寨以外,红河州和其他东盟成员国均已产生了直接的贸易联系。越南一直是红河州最大的贸易伙伴,此外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也在与红河州的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3年贸易额合计为112460万元,其中出口75936万元,进口36527万元。
三、红河州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1、红河州外贸依存度不高,面向东盟开放的地缘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外贸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红河州2011~ 2013年外贸依存度分别为:10.88%、25.44%、7.21%;出口依存度分别为:7.08%、10.21%、4.54%。可以说红河州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都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为本地区的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增长幅度不大,甚至还有下滑的阶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着成倍的差距,更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所以影响到红河州的进一步发展。对周边国家情况研究不深不透,对合作对象的真实意图把握不准,对外经济合作中存在“一厢情愿”的情况,对外开放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由此也看出,红河州外向型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2、基础设施仍然相对滞后。一是铁路建设滞后,虽然泛亚铁路玉溪—蒙自段已经建设完工投入使用,但蒙自—河口段还在建设中,铁路运力严重不足。二是红河航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导致了成本较高的公路运输成为主流。三是边境口岸基础设施由于建设资金不足落后于贸易发展的需要,信息化程度低、仓储物流设施严重不足,大批量商品的进出口装运受到限制,影响人、车、货进出及通关速度和效率的提高。
3、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1)货物贸易方面。一是红河州多数出口产品属小批量、高成本的公路和铁路运输。二是由于与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东盟新四国资源大体相同,要素禀赋差异性小,产业结构趋同,因此,随着自贸区的推进,东盟新四国与红河州在农产品、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等领域的出口将形成强烈的竞争态势。三是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加剧贸易风险。红河州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以五金矿产品和化工产品为主,缺乏机电高新技术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四是受国内外政策因素及调整,贸易形势十分严峻。
(2)服务贸易方面。一是金融支持边境贸易发展影响有限。金融组织体系不够完善,符合条件的银行、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在边境地区设立的管理机构以及分支机构不多,不能满足企业或个人的金融服务要求;地方政府与金融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少,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人民币结算试点推进不快。二是打造跨境旅游,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边境旅游证件办理程序繁琐、费时,出证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了出入境旅游业务开展;可供选择的旅游路线有限,制约了边境旅游的发展。三是边境贸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4、利用外资和外经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外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重大项目、龙头项目尤其是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还很薄弱,产业集聚效应不够突出,产业链关键项目和产业集群支撑项目缺乏。外资投资环境和服务还需进一步优化。局部还存在服务意识淡薄、大局观念不强、工作效率低、服务承诺不到位等问题。外资用地指标相对紧张,土地瓶颈日趋严峻,严重制约了招商项目的落地和开工。外资审核审批部门相互配合协调不够,特别是对外商来投资沒有政策优惠,在谈项目多,实际落地少。二是大部分外经企业境外投资实力不强,技术不高,融资能力十分有限,特别是边贸企业,项目小投资少,抗风险能力差,自主创新不足,大部份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对国内外市场了解不够。三是劳务人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国外雇主的要求,录取率低。外派劳务中介公司运作不规范。
5、外向型人才严重短缺。红河州内各县市商务部门及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严重缺乏外语和外贸实务人才,特别缺乏既懂外语和国际贸易知识又熟悉生产的复合型人才。在边境贸易政策研究或实际操作中,缺少数量相当的专业人才。企业自身队伍建设工作力度不够,人才储备尚不足以支撑海外公司的稳步发展。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下红河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认识
要加大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研究和探讨力度,特别是要重点研究和探讨红河州与越南的对外贸易。在东盟10国中,红河州与越南的贸易占整个红河州进出口贸易额的70%以上。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中,越南在2015年关税将降到0~5%。这对红河州来说,无疑是发展与越南对外贸易的大好机遇。
(二)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发展对外贸易的制约瓶颈
一是公路方面。要积极努力推动越方尽早启动老街—河内的高速公路,早日解决制约双方贸易和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的运输瓶颈问题。二是铁路方面。应尽快开通蒙自—河口的泛亚铁路,特别是要努力推动越南方面的泛亚铁路建设,满足货物大进大出的需要。三是航海运输方面。要加快疏浚红河航道以便早日通航,增加运输渠道。四是口岸建设。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完善口岸功能,提高口岸服务水平,改进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认真推进贸易通关便利化工作,配合联检部门抓紧落实“一站式”通关建设,搞好口岸基础设施和查验配套设施建设。 (三)加快推进蒙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相关工作,打造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平台
1、加快推进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2年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是滇南中心城市核心的产业支撑平台、滇中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和昆河国际经济走廊的中心节点,也是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省发展势头最好、发展潜力最大、与东盟经贸联系最紧密的工业园区之一。一是完善布局,明确功能。逐步形成生物资源加工区、冶金材料加工区、化学工业区、出口加工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区5个专业园区,以及中信产业园、云锡产业园等特色园中园。要以集群化发展为路径,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形成功能明确、各有特色、产业鲜明、布局优化的空间开发格局。二是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产业项目是经济技术经开区的支柱。
2、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工作。2013年1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红河综合保税区,这是云南省首个综合保税区。为此,在做好红河综合保税区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对红河综合保税区建设的相关工作。一是认真落实执行好工作职责。相关部门要细化任务、责任到人、框定时限,有序推进保税区各项建设工作。二是制定各项政策。要根据保税区相关规定,制定出进入园区内企业是各项优惠政策,如税收、通关、加工贸易、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
3、加快推进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相关工作。2013年10月,中国商务部与越南工贸部签署了《关于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谅解备忘录》,明确提出了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方向和任务。跨境经济合作区在已做工作的基础上,一要尽快组建工作机构。抓好跨合区的建设推进和日常管理工作。尽快完成河口跨境经济合作区总体规划的修订、上报、审批工作。二要着手编制专项规划。认真做好中方11平方公里围网区域专项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三要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依托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两大平台,充分发挥跨合区的前沿窗口作用。四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支持河口跨境经济合作区开展“一口岸多通道”的试点工作。加大围网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完善河口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五要加强对内对外合作。促进国际、国内资源要素尽可能地向跨合区聚集,着力培育跨合区发展的新优势。
(四)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外资外经发展
1、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完善“走出去”的服务支持体系,创造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体制和政策环境,鼓励和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承包工程和进行资源开发合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对越南的投资。虽然越南政府对资源性产品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但同时也鼓励国内外企业采取合作,合资、独资等形式投资于资源开发领域。一是矿产资源投资。越南矿产资源丰富,铁矿储量6-8亿吨,石油储量为10-30亿桶,煤炭、磷灰土、锌、锡、铬也较丰富,尤其是与红河州接壤的越南北部地区是越南最大的矿产区,而红河州在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双方通过经济技术合作可取长补短,实现共赢。二是林业产品开采。越南北部地区有丰富的林产品,木材、藤条、竹类、药材等储量可观,在中国很有市场潜力。三是水电工程建设。越南西北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低,电力十分短缺,而红河州水电技术先进、经验丰富,双方合作有综合优势。企业抓住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优惠政策的良好时机,全面拓宽与越南企业的项目投资和工程承包合作,从而带动国内机械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出口。
2、抓好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实现规范运作管理,努力增加外派劳务人员输出。
3、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利用“昆交会”“边交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五)构建良好区域产业体系,优化配置资源
1、加大外向型工业产业的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要围绕州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州”的发展战略,抓住“万商西进”的历史机遇,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抓好高新区等重点园区,大力挖掘现有工业园区和集中发展区的潜力,完善办园机制,引导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向园区集中,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城市发展的新组团。
2、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河口处于昆河海经济圈的结合部,发展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快跨境经济合作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营造良好服务环境,承接州内外工业企业顺利入驻、投产。加快中国—东盟河口边民互市交易市场、中国—东盟河口物流园、中国—东盟河口国际贸易中心和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大项目的建设步伐,早日建成边民互市区、货物进出口区、保税仓库区、加工贸易区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园。
3、夯实农业基础,做强农业外贸。一是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等示范园。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推行原产地标记注册、有机认证等,创出品牌,让更多的特色绿色产品走出国门,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三是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大对农产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基础建设投入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益和效率。四是做好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培植企业加基地加农户的农产品出口备案企业,扩大农产品出口,将红河州农产品出口的弱项转为强项。五是发挥优势开展与东盟国家的农业合作。2012年东盟协定税率与最惠国税率相比,税率差最大的商品是农产品,如腰果,龙眼干、西瓜等。由于中国与东盟的气候条件差异使双方的优势农业产品有很大区别,云南省及红河州优势农产品主要有温带水果、蔬菜等,而越南及东盟各国的优势主要有:热带水果、花卉、海产品、棕榈油、腰果、橡胶等。目前双方的农业合作已扩展到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诸多领域。因此,今后要加强对越南及东盟国家在农业方面政策研究,扩大与东盟国家在农产品栽培、技术推广、产品销售等方面合作。
4、立足优势旅游资源,精耕细作提升品位,推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要按照全省昆玉红文化旅游经济带发展规划,进—步挖掘红河文化历史,把文化内涵贯穿于旅游要素中,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和融合发展,完善管理服务,着力打造红河文化旅游品牌,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中越商务旅游为特色,专项旅游为延伸的产品体系,努力实现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服务国际化和生态环境优质化,推动红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六)注重引智、培智、留智,优化外向型人才结构
加快培养人才,加大人力资源的开放力度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积极开展人才和智力引进工程。要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二是加强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着力提高外贸企业和外贸队伍的业务水平。
(七)用好用活各项优惠政策
1、“兴边富民”政策。支持在河口建设面向越南的经济合作区,使其成为贯彻睦邻友好、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合作典范,成为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维护边疆稳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先行试验区。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支持产业、税收、边贸、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实施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实行口岸经济优惠政策。一是利用口岸征收的关税,建立基础建设基金。二是给予边贸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对边境贸易继续实行关税和增值税“双减半”政策,并对优惠部分实行“即征即返”政策。三是提高边民互市贸易限额。四是实行土地开发利用政策优惠。五是实施客商投资办企业用地的优惠政策和企业税收政策优惠。
2、财政政策。要逐步增加国家转移支付力度,建立支持边境贸易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上级财政在预算和安排各类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时,应充分考虑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沿边经济贸易发展等特殊因素,逐年增加补助,并给予重点倾斜支持。
3、金融政策。要抓住红河州作为我国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的机遇,初步建立与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多元化现代金融体系,进一步实施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保险市场发展、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跨境合作、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建立金融改革风险防范机制和健全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机制。使金融支持沿边经贸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促进红河州与东盟、南亚国家经贸金融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对周边地区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伏润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西部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云南案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红河州地方志办公室.红河州年鉴—2013[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3]汪德荣、严志强、彭定新.中国—东盟贸易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4]红河州委七届七次全会报告
[5] 2014年红河州政府工作报告
[6]陈米杰,抓住机遇 改革创新 努力促进全州商务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在红河州2014年商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红河州;外向型经济;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红河州地处我国的西部、云南省东南部,北连昆明,东接文山,西邻玉溪,南与越南接壤,拥有848公里的边境线。红河州是中国经越南至东盟的最便捷通道、云南和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昆明和河内两大城市的辐射交汇点,同时也是南亚、东盟等印度洋沿岸市场进入中国内地的便捷起点。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必将对红河州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及其对红河州经济发展的影响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红河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红河州与东盟在产业结构、商品结构上既存在互补性,又有很强的同一性、竞争性。当然,互补性要大于同一性。红河州处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阶段,具有技术密集型加工优势;而东盟国家具有金属矿产、木材、橡胶、热带植物、海产品等资源及劳动密集型优势。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为这一区域的旅游、矿业、天然橡胶、制造业等相互竞争性强的产业合作发展创造良好机遇。通过相互投资、产业整合、产业链延伸等合作发展方式,共同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红河州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扩大出口规模。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红河州的对外贸易发展。一是促进货物贸易自由化。2011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后,中国与老东盟6国之间的贸易平均关税,从9.8%下降到0.1%。反过来,老东盟6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平均关税,从12%下降到0.6%。到2015年,另外的新东盟4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平均关税也将下降。贸易关税的下降,将拉动和提高贸易的自由化水平。二是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利于减少服务业贸易限制,加强旅游服务、分销服务、商务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三是促进投资便利化。中国和东盟将在增加投资规则和管理的透明度、建立有利于资本自由流动的投资制度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区域内技术流动、资本流动和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提供便利。这对红河州来说,利用FDI(国际直接投资)和到东盟国家进行投资的能力将大大增强。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国际分工,降低出口市场波动风险。随着道路交通基础实施的建设,中国—东盟将成为物流、商贸、投资的热点地区和经济发展的中心,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红河州则依赖地缘优势,通过调整结构,实现产业的转移,拉动精深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同时,可以促进和加强红河州与国外的联系,特别是与东盟国家的联系,改变单纯依赖欧美、日韩的贸易往来,扩大贸易伙伴,减少和降低出口市场波动风险,扩张海外市场。
二、红河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1、经济总量连上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3年,全州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1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国民经济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
2、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红河州各县市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2004年至2012年期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173.93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交通、水利、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3、口岸建设凸显成效,园区经济初具规模。
(1)口岸建设。一是河口口岸。河口口岸与越南老街口岸对接,具有十分明显的水陆交通和区位优势,已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实施了口岸配套设施工程、河堤工程、道路、水、电、通讯等工程项目建设,建成一个铁路口岸、2个公路口岸、 6条出入境查验通道、口岸联检大楼。2013年,实现进出口总值66.1亿元,进出口货运量达267.3万吨,出入境人员308.6万人次,出入境运输工具18.8万/辆(列)次。二是金水河口岸。是我国通往越南莱州省和奠边省,以及老挝的重要通道之一。建成商贸区、联检办公综合楼、金水河那发边民互市市场、进出口查验货场等。2013年,金水河口岸进出口货物62778.9吨、进出口货值1270.6万美元。三是绿春口岸。红河州已把绿春县平河口岸列入“十二五”口岸发展规划,力争2015年以前开放,扩大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点。
(2)园区经济。2013年,全州各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34.4亿元,同比增长42%,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47.6%;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同比增长36%,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37.5%。
4、对外贸易开创新格局。一是从对外贸易规模来看,进出口贸易整体呈增长趋势。从2004年到2013年间,红河州出口额、进口额和进出口总额的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6.5%、57.26%、32.56%。2013年,红河州进出口总额达11.9亿美元。二是从外贸主体来看,外经贸队伍不断壮大、实力增强。到2013年9月在河口口岸注册登记外(边)贸企业共285户,同比增长29.6%。具有边贸、大贸“双权”经营的公司278户。三是从贸易方式来看,外经贸正在形成多种贸易形式并举的新格局。在边民互市的基础上,形成了边境小额贸易、一般贸易、易货贸易、加工贸易、边境经济技术合作、边民互市贸易等多种贸易方式并举的新格局。四是从贸易结构来看,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出口商品发展到包括五金矿产、化工产品、纺织品、工艺品、轻工业品、医药保健、农产品、有色冶金、机械产品等在内的14个大类近250多个品种。五是从贸易形式来看,边境贸易是红河州对外贸易的主要途径,已成为边疆地区财政收入的一大支柱。2013年,红河州边贸总额27934亿美元,增长38.5%。 5、“引进来”与“走出去”双管齐下。2013年,红河州境外投资企业累计协议投资额18663.27万美元,累计实际投资额11722.04万美元。境外承包工程项目16项,累计协议承包额11176.87万美元,累计完成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46.92万美元。
6、旅游产业方兴未艾。红河州共实施列入省级考核的旅游重大项目25个,累计完成投资60亿元,建成了9个旅游小镇和13个特色村。初步形成了哈尼梯田、溶洞观光、康体休闲度假、历史文化览胜、跨境旅游和民族文化等特色精品产品,有力推动了红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2013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1737.79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8.22万人次,外汇收入0.86亿元;旅游总收入123.49亿元。
7、红河州与东盟十国贸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除了柬埔寨以外,红河州和其他东盟成员国均已产生了直接的贸易联系。越南一直是红河州最大的贸易伙伴,此外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也在与红河州的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3年贸易额合计为112460万元,其中出口75936万元,进口36527万元。
三、红河州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1、红河州外贸依存度不高,面向东盟开放的地缘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外贸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红河州2011~ 2013年外贸依存度分别为:10.88%、25.44%、7.21%;出口依存度分别为:7.08%、10.21%、4.54%。可以说红河州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都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为本地区的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增长幅度不大,甚至还有下滑的阶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着成倍的差距,更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所以影响到红河州的进一步发展。对周边国家情况研究不深不透,对合作对象的真实意图把握不准,对外经济合作中存在“一厢情愿”的情况,对外开放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由此也看出,红河州外向型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2、基础设施仍然相对滞后。一是铁路建设滞后,虽然泛亚铁路玉溪—蒙自段已经建设完工投入使用,但蒙自—河口段还在建设中,铁路运力严重不足。二是红河航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导致了成本较高的公路运输成为主流。三是边境口岸基础设施由于建设资金不足落后于贸易发展的需要,信息化程度低、仓储物流设施严重不足,大批量商品的进出口装运受到限制,影响人、车、货进出及通关速度和效率的提高。
3、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1)货物贸易方面。一是红河州多数出口产品属小批量、高成本的公路和铁路运输。二是由于与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东盟新四国资源大体相同,要素禀赋差异性小,产业结构趋同,因此,随着自贸区的推进,东盟新四国与红河州在农产品、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等领域的出口将形成强烈的竞争态势。三是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加剧贸易风险。红河州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以五金矿产品和化工产品为主,缺乏机电高新技术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四是受国内外政策因素及调整,贸易形势十分严峻。
(2)服务贸易方面。一是金融支持边境贸易发展影响有限。金融组织体系不够完善,符合条件的银行、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在边境地区设立的管理机构以及分支机构不多,不能满足企业或个人的金融服务要求;地方政府与金融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少,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人民币结算试点推进不快。二是打造跨境旅游,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边境旅游证件办理程序繁琐、费时,出证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了出入境旅游业务开展;可供选择的旅游路线有限,制约了边境旅游的发展。三是边境贸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4、利用外资和外经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外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重大项目、龙头项目尤其是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还很薄弱,产业集聚效应不够突出,产业链关键项目和产业集群支撑项目缺乏。外资投资环境和服务还需进一步优化。局部还存在服务意识淡薄、大局观念不强、工作效率低、服务承诺不到位等问题。外资用地指标相对紧张,土地瓶颈日趋严峻,严重制约了招商项目的落地和开工。外资审核审批部门相互配合协调不够,特别是对外商来投资沒有政策优惠,在谈项目多,实际落地少。二是大部分外经企业境外投资实力不强,技术不高,融资能力十分有限,特别是边贸企业,项目小投资少,抗风险能力差,自主创新不足,大部份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对国内外市场了解不够。三是劳务人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国外雇主的要求,录取率低。外派劳务中介公司运作不规范。
5、外向型人才严重短缺。红河州内各县市商务部门及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严重缺乏外语和外贸实务人才,特别缺乏既懂外语和国际贸易知识又熟悉生产的复合型人才。在边境贸易政策研究或实际操作中,缺少数量相当的专业人才。企业自身队伍建设工作力度不够,人才储备尚不足以支撑海外公司的稳步发展。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下红河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认识
要加大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研究和探讨力度,特别是要重点研究和探讨红河州与越南的对外贸易。在东盟10国中,红河州与越南的贸易占整个红河州进出口贸易额的70%以上。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中,越南在2015年关税将降到0~5%。这对红河州来说,无疑是发展与越南对外贸易的大好机遇。
(二)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发展对外贸易的制约瓶颈
一是公路方面。要积极努力推动越方尽早启动老街—河内的高速公路,早日解决制约双方贸易和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的运输瓶颈问题。二是铁路方面。应尽快开通蒙自—河口的泛亚铁路,特别是要努力推动越南方面的泛亚铁路建设,满足货物大进大出的需要。三是航海运输方面。要加快疏浚红河航道以便早日通航,增加运输渠道。四是口岸建设。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完善口岸功能,提高口岸服务水平,改进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认真推进贸易通关便利化工作,配合联检部门抓紧落实“一站式”通关建设,搞好口岸基础设施和查验配套设施建设。 (三)加快推进蒙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相关工作,打造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平台
1、加快推进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2年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是滇南中心城市核心的产业支撑平台、滇中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和昆河国际经济走廊的中心节点,也是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省发展势头最好、发展潜力最大、与东盟经贸联系最紧密的工业园区之一。一是完善布局,明确功能。逐步形成生物资源加工区、冶金材料加工区、化学工业区、出口加工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区5个专业园区,以及中信产业园、云锡产业园等特色园中园。要以集群化发展为路径,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形成功能明确、各有特色、产业鲜明、布局优化的空间开发格局。二是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产业项目是经济技术经开区的支柱。
2、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工作。2013年1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红河综合保税区,这是云南省首个综合保税区。为此,在做好红河综合保税区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对红河综合保税区建设的相关工作。一是认真落实执行好工作职责。相关部门要细化任务、责任到人、框定时限,有序推进保税区各项建设工作。二是制定各项政策。要根据保税区相关规定,制定出进入园区内企业是各项优惠政策,如税收、通关、加工贸易、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
3、加快推进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相关工作。2013年10月,中国商务部与越南工贸部签署了《关于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谅解备忘录》,明确提出了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方向和任务。跨境经济合作区在已做工作的基础上,一要尽快组建工作机构。抓好跨合区的建设推进和日常管理工作。尽快完成河口跨境经济合作区总体规划的修订、上报、审批工作。二要着手编制专项规划。认真做好中方11平方公里围网区域专项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三要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依托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两大平台,充分发挥跨合区的前沿窗口作用。四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支持河口跨境经济合作区开展“一口岸多通道”的试点工作。加大围网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完善河口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五要加强对内对外合作。促进国际、国内资源要素尽可能地向跨合区聚集,着力培育跨合区发展的新优势。
(四)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外资外经发展
1、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完善“走出去”的服务支持体系,创造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体制和政策环境,鼓励和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承包工程和进行资源开发合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对越南的投资。虽然越南政府对资源性产品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但同时也鼓励国内外企业采取合作,合资、独资等形式投资于资源开发领域。一是矿产资源投资。越南矿产资源丰富,铁矿储量6-8亿吨,石油储量为10-30亿桶,煤炭、磷灰土、锌、锡、铬也较丰富,尤其是与红河州接壤的越南北部地区是越南最大的矿产区,而红河州在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双方通过经济技术合作可取长补短,实现共赢。二是林业产品开采。越南北部地区有丰富的林产品,木材、藤条、竹类、药材等储量可观,在中国很有市场潜力。三是水电工程建设。越南西北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低,电力十分短缺,而红河州水电技术先进、经验丰富,双方合作有综合优势。企业抓住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优惠政策的良好时机,全面拓宽与越南企业的项目投资和工程承包合作,从而带动国内机械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出口。
2、抓好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实现规范运作管理,努力增加外派劳务人员输出。
3、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利用“昆交会”“边交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五)构建良好区域产业体系,优化配置资源
1、加大外向型工业产业的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要围绕州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州”的发展战略,抓住“万商西进”的历史机遇,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抓好高新区等重点园区,大力挖掘现有工业园区和集中发展区的潜力,完善办园机制,引导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向园区集中,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城市发展的新组团。
2、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河口处于昆河海经济圈的结合部,发展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快跨境经济合作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营造良好服务环境,承接州内外工业企业顺利入驻、投产。加快中国—东盟河口边民互市交易市场、中国—东盟河口物流园、中国—东盟河口国际贸易中心和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大项目的建设步伐,早日建成边民互市区、货物进出口区、保税仓库区、加工贸易区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园。
3、夯实农业基础,做强农业外贸。一是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等示范园。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推行原产地标记注册、有机认证等,创出品牌,让更多的特色绿色产品走出国门,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三是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大对农产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基础建设投入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益和效率。四是做好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培植企业加基地加农户的农产品出口备案企业,扩大农产品出口,将红河州农产品出口的弱项转为强项。五是发挥优势开展与东盟国家的农业合作。2012年东盟协定税率与最惠国税率相比,税率差最大的商品是农产品,如腰果,龙眼干、西瓜等。由于中国与东盟的气候条件差异使双方的优势农业产品有很大区别,云南省及红河州优势农产品主要有温带水果、蔬菜等,而越南及东盟各国的优势主要有:热带水果、花卉、海产品、棕榈油、腰果、橡胶等。目前双方的农业合作已扩展到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诸多领域。因此,今后要加强对越南及东盟国家在农业方面政策研究,扩大与东盟国家在农产品栽培、技术推广、产品销售等方面合作。
4、立足优势旅游资源,精耕细作提升品位,推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要按照全省昆玉红文化旅游经济带发展规划,进—步挖掘红河文化历史,把文化内涵贯穿于旅游要素中,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和融合发展,完善管理服务,着力打造红河文化旅游品牌,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中越商务旅游为特色,专项旅游为延伸的产品体系,努力实现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服务国际化和生态环境优质化,推动红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六)注重引智、培智、留智,优化外向型人才结构
加快培养人才,加大人力资源的开放力度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积极开展人才和智力引进工程。要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二是加强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着力提高外贸企业和外贸队伍的业务水平。
(七)用好用活各项优惠政策
1、“兴边富民”政策。支持在河口建设面向越南的经济合作区,使其成为贯彻睦邻友好、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合作典范,成为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维护边疆稳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先行试验区。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支持产业、税收、边贸、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实施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实行口岸经济优惠政策。一是利用口岸征收的关税,建立基础建设基金。二是给予边贸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对边境贸易继续实行关税和增值税“双减半”政策,并对优惠部分实行“即征即返”政策。三是提高边民互市贸易限额。四是实行土地开发利用政策优惠。五是实施客商投资办企业用地的优惠政策和企业税收政策优惠。
2、财政政策。要逐步增加国家转移支付力度,建立支持边境贸易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上级财政在预算和安排各类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时,应充分考虑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沿边经济贸易发展等特殊因素,逐年增加补助,并给予重点倾斜支持。
3、金融政策。要抓住红河州作为我国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的机遇,初步建立与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多元化现代金融体系,进一步实施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保险市场发展、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跨境合作、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建立金融改革风险防范机制和健全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机制。使金融支持沿边经贸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促进红河州与东盟、南亚国家经贸金融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对周边地区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伏润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西部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云南案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红河州地方志办公室.红河州年鉴—2013[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3]汪德荣、严志强、彭定新.中国—东盟贸易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4]红河州委七届七次全会报告
[5] 2014年红河州政府工作报告
[6]陈米杰,抓住机遇 改革创新 努力促进全州商务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在红河州2014年商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