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名教育专家。这绝不是溢美之词。因为学校的文化教育、思想品德以及课外活动都离不开班主任工作,把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管理好,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因此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我现在也是一名班主任,作为一名班主任,就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职责,用心才能快乐,不求回报就幸福,成就是在快乐和幸福中获得的。那么,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开展多样活动净化学生心灵,增加班级凝聚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意图越隐蔽,越是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我们在对孩子们进行教育的时候,不一定板起面孔说教,而要设计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润物细无声地接受教育。
学校每年为学生精心设计“走进阳光,亲近大自然”远足活动,沿途中,美好的自然景色让学生大开眼界。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相互鼓励、相互帮扶,圆满的完成远足的全过程。尽管有个别学生身体不舒服,但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安全回到学校。在活动中形成帮扶意识,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刘佩厚和王超,回来的时候身上背了4个书包,回到班级两人做了个胜利的手势,还风趣地说,小合作,小成功,大合作,大成功,不合作,不成功,我合作,我成功了!活动增强了同学感情和班级凝聚力,给他们交流的锻炼的机会。为了让活动效果更深入,教育更有意义,学生书写了远足活动的感想和收获,因为亲身体验,感触很深,学生们写出了极具成就感的优秀文章。这些优秀文章激励着同学们:亲身试验,不怕困难,勇往无前。在这样的活动中,让学生人人参入,锻炼自我,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你给他多大的舞台,他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人生中不在乎你走了多远的路,而在乎沿途中,你遇到了多少困难,你解决了多少困难,你得到了多少锻炼,你得到了多少知识。
二、利用现代网络平台,搭建沟通平台
短信、QQ、微信,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它方便、快捷。我将家长编辑成家长短信群、QQ群、微信群,家长都能在最快的时间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及时沟通。上学期的每周五我都会编辑一条短信发给家长,收到了很好地效果。在家长微信群中,我适时转载一些有助于教育孩子的文章,分享给家长,如《哈佛大学的20个快乐好习惯》《教育界的奥巴马给你的一封信》《激励孩子成长的良言妙语》《为不同孩子寻找最合适的教育方法》等。有时会利用中午时间给学生放一些有意义的短片。记得一次,播放辣片的制作過程,垃圾食品的制作,学生边看边表示再也不吃辣片了。我班的李清辉同学每次下课,嘴角通红,看完回家告诉妈妈,再也不吃了,随后他的妈妈给我来了一条短信“徐老师,你太伟大了,我已经多年没管好李清辉吃辣片,没想到你们放的录像真管用,请你以后多放类似的片子。”从此,再也没看见他吃辣片。
三、学科走进学生心理
记得周国平在新浪博客上撰文“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如果我是语文老师,我会鼓励学生写日记;如果我是语文老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我正好借着语文老师的有利条件。
在我们班的读书角,书架上排满了同学们精心挑选的读物《三寄小读者》《普希金童话诗集》《爱的教育》《名人小学时代》等,下课,午休,学生边读边做笔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生是否聪明,不是补课,不是作业量的多少,而是阅读、阅读、在阅读。”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平平,但如果他能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养成终身学习、阅读的习惯,也可以获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精彩的未来。没有阅读的学校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我相信,改变从阅读开始,是阅读让我们在有限生命中欣赏无限的美景,更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宽阔而充实。
每周的一三五的日记不但让我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四、接纳学生的不完美
几年前,我参加了萨提亚心理培训,主要是认识自己,增加个人的幸福感,其中一句话是“我接纳我的不完美”,让每个人都自我肯定、不再自卑或自我否定。除了用在我自己身上,我还用到了学生身上。班上38个学生各有优点与不足,只是从考试的角度看,有些人基础薄弱、厌学、自控力较差。如何让这些学生在班级得到认可?我要接纳他们的不完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得到认可之后慢慢不在厌学,至少学会做人做事。
教师是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太阳,是给学生指明生命前行方向的人!一句话说不好,一件事办差了,对教师本人,可能仅仅是一点点失误,只能归结为“疏忽”的范围,无所谓的。然而,它却极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前途,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学会无条件接纳,当我们无条件接纳所有的人与事,不被情绪困扰时,我们就恢复了理智,拥有了智慧和力量,我们对任何问题都能坦然面对,我们就成了最具有生命力的人。
班主任工作确实很累,改变自己的管理模式,让工作洋溢着创新的活力。
“做不了高山就做一棵大树,做不了大树就做一株小草,要做小草就做最绿最嫩的那棵。”这是丁榕老师的外公在她成为教师前对她讲的一句话。我想,现在的我也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努力地吮吸阳光和雨露,总有一天我也会让自己长成最绿最嫩的那一棵。总之,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是持之以恒的工作。我们只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真正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就无愧于我们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开展多样活动净化学生心灵,增加班级凝聚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意图越隐蔽,越是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我们在对孩子们进行教育的时候,不一定板起面孔说教,而要设计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润物细无声地接受教育。
学校每年为学生精心设计“走进阳光,亲近大自然”远足活动,沿途中,美好的自然景色让学生大开眼界。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相互鼓励、相互帮扶,圆满的完成远足的全过程。尽管有个别学生身体不舒服,但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安全回到学校。在活动中形成帮扶意识,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刘佩厚和王超,回来的时候身上背了4个书包,回到班级两人做了个胜利的手势,还风趣地说,小合作,小成功,大合作,大成功,不合作,不成功,我合作,我成功了!活动增强了同学感情和班级凝聚力,给他们交流的锻炼的机会。为了让活动效果更深入,教育更有意义,学生书写了远足活动的感想和收获,因为亲身体验,感触很深,学生们写出了极具成就感的优秀文章。这些优秀文章激励着同学们:亲身试验,不怕困难,勇往无前。在这样的活动中,让学生人人参入,锻炼自我,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你给他多大的舞台,他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人生中不在乎你走了多远的路,而在乎沿途中,你遇到了多少困难,你解决了多少困难,你得到了多少锻炼,你得到了多少知识。
二、利用现代网络平台,搭建沟通平台
短信、QQ、微信,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它方便、快捷。我将家长编辑成家长短信群、QQ群、微信群,家长都能在最快的时间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及时沟通。上学期的每周五我都会编辑一条短信发给家长,收到了很好地效果。在家长微信群中,我适时转载一些有助于教育孩子的文章,分享给家长,如《哈佛大学的20个快乐好习惯》《教育界的奥巴马给你的一封信》《激励孩子成长的良言妙语》《为不同孩子寻找最合适的教育方法》等。有时会利用中午时间给学生放一些有意义的短片。记得一次,播放辣片的制作過程,垃圾食品的制作,学生边看边表示再也不吃辣片了。我班的李清辉同学每次下课,嘴角通红,看完回家告诉妈妈,再也不吃了,随后他的妈妈给我来了一条短信“徐老师,你太伟大了,我已经多年没管好李清辉吃辣片,没想到你们放的录像真管用,请你以后多放类似的片子。”从此,再也没看见他吃辣片。
三、学科走进学生心理
记得周国平在新浪博客上撰文“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如果我是语文老师,我会鼓励学生写日记;如果我是语文老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我正好借着语文老师的有利条件。
在我们班的读书角,书架上排满了同学们精心挑选的读物《三寄小读者》《普希金童话诗集》《爱的教育》《名人小学时代》等,下课,午休,学生边读边做笔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生是否聪明,不是补课,不是作业量的多少,而是阅读、阅读、在阅读。”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平平,但如果他能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养成终身学习、阅读的习惯,也可以获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精彩的未来。没有阅读的学校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我相信,改变从阅读开始,是阅读让我们在有限生命中欣赏无限的美景,更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宽阔而充实。
每周的一三五的日记不但让我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四、接纳学生的不完美
几年前,我参加了萨提亚心理培训,主要是认识自己,增加个人的幸福感,其中一句话是“我接纳我的不完美”,让每个人都自我肯定、不再自卑或自我否定。除了用在我自己身上,我还用到了学生身上。班上38个学生各有优点与不足,只是从考试的角度看,有些人基础薄弱、厌学、自控力较差。如何让这些学生在班级得到认可?我要接纳他们的不完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得到认可之后慢慢不在厌学,至少学会做人做事。
教师是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太阳,是给学生指明生命前行方向的人!一句话说不好,一件事办差了,对教师本人,可能仅仅是一点点失误,只能归结为“疏忽”的范围,无所谓的。然而,它却极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前途,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学会无条件接纳,当我们无条件接纳所有的人与事,不被情绪困扰时,我们就恢复了理智,拥有了智慧和力量,我们对任何问题都能坦然面对,我们就成了最具有生命力的人。
班主任工作确实很累,改变自己的管理模式,让工作洋溢着创新的活力。
“做不了高山就做一棵大树,做不了大树就做一株小草,要做小草就做最绿最嫩的那棵。”这是丁榕老师的外公在她成为教师前对她讲的一句话。我想,现在的我也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努力地吮吸阳光和雨露,总有一天我也会让自己长成最绿最嫩的那一棵。总之,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是持之以恒的工作。我们只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真正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就无愧于我们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