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更需要“人工理性”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r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总是抱怨司法考试难,其实,作为法律人,掌握了公民生命、财产、自由是否需要剥夺的判断,要求他们对法律有娴熟的理解与精通,再怎么强调也不过
  
  1998年,贺卫方先生发表《复转军人进法院》一文,这篇小小随笔,对于法治的启蒙,对于推进统一司法考试的确立,可谓功不可没。但是,在统一司法考试确立9年后,这位网名为“守门老鹤”的学者却发出如此感叹:“这司法考试本身早已变味了,果真是所谓外国的东西引进一件毁掉一件。”
  他的感叹来自于“小司考”。有消息称,在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之外,又出现了名曰“小司考”的考试模式,该考试单独针对法院、检察院系统内部在职人员进行。有关部门开始辩称,“小司考”政策旨在“进一步缓解西部地区基层法律职业人才短缺”、“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在职法律职业人员职业资格问题”。
  人们总是抱怨司法考试难,其实,作为法律人,掌握了公民生命、财产、自由是否需要剥夺的判断,要求他们对法律有娴熟的理解与精通,再怎么强调也不过,而司法考试的这种难度,就是对法律人必须具备高素质的法律涵养的要求。早在17世纪初,英国大法官柯克就用对权力的抵制,捍卫了法律职业的神圣,同时对法律职业本身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时,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心血来潮,想自己来亲自审理案件,但遭到了柯克法官的极力反对,柯克法官说:“陛下对英格兰王国的法律并不精通,法官要处理的案件动辄涉及臣民的生命、继承、动产或不动产,只有自然理性是不可能处理好的,更需要人工理性。”
  从世界范围内看,我们的司法考试难度并不算大。以通过率最低的2003年而言,报名人数约为19.7万人,通过率为8.75%。但是在韩国,“每年司法考试考生近3万人,仅有1000人通过”,通过率只有3.33%。日本的司法考试则分为第一次考试和第二次考试。除自1949年开办考试后的头几年外,考试合格者从未超过考试总人数的5%。美国的律师考试通过率相对更高,但是美国的法律教育是精英教育,进入律师考试的门槛相对更高得多。在美国,不存在法律本科教育,只有取得相关专业学士学位后,通过全美统一的法学院评估才能进入法学院学习,在法学院学习三年后,取得相应的学位后才有资格参加律师考试。
  况且,司法考试本身不断地“放水”。数据显示,2003年报名人数约为19.7万人,通过率为8.75%;2008年报名人数为37万人,通过率为27%;2010年报考39万人,通过率大概为20%。
  在这种背景下,“小司考”遭人诟病是可想而知了。“小司考”不仅是面对全国28省、一半县域,而且,通过率畸高。法制网的数据显示:2009年“小司考”,参加考试的4200人有3096人通过,通过率为73.7%,与十年前法官、检察官初任考试通过率基本一致。如此之高的通过率,法律职业群体的整体素质下降可想而知,这将对执法、司法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对于公众心理打击更重的,恐怕还在于“小司考”面对法院、检察院系统,是一种内部的放宽考试,公平被践踏。这个“拼爹时代”,人们热切盼望的第一是公平,第二是公平,第三还是公平。因为“公平与正义比太阳更光辉”。
  司法考试通过率低,而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法律人才奇缺,已经考上司法考试的法律人才往往又是“孔雀东南飞”,都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了。解决这些地区的法律人才问题,或许这是“小司考”存在的唯一合理性。其实,不仅是我国,韩国民众也抱怨司法考试通过率低,不过,他们解决的方式不是搞“小司考”,而是引进美国的办法,实施法律研究生院制度后,将在研究生层次上开展法学教育,只有从法律研究生院毕业才能参加司法考试,同时也大幅度地提高司法考试的通过率。其实,解决我们的特殊地区法官、检察官奇缺的问题,并不需要“小司考”,而是要提高这些地区法官、检察官待遇,实施分类管理以及进入更加公平、公开,避免“萝卜招聘”等等。■
其他文献
围困在陈蔡之间,被愤怒的潮水包围,断粮多日,衣带渐宽,面对仲由的埋怨:“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平静地给出了回复:“君子坚守贫穷困难,小人则做见不得人的事,以摆脱艰难的处境。”  困难,是茫茫人生中的必经访客。或是一箪食一瓢饮的清贫生活,或是背负着国家兴亡的精神负担,抑或是面对生死抉择的纠结。有人也许会疑惑,既然如此痛苦,何必坚守?甚至到头来如飞蛾扑火一般,一去不返。这真的有必要吗?  我认为这种坚守
老三做总编剧的动画片《少年师爷》开播了,我几次在下午六点把电视机调到中央八台,放的都是喜羊羊,于是又问他,才知道是中央台少儿频道。只看一眼,就差点笑出来,因为动画片里那个肥头大耳、脸上长麻子的反派小子居然名叫钱贯,稍不留神,还以为老三把自己的名字赠予这个胖小子了呢!  我和老三认识近十年了,当时跟我同一个寝室的女生的男朋友和老三在一个寝室,听起来很绕口,其实就是那么回事,在一所大学里,素不相识的A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与对方一致;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并不抱有和谐友善的态度。  读了上述材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事件回放<<<<  2019年12月2日,来自某短视频平台的一段卧底“水滴筹”视频曝光,引发舆论热议。据视频介绍,“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这些地推人员自称“水滴筹”志愿者,他们在不核实患者病情、经济状况等信息的情况下,套用模板并随意填写筹款金额,然后鼓励患者发布并转发筹款信息。时事鲜评  每一次透支公众爱心的行为,都是对慈善事业的一次戕害。  近来,
王立群说《史记》的时候曾提到:刘邦会用人,他就像一瓢水。一锅汤,盐放多了,醋放多了,加那么一瓢水,味道就正好。而项羽不是,他是辣椒,一道菜到最后只有辣味儿,那还能吃吗?  我们都知道刘邦手下人才济济。萧何是必不可少的盐,张良是提供鲜味的生抽,韩信是增添声势的姜,樊哙是性情刚烈的花椒。还有那些八角、茴香、蚝油、大蒜,出锅前撒的香菜和葱。这些调料在刘邦的手下,各司其职,取长补短,便觉五味调和,余香满口
对比公安的成熟的侦查手法、稳定的人才培训和教育体系,检察院的反贪部门却缺乏成熟的方法;另外,法律硕士制度发展至今,培养质量不高,许多学生到毕业时都找不到自己的关注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反贪硕士班”应运而生    6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一层。夏初,刚下过雨的北京,空气清爽舒服。  马啸坐在法学院图书馆里,人大法学院的同学亲切地称这儿为“院图”,坐在同一层的,还有班上的其他几名同学。他一
木心老人曾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旧时,棹舟远行,车马回乡,万水千山的距离以这般慢的方式,一寸一寸地去丈量,日子也在一寸一寸地挪移。那凭栏远望的人,随月徘徊,随影独饮,寂寞到天明。  等待,大概是留在古时的一个词,古朴厚重,落满浮尘。  古人惜别,折柳相送,意为挽留。可惜枝软孱弱,杨柳依依,留不住那远行的人,唯有以等待的方式迎接下一次相遇。相遇、离别,离别、相
驻足在巨大的郑和青铜雕像前,凝望着这位手执航图、目光如炬的航海家,我心潮起伏,眼前幻化出六百多年前那惊天的一幕。  1405年7月11日那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刘家港人山人海,彩旗飘扬,二百多艘大小船只云帆高挂。你威风凛凛,神色坚定,潇洒一挥手,高亢一声喊———起航!浩浩船队乘风破浪,排列如一条巨龙,驶向那遥远未知的海域。  到不了你曾经的世界,却感受到你曾经的气息;仰望你的高度,你让后人顶礼膜
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语文课上,几位同学围绕古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讨论起来:有人佩服苔花具有高远的目标追求;有人质疑苔花这是盲目学习牡丹;也有人认为苔花虽然目标定位不准确,但是它的精神非常可贵;还有人认为……  题目解析  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话题“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话题的关键可以简要概括为
有一天,我从马路上经过,看见壁上有一幅硕大无朋的宣传画,上面写着“我们要驱逐倭寇,收回失地”,画的是一个倭兵,矮矮的身量,两腿如弓,身上全副披挂,脸上满是横肉,眼里冒着凶焰,嘴里露着獠齿,做狞笑状。他脚底下是一堆一堆的骷髅,他身背后是一摊一摊的瓦砾。他代表的是凶残、破坏、横暴、黑暗。这幅画的确画得不坏,因为它能活画出倭兵一副穷凶极恶的气概。  过了几天,我又从这里经过,我又回过头望这幅壁画,情形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