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厝即吾乡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tongzh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碉堡般的石头厝,以古朴亘古的身姿成就了布景般的原生态景致,它不仅是风情浓郁的独特民居,也是海岛祖先“斗天战地”生存智慧的结晶。
  平潭石头厝
  沉睡千年放异彩
  平潭岛,只要有村落的地方就有石头厝,这些石头厝犹如画中景物分布在海岛的各个角落。
  石头,千百年来与平潭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距今近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岛上繁衍生息。在平原镇南垄村的壳丘头文化遗址,出土过石头打磨成的各种器皿,证明平潭先民对石头的利用早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就开始了。
  平潭原来是一座孤岛,无论是物质运输,还是人员流通,都存在诸多不便。在这样一个封闭海岛里,生产生活更为不易,好在岛上盛产花岗岩和火山岩,于是平潭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石材建造房屋。
  石头厝是平潭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记录着海岛民居的变迁。《平潭县志》主编、平潭民俗专家吴金泰介绍说,汉代以前,平潭民居渔舍多是简易草竂和渔竂,墙体分竹木架外封土和乱毛石砌筑两种。清代中叶,开始出现单进石结构四扇房,这种“一房一厅”的宅式,沿袭至民国时期。进入上世纪80年代,农村住宅开始改变旧四扇模式,采用浅房、大窗,房屋结构由石土结构向混合结构、框架结构发展,层数也由双层向多层发展。
  而在平潭现有的石头厝里,民宅单体模式主要有四扇厝、竹篙厝两种。
  四扇厝是平潭传统民居最主要的形式,属于福建民居类型中“一明二暗”。从清代中叶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四扇厝一直是平潭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四扇厝以单进四扇房为主,房内左右两侧为房,分前后房;中为厅堂,也分前厅与后厅,后厅一般用作厨房、杂物间、仓库,或用于放置渔、农生产用具。这种构造的房屋特别适合旧式大家庭居住。
  竹篙厝是平潭建筑又一特色。清初,朝廷调闽南水师驻扎平潭,兵营建在竹屿口,采用闽南竹篙厝形式。后来当地居民仿建竹篙厝,从而成为平潭民居的另一种形式。
  竹篙厝在平面布置依次为门廊、房间、前天井、厅堂、房间、后天井,建筑前后都有门,在厅两边各有小门可与左右房子相通,天井上开鱼眼天窗。竹篙厝深度较深,易于防守,但是采光不好,也不够通畅,后来建这样房子的人就少了。
  “这些独特的石头民居冬暖夏凉,还可以抵挡海岛大风大浪,以及潮湿等各种恶劣天气。”吴金泰说,平潭海岛鲜明的特点铸就了伟大的居住文化。
  泉港樟脚村
  油画里的石头城
  樟脚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地处惠安、泉港、仙游三县区交界处,是隐匿在泉港西北山林中的一个偏僻古村落。因为村子里有一株年龄为700多年的大樟树,人爬到树上俯瞰,村子如在脚下一般,故得名樟脚村。
  樟脚村的石头厝古民居砌成于清嘉庆四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自从朝阳公路修到了樟脚村,这座五彩斑斓的古民居群慢慢向世人揭开了美丽的面纱。沿着古老的青石板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首尾相连的石头厝,铁红色的风化石垒成的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从上坡望去,俨然是一座座古城堡。
  戴望舒的《雨巷》是对樟脚古民居最美的诠释。走进这一片全是石头垒砌而成的房屋群里,历史的厚重感充盈在空气中。墙上的石卵石块,都是铁红色的风化石。砌屋时依山就势,上下左右都不讲究布局。许多人家,同一座房子里从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还得上几级石阶。户与户之间,都有石卵台阶相连。一般房子都用石砌到顶,也有上面部分垒土坯的。这些房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窗户少而小,据说是从防盗方面考虑的。同一座房子里,却一定要在前房后房之间留一道哪怕只是窄窄的露天巷道或小天井,为的是有利于通风和采光。
  古民居中最为堂皇、最具特色的应数“瑞峰楼”。据介绍,“瑞峰楼”位居村子高处,有两层楼房,全用乱石块砌成,整幢楼房三面全石到顶,只在二楼正面墙上留三个小窗。大门构筑精美,由精雕的辉绿岩方块石垒成拱形大门。门楣上是雕有“瑞峰”字样的匾额,落款为“清嘉庆四年乙未中秋”字样。“瑞峰楼”底部墙宽一米,二层最窄处也有70多厘米。楼内两边上下各三个房间,后边是小厅,中间是一个大天井。这种构造,与闽西的土楼有点相似。可惜的是,一场大火过后,二楼和三楼由于是木质结构被烧毁,一楼用石砖重建。
  穿行在卵石砌成的石巷里,两边的墙壁伸手可及。石头建成的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卵石砌成的狭窄、幽静的石巷,经过雨水的冲刷,石梁上留下古老的印记。缠在石墙上的老藤,给石屋增添了一份沧桑。历经岁月的洗礼,石墙已是一片斑驳,但其呈现出来的红褐、灰白、藏青的色泽,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么绚丽、缤纷,俨然一幅油彩画。不少地方的美术家一旦来过樟脚古民居,都不由自主喜欢上了这个如油画般的乡村。
  石墙的缝隙里泛出青绿的苔斑,使得巷道的空间阴仄而清幽。阳光只能打在高高的屋脊上,少许的光线漏在墙垣上,与幽暗的巷道对比,形成上下截然不同的空间。这里巷道连着巷道,岔道连着岔道,曲径通幽,颇有迷宫的神秘。
  樟脚村现有闲置的古民居40多栋,大部分古民居已无人居住,两年前,村里通过向村民租赁的方式对它们进行保护性修补,通过就地取材,用古法修补,做到修旧如旧,此外纵横其间的阡陌小路也铺上了鹅卵石,让整个古民居群愈发显得古香古色。
  大量游客、摄影爱好者的纷至沓来,并未给这个石头厝村落带来多少冲击和影响,反之,乡亲们仍然神闲气定地传承延续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平静、自然、古朴,与世无争。这,或许也是这座古老村寨的从容个性。
其他文献
陈奋武 福建省福州市人,1941年生,1965年毕业于福建艺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海云墨会会长,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儿童基金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福建省专家联谊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等。  书法
期刊
最猛的女大力士  一口气撕碎5本电话黄页  近日,来自美国的女大力士琳西·林德伯格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中央公园,当场撕碎了5本电话黄页,每本黄页都有字典那么厚哦。琳西从青年时就在剧团表演,25岁时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创造一些力量方面的壮举,并且她已经成功打破了“一分钟内用肱二头肌粉碎最多苹果”(10个)以及“一分钟卷起最多平底锅”(6个)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最具耐力的长跑狂人  12小时连续跑
期刊
世界最高的夫妻 总身高423.47厘米  世界上最高的夫妻来自中国,丈夫孙明明(33岁)和妻子徐艳(29岁)二人身高相加共有423.47厘米。其中,孙明明身高为236.17厘米,徐艳身高为187.3厘米。2013年8月4日,两个人在北京登记结婚。而孙明明和徐艳都是运动员,孙明明是一名篮球运动员,徐艳则是一名手球运动员。  世界最大的热狗售卖车  简直就是一个大号电话亭  这辆世界上最大的热狗售卖车
期刊
福建沿海渔乡,曲折的海岸线、壮观的渔排、星罗棋布的石头厝、蚵壳厝等,构成一幅动人的渔乡风情画。  平潭石头厝:沉睡千年绽放异彩  平潭岛,只要有村落的地方就有石头厝(石头房子),这些石头厝犹如画中景物分布在海岛的各个角落。  石头,千百年来与平潭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距今近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平潭岛上繁衍生息。在平原镇南垄村的壳丘头文化遗址,出土过石头打磨成的各种器皿,证明平潭先民对石
期刊
雕梁画栋、门楣题字、燕尾脊、砖雕等,古厝里的细节之美,无不彰显着“匠心营造”的态度和情怀。  门庭题字:后世子孙的处事信条  宁德福安楼下村,保存至今的30多座古厝,多为明清建筑,尽管岁月沧桑华彩不再,但门庭施以楹联,厅堂挂有诗词,闽南文化气韵盎然其间,洋溢着儒家耕读文化的温情。  楼下村位于柏柱洋的南面,全村有500多户、2000多人丁。“砚水盘池具有万里江河之势,片言只字宛见千古圣贤之心。”照
期刊
在夜幕的映衬下,香港惊艳的轮廓呈现出炫目的效果。“这里高楼成群,就如一片钢筋水泥森林。”香港摄影师关善明说到。他花了一个半小时在香港笔架山顶饱览美景,只为捕捉城市风光。  光影集会  这幅照片由摄影师丹尼斯·比谢尔拍摄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光影的作用在墙壁上投射出一副生动的场景。  林翳之乡  晨曦的阳光透过树木在印尼爪哇岛东部留下了长长的阴影。摄影师Adl Chai在布罗莫山上拍下了这一幕景色。布
期刊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悠久发展史上,建筑的伦理化、秩序化成了建筑设计一直追求的目标,其间等级制度留下了特有的印记。  中国古代建筑早已蜚声中外,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未有记载的建筑神话,都以视觉形象呈现于眼前。  建筑伦理化、秩序化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建筑的悠久发展史上,建筑的伦理
期刊
土堡群在福建乃至全国的古代防御性乡土建筑中独树一帜,其建筑艺术的完美性、抗争自保的社会性均是“土生土长”的,在这个世间,这种形式的建筑群是绝无仅有的。  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中国,民居丰富多彩,四合院、围龙屋、石库门、蒙古包、窑洞、竹屋等,早已为世人所知晓,而掩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福建土楼,却鲜为人知。在中国汉族传统住宅中,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既科
期刊
中国古代建筑中檐角、斗拱、窗花、藻井等每一处细节,或大气,或精致,或繁复,或简约,是我们了解古建筑的第一密码。  飞檐 宛如神来之笔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这是《诗经·斯干》中的一句,说的是建筑的屋顶部分“像飞鸟张开的羽翼”一样。这说明了中国古代的人们很早就对建筑的审美加以关注了,意识到了通过对建筑结构上技术加工,对建筑进行修饰性的建造,而不仅是追求实用。也正是因为《诗经》的描述,这种装饰性的
期刊
“红砖白石燕尾脊,咱厝价值世界级”,闽南红砖厝以其独特“皇宫起”的建筑形式,留给后人无限遐思。  “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这说的是闽南红砖厝“皇宫起”的建筑形式。  闽系红砖建筑,在闽南以泉州为核心,主要分布于泉州、厦门、漳州等地,在台湾以金门最为集中。红砖建筑以三间张双落大厝为基本单元,大量使用红砖红瓦,广泛应用白色花岗岩做台基阶石,屋顶多为两端微翘的燕尾脊,壁、廊、脊等细部装饰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