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去告别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an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与死,本就是寻常之事,只有我们在活着时用心生活,才能不负活着的美好。
  住院前,医生说为了放化疗我必须把头发剪短。剪头发那天,我特意叫了一个做视频的哥们儿来帮我拍纪录片。机器架好,美发店里的气氛“轰轰烈烈”,镜头里的我笑中带泪。我都计划好了,电视剧里演患者接受放化疗肯定会掉光头发,所以我要做一个关于“头发”的纪录片,讲的是我入院前把长发剪短,放化疗后头发渐渐掉光,之后又生长恢复的过程。拍摄可能要历时三年或者更久,主题是“新生”。我那哥们儿很仗义,拍着瘦弱的胸脯说:“只要你召唤,我立马扛着机器出现。”
  这个想法太酷了,我顿时觉得放化疗都“高大上”了起来。可是,打完化疗针等着头发掉光光的我被医生告知:“你打的是铂类药,不掉头发。”这样啊,真叫人不开心,这样一来我的放化疗就一点儿都不酷了。
  不从坏的事情里找好玩的事儿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就真的只有坏了。
  入院不久,隔壁病房住进来一位大叔,60岁左右,江西人,是一个“生猛的土豪”。我在放疗室门口碰见他,大叔穿着长款黑色大衣,头发染成油亮的黑,精神十足地对我说:“小妹不要怕,要唱歌,要笑,晚上一起K歌去!”大叔平日爱聊天,老神神秘秘地要人猜他的年纪,为的是得意洋洋地引出下一句:“我都快60了!找了个25岁的老婆,刚给我生了个儿子。”他自己来住院,没有陪护,我妈问:“那你吃饭谁照顾?”大叔手一挥:“有钱!叫饭店送!”一个月后再见到他,他已被放化疗彻底打趴下了。人还是那个人,拍着胸口说“老子有钱”的生猛气场却被夺走了。我逗他说:“K歌去?”他摆摆手,给我看钱包里的照片——一个年轻姑娘抱着个婴儿。他说:“就是想儿子了,儿子刚满3个月。”按照时间来推算的话,他查出病来时,刚刚老来得子。然后这个男人跟家人潇洒地挥挥手说“老子出国玩两个月”,只身赶赴北京治病。
  隔壁住著一位75岁的东北老太太,来陪护的是大儿子,一米八几的东北大汉。老太太瘦极了,体重不到60斤,缩在被子里只有小小的一团。睡不着是她多年的老毛病,患癌症后失眠加剧,常整晚整晚地醒着,医生就给她开了安眠药。老太太不肯吃,也不肯说原因,就这样生扛了3天。实在扛不住了,她忧心忡忡地决定吃药,半晌忽然一把拉着儿子的手嘱咐说:“你晚上要来看看我,你要喊我的名字。”那天夜里好几次,她在黑暗里睡下,又焦虑地起身,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儿子:“晚上要来看看我,你要喊我的名字。”儿子说:“妈,你放心睡吧,我隔一会儿就来喊你一回,你放心睡吧。”原来睡不着,是怕醒不来。只有深怀恐惧的人才看得到,夜晚是死神的白日,它拿着镰刀寸步不离,就在我们床边等着,等着把措手不及的人们带入无尽的黑夜。
  2012年3月初春,北京下雪了。同病房唱豫剧的大姐告诉我这叫“三月桃花雪”。她说记得上一次雪下在桃花上的3月,20岁的她登台唱戏。那时她还不是主角,台口催着“快快快”!她一急,里头穿着薄秋衣,外头挂着大戏服就上台了,冷得声音都在抖,当年那出戏叫《大祭桩》。
  我们正聊着,听到走廊里一阵沉闷的哭声,跑出去一看是另一个病房的病人家属。那女孩是我的老乡,比我年纪小,陪着老公从湖南来住院。听说主治医生劝他们放弃治疗回老家。哭声太悲恸了,其他家属就劝她别在这儿哭,一声声都是各家的眼泪,感同身受的人受不住,她就独自下楼了。我跟着下楼,远远地看着她,小小的一个人,穿着红色棉袄坐在雪地里。她呜咽一声,那团红颤抖一下,像是一颗鲜活的心脏摔进了冰天雪地里。我便是从那一刻开始知晓,什么叫无能为力。
  这两年见了太多人太多事,每一个都称得上是平凡生活表面下的惊天动地。关于“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告别”,我困扰了很久。出院后我开始面对可怕的复查。健康的人很难想象肩膀痛、咳嗽、头疼,这些小小的病症都会被联想到癌细胞复发转移,继而使人陷入巨大的恐惧之中。我买了一些佛学的书,试图参透无常。朋友的离开和自身的恐惧交织成不能确定的明天的世界。2013年,每一次复查前的夜晚,我都像被绑在椅子上,一双大手捂住我的嘴,头上悬着明晃晃的、不知何时落下的刀。
  为了找到答案,我开始行走,天南地北地听别人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有人离开,有人相爱,可即便再悲苦也有动人的篇章。我一路走,一路哭哭笑笑,就这样发现有些问题根本没有答案。复查好似过山车,命运把我高高地抛起,不知能否安然落地。可最后救了我的,其实也是复查。没有任何一种美好比知道自己平安活着更美好,为此我要走过大段黑暗。如果你根本无从应对突如其来的告别,那么就学着跟自己的恐惧相处。
  我们之所以要思考上天给的这个问题,也许并不是要寻找答案,而是让这问题带领你跟命运达成共识。
  你知道吗?北京的各大肿瘤医院任何时候都人满为患。走到大厅一看那么多人,哪个都不是小病,一个背影就是一个家庭的辛酸。我很少看到谁当众哭,在你前面排队的、等着拿报告的,人人都默默地走着流程,等着判决。生和死不是寻常的事情吗?医院里每一天每一个人最日常的事就是生离死别。我最近一次去复查,前面排队做核磁检查的两位大姐嘻嘻哈哈地聊天:“你啥病?我肺癌。”“哟,我也是。你说今天怎么那么慢呢?我晚上还要回家做饭呢。”吃饭和生病,生和死,都是常事,我们能做的就是排着队,身在其中,不卑不亢,不急不缓。来,我受着;不来,我感恩。
  写这篇稿的我刚去翻了下病友“三爷”的微博,忽然发现文字、照片被全部删除了,微信也被注销了号码。“三爷”是干净利落的“三爷”,我懂了,也没哭,哭哭啼啼对不住他的潇洒。
  摘自《我们·爱别离》(中信出版社)
其他文献
古巷,寂静,悠长。  不远处,飘来一种酥软、黏糯的甜香,蛇样游走,惊扰了素衣少女的油纸伞,直奔少女门面,少女寻迹而行,走过青石,走过白桥,赫然是“李大同”三字,恍若惊雷劈向寂静的河面,河面似古佛。她走了进去,没有犹豫。  那素衣少女自是我那年少的母親。母亲向来极爱李大同的糕点,双炊糕、面茶糕、芙蓉糖、空心月、芝麻巧等茶食糕点,她都爱吃。她曾多次言说少时初食喜芙蓉糖、杏仁酥,爱就爱那细甜与硬脆,小心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这首《凉州词》,气势非凡、豪情悲壮、场面宏大。宴席,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沙场,一醉方休。单是想象一番,就足够激情万丈。  不过,我是这么想的,既然有美酒畅饮,有琵琶助兴,那么将士们吃什么呢?唐诗中写凉州饮食的不多,不过,先看看唐人吃什么:茵陈在唐诗里出现过。茵陈是一味草药,三月茵陈六月蒿,药用只要嫩苗。那么唐人吃菜,肯定也
其一  牡丹花深处,  一只蜜蜂,  歪歪倒到爬出来哉。  其二  冬日幽困,  金屏風上画的老松,  更老了。  其三  人间此世行旅,  如在一小块,  田地里来回耕耙。  其四  月亮是指路牌——  旅人啊,由此进,  到你的投宿处。  其五  秋风,  穿过拉门上的破洞:  真尖的嗓门!  其六  枯萎,低垂,  整个世界颠倒——  被雪所压之竹!  其七  花颜让你  害羞吗——  朦胧
我把雨收集起來  放进锅里  给他们添油、加醋  我知道我要做一道特别的菜  让妈妈尝尝雨的味道
权 蓉:四川人,《文苑》杂志副主编,《读者》签约作家。在北方做一枚爱看书、爱写作、爱追番、爱吃饭的人间棋子。  那时结婚,讲究蒸一副蟠馍送礼。  一副是什么概念呢?是八个。蟠馍是什么概念呢?蒸的时候,把发好的面分成八份,一个的量大概有一斤发面左右。把面团成圆形的,在上面切一个十字小口,蒸好了的馍四个口会裂开,涂上红色,叫开口笑。现在想来,有种取蟠桃美誉的意思,因为就是用面做成的放大版的蟠桃。  蒸
尊敬的梵高先生:  您好!首先,我很抱歉,關于您的传记我至今没有读完,只完成了前半部分,不是因为枯燥乏味,而是因为写得太好,我总是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恕我直言,看了传记的前半部分我觉得您是一个固执的人,我也是一个固执的人。  有一部关于您的电影全球上映了。看到介绍时心心念念,却事与愿违地错过了。是啊,有些事错过了就过了,再提不起期盼的兴致了。  我工作的地方种了好多的鸢尾,每年春天它总是第一个探出头
从天空欢悦的青翠里  你收集起月儿丢失的光华  因为光华自己回忆起  你美发上的闪电和秋季  风饮着风在挂念你  它摇动树叶洒下绿雨  湿了你的肩  抚着你的背  裸露了你  燃烧着又变黄  两艘满帆的船展开在  你的胸怀  你的背就是激流  你的肢體凝化成一座花园  秋季在你的项颈:阳光与浓雾  青春年少的碧绿天空下  你的身体奉献出可爱的总数
启功先生曾评价《千字文》:“以‘天地玄黄’为起句的《千字文》,名头之大,应用之广,在成千累万的古文、古书中,能够胜过它的,大约是很少很少的。” 除了用作识字课本外,古代一些规模较大的典籍经常以《千字文》中的字为顺编号,如《大藏经》与《道藏》等,此外,商人记账、科举考试的考场安排也多以此为序,足见《千字文》的影响力。《千字文》的来历  关于这部书,传载之异甚多。李绰《尚书故实》载:“千字文,梁周兴嗣
2081年,终于人人平等了。不只是在上帝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所有方面都平等。没有人比其他人更聪明,没有人比其他人更好看。没有人比其他人更强壮或敏捷。这一切平等源自宪法第211、212和213修正案,源自美国助残总会会长手下警员的不停警戒。  但生活里的事情仍不尽完善。例如,春天已至的四月还是使人狂躁。正是在那个黏湿的月份,助残总会的人带走了乔治·伯杰龙和黑兹尔·伯杰龙夫妇十四岁的儿子——哈里森。
“一百年前,天上只有两位乘客:鸟和风筝。”  那个下午,当那只软翅“大沙燕”摇头摆尾、只剩蝌蚪一点大时,我对太太说。  恰巧,有一架飞机经过。一个傲慢的现代入侵者。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放风筝,激动得脖子疼。  风筝古称纸鸢、风鸢、纸鹞或鹞子。我尤喜闽南一叫法,“风吹”,名起得懒,倒也传神。若叫“乘风”,是否更好呢?我拿不准。  当纸片儿腾空而起,你会浑身一颤,呼地一下,整个心思和脚跟被举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