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德约束的对象是教育行为,受益主体是与教育行为相关的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评价一位教师讲不讲师德,学生应最具有发言权。他们与教师朝夕相处,天天受教师耳提面命,天天观察着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学生给老师评价几句应是不难的。但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正确的道德是非感(后习俗水平)是要到一定年龄阶段才能形成(一般。要到高中阶段)。易言之,让一个道德判断力还未成熟的孩子来对教师进行师德评价是较为偏颊的。所以一些学校让学生来评价教师的做法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抵制。孩子是非观念不分,让情绪上简单的喜好厌恶倾向来对教师的专业工作进行褒贬,广大教师怎能接受?
学生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他们是否有理性来对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进行监督和评价?答案是不能完全肯定的。这是因为:第一,家长是师德所调整的关系中的间接主体。尽管教师也直接与学生家长交往,但这种交往的空间和时间是有限的。大多数家长除了对教师收受礼金和有偿家教颇有微词,对于教育孩子的其他重要方面几乎无法认识和感受。第二,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家长缺乏基本的教育专业素养,对师德失范行为不仅不反对,反而怂恿和纵容。比如有些家长一见到孩子老师就开门见山:“他不听话,你给我狠狠地打,随你怎么打,都不怪你。”第三,当前极端功利性的教育让许多家长心态失衡,失范的教育行为未能引起家长的警醒,反而蒙住了他们的眼睛。比如前些年提倡减负的时候,有老师认真执行了教育规范,少布置作业,减少考试次数,有许多家长电话打到校长室,投诉该教师不负责任;就是现在如果有老师心存善念,遵循科学的育人态度,坚持高尚的人格操守,不狠抓硬逼学生,若成绩未能冒尖,家长会立刻吵翻了天。有鉴于此,让家长来监督和评价教师有没有师德,至少目前应该缓行。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经说过:“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爱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出发点。”通俗一点讲:教育就是一份良心工作。我们强调教师讲师德,就是希望用良好的德行规范来引导和约束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行为,从而让教师的言行充满爱的力量。但师德不仅是外在的约束性规范,更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良心激励。师德和其他所有道德一样具有软约束力,它的执行效力不仅得益于外在的舆论监督更依赖内在的道德自律。康德认为,人的善良意志就是道德,道德就是意志自律,就是保持善良意志。所以从根本上讲,教师讲不讲师德,依靠的是教师自己有没有这种良心自觉和内心有没有这种自主自律。
学校对师德进行考试的做法,只是师德建设的第一步,它最多只能从观念上让教师明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和要求,而考察教师对师德规范的遵守和执行,则要对每一个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过程监督,这几乎毫无可能。看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把握好道德的方向,不是靠学校领导,不是靠学生,也不是靠学生家长,关键还是靠教师自己。
当然,认识到外在监督对师德评价的有限作用,并不是否认外在监督,也不是完全不要外在监督。案例中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教师德与行的矛盾思索就颇值得我们思考。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当务之急应该是采取得力措施激励教师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教师塑造起坚强的道德意志,让师德规范融合进教师的人格品质,在教书育人中自觉恪守和践行师德规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爱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结出善的果实,开出美的花朵。
师德考试,教师要做自己的主考官。
学生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他们是否有理性来对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进行监督和评价?答案是不能完全肯定的。这是因为:第一,家长是师德所调整的关系中的间接主体。尽管教师也直接与学生家长交往,但这种交往的空间和时间是有限的。大多数家长除了对教师收受礼金和有偿家教颇有微词,对于教育孩子的其他重要方面几乎无法认识和感受。第二,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家长缺乏基本的教育专业素养,对师德失范行为不仅不反对,反而怂恿和纵容。比如有些家长一见到孩子老师就开门见山:“他不听话,你给我狠狠地打,随你怎么打,都不怪你。”第三,当前极端功利性的教育让许多家长心态失衡,失范的教育行为未能引起家长的警醒,反而蒙住了他们的眼睛。比如前些年提倡减负的时候,有老师认真执行了教育规范,少布置作业,减少考试次数,有许多家长电话打到校长室,投诉该教师不负责任;就是现在如果有老师心存善念,遵循科学的育人态度,坚持高尚的人格操守,不狠抓硬逼学生,若成绩未能冒尖,家长会立刻吵翻了天。有鉴于此,让家长来监督和评价教师有没有师德,至少目前应该缓行。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经说过:“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爱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出发点。”通俗一点讲:教育就是一份良心工作。我们强调教师讲师德,就是希望用良好的德行规范来引导和约束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行为,从而让教师的言行充满爱的力量。但师德不仅是外在的约束性规范,更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良心激励。师德和其他所有道德一样具有软约束力,它的执行效力不仅得益于外在的舆论监督更依赖内在的道德自律。康德认为,人的善良意志就是道德,道德就是意志自律,就是保持善良意志。所以从根本上讲,教师讲不讲师德,依靠的是教师自己有没有这种良心自觉和内心有没有这种自主自律。
学校对师德进行考试的做法,只是师德建设的第一步,它最多只能从观念上让教师明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和要求,而考察教师对师德规范的遵守和执行,则要对每一个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过程监督,这几乎毫无可能。看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把握好道德的方向,不是靠学校领导,不是靠学生,也不是靠学生家长,关键还是靠教师自己。
当然,认识到外在监督对师德评价的有限作用,并不是否认外在监督,也不是完全不要外在监督。案例中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教师德与行的矛盾思索就颇值得我们思考。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当务之急应该是采取得力措施激励教师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教师塑造起坚强的道德意志,让师德规范融合进教师的人格品质,在教书育人中自觉恪守和践行师德规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爱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结出善的果实,开出美的花朵。
师德考试,教师要做自己的主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