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作为理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待数学的态度必须是理性的、严谨的。根据学科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构造一个巧妙的桥梁,就如何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凸显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讨论。
关键词:生动有趣;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有人认为:“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是最难让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学科。”真的如此吗?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用一种愉快的学习环境去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把乏味的数学变成学生喜欢的“快乐数学”。那么我们的教学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凸显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教学好比打仗,要想打胜仗,首先要了解“对手”: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知识基础等等。
如,某小学一年级入学测试题:如果“6=1,24=0,89=3那么895=?”很多“学者”开始苦思冥想,运用所学“积分、概率、统计……”最终却一无所获,然而一个刚刚幼儿园出来的小童却轻松解答了此题:“因为6有一个圈,8有2个圈,9有1个圈,别的数字都没有圈,所以895=3。”也许这个孩子连895这个数怎么读都不懂,但他却深知此题意。
我讲这个故事正是想说明一点:教学,请从孩子的知识基础出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情,请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数学在我心中住
数学教学是潜移默化的,是藏在生活之中的,从一开始的朦朦胧胧,到后来的豁然开朗。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做一个“会讲故事”的数学老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因此,无论是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还是活动课,每节课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我是童话故事的创造者
我们要善于利用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开朗的性格,做童话故事的创造者,恰当的引导,有趣的问答。
如,在二年级教学《时 分 秒》时,在新授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老狼,老狼几点了?大家轮流来当“老狼”,不断地来拨动钟表上的指针。通过这样的游戏环节,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乐中悟。悄无声息地掌握了新知识,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戳中孩子软肋,加深知识记忆
孩子“犯了错”,我们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里的“犯错”指的是学习的误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每天,我们都要批改学生的作业,对于普遍犯的错误,反复强调却又频频出错。所以,我们老师应该想办法去戳中孩子的软肋,让他们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其实,这也可以在教学设计上体现出来。比如,我在教学《认识分数》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先出示“猴妈妈有一个桃子,要分给两只小猴,请问每只小猴分到这个桃子的几分之几?”学生非常自信地回答:“二分之一。”于是,我就当场将这个桃子分成了一大一小两份,孩子们都疾呼:“不对,不对,不是这样分的。”“那该怎样分的呢?题中告诉我们了吗?”于是孩子自然而然地再去看题,发现并没有“平均分”三个字,这才恍然大悟。趁热打铁,让学生说一说体会,学生一定会告诉你“一定要看清题意”。这样的设计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也会让孩子更真切地体会到自己马虎造成的“严重后果”。
3.恰到好处的评价和赞赏,做一个微笑使者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
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首先,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
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有时候老师一个肯定的评价或者微笑,都能带给孩子莫大的信心。
4.你是光,你是电,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学数学呢?”“学习数学到底有什么用?”这些声音或多或少都能听到,那是因为孩子没有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这些话很有道理,然而我们去和小学生说太过空洞。
你可以这样对他们说:“你去超市买牛奶,A超市说原价一箱48元(12袋),现在8折;B超市说原价48元一箱(12袋),现在买一箱送4袋。你会怎么选择?”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算出A超市每袋牛奶:48×0.8÷12=3.2(元);
B超市每袋牛奶:48÷(12 4)=3(元)。
3.2元>3元
所以我们选择去B超市购买,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家现在知道数学有什么用了吗?如果没有数学,商人们就不会算账了;如果没有数学,搞建筑行业的人们就没法测量土地,不知道房子怎么设计。如果没有数学,我们怎么能创造出电脑?
你问为什么学数学,那我问你为什么不学呢?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恰似那句“众人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数学在我心中住。”
三、我是土壤,需要营养
教师就像土壤,孕育幼苗的成長需要很多很多养分。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叶澜教授说过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所以,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余文森.有效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編辑 薄跃华
关键词:生动有趣;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有人认为:“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是最难让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学科。”真的如此吗?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用一种愉快的学习环境去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把乏味的数学变成学生喜欢的“快乐数学”。那么我们的教学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凸显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教学好比打仗,要想打胜仗,首先要了解“对手”: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知识基础等等。
如,某小学一年级入学测试题:如果“6=1,24=0,89=3那么895=?”很多“学者”开始苦思冥想,运用所学“积分、概率、统计……”最终却一无所获,然而一个刚刚幼儿园出来的小童却轻松解答了此题:“因为6有一个圈,8有2个圈,9有1个圈,别的数字都没有圈,所以895=3。”也许这个孩子连895这个数怎么读都不懂,但他却深知此题意。
我讲这个故事正是想说明一点:教学,请从孩子的知识基础出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情,请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数学在我心中住
数学教学是潜移默化的,是藏在生活之中的,从一开始的朦朦胧胧,到后来的豁然开朗。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做一个“会讲故事”的数学老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因此,无论是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还是活动课,每节课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我是童话故事的创造者
我们要善于利用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开朗的性格,做童话故事的创造者,恰当的引导,有趣的问答。
如,在二年级教学《时 分 秒》时,在新授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老狼,老狼几点了?大家轮流来当“老狼”,不断地来拨动钟表上的指针。通过这样的游戏环节,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乐中悟。悄无声息地掌握了新知识,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戳中孩子软肋,加深知识记忆
孩子“犯了错”,我们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里的“犯错”指的是学习的误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每天,我们都要批改学生的作业,对于普遍犯的错误,反复强调却又频频出错。所以,我们老师应该想办法去戳中孩子的软肋,让他们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其实,这也可以在教学设计上体现出来。比如,我在教学《认识分数》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先出示“猴妈妈有一个桃子,要分给两只小猴,请问每只小猴分到这个桃子的几分之几?”学生非常自信地回答:“二分之一。”于是,我就当场将这个桃子分成了一大一小两份,孩子们都疾呼:“不对,不对,不是这样分的。”“那该怎样分的呢?题中告诉我们了吗?”于是孩子自然而然地再去看题,发现并没有“平均分”三个字,这才恍然大悟。趁热打铁,让学生说一说体会,学生一定会告诉你“一定要看清题意”。这样的设计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也会让孩子更真切地体会到自己马虎造成的“严重后果”。
3.恰到好处的评价和赞赏,做一个微笑使者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
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首先,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
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有时候老师一个肯定的评价或者微笑,都能带给孩子莫大的信心。
4.你是光,你是电,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学数学呢?”“学习数学到底有什么用?”这些声音或多或少都能听到,那是因为孩子没有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这些话很有道理,然而我们去和小学生说太过空洞。
你可以这样对他们说:“你去超市买牛奶,A超市说原价一箱48元(12袋),现在8折;B超市说原价48元一箱(12袋),现在买一箱送4袋。你会怎么选择?”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算出A超市每袋牛奶:48×0.8÷12=3.2(元);
B超市每袋牛奶:48÷(12 4)=3(元)。
3.2元>3元
所以我们选择去B超市购买,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家现在知道数学有什么用了吗?如果没有数学,商人们就不会算账了;如果没有数学,搞建筑行业的人们就没法测量土地,不知道房子怎么设计。如果没有数学,我们怎么能创造出电脑?
你问为什么学数学,那我问你为什么不学呢?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恰似那句“众人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数学在我心中住。”
三、我是土壤,需要营养
教师就像土壤,孕育幼苗的成長需要很多很多养分。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叶澜教授说过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所以,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余文森.有效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編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