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曾经告诉我一件往事:1959年“八七水灾”当晚,她又困又惊慌地在树上躲了一夜,后来又去了地势较高的亲戚家避难,直到水退,带着恐惧不已的心情往回家的路上走,一行人来到了浩劫后的家门口,可能是害怕看到家园被摧残的模样,站在门外迟迟不敢进去。
这个时候,听到一个声音,从门里面传出来。
是狗叫,他们养的狗没有被水冲走,而且已经先回到家了。
“听见狗叫的时候,才完全松了一口气。”
对于遭受死亡威胁的人们,活生生的动物具有强大的镇定安抚作用。
艾米尔·库斯托力卡(Emir Kusturica)导演的《地下社会》(,1995)在我心中是永远的神级作品第一名。电影开头十分钟,就紧凑出现了三个巴尔干半岛式的魔幻实例:第一,鼓号乐队与上膛的左轮手枪同时出现在酒吧里;第二,一场心不在焉的嫖妓被窗外的炮弹中断;第三,万恶的法西斯大军轰炸市区动物园,动物们无家可归。
第一颗炸弹击中柏林动物园的时候,是1941年。动物园旁的动物园炮塔(Zoo Flak Tower)里,除了高射炮、机关枪、85张病床,还有一个空调房藏着十四间博物馆的艺术品。柏林陷落时,动物园塔驻军一直抵抗到最后一刻。这段时间,共有764架英国战机飞到柏林上空投掷炸弹,市区90%的建筑全毁,1万多人死亡,150万人无家可归。当炮火终于停隐,园内已是焦土一片,3715只动物中,只有91只活了下来,包括两头狮子、两只鬣狗、一头亚洲象、一头犀牛、十只狒狒、一只黑猩猩、一只东方白鹤和一只鲸头鹳。
二战后的柏林分裂为二,西柏林空悬于东德领土中央,成为一座“孤岛”,70年代的西柏林,孕育出各种影响全世界青少年的次文化,David Bowie在這段时期完成重量级的“柏林三部曲”,这座孤岛既自由又虚无,既安逸又颓废。即使在这样孤绝的环境下,从西德各地支持西柏林重建的空运却从未间断,有717个足球场大的蒂尔加藤公园在这段时期又恢复了绿意,柏林动物园也靠着聚集小额捐助在原址上重建。
两次大战,两次原址重建,柏林动物园教给我的事情,就是有些东西,是战争无法摧毁的。
人、战争以及动物之间的关系,原本就是永无止境的伦理辩论。
日片《大象花子》基于史实改编,同样是二战接近尾声时,在地球的另一端,日本自知即将战败,国土可能遭到美军轰炸,认为一旦动物园被炸,出闸的猛兽将对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于是军方下令采取预防措施,要求上野恩赐动物园的饲养员,在8月31日前“处决”猛兽,并且,为了节省子弹,要采取毒杀的方式。
大象虽然不会吃人,但它的巨大力量,足以造成重大伤害,也就让它变得跟狮子老虎一样必须得死。大象太聪明,放有毒药的食物绝对不吃,伤心欲绝的饲育员吉冈(反町隆史饰演)只有停止供应粮草,含泪坐等三只大象饿死,象的死亡既缓慢又疼痛,甚至在市民为“壮烈牺牲”的动物们举行追悼仪式之后,还有两只大象———花子和唐吉———残留着最后一口气,要让那么庞大的身体耗弱致死,对人和象而言,都是史上最漫长的折磨,上野的饲育员无不痛心疾问:
“我们当饲育员就是因为喜欢动物,而今却要我们杀动物,这是为什么?”
两年之后,日本战败,动物园并未遭受轰炸,而动物园里已经没有大象了。有一个小学生写信到报社,信封里装了十块钱,说他妹妹没有看过大象,请用这十块钱去买大象吧。
不久之后,日本政府从泰国得到了一只幼象,园方又将她命名为花子,再度交给内心已经蒙上凄惨阴影的饲养员吉冈照顾。在鲜少娱乐的战后时代,新一代花子带给无数大人小孩心灵上的慰藉,但一名闯入象栏的醉汉遭它踩死之后,它与人类之间的友好与信任就荡然无存了,人们怕它,它也怕人,无论吉冈怎么努力弥补,也都每况愈下,到底为什么,我们回不去了呢?与其说花子对人已经不再信任,不如说,吉冈对人类也已经失望透顶了。
花子让我想起另外一只大象,全台湾最知名的老兵———林旺爷爷。每年帮林旺爷爷庆生的小朋友可能不知道,林旺年轻的时候可是一只温驯坚忍的好兵,国民党军队在中印边界的山区,发现一群日本兵留下来的象,林旺就在其中,它们用自己的脚从中南半岛走回四川,沿途没饭吃了,就卖艺赚粮草养活自己,除了拖着自己沉重的身躯走过半个中国大陆,它们还要载运各种货物和武器,直到搭船登陆台湾,它才住进动物园,与年轻的外籍配偶马兰配对,过它的退役官兵生活。 1969年,林旺50岁,长了大肠瘤,当时的医药技术无法为庞大的象体做全身麻醉,兽医和工作人员将它五花大绑,在人象都极端艰辛的无麻醉状况下,切除了肿瘤。从此林旺性情大变,看到谁都暴怒,其中它最最最讨厌的,就是饲育员和兽医,那些让它极度痛苦的人之所以那样做,是为了救它的命,但纵使象的智商再高,也不可能理解这么复杂的道理。
保住性命却从此性格狂暴的林旺,晚年过得并不安稳。1986年那次动物园大搬家时,几十个人花了一整天才把它骗进笼里,到了木栅新家的时候,它老人家又将一座电话亭误认为是马兰而摔了一跤,养了好久的伤。木栅的新家是一个“哈根贝克”式的动物园,跟圆山动物园不同,新式动物园用壕沟取代铁笼,让景观更接近自然环境,观赏视野也更好。木栅新家虽然空间宽阔、空气清新,但林旺心情却没有变好,它的关节炎痛得厉害,老是在发怒,不是伤到自己,就是伤到马兰,还曾经把马兰踢下壕沟,但是,当马兰在2000年先它而去的时候,失去老伴的它,从此就更消沉了。林旺活到八十六歲过世,是当今文献记载寿命最长的一只大象,它的一生多灾多难,命却比谁都硬,它见证了战争,承受了战争的后果,却从来不曾明白真正的原因。
这不是一个控诉人类残害动物的寓言,毕竟在所有的战争之中,绝大多数的受害者,还是人类。林旺的故事只是一个较为引人入胜的版本,因为说也奇怪,一个住在万华的老兵,得了大肠癌又无麻醉开刀之后经常痛揍年轻外籍配偶的故事,根本没有人会在意。
还是回到《地下社会》吧。那个在二次大战被德军飞机炸毁的塞尔维亚动物园,是一个以铁笼为建筑主体的老派动物园,炮弹炸毁了动物的家,却也同时解除了他们的牢笼。栏杆被炸开之后,有一个画面是这样的:一只受伤的老虎,旁边趴着一只不但正在流血而且非常衰弱的白鹅,受伤的老虎变得愈发凶恶地对着白鹅吼叫,白鹅不断用它那毫无杀伤力的鹅嘴狠啄老虎,然后老虎大嘴一张,就把白鹅给吃了。
库斯托力卡果真不是一般的导演,他只花了五秒就讲完这个物种世界最原始的本质,我们经常忽略的事实,那就是这个世界不是二分为“人类”和“动物”两个种类的,同时受难的老虎和白鹅同样身为动物,但并不会因此互相扶持,当炸弹毁灭了动物园的围墙和栅栏,那些人为的、文明的秩序也被摧毁,弱肉强食的法则在战争中只会更加赤裸地被实现,残酷只是常态,而每一种动物,都会肚子饿。
有人说,人类是唯一会自相残杀的物种,在我看来,这个说法也很傲慢,谁没见过狗咬狗呢?母螳螂不是咬掉了公螳螂的头吗?螃蟹还会吃掉自己的腿呢!在生存空间极度压缩的时候,生存是本能,做法却有千百万种。
有幸活在无战事的平安福地,我们也可以不用想得这么激烈,就像《Life of Pi》中的中年Pi对着那个从未经历过苦海漂流,从未与饥饿猛兽面面相觑,只是非常、非常好奇的作家所说的:
“重要的是,你想要相信哪一个版本?”
这个时候,听到一个声音,从门里面传出来。
是狗叫,他们养的狗没有被水冲走,而且已经先回到家了。
“听见狗叫的时候,才完全松了一口气。”
对于遭受死亡威胁的人们,活生生的动物具有强大的镇定安抚作用。
艾米尔·库斯托力卡(Emir Kusturica)导演的《地下社会》(,1995)在我心中是永远的神级作品第一名。电影开头十分钟,就紧凑出现了三个巴尔干半岛式的魔幻实例:第一,鼓号乐队与上膛的左轮手枪同时出现在酒吧里;第二,一场心不在焉的嫖妓被窗外的炮弹中断;第三,万恶的法西斯大军轰炸市区动物园,动物们无家可归。
第一颗炸弹击中柏林动物园的时候,是1941年。动物园旁的动物园炮塔(Zoo Flak Tower)里,除了高射炮、机关枪、85张病床,还有一个空调房藏着十四间博物馆的艺术品。柏林陷落时,动物园塔驻军一直抵抗到最后一刻。这段时间,共有764架英国战机飞到柏林上空投掷炸弹,市区90%的建筑全毁,1万多人死亡,150万人无家可归。当炮火终于停隐,园内已是焦土一片,3715只动物中,只有91只活了下来,包括两头狮子、两只鬣狗、一头亚洲象、一头犀牛、十只狒狒、一只黑猩猩、一只东方白鹤和一只鲸头鹳。
二战后的柏林分裂为二,西柏林空悬于东德领土中央,成为一座“孤岛”,70年代的西柏林,孕育出各种影响全世界青少年的次文化,David Bowie在這段时期完成重量级的“柏林三部曲”,这座孤岛既自由又虚无,既安逸又颓废。即使在这样孤绝的环境下,从西德各地支持西柏林重建的空运却从未间断,有717个足球场大的蒂尔加藤公园在这段时期又恢复了绿意,柏林动物园也靠着聚集小额捐助在原址上重建。
两次大战,两次原址重建,柏林动物园教给我的事情,就是有些东西,是战争无法摧毁的。
人、战争以及动物之间的关系,原本就是永无止境的伦理辩论。
日片《大象花子》基于史实改编,同样是二战接近尾声时,在地球的另一端,日本自知即将战败,国土可能遭到美军轰炸,认为一旦动物园被炸,出闸的猛兽将对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于是军方下令采取预防措施,要求上野恩赐动物园的饲养员,在8月31日前“处决”猛兽,并且,为了节省子弹,要采取毒杀的方式。
大象虽然不会吃人,但它的巨大力量,足以造成重大伤害,也就让它变得跟狮子老虎一样必须得死。大象太聪明,放有毒药的食物绝对不吃,伤心欲绝的饲育员吉冈(反町隆史饰演)只有停止供应粮草,含泪坐等三只大象饿死,象的死亡既缓慢又疼痛,甚至在市民为“壮烈牺牲”的动物们举行追悼仪式之后,还有两只大象———花子和唐吉———残留着最后一口气,要让那么庞大的身体耗弱致死,对人和象而言,都是史上最漫长的折磨,上野的饲育员无不痛心疾问:
“我们当饲育员就是因为喜欢动物,而今却要我们杀动物,这是为什么?”
两年之后,日本战败,动物园并未遭受轰炸,而动物园里已经没有大象了。有一个小学生写信到报社,信封里装了十块钱,说他妹妹没有看过大象,请用这十块钱去买大象吧。
不久之后,日本政府从泰国得到了一只幼象,园方又将她命名为花子,再度交给内心已经蒙上凄惨阴影的饲养员吉冈照顾。在鲜少娱乐的战后时代,新一代花子带给无数大人小孩心灵上的慰藉,但一名闯入象栏的醉汉遭它踩死之后,它与人类之间的友好与信任就荡然无存了,人们怕它,它也怕人,无论吉冈怎么努力弥补,也都每况愈下,到底为什么,我们回不去了呢?与其说花子对人已经不再信任,不如说,吉冈对人类也已经失望透顶了。
花子让我想起另外一只大象,全台湾最知名的老兵———林旺爷爷。每年帮林旺爷爷庆生的小朋友可能不知道,林旺年轻的时候可是一只温驯坚忍的好兵,国民党军队在中印边界的山区,发现一群日本兵留下来的象,林旺就在其中,它们用自己的脚从中南半岛走回四川,沿途没饭吃了,就卖艺赚粮草养活自己,除了拖着自己沉重的身躯走过半个中国大陆,它们还要载运各种货物和武器,直到搭船登陆台湾,它才住进动物园,与年轻的外籍配偶马兰配对,过它的退役官兵生活。 1969年,林旺50岁,长了大肠瘤,当时的医药技术无法为庞大的象体做全身麻醉,兽医和工作人员将它五花大绑,在人象都极端艰辛的无麻醉状况下,切除了肿瘤。从此林旺性情大变,看到谁都暴怒,其中它最最最讨厌的,就是饲育员和兽医,那些让它极度痛苦的人之所以那样做,是为了救它的命,但纵使象的智商再高,也不可能理解这么复杂的道理。
保住性命却从此性格狂暴的林旺,晚年过得并不安稳。1986年那次动物园大搬家时,几十个人花了一整天才把它骗进笼里,到了木栅新家的时候,它老人家又将一座电话亭误认为是马兰而摔了一跤,养了好久的伤。木栅的新家是一个“哈根贝克”式的动物园,跟圆山动物园不同,新式动物园用壕沟取代铁笼,让景观更接近自然环境,观赏视野也更好。木栅新家虽然空间宽阔、空气清新,但林旺心情却没有变好,它的关节炎痛得厉害,老是在发怒,不是伤到自己,就是伤到马兰,还曾经把马兰踢下壕沟,但是,当马兰在2000年先它而去的时候,失去老伴的它,从此就更消沉了。林旺活到八十六歲过世,是当今文献记载寿命最长的一只大象,它的一生多灾多难,命却比谁都硬,它见证了战争,承受了战争的后果,却从来不曾明白真正的原因。
这不是一个控诉人类残害动物的寓言,毕竟在所有的战争之中,绝大多数的受害者,还是人类。林旺的故事只是一个较为引人入胜的版本,因为说也奇怪,一个住在万华的老兵,得了大肠癌又无麻醉开刀之后经常痛揍年轻外籍配偶的故事,根本没有人会在意。
还是回到《地下社会》吧。那个在二次大战被德军飞机炸毁的塞尔维亚动物园,是一个以铁笼为建筑主体的老派动物园,炮弹炸毁了动物的家,却也同时解除了他们的牢笼。栏杆被炸开之后,有一个画面是这样的:一只受伤的老虎,旁边趴着一只不但正在流血而且非常衰弱的白鹅,受伤的老虎变得愈发凶恶地对着白鹅吼叫,白鹅不断用它那毫无杀伤力的鹅嘴狠啄老虎,然后老虎大嘴一张,就把白鹅给吃了。
库斯托力卡果真不是一般的导演,他只花了五秒就讲完这个物种世界最原始的本质,我们经常忽略的事实,那就是这个世界不是二分为“人类”和“动物”两个种类的,同时受难的老虎和白鹅同样身为动物,但并不会因此互相扶持,当炸弹毁灭了动物园的围墙和栅栏,那些人为的、文明的秩序也被摧毁,弱肉强食的法则在战争中只会更加赤裸地被实现,残酷只是常态,而每一种动物,都会肚子饿。
有人说,人类是唯一会自相残杀的物种,在我看来,这个说法也很傲慢,谁没见过狗咬狗呢?母螳螂不是咬掉了公螳螂的头吗?螃蟹还会吃掉自己的腿呢!在生存空间极度压缩的时候,生存是本能,做法却有千百万种。
有幸活在无战事的平安福地,我们也可以不用想得这么激烈,就像《Life of Pi》中的中年Pi对着那个从未经历过苦海漂流,从未与饥饿猛兽面面相觑,只是非常、非常好奇的作家所说的:
“重要的是,你想要相信哪一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