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财经大学
随着第三方支付在高校的深入发展,第三方支付介入高校俨然成为发展的趋势。本文将从高校大学生群体、高校周边商圈商户、高校自身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四个不同的主体进行分析。讨论第三方支付在高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化推论,给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第三方支付 高校 大学生
随着第三方支付在年轻人群体中的蓬勃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发现了高校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它们纷纷进入高校,与高校合作、与高校周边商家合作,它们在高校的出现与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生活、高校周边商圈以及合作高校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第三方支付介入高校的机遇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作为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和核心应用的校园一卡通的服务范围已经扩展到教学、科研和服务等众多领域,并且用于交付学杂费等财务事项,都开始迈入与校园第三方应用集成整合的发展阶段。从高校自身来看,引进第三方支付有助于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学习,也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但现如今许多高校尚未展开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主要是出于对资金安全与师生信息安全的考量。
第三方支付平台介入高校针对的人群是大学生,他们一方面选择与高校洽谈的同时,一方面在校外寻求发展更大的空间。为了推广第三方支付平台,他们与高校周边商家联合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活动与宣传行为,这对于因为可支配资金有限而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大学生群体产生了较大影响,驱使了更多的大学生在高校周边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另一方面商家因为省去了计算、找零的麻烦,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面对更多的客户,从而提供更为优质和快捷的服务;另外,第三方支付平台在高校周边商圈的推广,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提供了便利。因此若第三方支付平台在高校及其周边广泛传播,会间接地刺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反过来进一步提升高校周边商户的盈利能力及客流量。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是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第一波浪潮。当大学生开始接受、习惯并广泛使用第三方支付时,新型支付习惯的培养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是绝佳的发展机会。第三方支付平台应采取何种行动来抓住这样的机遇。同时大学生新型支付习惯的形成将带来怎样的经济社会影响都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究。
第三方支付平台介入高校的相关调查及结论
笔者通过对消费者(即高校大学生)、高校周边商圈商户、高校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这四个微观经济主体的分析,探究其对于大学生乃至青年一代支付习惯的影响,分析其对于高校周边商户盈利能力、客流量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于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的影响。从而得出优化建议,以便更好地引导第三方支付平台介入高校,使其发挥出最优经济社会效益。
(1)针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及结论
笔者将调查目标锁定为位于南昌市的江西财经大学的在读大学生。问卷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00份。从数据整理分析的结果来看,大多数的大学生已经默认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从来不使用的同学仅占1.05%,这说明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之中影响范围之广,深入程度之深。而基于大学生目前的可支配收入状况,大学生群体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消费金额大概控制在300-800元之间,这一比例占去了调查样本的51.98%。而根据笔者的调查,大学生月可支配收入基本为1000-2000元,这一比例占到了样本的69%。因此大多数大学生将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的1/3至1/2都用在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上。
从大学生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动机来看,大学生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情况多发生在消费时指定支付途径为电子支付的情况下,占到样本的79.65%;以及消费时忘记携带现金的情况,占到样本的52.63%。并结合调查问卷中涉及到大学生对平台理财板块的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而言,大学生更看重的是第三方支付快捷方便的好处,而非投资理财、节省消费的功能。因此在深入推进第三方支付进入校园的过程中,平台方面和学校方面更应该注重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包括绑定一卡通以省去排队圈存的麻烦,与周边商圈展开更深入的合作交流以突出其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作用。而到了第三方支付深入与高校本身开展合作的方面时,大多数大学生的态度是积极支持,这一比例占到了样本的69%。但是同样有约31%的大学生会担心信息安全问题。因此高校在与平台合作时,不仅应考虑到大学生群体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认可和使用程度,以及其方便快捷的特性;更应该考虑到学生信息安全,高校资金安全的问題。
(2)针对高校商圈商户的相关调查与结论
笔者将调查目标范围锁定为南昌市昌北地区最大的两个高校圈。实证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9%。从数据整理分析的结果来看,已经开通或支持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商户占了绝大多数,为调查样本总数的95.5%。并且开通或支持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商户基本都选择会持续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消费者在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情况大多数为外卖点单或团购服务(28%)等电子商务服务以及到店转账支付(73%)两种情况,说明了绝大多数消费者是根据消费习惯或快捷方便、不必使用现金交易等目的而选择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而扫码优惠等活动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度离笔者预期较远,仅为22.5%。因此平台应优化用户体验,特别是强化方便快捷等优势。
在商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方面,大多数商户(42.7%)选择了使用个人账户来支持第三方支付。而在已经和平台达成合作的商户中,主动加入第三方支付商户平台的商户占比不大,为33.7%;还有一部分商户是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相关工作人员或独立牵线人的联络来与平台达成合作的(23.6%)。这说明了平台虽然在高校商户中使用范围较大,但从中获得手续费的比例却没有预期高。也说明了平台工作人员应该进一步深入商圈以扩展用户规模并扩大影响力,从商户手续费中获得利润的潜力仍旧较大。由此也不难理解,参与平台活动(如扫码优惠)的商户占比不如理想中的状态,仅为40%。大多数商户是看中了其方便快捷、使用群体广的特征但并不达成深入合作。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之后,认为在支持第三方支付后盈利与客流量小幅上涨(0%-5%)的商户占了绝大多数,占样本总数的82%,;认为有大幅增长(10%以上)的商户则占比较小,仅为4%。这说明了吸引消费者更多的是商户自身所提供的商品与服务,但由于第三方支付自身的诸多优点,也为商户带来了一定的盈利与客流量增长。 (3)针对高校自身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调研及优化建议
从高校的角度出发,之前高校的收费方式多数为现金、电汇转账、刷卡或银行代收等,这些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便利性,但是随着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它们的弊端也愈发明显。通过使用第三方支付系统,高校能够建立一套完整的以校园一卡通为核心有第三方支付支持的电子财务处理平台,将其虚拟化、规范化、便利化,充分发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势,整合学校资源,节省了交易成本,全面将学校的财务系统升级,解决了传统方式出现的一系列弊端。这样的做法不仅解决了学校的工作压力,也使财务更明细清晰,师生与家长也能更好地掌握自己账户的财务情况。但同时更多的高校选择电子银行而非第三方支付平台来建立自己的电子财务处理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达成合作的高校比例依旧不高。以江西省为例,目前仅有五所高校与平台达成了合作关系,且均为二、三本院校或独立学院。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高校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尚且不高,可以说平台与高校的合作尚处于摸索阶段。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出于长期以来对与银行信用的信任,而更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教师学生个人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的担忧。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行业自身缺乏法律与行业约束,也使得众多高校对于与平台合作望而却步。解决这一问题,更多的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来维护资金与信息安全来建立高校与大学生群体对其的信心。
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角度来看,高校是潜力很大的市场。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群体对于第三方支付的高度认可性与较大的使用广度,有利于建立第三方支付的支付习惯,从而培养广泛且活跃的用户群体。另一方面也迎合了高校建立数字化校园与方便师生生活的强烈需求。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要从其盈利模式出发:1)大学生群体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了大量的用户基础,对于收取手续费、服务费,获取沉淀资金,吸引广告招商均有较大影响。2)由于大学生养成了这样的支付习惯,带动了高校周邊商圈商户支持第三方支付平台,吸引更多的商户加入商户平台以收取手续费;同时由于使用范围的扩大,更进一步地推动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影响力。3)与高校合作一方面能够带来客观的手续费收入,另外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拉动用户群体的扩大。但是想要和更多高校达成合作,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一步介入高校:1)派出更多工作人员促成平台与高校周边商户的合作,尽可能避免商户资源的流失。2)扩大高校内的宣传活动,例如“双十一”的促销活动宣传,进一步增强电子商务与第三方支付的相互带动与促进作用,同时使第三方支付这一消费习惯深入大学生群体,巩固用户基础。3)与高校通力合作,尤其是技术合作,以进一步保障资金安全与信息安全。特别是加强数据与网络方面的维护与安全。4)长期来看,加强行业内的法律规范和行业规范会进一步消除第三方支付介入高校的障碍。这不仅是为了促进第三方支付更为深入地介入高校,同时也是第三方支付行业能够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结语
我们可以看出第三方支付介入高校已经势不可挡并且正在蓬勃发展。相信随着网络时代的进一步成长,电子商务的愈发红火,以及以大学生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坚实用户的逐步壮大,第三方支付行业在高校中高速发展的未来是可以预见的。而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仅关乎第三方支付在高校中的发展问题,同时也关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长远良性发展。
[1]聂嘉.第三方支付平台盈利模式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3(18);
[2]张逸林.对高校收费引入第三方支付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
随着第三方支付在高校的深入发展,第三方支付介入高校俨然成为发展的趋势。本文将从高校大学生群体、高校周边商圈商户、高校自身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四个不同的主体进行分析。讨论第三方支付在高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化推论,给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第三方支付 高校 大学生
随着第三方支付在年轻人群体中的蓬勃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发现了高校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它们纷纷进入高校,与高校合作、与高校周边商家合作,它们在高校的出现与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生活、高校周边商圈以及合作高校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第三方支付介入高校的机遇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作为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和核心应用的校园一卡通的服务范围已经扩展到教学、科研和服务等众多领域,并且用于交付学杂费等财务事项,都开始迈入与校园第三方应用集成整合的发展阶段。从高校自身来看,引进第三方支付有助于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学习,也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但现如今许多高校尚未展开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主要是出于对资金安全与师生信息安全的考量。
第三方支付平台介入高校针对的人群是大学生,他们一方面选择与高校洽谈的同时,一方面在校外寻求发展更大的空间。为了推广第三方支付平台,他们与高校周边商家联合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活动与宣传行为,这对于因为可支配资金有限而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大学生群体产生了较大影响,驱使了更多的大学生在高校周边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另一方面商家因为省去了计算、找零的麻烦,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面对更多的客户,从而提供更为优质和快捷的服务;另外,第三方支付平台在高校周边商圈的推广,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提供了便利。因此若第三方支付平台在高校及其周边广泛传播,会间接地刺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反过来进一步提升高校周边商户的盈利能力及客流量。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是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第一波浪潮。当大学生开始接受、习惯并广泛使用第三方支付时,新型支付习惯的培养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是绝佳的发展机会。第三方支付平台应采取何种行动来抓住这样的机遇。同时大学生新型支付习惯的形成将带来怎样的经济社会影响都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究。
第三方支付平台介入高校的相关调查及结论
笔者通过对消费者(即高校大学生)、高校周边商圈商户、高校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这四个微观经济主体的分析,探究其对于大学生乃至青年一代支付习惯的影响,分析其对于高校周边商户盈利能力、客流量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于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的影响。从而得出优化建议,以便更好地引导第三方支付平台介入高校,使其发挥出最优经济社会效益。
(1)针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及结论
笔者将调查目标锁定为位于南昌市的江西财经大学的在读大学生。问卷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00份。从数据整理分析的结果来看,大多数的大学生已经默认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从来不使用的同学仅占1.05%,这说明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之中影响范围之广,深入程度之深。而基于大学生目前的可支配收入状况,大学生群体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消费金额大概控制在300-800元之间,这一比例占去了调查样本的51.98%。而根据笔者的调查,大学生月可支配收入基本为1000-2000元,这一比例占到了样本的69%。因此大多数大学生将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的1/3至1/2都用在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上。
从大学生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动机来看,大学生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情况多发生在消费时指定支付途径为电子支付的情况下,占到样本的79.65%;以及消费时忘记携带现金的情况,占到样本的52.63%。并结合调查问卷中涉及到大学生对平台理财板块的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而言,大学生更看重的是第三方支付快捷方便的好处,而非投资理财、节省消费的功能。因此在深入推进第三方支付进入校园的过程中,平台方面和学校方面更应该注重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包括绑定一卡通以省去排队圈存的麻烦,与周边商圈展开更深入的合作交流以突出其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作用。而到了第三方支付深入与高校本身开展合作的方面时,大多数大学生的态度是积极支持,这一比例占到了样本的69%。但是同样有约31%的大学生会担心信息安全问题。因此高校在与平台合作时,不仅应考虑到大学生群体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认可和使用程度,以及其方便快捷的特性;更应该考虑到学生信息安全,高校资金安全的问題。
(2)针对高校商圈商户的相关调查与结论
笔者将调查目标范围锁定为南昌市昌北地区最大的两个高校圈。实证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9%。从数据整理分析的结果来看,已经开通或支持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商户占了绝大多数,为调查样本总数的95.5%。并且开通或支持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商户基本都选择会持续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消费者在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情况大多数为外卖点单或团购服务(28%)等电子商务服务以及到店转账支付(73%)两种情况,说明了绝大多数消费者是根据消费习惯或快捷方便、不必使用现金交易等目的而选择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而扫码优惠等活动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度离笔者预期较远,仅为22.5%。因此平台应优化用户体验,特别是强化方便快捷等优势。
在商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方面,大多数商户(42.7%)选择了使用个人账户来支持第三方支付。而在已经和平台达成合作的商户中,主动加入第三方支付商户平台的商户占比不大,为33.7%;还有一部分商户是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相关工作人员或独立牵线人的联络来与平台达成合作的(23.6%)。这说明了平台虽然在高校商户中使用范围较大,但从中获得手续费的比例却没有预期高。也说明了平台工作人员应该进一步深入商圈以扩展用户规模并扩大影响力,从商户手续费中获得利润的潜力仍旧较大。由此也不难理解,参与平台活动(如扫码优惠)的商户占比不如理想中的状态,仅为40%。大多数商户是看中了其方便快捷、使用群体广的特征但并不达成深入合作。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之后,认为在支持第三方支付后盈利与客流量小幅上涨(0%-5%)的商户占了绝大多数,占样本总数的82%,;认为有大幅增长(10%以上)的商户则占比较小,仅为4%。这说明了吸引消费者更多的是商户自身所提供的商品与服务,但由于第三方支付自身的诸多优点,也为商户带来了一定的盈利与客流量增长。 (3)针对高校自身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调研及优化建议
从高校的角度出发,之前高校的收费方式多数为现金、电汇转账、刷卡或银行代收等,这些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便利性,但是随着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它们的弊端也愈发明显。通过使用第三方支付系统,高校能够建立一套完整的以校园一卡通为核心有第三方支付支持的电子财务处理平台,将其虚拟化、规范化、便利化,充分发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势,整合学校资源,节省了交易成本,全面将学校的财务系统升级,解决了传统方式出现的一系列弊端。这样的做法不仅解决了学校的工作压力,也使财务更明细清晰,师生与家长也能更好地掌握自己账户的财务情况。但同时更多的高校选择电子银行而非第三方支付平台来建立自己的电子财务处理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达成合作的高校比例依旧不高。以江西省为例,目前仅有五所高校与平台达成了合作关系,且均为二、三本院校或独立学院。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高校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尚且不高,可以说平台与高校的合作尚处于摸索阶段。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出于长期以来对与银行信用的信任,而更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教师学生个人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的担忧。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行业自身缺乏法律与行业约束,也使得众多高校对于与平台合作望而却步。解决这一问题,更多的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来维护资金与信息安全来建立高校与大学生群体对其的信心。
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角度来看,高校是潜力很大的市场。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群体对于第三方支付的高度认可性与较大的使用广度,有利于建立第三方支付的支付习惯,从而培养广泛且活跃的用户群体。另一方面也迎合了高校建立数字化校园与方便师生生活的强烈需求。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要从其盈利模式出发:1)大学生群体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了大量的用户基础,对于收取手续费、服务费,获取沉淀资金,吸引广告招商均有较大影响。2)由于大学生养成了这样的支付习惯,带动了高校周邊商圈商户支持第三方支付平台,吸引更多的商户加入商户平台以收取手续费;同时由于使用范围的扩大,更进一步地推动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影响力。3)与高校合作一方面能够带来客观的手续费收入,另外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拉动用户群体的扩大。但是想要和更多高校达成合作,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一步介入高校:1)派出更多工作人员促成平台与高校周边商户的合作,尽可能避免商户资源的流失。2)扩大高校内的宣传活动,例如“双十一”的促销活动宣传,进一步增强电子商务与第三方支付的相互带动与促进作用,同时使第三方支付这一消费习惯深入大学生群体,巩固用户基础。3)与高校通力合作,尤其是技术合作,以进一步保障资金安全与信息安全。特别是加强数据与网络方面的维护与安全。4)长期来看,加强行业内的法律规范和行业规范会进一步消除第三方支付介入高校的障碍。这不仅是为了促进第三方支付更为深入地介入高校,同时也是第三方支付行业能够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结语
我们可以看出第三方支付介入高校已经势不可挡并且正在蓬勃发展。相信随着网络时代的进一步成长,电子商务的愈发红火,以及以大学生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坚实用户的逐步壮大,第三方支付行业在高校中高速发展的未来是可以预见的。而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仅关乎第三方支付在高校中的发展问题,同时也关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长远良性发展。
[1]聂嘉.第三方支付平台盈利模式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3(18);
[2]张逸林.对高校收费引入第三方支付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