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请在战争后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是摄影家,春节后他从巴格达回来。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探望他,其实也是为了看看他又带回哪些新鲜事。
  朋友把随身的DV接到电脑上,给我们看: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儿在用力摇晃着一个躺在一只编织袋包裹边的人,四周站着三个木然的西方士兵。躺在地上的人一动不动,小孩一直在叫喊着,镜头离近时,我看到孩子满脸的泪。
  “他在喊什么?”我问朋友。
  “爸爸、爸爸,别睡了,快起来!”朋友大声的喊道。尤其后来用阿拉伯语喊出这句时,脸上的肌肉因激动而颤抖。
  大家被震撼了,我看见朋友眼睛里有泪光在跳动。
  
  我是在回巴格达的路上看到这一幕的。朋友娓娓道来。
  当时一个背着口袋的男人正在街上走着,那孩子就在他后面牵着他的衣角。几个穿美军军装的上兵和他们迎面走来,为首的那名士兵叫男人停下来,男人似乎没有听懂继续向他们走去。士兵们举起枪大声警告:“站住并举起双手!”然而……枪声响了,男人应声而倒。后面就是你们看到的一幕。
  记得20年前和一位朋友一起做生意,因为朋友的欺诈我愤然离去。不久后,朋友一再恳求我将合作项目上必须我出面解决的问题完结。我知道,虽然这些事情对于我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却决定着这个项目的成败与否,于是我断然拒绝。一年之后的一天,我被警方以涉嫌职务侵占逮捕。原因是我和朋友之间一笔手续不清的款项,当时交接这笔款项有三人在场。我向警方提出要求这三个人为我作证,可警方再次提审我时却告诉我这三人均称不知情。
  显然是一个阴谋,一年的时间是用来预谋和买通三个人证。“如果罪名成立,你可能会被判入狱五年!”办案人临走说。面对办案人的目光,我几乎崩溃。
  我的人格和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衅,并被无情践踏。
  拿着黑馒头,捧起清水菜汤,面对阴冷号房铁窗下面一双双充满敌意的眼睛,杀人的、抢劫的、强奸的、盗窃的……想我今后就要和这些人生活在一起,不禁潸然泪下。菜汤里没有盐,只有泪水流进去才会有一丝的咸味儿。每天只能睡3~5个小时,没有人虐待,因为看守所接了许多手工艺品的活儿在等着去做,而象我这样新来的犯人开始的几个晚上是没觉可睡的。
  我开始绝望,失去了所有的帮助。无奈只能慢慢学习这种紧张的生活,也象其他犯人一样把能早点完成手工爬上床,当成最大的幸福。
  当一切成为习惯,号房的铁门也“咣当”一声被打开,看守大声的叫我的名字并让我收拾东西。
  外面仲春的阳光从来没象那天一样热烈,而我却还因穿着冬季的棉服汗出如雨。
  看守所的铁闸门打开时,我看到了爸爸妈妈、妻子和我那只有4岁可爱的儿子。
  正义似乎来得晚了些,但比起那些青春皓首的人我又更象一个幸运儿。事情结束,我反而更豁达。为了狭隘的目的我放弃了举手之劳,不也是恶的一种吗?
  母亲告诉我,我不在的那段日了,儿子在梦里惊醒,醒来就会哭着要爸爸,常常惹得全家人一起哭到天亮。因为个人的原因却要亲爱的人和你分享痛苦的恶果,这不得不让我重新来审视这件事情的价值和意义。战争,也许就是一场让胜利者付出惨重让失败者更加痛苦的经历吧。
  两年后我和另一位朋友合作,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不仅事业上有所收获,更在合作中成了交心的挚友。可就在马上分享胜利果实时,利益之争,再次把这场友情推向了绝境。朋友不惜以最恶毒的语言来中伤我,我再次陷入一种极端窘迫的境地。
  事情过去,我一再想用某种方式挽回这场友情,但都都被那张熟悉的脸庞冷冷的拒绝了。情感,和利益面前真的那么不堪一击吗?为什么不能象孩子,即便在大战之后几分钟就可以握手言欢呢?是孩子不够认真还是我们作为成人太认真了?爱人离开了,我和儿子目送她的离去。这场战争中,没有胜利者,以彼此伤害开始又以彼此伤害而结束。哪怕得到一个有钱人的折磨,也不要和一个穷人之间的缠绵!这是她八年婚姻生活的唯一领悟和收获,收获却成了遗憾。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让希望与现实相悖。
  战争的主题是失去,它让你失去生命中那些最重要的东西,但即便失去所有,也远不如失去灵魂而变得可怕。朋友讲完,我沉浸在一种压抑之中,其实战争本身就是一种压抑,它使许多美好的东西在压抑中毁灭。有些东西可以变成文字,可是那些消失了的呢?也许只能让我们的思念化做两只翅膀,永远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寻觉……
  大家围坐在摄影家朋友的小院里喝酒,喝了很多,也聊了很多,我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大家,最后聊得只剩下沉默。
  朋友在重返巴格达之前用手机发给我一条消息,大意是给我汇了一笔钱,请我注意查收,还戏称这钱他不一定能用得上,再见也许就在中山路上的烈士陵园里了。看完我的眼睛就开始难受。赶紧把电话打过去,对方却是关机。从这以后,就再也没能和这位朋友联系上。10年过去,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也没想过去动那笔钱,不是吝于别人的帮助,是这笔钱太厚重,以至我无力动用,它是我今生最大的财富。
  身边的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份文秘的工作,薪水不高却清闲,老板是位漂亮单身的中年女性,对我印象不错。可能是朋友把我的经历告诉了她的缘故,她一直非常照顾我,于是我就白天上班晚上写作贴补家用。时间长了,朋友们有意撮合,不久我们就重新组建起家庭。我的生活没有因一个有钱爱人的到来而有太多改变,不过由秘书跃升成合作伙伴,白天照常上班,晚上正常写作。我把无人知晓的这笔钱的事告诉给现在的妻子,她也被深深触动。每当写作熬夜疲惫的时候,我都会拿出那张以朋友名字命名的存单仔细端详,这时妻子就会陪我一起,其实在我们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
  回来吧朋友!在战争结束的时候。
其他文献
女人难做    小白自卫生勤务中心受训完毕后,调到军医署,尔后分配到南部某军医院担任营养员,他几乎整天都在厨房里。  有一天他对来实习的护士同学感叹道:“别人当兵是学做男人,我来当兵却是学做女人。”  护士同学回答道:“你才当一年多的女人,我要当一辈子的女人!”    耳朵受罪    洒友甲问酒友乙:“你喝了几十年的酒了,你认为,酒喝多了对身体的哪个器官刺激最厉害?”“当然是耳朵了”。酒友乙答道。
期刊
浏览新闻、收发邮件、下棋聊天、网上炒股、上网学习、补充新知、听流行音乐、玩游戏成为许多健康老人触网的重要原因。时尚的网络生活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青睐和仿效。最近一项调查显示,90%的老年人知道网络,70%的表示想上网。电脑和网络也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获取新鲜信息、保持年轻心态、加强沟通从而丰富生活的新工具。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老年人慢慢学会了年轻人“赶时髦”的做法,老年“网迷”也逐渐成为“时尚
期刊
在我国,惟有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申纪兰是连任一至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人们称她为中国人大制度的“见证人”和“活化石”,也称她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国会议员”。  申纪兰第一次参加全国人代会是在1954年,那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当时交通不便,申纪兰就骑着毛驴走出西沟村,接着转坐客车火车,经历了整整4天的路程,总算按时到北京参加了大会。  在中南海,出席会议的代表有120
期刊
古往今来,我国的一些名人,往往喜欢为自己的书斋起个雅号,或寄情、或言志、或自勉、或明愿,从而形成独特的书斋文化。品味这些书斋名,我们既可了解名人的志趣,又会从中受到有益的启迪。    明朝文学家张溥自幼勤奋好学,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完后,朗读一遍即烧掉,接着再抄,再读,再烧,如此反复达七次之多,故将书房取名为“七焚斋”,用以激励自己永远勤学苦读。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房闲谈,然后根
期刊
作为中国七十年代杰出的女外交家,一代名媛章含之的一生,始终与中国近代史上三位风云人物——章士钊、毛泽东、乔冠华联系在一起,因此,她的人生被赋予与众不同的传奇色彩。    出入红墙,成为毛泽东英文教师    1935年,上海永安公司一位女职员,未婚产子,因与男友地位悬殊无法完婚。时为著名律师的章士钊闻知后,主动收养了这个没有名分的私生女。从此,因偶然踏入红门的章含之,过上了体面优裕的生活,也为她今后
期刊
我在报纸上看了一个故事,一个男人随着他经商的成功,他就有了年轻漂亮的情人,他再也看不上家里日渐衰老的妻子。他的情人说,没有用钱摆不平的事情,让他用钱把妻子打发了。于是,他就回家试探他的妻子,说有人和妻子离婚了,给了他妻子一百万。他妻子说一百万?青春和爱情是无价的,不是说一百万太少了,这种事情不是用钱就能解决的。他说如果我们离婚了你要什么?他妻子说,我只要儿子,剩下的什么都不要;而他的情人说跟了他两
期刊
我的家在长白山区的一个边陲小镇,葡萄沟是距小镇70公里外的一个自然村,两山夹一沟,四周群山环抱,因满山遍野的山葡萄而得名。  第一次进葡萄沟缘于儿时嘴馋。那时是计划经济,家里吃的用的都凭证供应,每天上顿大饼子,下顿窝窝头,偶尔父母买个苹果,要一分为六,二位老人加上我们兄妹四人,每人分一片解解馋。同学大宝姥姥家是葡萄沟的,他常在我面前炫耀沟里的果子多酸多甜,说的我直流口水。一天,大宝对我说:“想吃山
期刊
“天空中每划过一颗流星,都是地上一个情人落下的情泪!”  说这话时,她十八岁,他二十岁。并且他们相约一起观看六十年才遇一次的流星。  他和她邂逅在火车上,他坐在她对面,他是个画家。他一直在画她,当他把画稿送给她时,他们才知道彼此住在一个城市。两周后,她便认定了他是她一生所爱。  那年,她做了新娘,就像实现了一个梦想,感觉真好。但是,婚后的生活就像划过的火柴,擦亮之后就再没了光亮。他不拘小节、不爱干
期刊
毛泽东确定中南海为办公地点    北平和平解放以后,中共中央起初暂驻西郊香山,对于进京后选择何处为办公地点,一时犹豫不决,据说周恩来经过考察,建议以中南海为办公地点,但也有一些人士建议中南海以保持皇家园林的旧貌,作为公园为好,中共中央可另择办公地点。最后,毛泽东还是采纳了周恩来的建议,确定中南海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办公地点。笔者1951年随父亲陈伯达进入中南海居住,到1966年底陈家搬出中南海,前
期刊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铗、大聋、石尊者等。是近代艺林成就最为显赫的一位大师。诗、书、画、印卓然崛起,兼四绝于一身,熔于一炉。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传世作品有《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杏花图》等。  吴昌硕,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