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区域游戏时,不少孩子在面对材料时都表现得犹豫不决,不知道如何才好,更不必谈论探索了。孩子需要探索的脚手架。这个时候,教师适当的、有目的的引导能帮助孩子快速接触探索材料,进入探索游戏。当游戏经验不断丰富之后,孩子自然会探索出更为精彩的结果。脚手架何时呈现?什么样的脚手架是适宜的呢?……
陈鹤琴先生提出“活教育”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掌握,积极鼓励儿童去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教师观察到班级中的幼儿对新增添的“乐高游戏(百变工程系列)”很感兴趣,特设计了一系列建构区的STEM游戏。在本系列游戏中,儿童利用乐高玩具作为媒介,动手动脑,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将“做中学”的基本教育原则贯穿整个过程。
一、游戏起源
这学期,园部给我们中(3)班配备了新的玩具:乐高游戏(百变工程系列)。新的材料一下激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老师,这些玩具真的是给我们玩的吗?太好啦!我最喜欢乐高啦!”“我也最喜欢玩乐高了!我还上了乐高课呢!”“老师,我也想玩!”……中(3)班的小朋友对班级中新增添的乐高玩具兴趣浓厚。每天,他们都会早早来到幼儿园,只是为了能够赶在其他小朋友前面优先选择建构区的乐高游戏;当天没选到乐高游戏的小朋友,会在休息时悄悄来到建构区作品展示架前,欣赏别的小朋友用乐高玩具做的作品……
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放射出光芒的眼睛,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展开观察、探索和研究的好契机。可是,怎样才能让孩子们长时间保持住这份热情,延续探究欲望呢?
二、游戏设计
乐高游戏一:
游戏名称:自由探索、组块分类
游戏目标:1.自由尝试拼装,在操作中感受乐高游戏零件的多样性;2.自主分类摆放零件,并讲述自己分类的理由。
游戏材料:
乐高游戏(百变工程系列)玩具两套;收纳筐若干。
游戏玩法:
1.自由操作乐高零件,尝试自主拼装;2.将所有零件分类摆放至收纳筐中,并在游戏交流环节讲述自己分类的理由。
实录:
今天的建构区热闹非凡,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进入里面玩乐高玩具。
“哇!好多玩具呀!”凡凡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这儿有好多轮子,应该是用来当汽车轮子的。”杰杰也来到了建构区。
“我也要!还有吗?哎呀,轮子被他们抢光了,我都没有了。”说着,球球便将乐高箱里的所有零件“哗”的一声全部倒在游戏垫上,开始翻找轮子。
游戏结束前,按照老师的要求,孩子们对乐高零件进行了分类:“轮子和轮胎可以放在一起。”“这些乐高小人可以放在一起。”“方形的乐高积木放在一起。”“搅拌桶和挖铲可以放在一起,它们都是工程车上的工具。”……
有了自由操作的经历,孩子们似乎更加熟悉了乐高玩具的各种零件,分类时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乐高游戏二:
游戏名称:模仿图纸、按图搭建
游戏目标:1.仔细观察图纸,能根据图纸搭建各种不同的工程车;2.理解并区分运输车与工程机械车的异同,运输车是驾驶员在前、车厢在后,工程机械车则是机械臂在前、驾驶员在后。
游戏玩法:选择一张图纸,仔细观察后,按图搭建图示中的工程车。
实录:
球球在建构区搭建了一辆货车和一辆挖土车,但他将两辆车的驾驶室都拼装在了车头部分,这显然与图纸不符,也违背了日常生活经验。在老师的提示下,他对工程车做了改进。小朋友在拼装工程车时都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教师通过分析幼儿的组装作品发现,幼儿在认知上存在偏差,他们在拼装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各种车辆的细节,组装时经常将方向搞反。
在游戏后的交流会上,我带着孩子们展开了讨论:为什么货车的驾驶室在前,而挖土车的驾驶室在后呢?哪些工程车和货车一样,都是驾驶室在前,这是为什么呢?哪些工程车和挖土车一样,都是驾驶室在后,这又是为什么呢?
乐高游戏三:
游戏名称:小小螺丝作用大
游戏目标:1.探索工程车变坚固的方法,并能通过一定的方式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2.学习拧螺丝的方法,发现小螺丝的巨大作用。
游戲玩法:在搭建各种工程车的过程中探索工程车变牢固的有效方法。
实录:
文文举着他的工程车,高兴地对老师说:“老师,快看我的作品!我搭了一个能旋转的吊机!”“啪”的一声,长长的吊臂从车身上掉了下来。怎么回事呢?小朋友们展开了讨论。
睿睿:“这个长长的吊臂也太长了吧!换个短点的吊臂就不会掉了。”
宁宁:“是力气不够大,没按紧吧!你用力往下按紧一点就牢了。”
老师鼓励文文试一试两位小朋友的办法,这次吊臂牢固了一些,但还是有些松,时间久了还是会掉下来。
杰杰:“我知道了!里面有个小螺丝,黄色的那个就是,用螺丝刀把螺丝拧紧,吊臂和车身就能紧紧地连在一起啦!”
文文按照杰杰的办法试了试:“嘿!真棒!螺丝可以把它们连接得很紧,怎么拔都拔不掉!”
这时,其他小朋友也终于发现了隐藏在乐高玩具中的“螺丝”,并且初次发现:不起眼的小螺丝其实有着巨大的作用。
在后续的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在搭建工程车时,仔细观察螺丝的位置,并有意识地主动将螺丝拧紧,提高工程车的牢固性。同时,在科学区中,教师提供了“小小维修工”等相关拧螺丝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小螺丝的巨大作用。
乐高游戏四:
游戏名称:我发明的“巨型货车”
游戏目标:1.尝试发明一辆“巨型货车”,一次性运走所有货物;2.知道通过改变“货箱”的长度或宽度,可以调整货箱的大小。 游戏材料:增加货物(可用其他积木等玩具充当)若干。
游戏玩法:根据“货物”数量,发明一款“巨型货车”,可以一次性将所有货物全部运走。
实录:
接到发明“巨型货车”的任务后,建构区的小朋友有些兴奋,他们迫不及待地在建构区尝试起来。
任务初期,老师只投放了四五件“货物”,货物量相对较少。
铭铭小朋友想到了用增加货车长度的办法来增大载货量。他先按照组装一辆普通货车的方法组装着,接着在原来货车的基础上增加了车厢长度。他一边增加一边尝试将货物放上车厢,最终发现:组装出4节车厢便可将所有货物运输完毕。
任务难度逐渐增大:“货物”数量越来越多。
这天,栋栋来到了建构区挑战发明“巨型货车”的任务。面对满满一筐的“貨物”,栋栋先用以往的增加车厢长度的办法,试图运输所有货物。可即使他勉强将所有货物都放到了车厢上,货车刚行进起来,货物就“哗哗”地落了下来。栋栋没有放弃,经过连续几天的探索,他终于发现:可以通过改变货箱的宽度来增加载货量。他发现,可以在货厢边缘增加高度,设置“围栏”,以防货物掉下来。
栋栋不小心把小球滚到了床底,他趴在垫子上,伸着小脑袋往床底看,不知道该怎么办。熙熙看到了这些,走过来对栋栋说:“我来帮你吧!”她把胳膊伸进床底,“唉!我的胳膊不够长。”熙熙嘟囔道。
“有了!我们可以用乐高拼出一把小铲子,把小球铲出来。”说着,熙熙走到了“百变工程”系列游戏区,真的用乐高积木拼出了一把小铲子。她开心地拿着这个自制的“宝贝”,信心满满地准备将小球铲出来。鼓捣了好一阵子,不知道什么原因,小球就是没有被“铲出来”。
“我也有一个好办法!用另一个小球瞄准里面的小球,使劲一砸,可以把它撞出来!”我鼓励他试一试。可是,栋栋没有瞄准,另一个小球也滚到了床底下。
撞的办法不靠谱,还是用“长臂铲”把球取出来吧!逸逸和铭铭也来帮忙。他们开始用乐高积木拼出了一个有着超长“手臂”的铲子。
超长“手臂”的铲子虽然碰到了小球,却把小球撞来撞去,床底下黑漆漆的,无法准确看到铲子和小球的位置。“我有一个好办法!可以把我们玩手影游戏的手电筒拿来,把床底照亮,这样就能看清楚床底下的小球啦!”说着,栋栋从游戏箱里拿来了手电筒。
“我来用铲子取小球,你帮我用手电筒照一下,可以吗?”逸逸对栋栋说。“可以!”这下床底变得亮堂多了!“耶!成功!我们把小球取出来啦!”栋栋开心极了!
三、反思
从自由操作、分类摆放,到按图搭建,再到解决“稳固性”的问题,最后以“任务卡”的形式逐渐完成每一项挑战,幼儿对乐高玩具有了更深入的探究,提高了观察、分类、建构、解决问题等能力,并感受到了工具的重要性,孩子们收获颇丰。
乐高玩具只是一个操作载体,教师是如何在其中渗透STEM教育理念的呢?如在遇到这些问题时:“为什么运输车与机械工程车的驾驶室位置不一样?”“工程车不牢固怎么办?”“如何设计一辆载货量更大的货车?”……
我们一直强调,让孩子自己多动手做,多动小脑筋,用眼睛观察事物并记录,体会其中的科学原理,激发他们天生好学的兴趣。其实,孩子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他们自主思考、深入学习的机会,教师要敢于“退位”,善于引导,充分激发出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游戏后期,在面对“小球滚到床底”这个意外状况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乐高积木所做出来的作品,而是孩子在游戏中所发展出来的能力。
陈鹤琴先生提出“活教育”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掌握,积极鼓励儿童去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教师观察到班级中的幼儿对新增添的“乐高游戏(百变工程系列)”很感兴趣,特设计了一系列建构区的STEM游戏。在本系列游戏中,儿童利用乐高玩具作为媒介,动手动脑,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将“做中学”的基本教育原则贯穿整个过程。
一、游戏起源
这学期,园部给我们中(3)班配备了新的玩具:乐高游戏(百变工程系列)。新的材料一下激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老师,这些玩具真的是给我们玩的吗?太好啦!我最喜欢乐高啦!”“我也最喜欢玩乐高了!我还上了乐高课呢!”“老师,我也想玩!”……中(3)班的小朋友对班级中新增添的乐高玩具兴趣浓厚。每天,他们都会早早来到幼儿园,只是为了能够赶在其他小朋友前面优先选择建构区的乐高游戏;当天没选到乐高游戏的小朋友,会在休息时悄悄来到建构区作品展示架前,欣赏别的小朋友用乐高玩具做的作品……
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放射出光芒的眼睛,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展开观察、探索和研究的好契机。可是,怎样才能让孩子们长时间保持住这份热情,延续探究欲望呢?
二、游戏设计
乐高游戏一:
游戏名称:自由探索、组块分类
游戏目标:1.自由尝试拼装,在操作中感受乐高游戏零件的多样性;2.自主分类摆放零件,并讲述自己分类的理由。
游戏材料:
乐高游戏(百变工程系列)玩具两套;收纳筐若干。
游戏玩法:
1.自由操作乐高零件,尝试自主拼装;2.将所有零件分类摆放至收纳筐中,并在游戏交流环节讲述自己分类的理由。
实录:
今天的建构区热闹非凡,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进入里面玩乐高玩具。
“哇!好多玩具呀!”凡凡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这儿有好多轮子,应该是用来当汽车轮子的。”杰杰也来到了建构区。
“我也要!还有吗?哎呀,轮子被他们抢光了,我都没有了。”说着,球球便将乐高箱里的所有零件“哗”的一声全部倒在游戏垫上,开始翻找轮子。
游戏结束前,按照老师的要求,孩子们对乐高零件进行了分类:“轮子和轮胎可以放在一起。”“这些乐高小人可以放在一起。”“方形的乐高积木放在一起。”“搅拌桶和挖铲可以放在一起,它们都是工程车上的工具。”……
有了自由操作的经历,孩子们似乎更加熟悉了乐高玩具的各种零件,分类时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乐高游戏二:
游戏名称:模仿图纸、按图搭建
游戏目标:1.仔细观察图纸,能根据图纸搭建各种不同的工程车;2.理解并区分运输车与工程机械车的异同,运输车是驾驶员在前、车厢在后,工程机械车则是机械臂在前、驾驶员在后。
游戏玩法:选择一张图纸,仔细观察后,按图搭建图示中的工程车。
实录:
球球在建构区搭建了一辆货车和一辆挖土车,但他将两辆车的驾驶室都拼装在了车头部分,这显然与图纸不符,也违背了日常生活经验。在老师的提示下,他对工程车做了改进。小朋友在拼装工程车时都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教师通过分析幼儿的组装作品发现,幼儿在认知上存在偏差,他们在拼装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各种车辆的细节,组装时经常将方向搞反。
在游戏后的交流会上,我带着孩子们展开了讨论:为什么货车的驾驶室在前,而挖土车的驾驶室在后呢?哪些工程车和货车一样,都是驾驶室在前,这是为什么呢?哪些工程车和挖土车一样,都是驾驶室在后,这又是为什么呢?
乐高游戏三:
游戏名称:小小螺丝作用大
游戏目标:1.探索工程车变坚固的方法,并能通过一定的方式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2.学习拧螺丝的方法,发现小螺丝的巨大作用。
游戲玩法:在搭建各种工程车的过程中探索工程车变牢固的有效方法。
实录:
文文举着他的工程车,高兴地对老师说:“老师,快看我的作品!我搭了一个能旋转的吊机!”“啪”的一声,长长的吊臂从车身上掉了下来。怎么回事呢?小朋友们展开了讨论。
睿睿:“这个长长的吊臂也太长了吧!换个短点的吊臂就不会掉了。”
宁宁:“是力气不够大,没按紧吧!你用力往下按紧一点就牢了。”
老师鼓励文文试一试两位小朋友的办法,这次吊臂牢固了一些,但还是有些松,时间久了还是会掉下来。
杰杰:“我知道了!里面有个小螺丝,黄色的那个就是,用螺丝刀把螺丝拧紧,吊臂和车身就能紧紧地连在一起啦!”
文文按照杰杰的办法试了试:“嘿!真棒!螺丝可以把它们连接得很紧,怎么拔都拔不掉!”
这时,其他小朋友也终于发现了隐藏在乐高玩具中的“螺丝”,并且初次发现:不起眼的小螺丝其实有着巨大的作用。
在后续的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在搭建工程车时,仔细观察螺丝的位置,并有意识地主动将螺丝拧紧,提高工程车的牢固性。同时,在科学区中,教师提供了“小小维修工”等相关拧螺丝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小螺丝的巨大作用。
乐高游戏四:
游戏名称:我发明的“巨型货车”
游戏目标:1.尝试发明一辆“巨型货车”,一次性运走所有货物;2.知道通过改变“货箱”的长度或宽度,可以调整货箱的大小。 游戏材料:增加货物(可用其他积木等玩具充当)若干。
游戏玩法:根据“货物”数量,发明一款“巨型货车”,可以一次性将所有货物全部运走。
实录:
接到发明“巨型货车”的任务后,建构区的小朋友有些兴奋,他们迫不及待地在建构区尝试起来。
任务初期,老师只投放了四五件“货物”,货物量相对较少。
铭铭小朋友想到了用增加货车长度的办法来增大载货量。他先按照组装一辆普通货车的方法组装着,接着在原来货车的基础上增加了车厢长度。他一边增加一边尝试将货物放上车厢,最终发现:组装出4节车厢便可将所有货物运输完毕。
任务难度逐渐增大:“货物”数量越来越多。
这天,栋栋来到了建构区挑战发明“巨型货车”的任务。面对满满一筐的“貨物”,栋栋先用以往的增加车厢长度的办法,试图运输所有货物。可即使他勉强将所有货物都放到了车厢上,货车刚行进起来,货物就“哗哗”地落了下来。栋栋没有放弃,经过连续几天的探索,他终于发现:可以通过改变货箱的宽度来增加载货量。他发现,可以在货厢边缘增加高度,设置“围栏”,以防货物掉下来。
栋栋不小心把小球滚到了床底,他趴在垫子上,伸着小脑袋往床底看,不知道该怎么办。熙熙看到了这些,走过来对栋栋说:“我来帮你吧!”她把胳膊伸进床底,“唉!我的胳膊不够长。”熙熙嘟囔道。
“有了!我们可以用乐高拼出一把小铲子,把小球铲出来。”说着,熙熙走到了“百变工程”系列游戏区,真的用乐高积木拼出了一把小铲子。她开心地拿着这个自制的“宝贝”,信心满满地准备将小球铲出来。鼓捣了好一阵子,不知道什么原因,小球就是没有被“铲出来”。
“我也有一个好办法!用另一个小球瞄准里面的小球,使劲一砸,可以把它撞出来!”我鼓励他试一试。可是,栋栋没有瞄准,另一个小球也滚到了床底下。
撞的办法不靠谱,还是用“长臂铲”把球取出来吧!逸逸和铭铭也来帮忙。他们开始用乐高积木拼出了一个有着超长“手臂”的铲子。
超长“手臂”的铲子虽然碰到了小球,却把小球撞来撞去,床底下黑漆漆的,无法准确看到铲子和小球的位置。“我有一个好办法!可以把我们玩手影游戏的手电筒拿来,把床底照亮,这样就能看清楚床底下的小球啦!”说着,栋栋从游戏箱里拿来了手电筒。
“我来用铲子取小球,你帮我用手电筒照一下,可以吗?”逸逸对栋栋说。“可以!”这下床底变得亮堂多了!“耶!成功!我们把小球取出来啦!”栋栋开心极了!
三、反思
从自由操作、分类摆放,到按图搭建,再到解决“稳固性”的问题,最后以“任务卡”的形式逐渐完成每一项挑战,幼儿对乐高玩具有了更深入的探究,提高了观察、分类、建构、解决问题等能力,并感受到了工具的重要性,孩子们收获颇丰。
乐高玩具只是一个操作载体,教师是如何在其中渗透STEM教育理念的呢?如在遇到这些问题时:“为什么运输车与机械工程车的驾驶室位置不一样?”“工程车不牢固怎么办?”“如何设计一辆载货量更大的货车?”……
我们一直强调,让孩子自己多动手做,多动小脑筋,用眼睛观察事物并记录,体会其中的科学原理,激发他们天生好学的兴趣。其实,孩子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他们自主思考、深入学习的机会,教师要敢于“退位”,善于引导,充分激发出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游戏后期,在面对“小球滚到床底”这个意外状况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乐高积木所做出来的作品,而是孩子在游戏中所发展出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