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乐高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_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区域游戏时,不少孩子在面对材料时都表现得犹豫不决,不知道如何才好,更不必谈论探索了。孩子需要探索的脚手架。这个时候,教师适当的、有目的的引导能帮助孩子快速接触探索材料,进入探索游戏。当游戏经验不断丰富之后,孩子自然会探索出更为精彩的结果。脚手架何时呈现?什么样的脚手架是适宜的呢?……
   陈鹤琴先生提出“活教育”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掌握,积极鼓励儿童去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教师观察到班级中的幼儿对新增添的“乐高游戏(百变工程系列)”很感兴趣,特设计了一系列建构区的STEM游戏。在本系列游戏中,儿童利用乐高玩具作为媒介,动手动脑,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将“做中学”的基本教育原则贯穿整个过程。
  一、游戏起源
   这学期,园部给我们中(3)班配备了新的玩具:乐高游戏(百变工程系列)。新的材料一下激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老师,这些玩具真的是给我们玩的吗?太好啦!我最喜欢乐高啦!”“我也最喜欢玩乐高了!我还上了乐高课呢!”“老师,我也想玩!”……中(3)班的小朋友对班级中新增添的乐高玩具兴趣浓厚。每天,他们都会早早来到幼儿园,只是为了能够赶在其他小朋友前面优先选择建构区的乐高游戏;当天没选到乐高游戏的小朋友,会在休息时悄悄来到建构区作品展示架前,欣赏别的小朋友用乐高玩具做的作品……
   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放射出光芒的眼睛,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展开观察、探索和研究的好契机。可是,怎样才能让孩子们长时间保持住这份热情,延续探究欲望呢?
  二、游戏设计
   乐高游戏一:
   游戏名称:自由探索、组块分类
   游戏目标:1.自由尝试拼装,在操作中感受乐高游戏零件的多样性;2.自主分类摆放零件,并讲述自己分类的理由。
   游戏材料:
   乐高游戏(百变工程系列)玩具两套;收纳筐若干。
   游戏玩法:
   1.自由操作乐高零件,尝试自主拼装;2.将所有零件分类摆放至收纳筐中,并在游戏交流环节讲述自己分类的理由。
   实录:
   今天的建构区热闹非凡,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进入里面玩乐高玩具。
   “哇!好多玩具呀!”凡凡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这儿有好多轮子,应该是用来当汽车轮子的。”杰杰也来到了建构区。
   “我也要!还有吗?哎呀,轮子被他们抢光了,我都没有了。”说着,球球便将乐高箱里的所有零件“哗”的一声全部倒在游戏垫上,开始翻找轮子。
   游戏结束前,按照老师的要求,孩子们对乐高零件进行了分类:“轮子和轮胎可以放在一起。”“这些乐高小人可以放在一起。”“方形的乐高积木放在一起。”“搅拌桶和挖铲可以放在一起,它们都是工程车上的工具。”……
   有了自由操作的经历,孩子们似乎更加熟悉了乐高玩具的各种零件,分类时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乐高游戏二:
   游戏名称:模仿图纸、按图搭建
   游戏目标:1.仔细观察图纸,能根据图纸搭建各种不同的工程车;2.理解并区分运输车与工程机械车的异同,运输车是驾驶员在前、车厢在后,工程机械车则是机械臂在前、驾驶员在后。
   游戏玩法:选择一张图纸,仔细观察后,按图搭建图示中的工程车。
   实录:
   球球在建构区搭建了一辆货车和一辆挖土车,但他将两辆车的驾驶室都拼装在了车头部分,这显然与图纸不符,也违背了日常生活经验。在老师的提示下,他对工程车做了改进。小朋友在拼装工程车时都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教师通过分析幼儿的组装作品发现,幼儿在认知上存在偏差,他们在拼装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各种车辆的细节,组装时经常将方向搞反。
   在游戏后的交流会上,我带着孩子们展开了讨论:为什么货车的驾驶室在前,而挖土车的驾驶室在后呢?哪些工程车和货车一样,都是驾驶室在前,这是为什么呢?哪些工程车和挖土车一样,都是驾驶室在后,这又是为什么呢?
   乐高游戏三:
   游戏名称:小小螺丝作用大
   游戏目标:1.探索工程车变坚固的方法,并能通过一定的方式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2.学习拧螺丝的方法,发现小螺丝的巨大作用。
   游戲玩法:在搭建各种工程车的过程中探索工程车变牢固的有效方法。
   实录:
   文文举着他的工程车,高兴地对老师说:“老师,快看我的作品!我搭了一个能旋转的吊机!”“啪”的一声,长长的吊臂从车身上掉了下来。怎么回事呢?小朋友们展开了讨论。
   睿睿:“这个长长的吊臂也太长了吧!换个短点的吊臂就不会掉了。”
   宁宁:“是力气不够大,没按紧吧!你用力往下按紧一点就牢了。”
   老师鼓励文文试一试两位小朋友的办法,这次吊臂牢固了一些,但还是有些松,时间久了还是会掉下来。
   杰杰:“我知道了!里面有个小螺丝,黄色的那个就是,用螺丝刀把螺丝拧紧,吊臂和车身就能紧紧地连在一起啦!”
   文文按照杰杰的办法试了试:“嘿!真棒!螺丝可以把它们连接得很紧,怎么拔都拔不掉!”
   这时,其他小朋友也终于发现了隐藏在乐高玩具中的“螺丝”,并且初次发现:不起眼的小螺丝其实有着巨大的作用。
   在后续的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在搭建工程车时,仔细观察螺丝的位置,并有意识地主动将螺丝拧紧,提高工程车的牢固性。同时,在科学区中,教师提供了“小小维修工”等相关拧螺丝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小螺丝的巨大作用。
   乐高游戏四:
   游戏名称:我发明的“巨型货车”
   游戏目标:1.尝试发明一辆“巨型货车”,一次性运走所有货物;2.知道通过改变“货箱”的长度或宽度,可以调整货箱的大小。    游戏材料:增加货物(可用其他积木等玩具充当)若干。
   游戏玩法:根据“货物”数量,发明一款“巨型货车”,可以一次性将所有货物全部运走。
   实录:
   接到发明“巨型货车”的任务后,建构区的小朋友有些兴奋,他们迫不及待地在建构区尝试起来。
   任务初期,老师只投放了四五件“货物”,货物量相对较少。
   铭铭小朋友想到了用增加货车长度的办法来增大载货量。他先按照组装一辆普通货车的方法组装着,接着在原来货车的基础上增加了车厢长度。他一边增加一边尝试将货物放上车厢,最终发现:组装出4节车厢便可将所有货物运输完毕。
   任务难度逐渐增大:“货物”数量越来越多。
   这天,栋栋来到了建构区挑战发明“巨型货车”的任务。面对满满一筐的“貨物”,栋栋先用以往的增加车厢长度的办法,试图运输所有货物。可即使他勉强将所有货物都放到了车厢上,货车刚行进起来,货物就“哗哗”地落了下来。栋栋没有放弃,经过连续几天的探索,他终于发现:可以通过改变货箱的宽度来增加载货量。他发现,可以在货厢边缘增加高度,设置“围栏”,以防货物掉下来。
   栋栋不小心把小球滚到了床底,他趴在垫子上,伸着小脑袋往床底看,不知道该怎么办。熙熙看到了这些,走过来对栋栋说:“我来帮你吧!”她把胳膊伸进床底,“唉!我的胳膊不够长。”熙熙嘟囔道。
  “有了!我们可以用乐高拼出一把小铲子,把小球铲出来。”说着,熙熙走到了“百变工程”系列游戏区,真的用乐高积木拼出了一把小铲子。她开心地拿着这个自制的“宝贝”,信心满满地准备将小球铲出来。鼓捣了好一阵子,不知道什么原因,小球就是没有被“铲出来”。
   “我也有一个好办法!用另一个小球瞄准里面的小球,使劲一砸,可以把它撞出来!”我鼓励他试一试。可是,栋栋没有瞄准,另一个小球也滚到了床底下。
   撞的办法不靠谱,还是用“长臂铲”把球取出来吧!逸逸和铭铭也来帮忙。他们开始用乐高积木拼出了一个有着超长“手臂”的铲子。
   超长“手臂”的铲子虽然碰到了小球,却把小球撞来撞去,床底下黑漆漆的,无法准确看到铲子和小球的位置。“我有一个好办法!可以把我们玩手影游戏的手电筒拿来,把床底照亮,这样就能看清楚床底下的小球啦!”说着,栋栋从游戏箱里拿来了手电筒。
   “我来用铲子取小球,你帮我用手电筒照一下,可以吗?”逸逸对栋栋说。“可以!”这下床底变得亮堂多了!“耶!成功!我们把小球取出来啦!”栋栋开心极了!
  三、反思
   从自由操作、分类摆放,到按图搭建,再到解决“稳固性”的问题,最后以“任务卡”的形式逐渐完成每一项挑战,幼儿对乐高玩具有了更深入的探究,提高了观察、分类、建构、解决问题等能力,并感受到了工具的重要性,孩子们收获颇丰。
   乐高玩具只是一个操作载体,教师是如何在其中渗透STEM教育理念的呢?如在遇到这些问题时:“为什么运输车与机械工程车的驾驶室位置不一样?”“工程车不牢固怎么办?”“如何设计一辆载货量更大的货车?”……
   我们一直强调,让孩子自己多动手做,多动小脑筋,用眼睛观察事物并记录,体会其中的科学原理,激发他们天生好学的兴趣。其实,孩子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他们自主思考、深入学习的机会,教师要敢于“退位”,善于引导,充分激发出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游戏后期,在面对“小球滚到床底”这个意外状况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乐高积木所做出来的作品,而是孩子在游戏中所发展出来的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4-N-亚硝基甲基氨-1-(3-吡啶基)丁酮对A54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含3% 4-N-亚硝基甲基氨-1-(3-吡啶基)丁酮的培养基处理肺腺癌A549细胞,分别收集培养1周、2周、3周的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特性,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A549细胞培养3周后吸光度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F=0.554,P=0.650),经4-N-
目的研究分析144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水肿类型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4例2012年7月至2015年11月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水肿类型将其分为四组,其中A组患者21例,均未发生水肿;B组患者77例,为单纯组织间隙水肿;C组患者9例,为单纯器官内腔隙水肿;D组患者37例,为混合型水肿(D型),即同时发生组织间隙水肿以及腔隙水肿。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病史及其临床资料,观察指
目的探讨瓣膜病对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房颤复发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房颤患者70例,按照是否合并瓣膜病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合并瓣膜病组)和对照组50例(无瓣膜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两组患者房颤发作时的血浆脑钠肽(BNP)浓度进行测定,并对其BNP浓度及房颤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左房直径[(47.9±10.5)mm]、房颤发作时的血浆B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10例患者,其中55例经由头部MRI或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将其纳入观察组,另55例排除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对其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不稳定性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讨初期开展腹腔镜辅助结直肠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的结直肠肿瘤患者110例,其中55例行初期开展腹腔镜辅助手术为观察组,另55例行传统开腹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以狭义的知识为学习目的的幼儿学习行为,常令评价者难以把握,更遑论客观准确。究其原因,就是评价者面对幼儿的学习行为,难以将其量化为具体的知识、分数或者其他客观存在,因此对其的评价实质上是一种经验感觉,严重依赖评价者的知识、经验水平和个人能力。但是,作为一种学习行为和状态,评价是必需的,也是改进教学的基础。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呢?  幼儿学习评价,是指教师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运用观察、谈话、作品分
期刊
目的比较前路手术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4例。A组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B组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PCL),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随访1年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颈椎活动度(ROM)、颈椎功能残障指数(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87例恶性血液病接受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化疗后发生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8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有47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6.4%,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感染率最高,感染率
目的探究个性化手术方案治疗不稳定型盆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骨科94例不稳定型盆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均采取不同入路加钢板内固定方式,观察组患者实行个性化手术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采用Matta标准评估两组出院时骨折复位质量,随访了解两组手术远期疗效,术后1年时分别进行Majeed疗效评估,
目的对比评价脑出血采取微创与开颅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78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开颅手术,观察组39例实施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