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我有幸参加了浙江省安吉县中小学生音乐技能测试的抽测工作。 在对几所学校的抽测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学生不能自信地歌唱,特别表现在学生的独唱方面。具体表现为:很多学生不敢当众歌唱,当众歌唱时表现出极其紧张、害怕的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时,面无表情,声音无力,像在背书。有的甚至不能完整演唱一首歌曲,更不用说自信地、富有表情地演唱了。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信地歌唱?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谈我平时在歌唱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自信歌唱的一些做法。
一、兴趣是自信歌唱的先导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激发其兴趣。
1.寓教于乐,引导参与
音乐课不同于其他学科,音乐课是快乐的、享受的。学生在快乐中享受音乐、歌唱音乐,才能自信地表现音乐。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游戏、创设情境、故事导入、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响渲染、扮演体会、设悬置疑等,都可以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最终达到自信歌唱的目的。
比如,教《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时,我戴上夸张的老乌鸦头饰,让学生做小乌鸦和我一起来表演歌曲,学生很开心,也很投入。在有了初步的合作之后,我开始提要求了:谁胆子最大,最有表现力,就请谁和老师一起表演。哇,这时候的小手都高高地举着,个个都是自信大胆的!这时候老师就可以有意识地请一些平时比较胆小的、内向的孩子上来表演,为他们提供一个表现的平台,久而久之,学生的胆子大了,自信心也就有了。
游戏也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孩子才会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那就让我们抓住游戏活动这一契机,让孩子在玩中学,在乐中唱。如:边唱边做开火车游戏,边唱边玩拍球游戏,边唱边做红灯、绿灯游戏,这不仅能减轻学生唱歌时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使其体验唱歌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开展竞赛,激发兴趣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我总是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种竞赛活动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较量,又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挑战;既可以是男、女生之间的比拼,又可以是各小组之间的竞争。竞赛内容或以独唱、齐唱的形式进行,或以表演唱的形式开展;或者要求接口唱,或者要求编词唱。总之,根据具体歌曲巧妙设计符合学生特征,且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从心底喜爱音乐,喜爱唱歌。长久训练之后,学生就能找到唱歌的自信。
3.小组合作,体验成功
音乐课堂中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组内优秀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组内都有表现的机会。平时我在每堂课上都安排一到两个小组上来表演,唱得好的小组发放学校的“大拇指”表扬卡,以此来激励学生。对于组内的学生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一些能干又自信的学生,要求他们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对于一些对独立唱歌感到紧张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做到完整演唱,或两三个孩子一起唱;而对于一些对自己没有信心、惧怕唱歌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唱准歌曲的节奏和音高,也可邀请唱得好的学生陪唱。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逐步认识自我,意识到自己也有能力唱好一首歌。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唱歌潜能,使部分困难生和信心不足的学生减少对唱歌的恐惧,树立起唱歌的自信心。
二、以情感为依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
1.营造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
平时我在教学中,总是微笑面对每个班级的学生。课堂上对低年级的学生总是称呼他们的小名;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有时候幽默地称他们为“美女、帅哥”。很多时候,跟学生讲讲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有时候也和他们说说我儿子的一些事情,拉近学生和我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对我不再惧怕,在我的课堂上也能积极主动地展现自己,充满自信。
2.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的过程,现在的孩子都是“小人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平时在教学中我都会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眼神、表情,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在歌唱教学中,我发现我们的孩子都喜欢我的范唱,因为我个人比较煽情,课堂的调动能力极强,所以课堂上我尽可能多地用我声情并茂的范唱或热情的语言来带动学生,让学生和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让他们也像我一样大胆自信地歌唱。
3.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一个孩子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收益。我常常告诫自己要尽可能多地去关注那些胆小、怕羞、性格内向、不爱表露自己的学生。把更多的机会留给那些需要鼓励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偏爱”,让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增加信心,从而逐渐热爱歌唱,并自信歌唱。
(作者单位:浙江省安吉县晓墅中心小学)
一、兴趣是自信歌唱的先导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激发其兴趣。
1.寓教于乐,引导参与
音乐课不同于其他学科,音乐课是快乐的、享受的。学生在快乐中享受音乐、歌唱音乐,才能自信地表现音乐。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游戏、创设情境、故事导入、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响渲染、扮演体会、设悬置疑等,都可以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最终达到自信歌唱的目的。
比如,教《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时,我戴上夸张的老乌鸦头饰,让学生做小乌鸦和我一起来表演歌曲,学生很开心,也很投入。在有了初步的合作之后,我开始提要求了:谁胆子最大,最有表现力,就请谁和老师一起表演。哇,这时候的小手都高高地举着,个个都是自信大胆的!这时候老师就可以有意识地请一些平时比较胆小的、内向的孩子上来表演,为他们提供一个表现的平台,久而久之,学生的胆子大了,自信心也就有了。
游戏也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孩子才会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那就让我们抓住游戏活动这一契机,让孩子在玩中学,在乐中唱。如:边唱边做开火车游戏,边唱边玩拍球游戏,边唱边做红灯、绿灯游戏,这不仅能减轻学生唱歌时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使其体验唱歌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开展竞赛,激发兴趣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我总是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种竞赛活动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较量,又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挑战;既可以是男、女生之间的比拼,又可以是各小组之间的竞争。竞赛内容或以独唱、齐唱的形式进行,或以表演唱的形式开展;或者要求接口唱,或者要求编词唱。总之,根据具体歌曲巧妙设计符合学生特征,且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从心底喜爱音乐,喜爱唱歌。长久训练之后,学生就能找到唱歌的自信。
3.小组合作,体验成功
音乐课堂中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组内优秀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组内都有表现的机会。平时我在每堂课上都安排一到两个小组上来表演,唱得好的小组发放学校的“大拇指”表扬卡,以此来激励学生。对于组内的学生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一些能干又自信的学生,要求他们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对于一些对独立唱歌感到紧张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做到完整演唱,或两三个孩子一起唱;而对于一些对自己没有信心、惧怕唱歌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唱准歌曲的节奏和音高,也可邀请唱得好的学生陪唱。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逐步认识自我,意识到自己也有能力唱好一首歌。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唱歌潜能,使部分困难生和信心不足的学生减少对唱歌的恐惧,树立起唱歌的自信心。
二、以情感为依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
1.营造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
平时我在教学中,总是微笑面对每个班级的学生。课堂上对低年级的学生总是称呼他们的小名;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有时候幽默地称他们为“美女、帅哥”。很多时候,跟学生讲讲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有时候也和他们说说我儿子的一些事情,拉近学生和我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对我不再惧怕,在我的课堂上也能积极主动地展现自己,充满自信。
2.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的过程,现在的孩子都是“小人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平时在教学中我都会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眼神、表情,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在歌唱教学中,我发现我们的孩子都喜欢我的范唱,因为我个人比较煽情,课堂的调动能力极强,所以课堂上我尽可能多地用我声情并茂的范唱或热情的语言来带动学生,让学生和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让他们也像我一样大胆自信地歌唱。
3.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一个孩子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收益。我常常告诫自己要尽可能多地去关注那些胆小、怕羞、性格内向、不爱表露自己的学生。把更多的机会留给那些需要鼓励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偏爱”,让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增加信心,从而逐渐热爱歌唱,并自信歌唱。
(作者单位:浙江省安吉县晓墅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