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虽然年龄尚小,眼光简单纯粹,但他们也有一颗爱美之心。他们对美的理解有自己的独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美的追求也在逐渐上升。因此,从小学开始,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输关于美的知识,教会他们对于美术的欣赏。学会对美术的欣赏是当代小学美术教育要求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审美、兴趣选择都有着重要影响以及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欣赏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将某件艺术作品当做要进行欣赏的对象,接着教授学生从心理上对于艺术作品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评析。但是,要想学生能够进行更好的欣赏评判,教师还要能够对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进行锻炼,要想做到这一点,可以试图从学生的心智出发,对学生的欣赏习惯与喜好进行培养。
1.相较于单调色彩,低年级学生对丰富绚烂的颜色更加钟情。例如之前笔者所做一实验:在美术课堂上为学生分别展示一幅色彩强烈的画以及一幅黑白画作,让学生根据自身感觉对它们进行评析。由实验结果来看,小学生大多数倾向于喜欢色彩图,99%都倾向于此。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妨多多列举色彩鲜明的画作,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要学会让学生将细节与整体同时把握。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幼,对画作的欣赏常常不能掌控全局。例如:在三年级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蜡染花布》这幅作品时,在被画作繁杂纹样吸引之后,他们常常会忘了这幅作品的材质。又或是在欣赏刺绣作品之时,只注意到了样式,并未注意其艺术技巧。这样的美术欣赏都只是片面单一的,只有全面掌握才能抓住欣赏的精髓。
3.欣赏美术时要做到耐心坚持,仔细推敲。对于优秀画作,小学生在欣赏时大多数都是图个新鲜,感叹过后便失去了兴趣,因此,对画作的欣赏都只是领略皮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耐心欣赏美术作品,往深层感受其精彩之处。
4.低年级学生在对美术进行欣赏时通常是根据自身经验以及平常的所见所闻,再联系上自己所看到的艺术品画面进行评析。但视野的大小也局限了学生的评判内容。比如:在农村孩子的眼中质朴清新的田园生活就是最好的美景,整齐的柴垛、院子前的篱笆等都是画作中美好的元素。而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霓虹灯、高楼大厦的城市孩子也许就不能感受到这种美。同样的,农村孩子在欣赏画作时反而也想象不到城市中的马路以及高架桥等画面。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进行一些知识拓展,让自己的思维得到发散,从而在评析美术时能够有更多的想法与内容。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激发兴趣、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在小学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艺术水平要求并不高。教师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美术欣赏。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地作品欣赏。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脸谱与学生一起完成“猜猜我是谁”这一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老师邀请了一位名人,让学生猜猜是谁。在这时学生可能大多数都能猜出来是谁(孙悟空)。这时教师便可以问学生是如何猜出来的,学生有些会说是“眼睛、脸或是发型”等。通过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习、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线造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2.除了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一些优秀作品,培养学生对我国文化艺术的热爱。如:《正月十五闹元宵》《藏书票和藏书印》《木版年画》等。这些作品不仅与学生日常生活贴切,容易吸引学生关注,而且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怀。教师在让学生欣赏《正月十五闹元宵》作品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元宵节时的情景,再通过自己的联想在画中表现出来。在每个学生都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展示案例作品。这时候学生便会暗自比较自己画的与示范之间的差距,从而更深层地感受案例中的色彩线条。另外,对我国精彩的画作表示感叹,从而激发学生对国画的兴趣。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依据现如今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进行划分,可以将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划分“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以及“现场课”三种形式: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作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形式,它的基本内容还是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对一些艺术作品進行欣赏学习。然而该如何对一件美术作品进行评析呢?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带领学生对画面进行直观感受。比如:在欣赏《最后的晚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画中各个人物的神态模样,以此来猜测陷害耶稣的是哪一个人。通过这一方法让学生留意画中人物的线条、色彩等,感受其中的乐趣;二是欣赏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比如:欣赏徐悲鸿的《八骏图》时,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欣赏画作时的感受(只需要说出一些关键词,如:有气势、奔腾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词汇将它们总结成画家的艺术风格,从而让学生学会艺术风格的鉴赏;三是对学生进行作品相关知识的传送。例如:教师在展示达芬奇的画作时可以就他的背景故事对学生进行拓展:为学生讲授达芬奇儿时学习画鸡蛋的故事,从而激励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坚持;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如:雕塑《艰苦岁月》,这个作品描述的是一位小红军依偎在老兵之旁,被笛声感染的画面,它所要表现的便是长征岁月的艰苦以及红军曲折不挠的精神。教师可以在为学生展示作品的同时挖掘这方面的信息而引发学生的深思,从而让学生在欣赏其他作品时也能够更加重视其艺术内涵。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在美术教学课堂中随机穿插的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现在的美术课堂中一般都是运用这样的授课方式。例如:在日常的美术课堂中,教师会在进行专业知识理论的同时穿插一些图片展示,为学生具体讲解其绘画技巧;又或是为了使低年级学生在绘画上提高其色彩应用能力,从而列举具体图片,告诉学生其色彩搭配的方法。这些都是随堂欣赏课一般的上课内容。
3.参观欣赏。参观欣赏其实是一种组织学生外出的上课形式。例如:老师在上有关《古代传统建筑》这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去一些古镇,比如:安徽宏村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河边进行写生。这种授课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贴切地感受到美术的价值与美妙,从而达到授课目标。
【参考文献】
[1]魏凌星.小学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8):111-112
[2]葛剑峰.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151
[3]李万华.增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7(02):178
[4]王峥如.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途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02):153+155
[5]黄海娟.浅谈如何有效利用美术课程推进小学生艺术素养形成[J].大众文艺,2012(06):48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欣赏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将某件艺术作品当做要进行欣赏的对象,接着教授学生从心理上对于艺术作品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评析。但是,要想学生能够进行更好的欣赏评判,教师还要能够对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进行锻炼,要想做到这一点,可以试图从学生的心智出发,对学生的欣赏习惯与喜好进行培养。
1.相较于单调色彩,低年级学生对丰富绚烂的颜色更加钟情。例如之前笔者所做一实验:在美术课堂上为学生分别展示一幅色彩强烈的画以及一幅黑白画作,让学生根据自身感觉对它们进行评析。由实验结果来看,小学生大多数倾向于喜欢色彩图,99%都倾向于此。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妨多多列举色彩鲜明的画作,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要学会让学生将细节与整体同时把握。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幼,对画作的欣赏常常不能掌控全局。例如:在三年级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蜡染花布》这幅作品时,在被画作繁杂纹样吸引之后,他们常常会忘了这幅作品的材质。又或是在欣赏刺绣作品之时,只注意到了样式,并未注意其艺术技巧。这样的美术欣赏都只是片面单一的,只有全面掌握才能抓住欣赏的精髓。
3.欣赏美术时要做到耐心坚持,仔细推敲。对于优秀画作,小学生在欣赏时大多数都是图个新鲜,感叹过后便失去了兴趣,因此,对画作的欣赏都只是领略皮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耐心欣赏美术作品,往深层感受其精彩之处。
4.低年级学生在对美术进行欣赏时通常是根据自身经验以及平常的所见所闻,再联系上自己所看到的艺术品画面进行评析。但视野的大小也局限了学生的评判内容。比如:在农村孩子的眼中质朴清新的田园生活就是最好的美景,整齐的柴垛、院子前的篱笆等都是画作中美好的元素。而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霓虹灯、高楼大厦的城市孩子也许就不能感受到这种美。同样的,农村孩子在欣赏画作时反而也想象不到城市中的马路以及高架桥等画面。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进行一些知识拓展,让自己的思维得到发散,从而在评析美术时能够有更多的想法与内容。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激发兴趣、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在小学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艺术水平要求并不高。教师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美术欣赏。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地作品欣赏。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脸谱与学生一起完成“猜猜我是谁”这一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老师邀请了一位名人,让学生猜猜是谁。在这时学生可能大多数都能猜出来是谁(孙悟空)。这时教师便可以问学生是如何猜出来的,学生有些会说是“眼睛、脸或是发型”等。通过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习、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线造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2.除了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一些优秀作品,培养学生对我国文化艺术的热爱。如:《正月十五闹元宵》《藏书票和藏书印》《木版年画》等。这些作品不仅与学生日常生活贴切,容易吸引学生关注,而且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怀。教师在让学生欣赏《正月十五闹元宵》作品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元宵节时的情景,再通过自己的联想在画中表现出来。在每个学生都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展示案例作品。这时候学生便会暗自比较自己画的与示范之间的差距,从而更深层地感受案例中的色彩线条。另外,对我国精彩的画作表示感叹,从而激发学生对国画的兴趣。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依据现如今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进行划分,可以将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划分“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以及“现场课”三种形式: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作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形式,它的基本内容还是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对一些艺术作品進行欣赏学习。然而该如何对一件美术作品进行评析呢?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带领学生对画面进行直观感受。比如:在欣赏《最后的晚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画中各个人物的神态模样,以此来猜测陷害耶稣的是哪一个人。通过这一方法让学生留意画中人物的线条、色彩等,感受其中的乐趣;二是欣赏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比如:欣赏徐悲鸿的《八骏图》时,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欣赏画作时的感受(只需要说出一些关键词,如:有气势、奔腾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词汇将它们总结成画家的艺术风格,从而让学生学会艺术风格的鉴赏;三是对学生进行作品相关知识的传送。例如:教师在展示达芬奇的画作时可以就他的背景故事对学生进行拓展:为学生讲授达芬奇儿时学习画鸡蛋的故事,从而激励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坚持;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如:雕塑《艰苦岁月》,这个作品描述的是一位小红军依偎在老兵之旁,被笛声感染的画面,它所要表现的便是长征岁月的艰苦以及红军曲折不挠的精神。教师可以在为学生展示作品的同时挖掘这方面的信息而引发学生的深思,从而让学生在欣赏其他作品时也能够更加重视其艺术内涵。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在美术教学课堂中随机穿插的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现在的美术课堂中一般都是运用这样的授课方式。例如:在日常的美术课堂中,教师会在进行专业知识理论的同时穿插一些图片展示,为学生具体讲解其绘画技巧;又或是为了使低年级学生在绘画上提高其色彩应用能力,从而列举具体图片,告诉学生其色彩搭配的方法。这些都是随堂欣赏课一般的上课内容。
3.参观欣赏。参观欣赏其实是一种组织学生外出的上课形式。例如:老师在上有关《古代传统建筑》这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去一些古镇,比如:安徽宏村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河边进行写生。这种授课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贴切地感受到美术的价值与美妙,从而达到授课目标。
【参考文献】
[1]魏凌星.小学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8):111-112
[2]葛剑峰.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151
[3]李万华.增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7(02):178
[4]王峥如.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途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02):153+155
[5]黄海娟.浅谈如何有效利用美术课程推进小学生艺术素养形成[J].大众文艺,2012(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