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尽职尽责的教师都应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出自己的努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进行反思总结,并且不断探索,寻求新方法、新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成绩和化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046
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堂应该是轻松的、活泼的,而不是沉闷的、枯燥的。尤其对于初中化学这门课程来说,学生初次接触这门课会感到特别陌生,学习起来也可能感觉其学习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对化学课堂失去兴趣和信心,这时候更需要教师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来吸引学生,帮助学生重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本文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就如何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关注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当,学习时间也一样多,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却高低不同。并且有些化学成绩差的学生其他的科目成绩却很好。这主要是由学生的自身因素决定的,例如兴趣、意志、性格等方面,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初中生的情感比较丰富,思维活跃,对感兴趣的内容会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愿意在此花费时间和精力,学习起来就会觉得更轻松。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促进学习的内在动力,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用精彩的导语激发兴趣
首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重视第一次化学课和之后每节化学课的开始部分。在第一次化学课上,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有着无限的陌生感和新鲜感,对课本中的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先不要先急着传授教材知识,而是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下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应用等,并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把化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乐趣。其次,虽然化学教材中的知识是静态的,但是教师要善于把静态的知识转换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要有艺术性。另外,在每节化学课的导语部分,教师要精心设计,把教材知识在导语中呈现,例如生动的语言、设置疑难问题、做个小实验等。通过这些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材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推陈出新,尽量做到教学内容新颖、出奇。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和好奇心。
(二)用丰富的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实验活动。在化学课堂上采用实验教学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原理。首先,教师要正确的演示实验。由于一些化学知识比较抽象,用语言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但是如果用实验的形式呈现,学生就能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相关的知识,为课堂教学减轻阻力。因此,教师要重视演示实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以避免出现实验效果达不到理想效果。此外,演示实验将会使得课堂气氛过于放松,学生容易抱着欣赏的态度反而忘记了学习,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之前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定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赏教师演示实验,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其次,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自己动手学到的知识和通过观察得来的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有助于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
二、巧妙设疑,培养思维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很重要的人生阶段,他们对周围的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设置疑问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课前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设置疑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在化学课的开始部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在提问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否则就达不到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寻找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出问题。其次,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知识的衔接性,注重在旧知识中发现新问题,与新知识联系,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最后,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注意新颖性和发展性。教师如果忽视这一点,提出的问题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则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能够平中出奇,提出别致的问题。并且提问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各种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不要被现有的知识所禁锢,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二)课中提问促进交流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虽然有助于知识的传播,但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忽略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提出新思想、新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一点就可以由提问来实现。因此,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提出注意问题,学习一部分内容后,教师要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通过学生的回答状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适当调整教学节奏。此外,教师如果要想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则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并且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学习形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作用,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实现教与学双向互动。
(三)课下提问持续思考
即使在课下,也要保持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提出一定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下思考,这样既能对知识进行巩固,又能为下节新课做准备。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盲目追求问题的数量,而是要注重问题的质量。提问问题过多的话会让学生产生压力,适得其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同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过于简单是浪费时间,太难了又会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这两种情况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要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除了上述这些,还有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等,作为教师要努力探索新形式、新方法,积极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046
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堂应该是轻松的、活泼的,而不是沉闷的、枯燥的。尤其对于初中化学这门课程来说,学生初次接触这门课会感到特别陌生,学习起来也可能感觉其学习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对化学课堂失去兴趣和信心,这时候更需要教师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来吸引学生,帮助学生重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本文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就如何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关注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当,学习时间也一样多,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却高低不同。并且有些化学成绩差的学生其他的科目成绩却很好。这主要是由学生的自身因素决定的,例如兴趣、意志、性格等方面,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初中生的情感比较丰富,思维活跃,对感兴趣的内容会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愿意在此花费时间和精力,学习起来就会觉得更轻松。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促进学习的内在动力,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用精彩的导语激发兴趣
首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重视第一次化学课和之后每节化学课的开始部分。在第一次化学课上,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有着无限的陌生感和新鲜感,对课本中的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先不要先急着传授教材知识,而是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下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应用等,并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把化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乐趣。其次,虽然化学教材中的知识是静态的,但是教师要善于把静态的知识转换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要有艺术性。另外,在每节化学课的导语部分,教师要精心设计,把教材知识在导语中呈现,例如生动的语言、设置疑难问题、做个小实验等。通过这些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材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推陈出新,尽量做到教学内容新颖、出奇。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和好奇心。
(二)用丰富的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实验活动。在化学课堂上采用实验教学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原理。首先,教师要正确的演示实验。由于一些化学知识比较抽象,用语言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但是如果用实验的形式呈现,学生就能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相关的知识,为课堂教学减轻阻力。因此,教师要重视演示实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以避免出现实验效果达不到理想效果。此外,演示实验将会使得课堂气氛过于放松,学生容易抱着欣赏的态度反而忘记了学习,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之前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定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赏教师演示实验,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其次,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自己动手学到的知识和通过观察得来的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有助于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
二、巧妙设疑,培养思维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很重要的人生阶段,他们对周围的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设置疑问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课前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设置疑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在化学课的开始部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在提问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否则就达不到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寻找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出问题。其次,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知识的衔接性,注重在旧知识中发现新问题,与新知识联系,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最后,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注意新颖性和发展性。教师如果忽视这一点,提出的问题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则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能够平中出奇,提出别致的问题。并且提问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各种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不要被现有的知识所禁锢,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二)课中提问促进交流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虽然有助于知识的传播,但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忽略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提出新思想、新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一点就可以由提问来实现。因此,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提出注意问题,学习一部分内容后,教师要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通过学生的回答状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适当调整教学节奏。此外,教师如果要想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则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并且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学习形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作用,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实现教与学双向互动。
(三)课下提问持续思考
即使在课下,也要保持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提出一定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下思考,这样既能对知识进行巩固,又能为下节新课做准备。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盲目追求问题的数量,而是要注重问题的质量。提问问题过多的话会让学生产生压力,适得其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同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过于简单是浪费时间,太难了又会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这两种情况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要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除了上述这些,还有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等,作为教师要努力探索新形式、新方法,积极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