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夜色温柔》国内研究综述

来源 :海外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D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色温柔》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表作家菲茨杰拉德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在国内已经有多个翻译版本,而且近十年来众多研究者纷纷从主题、人物形象、叙述结构、叙述视角以及其他研究视角对小说进行阐释,对该小说的研究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不乏新成果。
其他文献
2.25Cr1Mo钢是我国四代先进钠冷快堆热交换器主体结构材料,掌握钢中有害元素适宜控制范围是实现部件国产化制造的关键环节。采用步冷处理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P含量对2.25Cr1Mo钢第二类回火脆性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P含量会对2.25Cr1Mo钢第二类回火脆性产生显著影响。当钢中P含量为0.002%(质量分数,下同)时,第二类回火脆性敏感系数为-51.4℃,脆化倾向小。当P含量升至0.012%,
目的:分析并总结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极早和超早产儿的救治现状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收治的胎龄<32周且出院日龄≥28 d共547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临床诊断分为BPD组(n=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扎实推进,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现有环保企业仍面临较大压力,集中体现在企业多而不强、自主研发能力弱、核心技术掌握不足、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脱节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够重视,没有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因此,深度挖掘人力资源结构优化配置对环保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Y公司为例,通过运用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理论知识,
目的 探讨在肝胆外科专业住培医师临床实习中运用以授课、问题和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lecture,problem and case based learning,LPCBL)联合MDT模式的教学作用与成效。方法 70名住培医师在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轮转临床实习,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A组(MDT教学联合LPCBL,n=35)与B组(采用传统的教学实
从评估目的、评估机构、评估内容、评估过程四个方面介绍了德国职业学校外部评估,概括出其特点:评估理念先进,评估制度健全;评估机构独立,评估主体结构合理;必评内容与选评内容相结合,评估内容社会适应性强;评估弱化分层功能,强化发展功能。并结合我国职业教育评估实际情况,指出要转变评估理念,体现“类型”定位;健全评估组织机构,优化评估主体结构;给予职业学校一定的评估话语权,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处理好内部评估与
<正>粘对,即对仗时违背“二四六分明”要求,节奏点平仄不对立而全部相粘的现象,又有人称之为“粘犯格”。如武侯祠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左宗棠题兰州澄清阁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对联》杂志2021年12期刊载了成谷子先生《那些被误读为“错联”的粘对名联》一文,
期刊
做好高职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理解并融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学校思想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思政教学才能因材施教。本研究选取大连市两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状况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总结问题,发现规律,并提出了策略:创新实践活动,丰富文化生活;思政教育要一对一手拉手,实施点对点个性化教育模式;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夯实教风,务实学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研究不同热处理制度锻态Ti-42Al-5Mn合金的组织和拉伸性能演变行为。结果表明,当锻态合金在800℃时效24 h时,片层间距和γ相晶粒尺寸均增加。而经1300℃处理,然后在800℃时效24 h时,合金片层间距和γ相晶粒尺寸变化不大,由此获得合金理想的高温处理温度区间1250~1300℃,处于β+α区。在该最佳高温处理温度区间1250~1300℃处理后再经1000℃时效处理,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均优
近几十年来,在比较政治学中出现了一种与由行为主义和量性方法主导的区分化和精细化研究范式并行不悖的综合化的趋势,这体现在研究主题、研究单位、理论范式和方法设计等各个方面:全球化导致了现实政治日益紧密的联系并突破了国家的限制,由此推动研究单位从以单一变量为单位向以模式变量为单位转变;而比较政治中的三大研究范式即理性主义、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理论在弥补自己的缺陷时,也采取了一种相互兼容的发展趋势,它们总是
对于"苦难"的描绘是余华作品的基本底色与重要特点,余华早期的创作充斥着暴力血腥以及令人毛骨悚然的阴冷元素,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创作逐渐将重心挪移到传统现实主义,他开始关注普通小人物的离合悲欢,而对于"苦难"的思索也从未停留在一开始的反抗层面。本文试图从余华对"苦难"的书写入手,分析他对生命存在形式的探索,通过具体作品剖析余华对"苦难"本质的阐释及其对生命意义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