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中职生素质普遍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生源多样化,尤其是来自特殊环境下长大的特殊学生,在学习、心理等方面表现的问题更加突出。
一.中职生问题表现及心理特点分析
1.学习缺乏学习兴趣、主动性差、自觉性低、依赖心理强。
近年来,随着高中和大学的扩招,职校选择生源的范围越来越小。没有办法只能放宽招生条件。因此各种低素质学生都涌进学校来,招上来的学生学习底子比较薄,并且存在比较普遍的厌学情绪。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连升中考试都没有勇气参加,甚至有些初中未毕业就提前离开学校,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差。由于成绩差,信心不足,在学习上自觉性低,离开老师的指导就不知所措,依赖性很强。
2、自卑感强、行动退缩。
中职校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逐年上升,他们原本就失去了很多同龄孩子应有的关爱,因此在学习、心理、性格等方面就存在诸多问题,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要求,容易产生自卑感。尤其是学业不良的学生由于基础差、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和肯定,受到的都是批评、斥责、伤害和不公平的待遇,于是逐渐对老师产生惧怕,对学习失去信心。从心理学角度,这类归因称为“习得无助感”,即表现为自尊的下降、强烈的失败感、学习消极、不愿作出努力。这些学生自认不如别人,不愿与其他人交往,不爱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不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竞赛。
二.中职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经调查,我们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大多数来自特殊家庭: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缺失家庭教育的家庭。此外也与学校教育、社会风气和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有关。
(一)家庭贫困而引起的自卑心理
我校的贫困生大多数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存在较多的基本生活困难。在经济压力下,加上自身认识不足,这些学生产生如焦虑和紧张、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过度自卑、自我评价偏低等心理问题,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
(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引起的不良行为
学生的问题也与家长不当的教育有关。特别是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溺爱娇惯,造成学生独立性差、自主能力差、对家庭责任感降低、胆小、退缩;或以自我为中心,好强任性。从而养成了贪图享乐、虚荣心强、相互攀比、穿名牌、吃饭店、用手机、买零食、坐出租、泡网吧等现象。甚至有些学生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有些家长失去对孩子的信心和希望,干脆放任自流,把孩子推往学校。当孩子最需要温情和关怀时,父母无暇顾及,导致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或行为异常。
(三)教师教育不当引起的心理问题和过激行为
中职校小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偏爱优等生,歧视差生;对问题学生不关心、不尊重、不了解,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就训斥,这样刺激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过激行为。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1.学业上和交往上遭受的挫折导致学生过度自卑、自暴自弃
中职生的问题行为绝大多数都由学习成绩差、厌学所引起的。他们在来职校之前已经是学习上的失败者,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在班集体和家庭中常常被歧视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而他们对同学和老师存有戒心,更不愿意与成绩好的同学交往。他们长期处于这种不良地位,慢慢地形成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
2.不适当的“自我防卫机制”导致行为偏常
学生出于维护自尊的心理需求,在受老师批评时,本能地用其他手段弥补被伤害的自尊心。例如,明目张胆地捣乱课堂纪律、顶撞老师,或无缘无故离开课室,这些试图挽回自尊的幼稚做法其实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三.中职生问题的教育对策
1.更多关爱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消除其自卑心理。首先要以慈母之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内心想法和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找出应对策略。其次是从生活、学习、纪律等方面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表现专长和优势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和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信心。再次是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尤其是贫困生。我用尽一切办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与真诚。同时,又时刻保护其脆弱、曾经受伤的心,尽可能地维护其自尊。不在班上公布或张贴学生的成绩排名表。告诉学生不要在意名次,只在意是否有进步。班上哪位同学取得进步及时鼓励和表扬。
2.创造机会,帮助学生战胜胆怯和交际困难
对于性格内向、胆子小、不善言辞和社交能力比较低的学生,我采用的方法是:肯定他们的优点,使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们开口说话,锻炼胆量。如课前十分钟的演讲、课堂上让他们多提问、早读轮流带读、轮流做班干部等。
3.給行为偏常的学生多点宽容和爱护,给予足够的尊重
问题学生感到自己缺点多,名声不好,老师和同学瞧不起他,再努力也难挽回影响,因而自暴自弃。班主任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热情,宽容和理解他们。
总之,中职生问题日显复杂多变,我们只有不断去探索有效办法,才能使他们健康、顺利地走向社会。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嘉荫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一.中职生问题表现及心理特点分析
1.学习缺乏学习兴趣、主动性差、自觉性低、依赖心理强。
近年来,随着高中和大学的扩招,职校选择生源的范围越来越小。没有办法只能放宽招生条件。因此各种低素质学生都涌进学校来,招上来的学生学习底子比较薄,并且存在比较普遍的厌学情绪。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连升中考试都没有勇气参加,甚至有些初中未毕业就提前离开学校,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差。由于成绩差,信心不足,在学习上自觉性低,离开老师的指导就不知所措,依赖性很强。
2、自卑感强、行动退缩。
中职校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逐年上升,他们原本就失去了很多同龄孩子应有的关爱,因此在学习、心理、性格等方面就存在诸多问题,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要求,容易产生自卑感。尤其是学业不良的学生由于基础差、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和肯定,受到的都是批评、斥责、伤害和不公平的待遇,于是逐渐对老师产生惧怕,对学习失去信心。从心理学角度,这类归因称为“习得无助感”,即表现为自尊的下降、强烈的失败感、学习消极、不愿作出努力。这些学生自认不如别人,不愿与其他人交往,不爱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不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竞赛。
二.中职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经调查,我们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大多数来自特殊家庭: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缺失家庭教育的家庭。此外也与学校教育、社会风气和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有关。
(一)家庭贫困而引起的自卑心理
我校的贫困生大多数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存在较多的基本生活困难。在经济压力下,加上自身认识不足,这些学生产生如焦虑和紧张、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过度自卑、自我评价偏低等心理问题,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
(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引起的不良行为
学生的问题也与家长不当的教育有关。特别是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溺爱娇惯,造成学生独立性差、自主能力差、对家庭责任感降低、胆小、退缩;或以自我为中心,好强任性。从而养成了贪图享乐、虚荣心强、相互攀比、穿名牌、吃饭店、用手机、买零食、坐出租、泡网吧等现象。甚至有些学生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有些家长失去对孩子的信心和希望,干脆放任自流,把孩子推往学校。当孩子最需要温情和关怀时,父母无暇顾及,导致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或行为异常。
(三)教师教育不当引起的心理问题和过激行为
中职校小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偏爱优等生,歧视差生;对问题学生不关心、不尊重、不了解,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就训斥,这样刺激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过激行为。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1.学业上和交往上遭受的挫折导致学生过度自卑、自暴自弃
中职生的问题行为绝大多数都由学习成绩差、厌学所引起的。他们在来职校之前已经是学习上的失败者,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在班集体和家庭中常常被歧视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而他们对同学和老师存有戒心,更不愿意与成绩好的同学交往。他们长期处于这种不良地位,慢慢地形成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
2.不适当的“自我防卫机制”导致行为偏常
学生出于维护自尊的心理需求,在受老师批评时,本能地用其他手段弥补被伤害的自尊心。例如,明目张胆地捣乱课堂纪律、顶撞老师,或无缘无故离开课室,这些试图挽回自尊的幼稚做法其实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三.中职生问题的教育对策
1.更多关爱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消除其自卑心理。首先要以慈母之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内心想法和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找出应对策略。其次是从生活、学习、纪律等方面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表现专长和优势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和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信心。再次是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尤其是贫困生。我用尽一切办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与真诚。同时,又时刻保护其脆弱、曾经受伤的心,尽可能地维护其自尊。不在班上公布或张贴学生的成绩排名表。告诉学生不要在意名次,只在意是否有进步。班上哪位同学取得进步及时鼓励和表扬。
2.创造机会,帮助学生战胜胆怯和交际困难
对于性格内向、胆子小、不善言辞和社交能力比较低的学生,我采用的方法是:肯定他们的优点,使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们开口说话,锻炼胆量。如课前十分钟的演讲、课堂上让他们多提问、早读轮流带读、轮流做班干部等。
3.給行为偏常的学生多点宽容和爱护,给予足够的尊重
问题学生感到自己缺点多,名声不好,老师和同学瞧不起他,再努力也难挽回影响,因而自暴自弃。班主任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热情,宽容和理解他们。
总之,中职生问题日显复杂多变,我们只有不断去探索有效办法,才能使他们健康、顺利地走向社会。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嘉荫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