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12月,武汉城市合作银行宣告成立,15年来,从转制为武汉市商业银行到2008年6月正式更名为汉口银行,汉口银行秉持“思想为您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走“规模+特色”的发展道路,在抢抓市场机遇、壮大业务规模的同时,不断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全力打造中国“硅谷银行”。各项经营指标与成立初期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以来,汉口银行资产规模、信贷投放、有效客户数量、经营效益、缴纳税款等主要指标实现了“三年两番”的增长业绩。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汉口银行为如何打赢市场“保卫战”而大动脑筋,董事长陈新民主政这家城商行后,首先为这家城商行的发展理清思路:相信市场的潜力,竞争愈激烈,汉口银行发展的动力就越足。事实验证了陈新民的判断:近年来,汉口银行资产规模从430亿元增至1622亿元,信贷投放余额从264亿元增至1275亿元,有效客户数量从4.4万户增至20.21万户,净利润从3.9亿元增至18.55亿元,纳税额从2.2亿元增至9.64亿元,这一切构成了汉口银行15年发展的完美答卷。
15年华丽转身,“规模+特色”是最重要的制胜法宝,而科技金融正是汉口银行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断变迁,始终走在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上进行有益探索的最好佐证。值汉口银行成立15周年之际,本刊就城市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走寻常路”特别采访了汉口银行的领军人陈新民董事长。
新业务 新思路
面对当前的经济环境,无论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应该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一直以来,汉口银行始终抓住科技金融这个突破口实施特色化经营,既是国家及湖北省产业化发展背景所致,更是汉口银行在特色化经营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成果。地处武汉光谷的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10年国务院同意支持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推进东湖示范区和光谷“资本特区”建设,汉口银行于2009年设立了湖北省第一家科技支行——光谷支行,开始全面探索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从体制机制、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破解科技与金融结合难题。2010年,汉口银行成立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将风投、担保、保险、中介及政府有关部门汇集到中心现场办公,搭建起全国第一个“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并将此种服务模式电子网络化,逐步摆脱物理空间的束缚。同时对科技企业贷款制定独立的风险容忍度政策、风险定价机制和专项拨备机制,实行独立的信贷审批机制,成立专门的科技金融审贷会,开设了湖北银行业第一条科技金融绿色审批通道。
在陈新民看来,汉口银行的科技金融服务与其他银行最大的不同就是“贷投联动”,具体说来就是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与汉口银行的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旗下的投资公司以及其他风险投资机构合作,采取“股权+债权、融资+融智”的综合金融服务,推出“贷投联动”的金融产品“投融通”,对成长初期的科技企业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到2012年末,汉口银行科技企业客户1004户,授信客户432户,全年贷款投放83.36亿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投放48.13亿元,占全部科技企业贷款投放的57.74%,授信客户390户,占全部科技企业授信客户的90.28%。
新业务 新举措
国内把专门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机构定义为“科技银行”,国外则被称为“风险银行”。科技银行贷款的主要对象为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其业务主要为高科技企业技术引进、技术研发、新产品试验推广等与科技创新有关的业务提供产品服务。从国际经验看,以硅谷银行为代表的科技银行通过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有效改善了科技贷款的风险收益结构,极大地促进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并带动美国创业风险投资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的蓬勃发展。硅谷银行是全球最大、最早、最成功的科技银行,也是全美高科技公司投资领域最有地位的商业银行之一,主要为硅谷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提供借贷与股权相结合的多种融资服务,并为风险投资提供金融服务,是创新金融手段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典范。汉口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探索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硅谷银行的做法。
在陈新民看来,目前汉口银行虽然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规模不大,支持力度与科技型企业自身的融资需求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信息不对称。科技型企业通常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银行以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为核心的对公信贷业务决策和监管体系在开展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时难以发挥效用。二是贷款担保难。虽然通过各种手段创新了科技型企业的抵质押形式,但是创新的形式和力度仍然不够。三是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一些担保企业实质上已经演变成了高利贷公司,让许多科技型企业望而却步。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陈新民认为,科技型企业有其特殊性,服务不能简单参照对大企业“点对点”的服务方式,否则难以走出科技型企业服务有亮点无规模的怪圈。科技金融和其他类型的业务相比,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业务所涵盖的专业性很强,汉口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服务涵盖到企业初创、发展、成熟的各个阶段。在发展的每个阶段,企业都面临不同的融资难题,相应地,银行也要评估企业不同类型的风险。为此,汉口银行建立了对应不同产业类型的专家顾问团队,让外部专家参与到银行的审贷工作中,以更好地评估科技型企业风险。此外,汉口银行还开创性地引入“以投带贷、以贷带投”的服务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加强与外部风险投资或者股权投资机构的合作,风投机构资金先行扶持企业,商业银行资金后续投入,有效避免科技企业初创期风险过大的问题。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汉口银行都设计了对应的产品进行配套。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成熟期早期,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三项经费搭桥贷款;当企业与风投机构达成投资意向,处于种子期或初创期,有投资资金过渡、AB轮投资搭桥贷款、流动资金跟进贷款;当企业已经吸纳到私募股份投资,需要募集更多的资金,汉口银行有产业链PE并购贷款、企业债等融资工具。汉口银行的这一模式使得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获得多种融资渠道,从而形成了企业、银行、包括风投机构在内的外部机构的良性互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创新转型 并行并进
汉口银行在成立初期继承了其前身——武汉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基础和经营特色,同时也承接了其在十多年发展历程中的积淀,包括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意识相对薄弱、规章制度体系不健全、业务流程脉络不清晰、操作欠规范等实际问题。回忆起当年的困境,陈新民说:“我们当时面临的最迫切困难,一是不适应市场化的要求,二是不适应零售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需要。”面对问题和困难,汉口银行在深入推进转型发展中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工作部署。一是树立“得零售者得天下”理念,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方向,把零售业务作为未来主导业务,全面启动零售银行发展战略。二是充分发挥本土银行决策高效、体制灵活、信息传导迅速、地域优势明显的竞争优势,积极拓展业务发展空间。三是规模扩张与特色经营相结合,坚持以科技金融为依托,坚持跨区域发展,走“规模+特色”道路。汉口银行一路发展至今,陈新民对转型的体会是,城商行不管选择哪一条发展之路,最重要的是要适合自身发展,并且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转型不能丢失效益,不能危及资产安全。没有效益,不管风险,转型就是空谈。
在我国金融改革步伐加快的进程中,同质化、资本约束和利率市场化竞争是当前银行业无法回避的现实,这既是挑战也更是机遇。同质化推动了差异化、特色化,加速了银行业的优胜劣汰。资本约束驱动银行战略转型,是汉口银行发展零售银行的战略性机遇。陈新民认为,零售银行业务消化的经济资本最少,业务收入相对稳定,市场风险较低,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有利于汉口银行转变外延式扩展的发展方式,提高ROE、ROA;利率市场化的加快,在缩小利差空间的同时,也必将加快推动汉口银行盈利模式的变革和转型。其实,汉口银行最近几年已经未雨绸缪,积极为利率市场化做好准备,以理财产品为例,汉口银行无论从产品的回报率还是产品的多样性看,在湖北市场上都名列前茅。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一天终究会到来,城市商业银行同样要在这样的变革中发现机遇,找准定位,赢得先机。
城商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过去一段时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不管是增长的速度、经营的状况和主要的指标都达到了非常好的标准。但是,随着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利率市场化的加速逼近,城商行的两极分化将在所难免。随着利率放开,众多的中小城商行势必会被兼并、重组,而对于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大型城商行而言,未来仍将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基于上述考虑,汉口银行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要在“规模+特色”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十二五”伊始,汉口银行确立了“抢抓机遇,积极稳健,五年两番”的新一轮发展目标。
作为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汉口银行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解放思想,转变经营方式,及时调整自身经营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居民”的经营宗旨,把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作为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的立足点,依托湖北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国家战略,积极争取“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率先构建、复制、推广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努力把汉口银行构建成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中国“硅谷银行”。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汉口银行为如何打赢市场“保卫战”而大动脑筋,董事长陈新民主政这家城商行后,首先为这家城商行的发展理清思路:相信市场的潜力,竞争愈激烈,汉口银行发展的动力就越足。事实验证了陈新民的判断:近年来,汉口银行资产规模从430亿元增至1622亿元,信贷投放余额从264亿元增至1275亿元,有效客户数量从4.4万户增至20.21万户,净利润从3.9亿元增至18.55亿元,纳税额从2.2亿元增至9.64亿元,这一切构成了汉口银行15年发展的完美答卷。
15年华丽转身,“规模+特色”是最重要的制胜法宝,而科技金融正是汉口银行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断变迁,始终走在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上进行有益探索的最好佐证。值汉口银行成立15周年之际,本刊就城市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走寻常路”特别采访了汉口银行的领军人陈新民董事长。
新业务 新思路
面对当前的经济环境,无论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应该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一直以来,汉口银行始终抓住科技金融这个突破口实施特色化经营,既是国家及湖北省产业化发展背景所致,更是汉口银行在特色化经营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成果。地处武汉光谷的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10年国务院同意支持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推进东湖示范区和光谷“资本特区”建设,汉口银行于2009年设立了湖北省第一家科技支行——光谷支行,开始全面探索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从体制机制、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破解科技与金融结合难题。2010年,汉口银行成立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将风投、担保、保险、中介及政府有关部门汇集到中心现场办公,搭建起全国第一个“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并将此种服务模式电子网络化,逐步摆脱物理空间的束缚。同时对科技企业贷款制定独立的风险容忍度政策、风险定价机制和专项拨备机制,实行独立的信贷审批机制,成立专门的科技金融审贷会,开设了湖北银行业第一条科技金融绿色审批通道。
在陈新民看来,汉口银行的科技金融服务与其他银行最大的不同就是“贷投联动”,具体说来就是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与汉口银行的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旗下的投资公司以及其他风险投资机构合作,采取“股权+债权、融资+融智”的综合金融服务,推出“贷投联动”的金融产品“投融通”,对成长初期的科技企业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到2012年末,汉口银行科技企业客户1004户,授信客户432户,全年贷款投放83.36亿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投放48.13亿元,占全部科技企业贷款投放的57.74%,授信客户390户,占全部科技企业授信客户的90.28%。
新业务 新举措
国内把专门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机构定义为“科技银行”,国外则被称为“风险银行”。科技银行贷款的主要对象为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其业务主要为高科技企业技术引进、技术研发、新产品试验推广等与科技创新有关的业务提供产品服务。从国际经验看,以硅谷银行为代表的科技银行通过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有效改善了科技贷款的风险收益结构,极大地促进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并带动美国创业风险投资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的蓬勃发展。硅谷银行是全球最大、最早、最成功的科技银行,也是全美高科技公司投资领域最有地位的商业银行之一,主要为硅谷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提供借贷与股权相结合的多种融资服务,并为风险投资提供金融服务,是创新金融手段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典范。汉口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探索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硅谷银行的做法。
在陈新民看来,目前汉口银行虽然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规模不大,支持力度与科技型企业自身的融资需求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信息不对称。科技型企业通常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银行以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为核心的对公信贷业务决策和监管体系在开展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时难以发挥效用。二是贷款担保难。虽然通过各种手段创新了科技型企业的抵质押形式,但是创新的形式和力度仍然不够。三是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一些担保企业实质上已经演变成了高利贷公司,让许多科技型企业望而却步。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陈新民认为,科技型企业有其特殊性,服务不能简单参照对大企业“点对点”的服务方式,否则难以走出科技型企业服务有亮点无规模的怪圈。科技金融和其他类型的业务相比,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业务所涵盖的专业性很强,汉口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服务涵盖到企业初创、发展、成熟的各个阶段。在发展的每个阶段,企业都面临不同的融资难题,相应地,银行也要评估企业不同类型的风险。为此,汉口银行建立了对应不同产业类型的专家顾问团队,让外部专家参与到银行的审贷工作中,以更好地评估科技型企业风险。此外,汉口银行还开创性地引入“以投带贷、以贷带投”的服务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加强与外部风险投资或者股权投资机构的合作,风投机构资金先行扶持企业,商业银行资金后续投入,有效避免科技企业初创期风险过大的问题。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汉口银行都设计了对应的产品进行配套。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成熟期早期,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三项经费搭桥贷款;当企业与风投机构达成投资意向,处于种子期或初创期,有投资资金过渡、AB轮投资搭桥贷款、流动资金跟进贷款;当企业已经吸纳到私募股份投资,需要募集更多的资金,汉口银行有产业链PE并购贷款、企业债等融资工具。汉口银行的这一模式使得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获得多种融资渠道,从而形成了企业、银行、包括风投机构在内的外部机构的良性互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创新转型 并行并进
汉口银行在成立初期继承了其前身——武汉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基础和经营特色,同时也承接了其在十多年发展历程中的积淀,包括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意识相对薄弱、规章制度体系不健全、业务流程脉络不清晰、操作欠规范等实际问题。回忆起当年的困境,陈新民说:“我们当时面临的最迫切困难,一是不适应市场化的要求,二是不适应零售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需要。”面对问题和困难,汉口银行在深入推进转型发展中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工作部署。一是树立“得零售者得天下”理念,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方向,把零售业务作为未来主导业务,全面启动零售银行发展战略。二是充分发挥本土银行决策高效、体制灵活、信息传导迅速、地域优势明显的竞争优势,积极拓展业务发展空间。三是规模扩张与特色经营相结合,坚持以科技金融为依托,坚持跨区域发展,走“规模+特色”道路。汉口银行一路发展至今,陈新民对转型的体会是,城商行不管选择哪一条发展之路,最重要的是要适合自身发展,并且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转型不能丢失效益,不能危及资产安全。没有效益,不管风险,转型就是空谈。
在我国金融改革步伐加快的进程中,同质化、资本约束和利率市场化竞争是当前银行业无法回避的现实,这既是挑战也更是机遇。同质化推动了差异化、特色化,加速了银行业的优胜劣汰。资本约束驱动银行战略转型,是汉口银行发展零售银行的战略性机遇。陈新民认为,零售银行业务消化的经济资本最少,业务收入相对稳定,市场风险较低,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有利于汉口银行转变外延式扩展的发展方式,提高ROE、ROA;利率市场化的加快,在缩小利差空间的同时,也必将加快推动汉口银行盈利模式的变革和转型。其实,汉口银行最近几年已经未雨绸缪,积极为利率市场化做好准备,以理财产品为例,汉口银行无论从产品的回报率还是产品的多样性看,在湖北市场上都名列前茅。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一天终究会到来,城市商业银行同样要在这样的变革中发现机遇,找准定位,赢得先机。
城商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过去一段时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不管是增长的速度、经营的状况和主要的指标都达到了非常好的标准。但是,随着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利率市场化的加速逼近,城商行的两极分化将在所难免。随着利率放开,众多的中小城商行势必会被兼并、重组,而对于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大型城商行而言,未来仍将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基于上述考虑,汉口银行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要在“规模+特色”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十二五”伊始,汉口银行确立了“抢抓机遇,积极稳健,五年两番”的新一轮发展目标。
作为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汉口银行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解放思想,转变经营方式,及时调整自身经营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居民”的经营宗旨,把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作为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的立足点,依托湖北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国家战略,积极争取“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率先构建、复制、推广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努力把汉口银行构建成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中国“硅谷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