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珍:再续前缘照顾瘫痪丈夫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y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桂珍对彭招萍的付出,在我们院里是数一数二的,长期照顾卧床的病人,大部分人都没这个耐心,我们作为邻居,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都为她点赞。”说起住在萍乡市安源区后埠街五里井社区铁路家属院的宋桂珍,邻里都会竖起大拇指。宋桂珍在彭招萍中风瘫痪后,还毅然选择嫁给他,众人多有不解,宋桂珍却说,与他的缘分既然斩不断,就好好珍惜,无论丈夫病情怎样发展,她都会陪着他一起走下去。
  一见钟情缘起缘灭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最是奇妙。1983年夏天的一个清晨,在八一街杨家冲伯父家门前的大樟树下,19岁的宋桂珍初遇正在棋盘上与人对弈的时年27岁的彭招萍。世人说世上难有一见钟情,可宋桂珍和彭招萍只对视一眼双方便产生了好感,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两人花前月下瓜熟蒂落,顺利结婚。1985年12月,夫妻俩爱的结晶——宝贝儿子出生。
  俗话说“牙齿与舌头也有打架的时候”,何况婚姻呢?随着时间的流逝,宋桂珍和彭招萍的幸福感逐渐被婚姻生活中的许多繁杂琐事冲淡。由于年轻气盛,又不懂得谅解,斗气和纷争渐渐成为夫妻二人的家常便饭。1987年11月,宋桂珍和彭招萍都觉得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彼此再在一起生活已经没有意思,便协议离婚,儿子由彭招萍抚养。
  这段大樟树见证的爱情就此戛然而止。
  再续前缘幸福同居
  俗话说“夫妻还是原配的好”。宋桂珍和彭招萍离婚后,不久都各自再婚,不知道是不是难忘结发之情,还是难忘樟树下的那份钟情,各自婚后生活也并不美满,磕磕碰碰10余年,先后离异了。
  再次单身的宋桂珍和彭招萍都对婚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2000年,在儿子的撮合下,宋桂珍和彭招萍鼓足勇气住到了一起。宋桂珍说:“当初,我一直想跟彭招萍复婚,但是他一直不愿意,他总是回绝说:‘一纸证书抵不过真情实感,不必纠结。’所以一直没有领证。”但面对再续的前缘,俩人还是分外珍惜,为减轻家庭负担,宋桂珍在后埠街站前路开了一间杂货铺,而彭招萍作为南昌铁路局大集体职工,一下班就会到杂货铺里当帮手,两人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日子很快红火起来。两人约定:待彭招萍退休,儿子一成婚,杂货铺立马关张,然后开启他们俩的自驾游生涯,把想去的地方都走个遍。
  男人瘫痪大难来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事情并没有两人想象的那么顺畅。2013年7月20日,彭招萍在退休两年、儿子还没结婚的情况下,突发脑梗死,导致左半身瘫痪,需要有专人照顾。他们俩辛苦经营的杂货铺因无人经营,只能关闭,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在了宋桂珍身上。
  出院后,彭招萍需要做康复训练,只要天气还好,年近半百的宋桂珍就会把轮椅从五楼扛到楼下,然后折返家中把彭招萍搀扶下来,推着他在小区走走看看,与邻居拉拉家常,放松一下心情,然后又要往返數次把他扶回家。彭招萍饮食需要调理,全身需要定时进行按摩……点点滴滴,宋桂珍都使出打理生意的劲头,仔细做好每件事。彭招萍坚定地认为,自己配合好医生和妻子,身体很快便能恢复如初;但情况不容乐观,经医院诊断,彭招萍被鉴定为肢体残疾二级。彭招萍没有信心了,他不止一次劝宋桂珍:“咱也没领证,你真没照顾我的义务,你才50岁,得为自己着想,离开我你能活得更轻松!”
  铁心领证不离不弃
  趋利避害是每个人在做选择时的本能,却总会有人超越本能做出选择。2014年3月26日上午,在彭招萍频繁的劝离声中,宋桂珍鼓起勇气,铁了心似的,用轮椅把彭招萍推到了安源区民政局,宋桂珍蹲在轮椅旁认真地对彭招萍说道:“你说过一纸证书抵不过真情实感。如今你瘫痪了,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康复,但我坚信,只要不放弃,我们就能完成自驾游的梦想。今天我自作主张再嫁你一次,你一定要振作起来,恢复健康,陪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同意吗?”面对宋桂珍的衷心表白,彭招萍眼里噙满泪花,点头同意了。
  领到红彤彤的结婚证,彭招萍仿佛打了强心针。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彭招萍的身体渐渐有了好转,本是完全不能动弹的左半边身体,逐渐恢复了知觉,彭招萍可以独自吃饭和如厕了。刚见到曙光,不承想,2020年1月5日下午,独自如厕的彭招萍不慎摔倒在地,左腿大腿骨骨折,由于骨折和瘫痪的位置重合无法进行手术,导致他瘫痪在床,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黑暗又一次降临,彭招萍的信念再次崩塌,宋桂珍悄悄擦干眼泪坚定地说道:“怕啥,上回咱们能恢复自理能力,这回也一样可以,这么多年,我有照顾你的经验,又有熟练的康复训练技术,还有坚定的信心,相信我,这回的难关我们也一定闯得过!”
  宋桂珍每间隔两小时就要帮丈夫翻一次身,按摩四肢,还要换药、喂饭、擦身……7年间,宋桂珍每天休息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长期的精神压力和体力透支使宋桂珍患上糖尿病、风湿、高血压等一系列的慢性疾病,病痛起来她也就买点药吃,从不去医院,生怕耽误了对丈夫的照顾。7年过去了,被妻子照顾得干净清爽的彭招萍总是念叨:“人一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找到一个好妻子!没有宋桂珍,我都不知道怎么活。她能在我瘫痪期间嫁给我,真是世间少有的好女人!”
  责编/晓辉
其他文献
为预防病从口入,在对食材精挑细选之时,我们还要关注频繁与口腔接触的筷子卫生问题。去年年初,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期间,人们都待在家里,每户每隔一天可以派一个人持小区通行证上超市购物,我没少叮嘱老伴多选购一些竹筷、木筷回来,并动员家人使用公筷。老伴对此兴致很高,自告奋勇当家人使用公筷的“筷长”,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老伴的加油干,也得到了家人的配合,就连上小学、幼儿园的孙子、孙女在家吃饭时
期刊
30年前,我和周锦先在永新师范民师班相识。两年间,我俩朝夕相处,关系融洽。但那时谁也不会想到,退休后的我们居然会居住在县城的同一个小区里。  记忆中的他,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特别喜欢玩乐器,二胡、笛子、口琴、喇叭他是样样都会,饭后课余时间他是玩个不停。我原以为如今他年老退休后会消停一些,谁知他一发不可收,一有空不是拉就是吹,不是唱就是跳。我真是羡慕他那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啊!而我呢?退休后除了散步外
期刊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红军撤离赣南进行战略转移,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项英、陈毅委派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局中央苦力运输工会委员长的王中仁(原名王贤选)和数位党员,负责安置几位中央领导同志的家属、处理笨重物资、架设浮桥等工作。  王中仁是赣县水西人,熟悉赣南情况。10月8日,项英和陈毅找王中仁谈话。项英说:“我们已和有关同志研究,决定派贺怡(毛泽东三弟毛泽覃之妻、贺子珍胞妹)到赣
期刊
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的故事在新时代不胜枚举,层出不穷。在良好的社会风气熏陶下,新一代青少年也走进了敬老的行列。  邹文幸今年20岁,家住广州市番禺区。他从小就很懂事,对奶奶特别孝顺,不仅经常为奶奶端茶倒水,还为奶奶洗脚,帮奶奶打扫房间、收拾东西。邹文幸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看见奶奶用的一把旧蒲扇四周包边的布已经破了,于是把自己房间的电风扇搬到了奶奶的房间。不料奶奶说:“
期刊
我和老伴是1963年元旦在很不平常的情况下结婚的:其一,当时我家很穷,结婚仪式很简单,没有请迎亲的队伍,我步行接她到我家,家里办了两桌简单的酒席用以招待来宾和亲戚。结婚前我家也没有给她家半点儿礼品和礼金,只是我母亲给她置了一套结婚的新衣。其二,我当时刚高中毕业,在生产队里参加农业生产,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靠挣点工分糊口,老伴是一名在校师范生,马上就要毕业参加工作。当时有文化知识的女性少之又少,许多
期刊
立夏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我家乡有着吃蛋的习俗。当地有句俗语:“吃了立夏子(蛋),木槌打不死。”意思是,立夏吃蛋,積蓄了能量,禁得起酷暑的袭击。每到这个时节,我都会想起儿时吃立夏蛋的情景。  记得有一年立夏这天,妈妈比往日起得早,先煮好腌蛋,再煎荷包蛋。煎荷包蛋是妈妈的拿手戏。只见她动作麻利,拿起蛋轻轻一磕,蛋清蛋黄流到碗里,待锅中的油烧热了,端起碗向锅里斜斜一倒,蛋清在油中迅速展开,逐渐包住蛋
期刊
我的孙女笑笑,今年6岁,天真活泼,时不时在我们面前耍赖皮,在她爸妈怀里撒撒嬌。她很喜欢玩,一会儿画画,一会儿做小炊事员,一会儿搭积木,玩什么都玩不久,缺乏耐心,但是去年暑假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笑笑的哥哥读小学三年级,看到许多同龄的小朋友都会骑自行车,便要我教他骑自行车。暑假里,我连着几天教他,终于让他学会了骑自行车。看到哥哥骑着自行车在小区林荫道上穿来穿去,骑着小童车在旁边玩耍的笑笑突然对
期刊
春夏之交的5月是种养花卉的关键时段,它对盆花的夏秋季生长起着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花卉繁殖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播种  5月可随采随播的花卉种类主要有四季报春、八角金盘、阔叶十大功劳、枇杷等。播种育苗要注意:一是要保持播种苗床湿润,既不能积水,也不能过干失水;二是播种苗床要覆草保湿,以防苗床干湿骤变,导致种子回芽;三是出苗后要分数次揭去覆草,并及时搭棚遮阴,以免灼伤幼苗。  桂花可于5月底采摘成
期刊
前几年,一个8月底,学校刚开学,我年近九旬的老岳父家就发生了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一个读小学六年级的孙子在镇小学报名后,不慎从学校教学楼四楼失足摔下,不治身亡。一家人悲痛万分。学校和县、镇政府非常重视此事,迅速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并定于9月3日上午与老岳父家人见面,商讨事故处理的相关事宜。  9月2日晚,作为一家之长的老岳父,尽管年纪已大,但还是强忍巨大的悲伤,在家里组织了由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共10
期刊
积极推进  3月31日新华网的文章《疫苗接种破亿见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指出,新冠疫情突袭而至,能在短期内研发出疫苗既是人类的幸运,也是人类智慧和科技力量的结晶。这方面,我国彰显出独特优势,一是“五线并进”快速研发出多种疫苗,二是以符合科学原理的管理和接种方式推行全民接种。目前我国已经获批上市的4种疫苗,在实际接种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没有严重副作用出现,这种情况既证明疫苗的质量安全,也表明我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