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初中教育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论述了教育者在转变“初中学困生”时应遵循的几个教育观念。
关键词:初中教育 心理特点 教育观念 初中学困生
“初中学困生”的转变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讲,因智力因素造成的“初中学困生”是极少数,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初中学困生”是绝大多数。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转变“初中学困生”时要正确树立以下几个遵循教育规律观念。
一、相对概念
学困生是指班级学生中相对后进者而言的,任何班级及其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学困生,即使一个非常优秀的班级中,总有最好的,也有较好的,也有较差的,不可能全班学生所有的特性都一样。因此学困生是一个相对概念,也是一个必然概念,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教育学困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之一。
二、变化观念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学困生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班集体和教师的教育影响作用的强弱和受教育者的主观努力,学困生可能往正方向发展,也可能往负方向发展。今后可能是相对差的学生,一段时期以后也可能变化相对好的学生,关于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以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每一位学生,应辩证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作好每一阶段的学生工作。
三、教育观念
“初中学困生”往往是由于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不良而导致学业差,品德纪律差,造成这种现象的绝大多数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有的智力很好,有的甚至很聪明,说不定将来可能大有作为,只要教育引导好,持之以恒,学困生的学业和品德表现可以改变的,其聪明智慧或某种潜在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爱生观念
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着眼,标举“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这一价值目标,要从人的发展,从提高民族素质和关怀一代人成长的高度去热爱学生,而热爱学困生是热爱学生的真实检验。作为“人师”,必然热爱学困生,有了这种感情才能做到耐心细致,不在学生出现的反复中悲观失望。
五、长期观念
由于绝大多数学困生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转变学困生首先从情感入手,培养师生感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六、复杂观念
学生由于家庭出身、兴趣、爱好、社会关系以及自己的主客努力不同,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就有所差異,学困生的个别差异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转化学困生时针对处在学习群落中的不同个体,善于使用弹性化的评价尺度,有意识模糊个体之间课程成绩的区分度,避免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用量化的统一标准衡量其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或一无所获。
七、反复观念
学困生一般受自身的情绪波动的影响较大,有时兴趣高昂,劲头十足,学习也比较刻苦,有时兴趣不高,劲头不足,学习上比较敷衍了事。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定期地给学困生做工作,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持之以恒,不断努力的精神。
八、阶段观念
学困生由于自己对学业和社会公德的认识不够,再加上主观不努力,在转化学困生时,不能对他们一开始要求的目标很高,而只能分阶段地提出目标,而且这些目标呈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而且也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逐渐地找回自我,唤醒自己,开创自己的美好未来。
总之,“初中学困生”的转化任重而道远。作为“人师”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长抓不懈,时刻体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观念,才能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初中教育 心理特点 教育观念 初中学困生
“初中学困生”的转变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讲,因智力因素造成的“初中学困生”是极少数,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初中学困生”是绝大多数。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转变“初中学困生”时要正确树立以下几个遵循教育规律观念。
一、相对概念
学困生是指班级学生中相对后进者而言的,任何班级及其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学困生,即使一个非常优秀的班级中,总有最好的,也有较好的,也有较差的,不可能全班学生所有的特性都一样。因此学困生是一个相对概念,也是一个必然概念,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教育学困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之一。
二、变化观念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学困生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班集体和教师的教育影响作用的强弱和受教育者的主观努力,学困生可能往正方向发展,也可能往负方向发展。今后可能是相对差的学生,一段时期以后也可能变化相对好的学生,关于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以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每一位学生,应辩证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作好每一阶段的学生工作。
三、教育观念
“初中学困生”往往是由于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不良而导致学业差,品德纪律差,造成这种现象的绝大多数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有的智力很好,有的甚至很聪明,说不定将来可能大有作为,只要教育引导好,持之以恒,学困生的学业和品德表现可以改变的,其聪明智慧或某种潜在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爱生观念
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着眼,标举“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这一价值目标,要从人的发展,从提高民族素质和关怀一代人成长的高度去热爱学生,而热爱学困生是热爱学生的真实检验。作为“人师”,必然热爱学困生,有了这种感情才能做到耐心细致,不在学生出现的反复中悲观失望。
五、长期观念
由于绝大多数学困生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转变学困生首先从情感入手,培养师生感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六、复杂观念
学生由于家庭出身、兴趣、爱好、社会关系以及自己的主客努力不同,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就有所差異,学困生的个别差异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转化学困生时针对处在学习群落中的不同个体,善于使用弹性化的评价尺度,有意识模糊个体之间课程成绩的区分度,避免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用量化的统一标准衡量其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或一无所获。
七、反复观念
学困生一般受自身的情绪波动的影响较大,有时兴趣高昂,劲头十足,学习也比较刻苦,有时兴趣不高,劲头不足,学习上比较敷衍了事。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定期地给学困生做工作,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持之以恒,不断努力的精神。
八、阶段观念
学困生由于自己对学业和社会公德的认识不够,再加上主观不努力,在转化学困生时,不能对他们一开始要求的目标很高,而只能分阶段地提出目标,而且这些目标呈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而且也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逐渐地找回自我,唤醒自己,开创自己的美好未来。
总之,“初中学困生”的转化任重而道远。作为“人师”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长抓不懈,时刻体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观念,才能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