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意”与“象”在水彩画中的建构之道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1982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相对具象形式而言,意象水彩画因其飘逸灵动的形式美感与中国传统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意象语境的建构上,意象水彩画注重“意”和“象”的统一,布象之变,以造象之意,行变象之法,取法水之道而“法不为法所拘”。本文试以此为出发点,从画面处理、水的运用以及选材取意三个方面阐释“意”与“象”在水彩画中的构建之道。
  【关键词】意象水彩画;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传统
  水彩画自西方传入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一源于西方的画种因其与中国传统绘画拥有诸多相似的特征而在中国这片文化土壤的浸润下得到不断发展。水彩画以水为颜料的调和媒介,这与中国传统绘画用水为媒介调和墨汁及颜料作画有异曲同工之处。材料特性决定视觉表现效果,水彩画不但具有中国传统绘画中淋漓酣畅的水韵气息,而且以清新、明朗、秀润、流畅的特征展现了其独特的视觉形式语言。
  具体来说,意象水彩画指创作主体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把自身主观审美情趣融入到客观物象的表现当中,以此形成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视觉形式语言。意象水彩画注重意境营造和审美情趣的表达,不但突显了水彩材料表现的风格特征,注重外物形象同内在情意的结合,并通过简化、概括、提炼的艺术处理方式营造出“意象”的审美情境。意象水彩画讲究“意”与“象”的统一,“意”乃画面所传达的主观情感,“象”乃客观物象在经过艺术手法处理后所形成的外化形式。意象水彩画建立在感性与理性为基础的思维上,把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思合二为一,以气造型、立意造象、以象取意,它既突破了传统具象水彩画写实性特点,又体现了抽象水彩画情感内涵的隐喻性。因此,如何构建水彩画中的“意”与“象”,突显水彩画中的意境成了当下意象水彩画画家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虚实相生,以空求意
  “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虚是指画面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实则是指画面中勾画出的实物、实景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只有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画面才能和谐统一。清人笪重光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即通过对画面空间虚实的恰当处理,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上营造出无限的意境,虚景与实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蒲震元也从绘画空间的角度对此作出阐释,“意境的形成是基于诸种艺术因素虚实相生的辩证法则之上”。虚实相生的问题是各艺术门类的普遍问题,同理,与中国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意象水彩画也可取法于此。
  画面虚实的营造不仅涉及自然物象形的表现,还触及其色的运用。色彩的属性在视觉效果上使得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有其特殊的心理感受。深色的色块在视觉上具有厚重扎实的心理效应,而浅色的色块在视觉上则表现出轻快飘逸的感觉。以“虚”与“实”的概念概括之则深色块代表“实”,而浅色块代表“虚”。在画面中形与色的组合共同构成了表现物象,通过物象的构成形式展现了画面的象外之意。
  如画家柳新生的水彩画作品《青格里河》(图1)画面中的天空以浅白色“虚”之;白桦林、中景及远景的山峦以不同明度的三个深色块形成一个“实”的视觉整体。白桦林浅白色的树杆分布于树林色块之中乃“实中求虚”,以求虚实相生。浅白色的树杆疏密有致,树杆上点缀有深黑色的节点产生“虚中取实”的效果。湖面中天空、白桦林、山峦以及天空的倒影形成三个区域。天空的倒影为浅白色,“虚”之;白桦林与远处山峦的倒影为不同明度的深色块则“实”之,画面中三只浅白色的飞鸟以“虚”的形象点缀其中,使画面以空灵之景升华出意境之妙,既是“实中求虚”,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意趣与生气。
  二、意由水生,象因水起
  水是水彩画最具本体意义的语言元素,同时也是最为活跃的媒介。水彩画中意境的建构离不开水,水是水彩视觉语言形成的催化剂。J·拉斯金认为:“水彩在水滴作用下所形成的痕迹、色块以及斑斓的颗粒纹理具有清新、优雅的格调与梦幻般的意象效果。”水在画面中“迹无定迹”的特点生成了自由“迹化”的趣象,通过水的不断渗透、浸染使物象随着水迹不断“造化”形成新的物象而跃然纸上,使画面产生出自然灵动的情境。水的透明性不仅使意象水彩画产生酣畅淋漓的视觉效果,还赋予了其空灵神韵的独特气质,产生“气韵生动”的意蕴。“变象妙造”是意象水彩画所追求的境界,水让画面视觉语言变得丰富、优美而建立有意味的迹象。正所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还具有不争、处下、柔顺、奋进、无我的性格特证。意象水彩画中“意象”的营造离不开水的运用,正是水的物理属性和精神象征性赋予了意象水彩画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和意蕴表达,所谓“借水生韵”。
  水在水彩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水是创作者实现其表达意图的媒介所在,是联系作品主题思想和情感的紐带,是作品“气韵”营造的灵魂,它决定着作品的格调和感染力。在作画过程中,水的运用量以及水在画面干湿过程中何时运用,都关系到画面效果的生成和作者意趣情思的表达。例如在创作过程中,水用多了,容易造成画面松散零碎的状态;水用少了,则容易使画面显得枯燥、生硬而“水味”不足,难以生成意境。虽然画面意境的营造并不全是靠水,还包括运笔、用色、画面的“置陈布势”以及纸张等工具材料的特性,但是水在水彩画中无外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水在绘制画面的过程所经意或者不经意形成的如“行云流水般”的踪迹,所呈现出来的纹理、肌理效果既加强了画面的整体气韵和律动,又传达出了画面的“意”与“神”。
  就“水”材料本身而言,水在作画过程中通过洗、冲、染、泼、积等方式达到一种“水色淋漓”的特殊效果,使“水”这一媒介的特性在画面效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在营造画面的空间层次、虚实关系、色彩效果方面突显了水彩画的“意味”和“情境”。水媒介的介入也使水彩画因其“写意性”的特点而具有独出心裁的画面构成形式美感。因此,对水的灵活运用是营造水彩画意境的重要手段。   水彩画家柳毅的作品《蕴》(图2)运用湿画法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水乡乌镇“小桥流水,河畔人家”的生活景象。水是江南水乡的灵魂,也是其典型的符号特征。水的神韵、水的灵动不仅赋予了江南水乡婀娜多姿的妩媚姿态,还在精神上渗透了江南水乡古老而又厚重的文化底蕴。水彩画因为水媒介灵动通透的特性而具有空灵含蓄之意蕴,水是水彩画气韵生成的关键条件所在。在材料表现上,水彩画朦胧含蓄、迷蒙空灵的特性契合了江南水乡题材的文化特征和自然风貌。因此作者在作画过程中通过洗、染等方式使得自然物象在画面中形成淋漓尽致的水色效果,不仅形象地刻画了江南水乡獨特的自然环境特征,还通过水的特性赋予了画面深邃幽远的文化意境。画面在水的熏染下呈现出虚无缥缈的视觉效果,把江南水乡雾霭蒙蒙的情景表现得诗情画意。
  三、立象以尽意,立意以为象
  汉朝许慎《说文解字》载:“意”,也即“志”,本义是识心所识;“象”又作“像”,本义相似。“立象以尽意,立意以为象”体现了老庄哲学和《周易》美学思想中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形成了主观情思与外观物象相融合的审美意象。《易经》中提出“立象以尽意”之说,绘画中的“意”和“象”是主客体的统一,它是一种存在于有形和无形之间的复合形态。艺术作为人类意识形态的反映,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黑格尔认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把自己的心灵融入到作品当中,使得作品具有灵气。画面的核心价值不在于题材自身,而是在于心灵对生活的反映。”艺术形象的创造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源泉。在艺术创作中,“象”经过选取、概括、提炼后升华为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视觉元素;创作主体主观情思的产生离不开客观物象的基础,正是由于客观物象背后所蕴涵的精神意蕴,才能激发起作者由物生情、借景抒情,从而以此来抒发“胸中之臆气”。清朝书画家郑板桥画竹,从“眼中之竹”(生画意)到“胸中之竹”(意象)再到“手中之竹”(变象),以物抒情,把自身的思想情感融入到“手中之竹”当中,让“意”和“象”互为一体,“意”与“象”通。故谓之:意在笔先,定则也;趣在法外,化机也。
  意象水彩画与写实性水彩画的表现特点相比,意象水彩画讲究内在神韵、意境格趣的营造。因此,从题材选取、画面构成上来说,中国传统绘画同样也有可借鉴之处。一是通过隐喻性的表现手法,通过艺术隐喻把主观情思隐含在物象当中。二是汲取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开合”之理,通过点线面、色形体在画面空间上形成比例、大小、集聚等形式分布,使画面情景相融、形式生动协调富有节奏,以此来表现主题思想和视觉形式美感。在绘画视觉形式语言产生的过程中,意象水彩画注重联想和想象。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把在头脑中形成的意象及空间形态在画面上进行打散、分割并予以重新组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主观性的手法,使所生成的物象在所形成的绘画空间中作意境深远的表达,传递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
  水彩画家平龙的作品《魅之城》(图3)散发着大都市里霓虹灯光怪陆离般的梦幻意象,画面淡化了物象的刻画而从意境的表现方面诠释了作者心灵深处对于都市生活的第一印象,都市环境中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在画面暗红色调的渲染下表现得惟妙惟肖。暗红色的色调烘托于画面中,配以零星点缀的金黄色和鲜绿色,使得画面视觉效果在蓝黑色的深色背景中呈现出魅惑而又神秘的气息。在作者主客观感觉的双重交织之下,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规律与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构成了作者脑海中的都市意象。画面视觉形象经过作者概括、提炼后变象为点、线、面状的几何图形,使观者在欣赏画面时不经意地流露出无限的遐想。画面中虽然没有对都市生活场景进行细致入微地具象刻画,但是通过雄浑粗犷的笔触和流光溢彩的色调形象生动地传达了都市生活的意境之美。
  结语
  “技之道,在之造与化。”意象水彩画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孕育和滋养下,注重客观物象原始属性和意境的表现,把中国哲学思想渗透到“置陈布势”当中,以求“似与不似之间”的气韵。意象水彩画既突破了西方传统美学原则和传统艺术样式的羁绊,又在绘画形式语言上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突破了传统画面中“置陈布势”对于“象”的营构局限,以画中的“有形”表现画外的“无形”,暗合了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象水彩画中绘画形式语言的组织、运用始终建构在作者的主观情思之上,形式语言是作者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融合后转化为视觉形态的桥梁。画面的绘画形式语言传达出了作者的审美趣味和思想情感。水媒介为意象水彩画注入了“大象无形”的意蕴,拓宽了其视觉形态和表现张力,以“浓不滞凝,淡不浮薄”的美学原则,对画面的视觉形态要素——点、线、面、色、形、体、质等进行组织,使画面顿生出“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和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进而升华为情与景的交融,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与“象”的融合,以期达到表现主体审美情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跃.绘画构图与形式[M].北京:人民美术出社,2015.
  [2]郑震.高等师范院校水彩画教材[M].南宁:漓江出版社,1989.
  [3]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5]李耳.老子[M].卫广来,译.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6]方熏.山静居画论.中国历代书学画论丛书[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
  [7]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8]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我国建筑行业在快速的发展,在建筑行业逐渐发展的今天,住宅建设中的暖通施工工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暖通工程的施工需要满足质量和舒适度这两大要求,尤其是在住宅建设逐渐发展的今天,暖通工程的施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暖通工程的施工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就是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住宅建设;暖通工程;施工问题;解决措施  暖通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尤
期刊
摘 要:自动化仪表作为原油管道管理中不可少的一项,在原油管道工艺中引用十分广泛,包括了管道工艺的等方面的应用,本文从具体方面入手,通过分析自动化仪表等相关内容,进一步提出了自动化仪表在原油管道工艺中的运用,在分析过程中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动化仪表的重要性,旨在为原油管道管理与输送提供有效借鉴,积极提高我国原油长输管道的发展。  关键词:自动化仪表;原油管道;工艺;应用  引言  如今,随着科技发展以及
期刊
期刊
【摘要】广西灵山县苏村传统民居建筑群中的各类雕刻精品比比皆是,题材丰富,雕刻手法多样,且注重造型美与文化蕴意的结合,造就了其不但有着典型的传统建筑雕刻装饰特点,更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体现了苏村人历来注重传统宗教文化、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的思考,是当代专家学者研究传统民居建筑及其文化内涵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关键词】苏村;建筑雕刻;艺术特征;文化价值  灵山县苏村古建筑以其规模宏大被称为“灵山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