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新课程标准已深入人心,初中阶段的各学科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老师应该怎样更科学、更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师面临的新问题。生物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有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多角度深入,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 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课堂,注重学生基础和能力的培养。要以帮助学生把握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生物知识和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生物学新问题的能力。要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有关社会自然现象,使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逐步熟悉自然和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熟悉生物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功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些事物感兴趣,那么对教学来说已经事半功倍。假如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就会不喜欢这门课程,也就不会主动学习。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1、上好第一堂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物学的第一节课“致同学们”中,利用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特点,出示一些科技图片,另外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艾滋病、克隆、转基因等话题,播放一些影像资料,提出问题。如:艾滋病传播的途径是什么?克隆人允许吗?与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让学生看资料、录像和回答问题的活动,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学与其他学科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这样既突出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上好第一堂课,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重不同的引课方式,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生动、更形象,使枯燥的知识具有趣味性,从而有利于打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如在学习《消化和吸收》中关于消化道的功能时,我形象地比喻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吃饭时“谈笑风生”会使食物“误入歧途”、“乐极生悲”。因此,生动形象的幽默语言可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浅显易懂,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其从心理上产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效果。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
二、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强调“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导演”的身份和“演员们”共同演好这出戏。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在分工与合作中学会共同生活,学知,学做,学会发展,这种合作学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生物学学习本身。这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能力
1、因材施教,运用分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要“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要格外关注,注重不同学生个性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课程改革要求要正确定位学生为发展中的人。面对发展中的人,生物学教学应格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不应以现成的思路圈定预设线路,不要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的思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我改变以往的方式去设计实验,而是把设计实验的权力大胆地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分合作小组时让程度好的学生带动程度稍微差点儿的学生,一对一地互助,鼓励他们合作探究。这样后进生就能顺利地完成实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学习的乐趣。学习于活动之中,探究于游戏之外,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树立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2、重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程的综合化,缩小各个学科之间的距离。这就需要重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问题有全新的认识,从而达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熟悉、分析和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物学和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教学中,应多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亲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活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人和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
总之,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从而提高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到了知识的同时,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創新精神,增强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保护生物圈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付诸实践形成自觉的行为。
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 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课堂,注重学生基础和能力的培养。要以帮助学生把握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生物知识和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生物学新问题的能力。要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有关社会自然现象,使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逐步熟悉自然和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熟悉生物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功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些事物感兴趣,那么对教学来说已经事半功倍。假如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就会不喜欢这门课程,也就不会主动学习。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1、上好第一堂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物学的第一节课“致同学们”中,利用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特点,出示一些科技图片,另外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艾滋病、克隆、转基因等话题,播放一些影像资料,提出问题。如:艾滋病传播的途径是什么?克隆人允许吗?与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让学生看资料、录像和回答问题的活动,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学与其他学科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这样既突出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上好第一堂课,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重不同的引课方式,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生动、更形象,使枯燥的知识具有趣味性,从而有利于打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如在学习《消化和吸收》中关于消化道的功能时,我形象地比喻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吃饭时“谈笑风生”会使食物“误入歧途”、“乐极生悲”。因此,生动形象的幽默语言可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浅显易懂,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其从心理上产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效果。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
二、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强调“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导演”的身份和“演员们”共同演好这出戏。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在分工与合作中学会共同生活,学知,学做,学会发展,这种合作学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生物学学习本身。这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能力
1、因材施教,运用分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要“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要格外关注,注重不同学生个性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课程改革要求要正确定位学生为发展中的人。面对发展中的人,生物学教学应格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不应以现成的思路圈定预设线路,不要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的思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我改变以往的方式去设计实验,而是把设计实验的权力大胆地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分合作小组时让程度好的学生带动程度稍微差点儿的学生,一对一地互助,鼓励他们合作探究。这样后进生就能顺利地完成实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学习的乐趣。学习于活动之中,探究于游戏之外,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树立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2、重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程的综合化,缩小各个学科之间的距离。这就需要重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问题有全新的认识,从而达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熟悉、分析和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物学和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教学中,应多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亲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活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人和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
总之,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从而提高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到了知识的同时,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創新精神,增强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保护生物圈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付诸实践形成自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