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0
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的护理经验。对我院近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颅脑损伤患者 护理风险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我科是神经外科,近年来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成倍增加,此类患者具有意外发病,家属及患者本身感到猝不及防,不能接受及病情危重的特点,从而引发护患纠纷,增加护理风险。为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我科就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特点、容易出现的护理风险做出了回顾与分析,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总结出适合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明确护理风险相关概念及特点 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即从事医疗护理服务职业,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该职业者承受的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人身安全风险等。护理风险四项具有代表性的特点:难以预测性、难以防范性、与护理行为的伴随性、后果的严重性。
1.2 制定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识别评估——制定措施——控制落实——评价总结。
1.3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在临床中的应用
1.3.1 识别评估 护理人员在对临床工作中对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要有充分认识,明确风险可能发生的因素、可能发生的环节,有预见性的建立护理风险评估表,将“怕出错”的意识,积极转变为“哪里可能出错” 。
1.3.2 制定措施 对入住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有了初步的识别与评估,就应制定相应有效的解决策略,一旦出现相应的风险,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从而避免危害发生,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害。
1.3.2.1 投诉事件及控制措施 (1)控诉事件:入院初期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环境陌生,极度紧张,对医护人员即充分依赖又持怀疑态度,此时他们大多希望得到全体医护人员语言及行动上的重视,此时接诊护士稍不注意就会引发护患纠纷。(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护患沟通制度,要求护士态度和蔼,换位思考。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留意患者及家属沟通后的情绪变化,做好沟通。在抢救过程中,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加强与辅检科室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得到患者辅检结果的反馈并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
1.3.2.2 意外事件及控制措施 (1)意外事件:颅脑损伤患者有的神志不清,陪护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患者坠床、跌倒、烫伤或走失,偶尔停水停电也会导致抢救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使用中断。(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加强陪护人员的知识培训,对躁动的颅脑损伤患者使用护栏、约束带,对昏迷、年老、反应低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热水袋时注意水温控制。
1.3.2.3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1)护理人员因素所致风险: 护理人员专科技术护理操作不当、护理记录不完整、服务观念和态度滞后,是风险发生的潜在危机。(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业务学习制度,加强医护合作。
1.3.2.4 护理差错事故及控制措施 (1)护理差错事故:执行医嘱给药不当、执行医嘱错误、护理操作不当等给患者造成伤害。(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护理关键环节建立标识牌,将护理差错扼杀在萌芽状态。安排有关颅脑损伤患者基础与专科护理知识讲座,以加强年轻护士业务能力及应变能力。
1.3.3 控制落实 护理风险与质量控制紧密相连,把质量环节管理控制好就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我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为以护士长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组织成员,其中护理组长负责护理风险的控制与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
1.3.4 评价总结 完善最初建立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评估表,提出整改措施,持续质量改进。
2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掌握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特点,依照识别评估相关护理风险,制定护理风险控制措施,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控制实施及评价总结这一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采用必要且可行的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对风险加以处理,大大降低了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我们在进行这项勇敢者的职业的同时,要加强各项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预见性工作能力,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
2 金小华.护理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中外健康文摘,2009,21(2):5
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的护理经验。对我院近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颅脑损伤患者 护理风险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我科是神经外科,近年来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成倍增加,此类患者具有意外发病,家属及患者本身感到猝不及防,不能接受及病情危重的特点,从而引发护患纠纷,增加护理风险。为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我科就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特点、容易出现的护理风险做出了回顾与分析,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总结出适合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明确护理风险相关概念及特点 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即从事医疗护理服务职业,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该职业者承受的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人身安全风险等。护理风险四项具有代表性的特点:难以预测性、难以防范性、与护理行为的伴随性、后果的严重性。
1.2 制定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识别评估——制定措施——控制落实——评价总结。
1.3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在临床中的应用
1.3.1 识别评估 护理人员在对临床工作中对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要有充分认识,明确风险可能发生的因素、可能发生的环节,有预见性的建立护理风险评估表,将“怕出错”的意识,积极转变为“哪里可能出错” 。
1.3.2 制定措施 对入住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有了初步的识别与评估,就应制定相应有效的解决策略,一旦出现相应的风险,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从而避免危害发生,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害。
1.3.2.1 投诉事件及控制措施 (1)控诉事件:入院初期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环境陌生,极度紧张,对医护人员即充分依赖又持怀疑态度,此时他们大多希望得到全体医护人员语言及行动上的重视,此时接诊护士稍不注意就会引发护患纠纷。(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护患沟通制度,要求护士态度和蔼,换位思考。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留意患者及家属沟通后的情绪变化,做好沟通。在抢救过程中,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加强与辅检科室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得到患者辅检结果的反馈并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
1.3.2.2 意外事件及控制措施 (1)意外事件:颅脑损伤患者有的神志不清,陪护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患者坠床、跌倒、烫伤或走失,偶尔停水停电也会导致抢救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使用中断。(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加强陪护人员的知识培训,对躁动的颅脑损伤患者使用护栏、约束带,对昏迷、年老、反应低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热水袋时注意水温控制。
1.3.2.3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1)护理人员因素所致风险: 护理人员专科技术护理操作不当、护理记录不完整、服务观念和态度滞后,是风险发生的潜在危机。(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业务学习制度,加强医护合作。
1.3.2.4 护理差错事故及控制措施 (1)护理差错事故:执行医嘱给药不当、执行医嘱错误、护理操作不当等给患者造成伤害。(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护理关键环节建立标识牌,将护理差错扼杀在萌芽状态。安排有关颅脑损伤患者基础与专科护理知识讲座,以加强年轻护士业务能力及应变能力。
1.3.3 控制落实 护理风险与质量控制紧密相连,把质量环节管理控制好就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我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为以护士长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组织成员,其中护理组长负责护理风险的控制与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
1.3.4 评价总结 完善最初建立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评估表,提出整改措施,持续质量改进。
2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掌握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特点,依照识别评估相关护理风险,制定护理风险控制措施,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控制实施及评价总结这一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采用必要且可行的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对风险加以处理,大大降低了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我们在进行这项勇敢者的职业的同时,要加强各项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预见性工作能力,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
2 金小华.护理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中外健康文摘,2009,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