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根据我国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考虑适应毕业生未来发展的知识技能需求,设置相关的机电一体化课程,并有效地解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相适应的问题。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高职
中国分类号:TH-39
1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工程技术,它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以及软件编程等技术,是多种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并不断地通过学科交叉、技术融合与创新持续发展【1】。
2目前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基础理论知识面广,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专业【2】。根据对多个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开设情况调研,现将目前高职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总结如下:
(一)照搬机械制造专业、电气控制专业及计算机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使课程量大大增加,学生负担加重。
(二)将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进行了优化,可有些课程有脱节,整个课程设置体系不科学,学生不能理解。
(三)课程设置太偏机械专业。有些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仅仅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上增加了数控技术专业相关课程。
(四)课程设置偏重理论,实训技能课程少。
课程体系优化,如何优化、精简、合理组织以及创新开发课程是关键。
3课程设置优化
在培养高职学生的技能中,课程是关键【3】。课程是教师教学的指南针,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主要的来源。因而,课程设置与优化对学生个方面素质培养非常关键。
(一)调研高职机电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分析职业岗位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职业资格证书。
高职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机电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检测、维护及管理,其次是面向家电、智能控制行业企业、智能玩具行业企业等的技术支持及售后维修人员。
(二)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因素
1)课程设置一定要从职业岗位群需求知识技能出发
机电专业课程设置,要从学生毕业就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出发点,为行业企业培养无缝衔接的员工,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岗位群的需要,量体裁衣。
2)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基础知识点和面
机电专业涉及到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控制多学科多专业,因而课程设置不能只偏向否一个学科,面太窄,就不是机电专业。当然在课程学习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而要突出重点。
3)课程设置中要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高职机电专业,动手能力一定要重点培养。因而在课程中就要设置实践课,不仅仅在某些单独的专业课中有实训项目,可以独立出来专门的实训课程。比如,将电工技术、PLC技术、伺服电机技术等根据高职技能要求整合成电控实训课。
4)课程设置的课程体系系统性好,前后衔接自然。
课程设置先后顺序,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这样才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也有利于养成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5)专业技能的课程要加大学时。专业技能的训练,要孰能生巧。
要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实训重在学生训练,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指导实训。
6)专业课程要构建模块化。把几门相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组成一个模块,或者根据完成实际项目所需要的联系紧密的课程构建一个模块【4】比如,编程模块,可以包括PLC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C语言等课程,因为现在单片机应用技术用C语言来开发。
7)课程内容一定要优化,要将行业职业标准融入课堂,融入课程。我们高职机电专业学生课程内容一定要简化,删除复杂理论推导,重点在基本概念解释和实践能力训练。行业企业标准学习以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都將成为高职课程的特色。
4总结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优化任重而道远,只有各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集思广益,不断实际总结,不断对课程设置进行探讨,遵循教育规律,实现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渐进性。满足社会行业企业对高职对机电毕业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立勋,主编.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黄筱调,编著.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丁继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5.
[4]黄中华,谢雅.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86-87.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高职
中国分类号:TH-39
1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工程技术,它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以及软件编程等技术,是多种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并不断地通过学科交叉、技术融合与创新持续发展【1】。
2目前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基础理论知识面广,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专业【2】。根据对多个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开设情况调研,现将目前高职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总结如下:
(一)照搬机械制造专业、电气控制专业及计算机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使课程量大大增加,学生负担加重。
(二)将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进行了优化,可有些课程有脱节,整个课程设置体系不科学,学生不能理解。
(三)课程设置太偏机械专业。有些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仅仅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上增加了数控技术专业相关课程。
(四)课程设置偏重理论,实训技能课程少。
课程体系优化,如何优化、精简、合理组织以及创新开发课程是关键。
3课程设置优化
在培养高职学生的技能中,课程是关键【3】。课程是教师教学的指南针,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主要的来源。因而,课程设置与优化对学生个方面素质培养非常关键。
(一)调研高职机电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分析职业岗位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职业资格证书。
高职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机电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检测、维护及管理,其次是面向家电、智能控制行业企业、智能玩具行业企业等的技术支持及售后维修人员。
(二)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因素
1)课程设置一定要从职业岗位群需求知识技能出发
机电专业课程设置,要从学生毕业就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出发点,为行业企业培养无缝衔接的员工,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岗位群的需要,量体裁衣。
2)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基础知识点和面
机电专业涉及到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控制多学科多专业,因而课程设置不能只偏向否一个学科,面太窄,就不是机电专业。当然在课程学习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而要突出重点。
3)课程设置中要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高职机电专业,动手能力一定要重点培养。因而在课程中就要设置实践课,不仅仅在某些单独的专业课中有实训项目,可以独立出来专门的实训课程。比如,将电工技术、PLC技术、伺服电机技术等根据高职技能要求整合成电控实训课。
4)课程设置的课程体系系统性好,前后衔接自然。
课程设置先后顺序,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这样才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也有利于养成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5)专业技能的课程要加大学时。专业技能的训练,要孰能生巧。
要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实训重在学生训练,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指导实训。
6)专业课程要构建模块化。把几门相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组成一个模块,或者根据完成实际项目所需要的联系紧密的课程构建一个模块【4】比如,编程模块,可以包括PLC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C语言等课程,因为现在单片机应用技术用C语言来开发。
7)课程内容一定要优化,要将行业职业标准融入课堂,融入课程。我们高职机电专业学生课程内容一定要简化,删除复杂理论推导,重点在基本概念解释和实践能力训练。行业企业标准学习以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都將成为高职课程的特色。
4总结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优化任重而道远,只有各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集思广益,不断实际总结,不断对课程设置进行探讨,遵循教育规律,实现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渐进性。满足社会行业企业对高职对机电毕业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立勋,主编.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黄筱调,编著.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丁继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5.
[4]黄中华,谢雅.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