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态虚无”是现代社会中人的普遍精神样态,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存在根源.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生态虚无”萌生的源头所在,资本逻辑下的强制性生产和消费
【机 构】
: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96;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虚无”是现代社会中人的普遍精神样态,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存在根源.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生态虚无”萌生的源头所在,资本逻辑下的强制性生产和消费是“生态虚无”全面涌现并不断加剧的内在动力,资本主导下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生态虚无”在全球蔓延的根本原因.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克服资本逻辑、合理安排物质生产,解放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化解“生杰虚无”之道,这对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生杰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其他文献
以教育学为底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其中关键点是研究偏于微观,存在就教育谈教育、就思想谈思想的问题,缺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结构相结合的整体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之间存在目的一致、内容包含、理念共享和意义互涉的关系.在实践层面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存在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运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主要经历了确立与发展、突破与调适、巩固与创新3个阶段,在此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包括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地位,坚持
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用思想掌握群众的实践活动,思想掌握群众的过程也是群众掌握思想的过程.思想掌握群众的“思想”是兼具抽象性、逻辑性与概括性的,掌握群众的过
随着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不断推进,历史虚无主义生存和发展空间不断被压缩,由此其叙事方式发生了从文字向图像的转变.历史虚无主义图像化叙事转向是其历史消亡规律、图像化可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的经典论断,清晰阐发了“教育工人”中无产阶级的革命主体地位和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深刻揭示了“教育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奇迹,在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和交往范式等领域实现了对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在发展道路上,中
《马藏》收集的文献史料显示,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后,《上海新报》最早报道了起义,《中国教会新报》持续报道了整个事件.1872-1879 年,有关巴黎公社的少量消息仍不时见于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发展与普鲁士当时的现实治理状况有着直接的密切联系.由书报检查问题出发,马克思批判了普鲁士官僚治理下不合理的封建专制状况.在对等级议会辩论
启蒙思想家认为,保护个人自由不受外在侵犯是祖国被人们承认和热爱的标准,在人民掌握权力的共和政体中才能激起人们的爱国之情,爱国也成为重要的政治美德.但是,祖国所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