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开篇提到了日常生活美学的兴起,以及它所面临的三重困境:其一,日常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如何界定?其二,即使"日常生活"作为审美对象是可能的,生活经验作为美学领域的审美经验的合法性在哪里?其三,关于日常生活美学的定义和特征在前两个挑战中如果能够得到理论支持,我们必然也会追问,日常生活美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论文的第一、二、三章分别对这三个问题做了回应。第一章首先对日常生活美学和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了区分。两个概念都有各自溢出对方的部分。这不仅是说两者属于不同范畴,还在于两者也并没有明确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日常生活美学更关注主体的人自身,因此以个体经验为对象的审美经验研究和以个体行为习惯和道德抉择为关注点的伦理研究,这些是日常生活美学的重心。然而,对日常生活审美化来说,虽然对个体的关注也有所涉及,但从整体的研究来看,关注的重点是以群体关系为主的社会学和文化研究领域。其次,探究了日常生活美学中"日常生活"的界定问题,对"日常生活"的界定主要分为两派:限制主义者(restrictivists)和扩张主义者(expansionists)。前者主张把日常生活美学所研究的对象限制为普通又普遍的日常生活。后者则认为日常生活美学覆盖了艺术美学和自然美学之外的所有领域。日常生活美学的这一本体论争论随之被经验论取代:如何能够将平常的、习惯性的日常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第二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认为这一转化主要有两个方向:日常生活经验的陌生化及直接感官的审美潜能。日常生活经验的陌生化即把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事物或日常活动转化为新奇、惊喜的事物或活动,并从中获取审美经验;直接感官的审美潜能是指充分认识到直接感官,如嗅觉、触觉、味觉潜在获取美感的能力。日常生活经验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对直接感官的充分运用,因此挖掘出直觉感官的审美能力便赋予了日常生活美学区别于其他美学流派的独特审美特征。第三章回答了第二章留下的问题:对感性感官(直接感官)的关注是否会导致大众走向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日常生活美学的伦理维度在哪里?其实美学和伦理的关系问题从古至今一直争论不休,日常生活美学从它的实践性和道德性两方面规定了其价值。在实践性方面,借鉴福柯的生存美学和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通过日常生活实践来塑造具有"个人风格"的审美生活,以期实现日常生活美学对人性的关注;在道德方面,日常生活美学最终指向审美教育,致力于帮助和培养大众更高的审美能力和感受力,在精神层面保存人在人格上的自由与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