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本论文探讨的是外来务工子女在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的结合,及探究农村外来务工子女课外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外阅读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使素质教育得以全面实施,应把新课程理念从校内带向校外,从课内阅读带向课外阅读,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方面的提高。
一.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不想读。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父母手中的手机游戏代替了课外阅读。
2.不会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收获。
3.不能读。一是没有书来读,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二是没有时间读,这是教师们家庭作业过多所致,应试教学的内容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二.务工子女课外阅读匮乏的根源
以上现象,其实是相互作用的。归结起来也反映出务工子女课外阅读能力差的根源有:
1.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使得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了无辜的冷落,使得期待点燃智慧火花的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
2.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削弱了儿童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
3.适应学生读的好书不多。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的匮乏,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4.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学生应该首先学会阅读。然而一些老师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以本为本,考什么教什么,在应考模式里兜圈子。
三.针对外来务工子女课外阅读对策
1.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结合文章体裁的多样性和知识面的广泛综合性,从多层次、多角度作好课外阅读指导。
2.以课堂为载体解决“怎样读”这个问题。介绍几种读书方法,不强求一律。比如自己的书可以采取圈点、評注法;而借来的书,可以采取摘抄法;可以是略读,可以是详读,甚至可以用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的方法来促进读书,做到奇文共赏,疑义同析,情感在其中交流,方法渗透其中,读书的氛围形成。
3.利用现有读物指导精读。教师要在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程序、要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所提要求应有层次化,为了使读的内容更加深刻,读的范围更广,读出阶梯层次性,读的角度更多。我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内容、阅读方式设制了不同的阅读卡(如下):
低段孩子年龄小,识字量少,喜欢听看视频故事,看花花绿绿的广告、生活富有童真童趣,表现欲特强,因而主要以生活阅读识字为主,于是阅读卡分成四栏:1.我认识的字4-10个、(装入采蜜袋);2.我会写的字3个(写进采蜜本);3.我会说的词争取十个(讲台当小先生);4.我还想想认得字3个(校展示台上问一问)。
中段的学生阅读量更大,在阅读中能自主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汉字,需要强化阅读层次是篇章的段落和写作顺序。阅读卡的设计以表格为主:
我读的文章:
我会写的文中生字
我会认的文中生字(带上音节)
我认为易错、难写的字:
美词真多(不少于15个)写写吧: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按()顺序写的。段落大意分别是(1、2、3……)
高段孩子在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上加强,既要求对文章的生字、美词、段落的把控,又要求孩子能把握全文内容和思想感情,名篇还应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为此,可以设计阅读记录卡进行阅读记录。通过每周自选一篇印象深刻的文章写阅读卡,使务工孩子周围溢满了家长参与读书识字,老师的评价名篇引导,同学间的交流竞赛,处处有书香,人人谈读书。
4.以学校、班级为主阵地,家庭阅读补充,创设阅读条件。
首先,要倡导宣传——构建阅读的书香之室。在班上大造舆论,宣讲读课外书的好处,不惜赞语,甚至不惜用课上的时间开展课外的阅读,使读书的风气首先形成于课内,然后延伸到课外。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其次,班级中的书海畅游平台多渠道开发:如小书吧的建立;读书汇报会;故事演讲赛;阅读卡集锦等等。评价过程中以表扬鼓励为主,相应地点明不足之处,以利改进、提高。
总之,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它需要学校、社会、教师、家长共同关注,齐心协力。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伴孩子一起成长,让人人成功起步,应当成为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追求。
参考文献
[1]钟一彪,李娜娜.城乡外来工子女教育成本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
[2]黄其通.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与安全问题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08(11)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外阅读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使素质教育得以全面实施,应把新课程理念从校内带向校外,从课内阅读带向课外阅读,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方面的提高。
一.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不想读。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父母手中的手机游戏代替了课外阅读。
2.不会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收获。
3.不能读。一是没有书来读,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二是没有时间读,这是教师们家庭作业过多所致,应试教学的内容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二.务工子女课外阅读匮乏的根源
以上现象,其实是相互作用的。归结起来也反映出务工子女课外阅读能力差的根源有:
1.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使得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了无辜的冷落,使得期待点燃智慧火花的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
2.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削弱了儿童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
3.适应学生读的好书不多。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的匮乏,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4.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学生应该首先学会阅读。然而一些老师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以本为本,考什么教什么,在应考模式里兜圈子。
三.针对外来务工子女课外阅读对策
1.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结合文章体裁的多样性和知识面的广泛综合性,从多层次、多角度作好课外阅读指导。
2.以课堂为载体解决“怎样读”这个问题。介绍几种读书方法,不强求一律。比如自己的书可以采取圈点、評注法;而借来的书,可以采取摘抄法;可以是略读,可以是详读,甚至可以用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的方法来促进读书,做到奇文共赏,疑义同析,情感在其中交流,方法渗透其中,读书的氛围形成。
3.利用现有读物指导精读。教师要在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程序、要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所提要求应有层次化,为了使读的内容更加深刻,读的范围更广,读出阶梯层次性,读的角度更多。我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内容、阅读方式设制了不同的阅读卡(如下):
低段孩子年龄小,识字量少,喜欢听看视频故事,看花花绿绿的广告、生活富有童真童趣,表现欲特强,因而主要以生活阅读识字为主,于是阅读卡分成四栏:1.我认识的字4-10个、(装入采蜜袋);2.我会写的字3个(写进采蜜本);3.我会说的词争取十个(讲台当小先生);4.我还想想认得字3个(校展示台上问一问)。
中段的学生阅读量更大,在阅读中能自主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汉字,需要强化阅读层次是篇章的段落和写作顺序。阅读卡的设计以表格为主:
我读的文章:
我会写的文中生字
我会认的文中生字(带上音节)
我认为易错、难写的字:
美词真多(不少于15个)写写吧: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按()顺序写的。段落大意分别是(1、2、3……)
高段孩子在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上加强,既要求对文章的生字、美词、段落的把控,又要求孩子能把握全文内容和思想感情,名篇还应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为此,可以设计阅读记录卡进行阅读记录。通过每周自选一篇印象深刻的文章写阅读卡,使务工孩子周围溢满了家长参与读书识字,老师的评价名篇引导,同学间的交流竞赛,处处有书香,人人谈读书。
4.以学校、班级为主阵地,家庭阅读补充,创设阅读条件。
首先,要倡导宣传——构建阅读的书香之室。在班上大造舆论,宣讲读课外书的好处,不惜赞语,甚至不惜用课上的时间开展课外的阅读,使读书的风气首先形成于课内,然后延伸到课外。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其次,班级中的书海畅游平台多渠道开发:如小书吧的建立;读书汇报会;故事演讲赛;阅读卡集锦等等。评价过程中以表扬鼓励为主,相应地点明不足之处,以利改进、提高。
总之,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它需要学校、社会、教师、家长共同关注,齐心协力。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伴孩子一起成长,让人人成功起步,应当成为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追求。
参考文献
[1]钟一彪,李娜娜.城乡外来工子女教育成本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
[2]黄其通.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与安全问题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