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的社会市场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蒸蒸日上。根据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部分初中的地理教学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初中地理教学实效不如人意。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插入德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德育,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一些思想道德素质知识传递给学生。
【关键词】 德育 初中地理教学 实践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和三观树立的关键时期,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比较注重才智的培养,却忽视了品德的教育。所以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传递,还应该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浅谈初中地理老师应该如何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一、做好言传身教,从生活中小事做起
韩愈《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用现代文来理解就是“教师,是指能够为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并能解答疑难困惑的人”。而这句话将“传道”放在了第一位,可见“传道”是为师者的首要目标。古语还有云“为业师易,为人师难”,也能看出对为师者而言,“立德树人”也是最难以实现的一个目标。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做好德育知识的传达首先自己就应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做起。这就需要我们的初中地理老师能够端正工作态度,保持工作热情,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学生,从而能够潜移默化地来影响学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显而易见的是,这样持续下去,学生不仅能够在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师的帮助之下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还能够拥有美好的人格,这其实是学生人生中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挖掘地理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初中地理教材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两部分,主要认识不同国家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初中地理教材具备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特点,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所以我们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真正掌握教材内容,从而寻找其中暗含的德育知识,在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就很自然地去传递其中的德育知识。
例如,鲁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部分,知识难度比较大,但是这是学生认识地理的第一步,在学会认识地球仪、学会地球如何运动、学会如何看地图辨方向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知道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要学会面对困难要坚持的心理品质;知道世界有多大有多美,要树立努力学习走出去看世界的远大理想;知道小组合作讨论后能破解难点,要形成团结同学友爱互助的美好品德。
再如,六年级下册是世界地理,学习世界主要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学习《印度》《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才有了我们幸福安定的生活。通过学习《日本》《欧洲西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养成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世界。最重要的是地理教材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地球的现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地球和大自然已经不能被瞎折腾了,很多非可再生资源被浪费掉就不会出现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必须要行动起来,从而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思想道德素质。
三、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完成德育的渗透教学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但是自然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土壤、水、空气污染等问题突出,从而导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随着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尊重敬畏自然的重要性。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时,也应该做到把初中地理的理论知识与地理区域的实际相结合。
例如,在讲到《水资源》一节时,涉及到水污染及其治理的问题,学生身边就会有很多的案例。我们周村当地最典型的就是“孝妇河湿地公园”建设和“文昌湖旅游度假区”水库治理。教师通过治理前后图片、视频对比观察变化,有条件的学校甚至会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勘察。通过搜集材料、现场观察和合作探究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有意识的去爱护自己身边的自然环境,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用法制观念保护身边的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真正做到把德育渗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去。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提高学生的初中地理成绩之外,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2.运用比较法来进行教学
初中的地理教材涉及到不同的区域和国家,在这不同区域和国家之间或者相同的区域的不同地区之间地理特征既有其共通之处,又有很大不同。所以在通过比较地理知识的同时,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例如,我国和印度相比而言,两国的相同点则是都是人口大国。但是印度可以用来耕地的土地的面积比我国多出很多,粮食种植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都比我国优越。但是印度的粮食总产量不到我们国家的粮食总产量的二分之一。197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但是现在已经被我国赶超。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进步,让学生的爱国之心更加炽热,为祖国感到骄傲自豪。
3.开展初中地理课外活动,保障德育进行渗透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了解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在实践中进行德育渗透。如我们学生经常参加到当地回族社区慰问老人的活动,通过向爷爷奶奶们了解回族风俗习惯,我们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学会尊重各民族习惯,树立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意识。这些是在学校内课堂教学学习理论知识是领略不到的。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比较有趣的地理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加,如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平时利用周末就近去周村古商城、蒲松龄故居、范公祠等景区进行人文地理考查,假期可去周边的齐山、鲁山等景区进行自然地理考查。并将所见所闻用视频、图片或PPT等形式记录下来,形成用地理科学的眼光看世界的心理品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的社会市场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课标提出初中地理教学必须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导相应的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所以我们的教师应该做好带头作用,从生活中小事做起;挖掘地理教材,寻找其中暗含的德育知识;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完成德育的渗透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大朋.初中地理课堂对学生德育的渗透[J].地理教育,2017,(z1) :102.
[2]王志强.让德育之花开在初中地理课堂[J].成才之路,2014,(17) :93.
[3]李亭.初中地理課堂教学也能进行德育[J].散文百家,2016,(5) :35.
[4]陈晖.浅谈如何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德育的实效性[J].魅力中国,2015,(41) :64 67.
【关键词】 德育 初中地理教学 实践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和三观树立的关键时期,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比较注重才智的培养,却忽视了品德的教育。所以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传递,还应该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浅谈初中地理老师应该如何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一、做好言传身教,从生活中小事做起
韩愈《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用现代文来理解就是“教师,是指能够为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并能解答疑难困惑的人”。而这句话将“传道”放在了第一位,可见“传道”是为师者的首要目标。古语还有云“为业师易,为人师难”,也能看出对为师者而言,“立德树人”也是最难以实现的一个目标。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做好德育知识的传达首先自己就应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做起。这就需要我们的初中地理老师能够端正工作态度,保持工作热情,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学生,从而能够潜移默化地来影响学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显而易见的是,这样持续下去,学生不仅能够在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师的帮助之下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还能够拥有美好的人格,这其实是学生人生中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挖掘地理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初中地理教材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两部分,主要认识不同国家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初中地理教材具备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特点,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所以我们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真正掌握教材内容,从而寻找其中暗含的德育知识,在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就很自然地去传递其中的德育知识。
例如,鲁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部分,知识难度比较大,但是这是学生认识地理的第一步,在学会认识地球仪、学会地球如何运动、学会如何看地图辨方向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知道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要学会面对困难要坚持的心理品质;知道世界有多大有多美,要树立努力学习走出去看世界的远大理想;知道小组合作讨论后能破解难点,要形成团结同学友爱互助的美好品德。
再如,六年级下册是世界地理,学习世界主要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学习《印度》《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才有了我们幸福安定的生活。通过学习《日本》《欧洲西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养成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世界。最重要的是地理教材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地球的现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地球和大自然已经不能被瞎折腾了,很多非可再生资源被浪费掉就不会出现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必须要行动起来,从而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思想道德素质。
三、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完成德育的渗透教学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但是自然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土壤、水、空气污染等问题突出,从而导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随着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尊重敬畏自然的重要性。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时,也应该做到把初中地理的理论知识与地理区域的实际相结合。
例如,在讲到《水资源》一节时,涉及到水污染及其治理的问题,学生身边就会有很多的案例。我们周村当地最典型的就是“孝妇河湿地公园”建设和“文昌湖旅游度假区”水库治理。教师通过治理前后图片、视频对比观察变化,有条件的学校甚至会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勘察。通过搜集材料、现场观察和合作探究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有意识的去爱护自己身边的自然环境,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用法制观念保护身边的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真正做到把德育渗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去。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提高学生的初中地理成绩之外,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2.运用比较法来进行教学
初中的地理教材涉及到不同的区域和国家,在这不同区域和国家之间或者相同的区域的不同地区之间地理特征既有其共通之处,又有很大不同。所以在通过比较地理知识的同时,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例如,我国和印度相比而言,两国的相同点则是都是人口大国。但是印度可以用来耕地的土地的面积比我国多出很多,粮食种植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都比我国优越。但是印度的粮食总产量不到我们国家的粮食总产量的二分之一。197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但是现在已经被我国赶超。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进步,让学生的爱国之心更加炽热,为祖国感到骄傲自豪。
3.开展初中地理课外活动,保障德育进行渗透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了解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在实践中进行德育渗透。如我们学生经常参加到当地回族社区慰问老人的活动,通过向爷爷奶奶们了解回族风俗习惯,我们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学会尊重各民族习惯,树立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意识。这些是在学校内课堂教学学习理论知识是领略不到的。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比较有趣的地理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加,如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平时利用周末就近去周村古商城、蒲松龄故居、范公祠等景区进行人文地理考查,假期可去周边的齐山、鲁山等景区进行自然地理考查。并将所见所闻用视频、图片或PPT等形式记录下来,形成用地理科学的眼光看世界的心理品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的社会市场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课标提出初中地理教学必须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导相应的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所以我们的教师应该做好带头作用,从生活中小事做起;挖掘地理教材,寻找其中暗含的德育知识;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完成德育的渗透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大朋.初中地理课堂对学生德育的渗透[J].地理教育,2017,(z1) :102.
[2]王志强.让德育之花开在初中地理课堂[J].成才之路,2014,(17) :93.
[3]李亭.初中地理課堂教学也能进行德育[J].散文百家,2016,(5) :35.
[4]陈晖.浅谈如何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德育的实效性[J].魅力中国,2015,(41) :64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