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收纸印八卦新闻,变成艺术珍藏;街头垃圾包装成礼品,全球网络狂销;旧T恤变成性感内裤;旧衣服拼出高级时装……资源回收经过创意改造,垃圾也能变黄金。
过期新闻化身新书
何谓“洛阳纸贵”?制作弯弯涂鸦系列一炮走红的台湾自转星球出版社,近日上市的新书《365G》对此有了新的诠释:废纸最贵。原拟首次印刷印5000本,却因“垃圾废纸”回收不易,恐怕只能印制不到一半的数量。
限量书势必造成抢购风潮,出版商黄俊隆表示:“资源回收来的纸张皆已印刷过,必需经过处理;因此,得先印上两层白墨,将原本的图片文字几乎盖掉后,再印上新书的文字内容。每页书都能隐约可见纸张白墨下面原本印的图片或文字。”读者看此书,除了享受类似“全民大闷锅”的嘲讽乐趣,无聊的话,还可以窥探研究每页纸被覆盖的底下,原本印了什么东西。
资源回收不但变成了一种艺术设计,更以每日社会议题为内容主轴,让2006年的新闻垃圾再生,堪称两种“垃圾”的极致结合。“常有人批评报纸过度腥膻八卦,若真如此,这些新闻内容跟每天几百万份的报纸垃圾纸张似乎没两样?于是我们便兴起以报纸新闻为题,经过加注评论后,读者可以换个角度看垃圾新闻。”
对黄俊隆而言,以“资源回收”配合八卦新闻,再结合设计、出版专业技术,最终创造出一种接近行动艺术的书籍,《365G》不单单只是一本书而已。
纽约垃圾网上竞标
看到街上的垃圾,你会想起什么?是想骂某人没有公德心,乱丢垃圾成性?还是视而不见,习惯成自然?纽约一位名叫Justin Gignac的21岁年轻人,不但从垃圾里面找到黄金,还因此获得一分绝佳的工作机会。 “纽约垃圾”(nycgarbage.com)这个网站,每天都有几个新的纽约垃圾上架,都由Justin Gignac亲自在纽约街头挑选具有“纽约性格”的垃圾,例如编号第163号的纽约垃圾包,里面就包含了海尼根标签、烟头、万宝路香烟包装、健怡可乐铝罐等,加上Justin Gignac自行设计的外包装,上面除了限量编号和亲笔签名外,还有“制造日期”标明是他本人于某年某月某日上街捡拾的。
这样的一个独特的产品,要价10元美金,要是里面包含了时间性的垃圾,例如时代广场跨年满天飞舞的纸片,价钱还会往上飙高。据说从2004年上线到目前为止,已经卖出了超过500盒以上,为Justin Gignac赚进一小笔财富。
这个纽约垃圾的构想,一开始是Justin Gignac想要挑战自己,希望自己能够设计出就算里面是垃圾也卖得出去的包装,于是事情就这么开始了。经过CNN、NBC、CBS等各大媒体报道这件奇人异事之后,卖得更是呱呱叫,还引起了某大广告公司的注意,将原本只是在MTV台实习的Justin Gignac延揽进公司,希望让这个连垃圾都能卖的年轻人来大展身手。垃圾不仅可以变黄金,还可以帮你找到好出路。
二手T恤制成泳裤
游泳的时候,如果泳裤上面印上闪亮的KISS合唱团鬼脸或是麦丹娜的名号,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光景?由PhilipHeckman设计的Low Tee泳裤,就是融合了普普风格和流行文化,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图案和字样,手工打造成泳裤上头的花样,创造出独特的泳裤新流行。
事实上,这些五颜六色的泳裤都是用二手的T恤重新裁切排版缝制,再与专业的莱卡布制作成具有排水线的三角泳裤,Philip Heckman得依据T恤上的图样大小,来决定它们在泳裤上的呈现方式,以及可制成的泳裤尺寸。
Philip Heckman本来住在迈阿密,后来移居到纽约,在百老汇与电视电影跨界合作的幕后工作,于是想当然地将成长历程和工作经验做联结,就创造出亮眼销售的泳裤品牌Low Tee。
用每一件泳裤都是手工打造和独一无二的诉求,立即引起消费者的共鸣,让超过十几个国家的男人都愿意到这个网站来下订单,甚至要求Philip Heckman为他们量身定做。
相较于竞争激烈的二手衣红海市场,LowTee能够杀出重围的重要原因,无非是赋予旧产品新的生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故事可以告诉消费者,戏法人人会变,就看老把戏怎样玩出新花样。
旧衣拼出高级时装
有人可以将8双旧毛袜用一把剪刀和针线,改造成一件具可穿性的毛衣,让毛袜在脚踝弯曲部位,恰恰好就落在胸部隆起的地方,肩部还留着一个不服帖的小丘,呈现立体剪裁的效果。这是比利时名服装设计师Martin Margiela的再生艺术,展现他扎实的解构、建构功力。
这位低调到不行的设计师,1979年毕业于安特卫普艺术学院,曾担任Jean Paul Gaultier的助手,于1988年创立自己的品牌,并于1997~2003年担任Hermes的创意总监。
Margiela的设计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解构与重组是他最擅长的技巧,他有一个旧衣部门,专门在世界各地的跳蚤市场收集旧衣服或布料,带回巴黎后拆开重组,Margiela以自己直觉的眼光挑选出具有潜力的样式,以突破传统的剪裁缝制手法,重新拼组出极简又不失美感的独特时装。 Margiela很喜欢Re(再)这个词,再生、再造可以说是他创作的信念与态度。再制完成的作品上,他也会在衣服标签上标明这件衣服原本的年份和发现处,如同让消费者也上了一堂时装历史课。
2007年春夏,Margiela把上个世纪80年代的柏林青年拉练骑士的皮夹克,改造成60年代的正式晚装外套,将油画海报变成纸裙,甚至将行李箱拆解重组成外套,这位正统学院派系出身、从未在伸展台上现身谢幕的怪人,总是能将旧对象赋予新生命,没有华美装饰,每件作品却充满能量与巧思的力道。
卖老杂志赚30倍
从一个高二中辍生到现在成为日本知名作家、书评者、杂志总编辑等多重身份,松浦弥太郎凭着“找东西”的嗜好,在旧书堆里挖掘宝藏,从经营路边书摊、移动书车到店面书店,他玩出自己的一套生活模式与事业。
当年不满20岁的松浦,凭着年少轻狂的勇气与憧憬,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带着打零工的积蓄,只身一人去美国,因为当时曾买了一些刊登珍贵照片的书,他看腻了便随手在路边卖掉,也算接济自己的生活费,因而有了后来的“m&co.”路边书摊。
到美国晃荡了数趟,最后身无分文回到日本的松浦,还曾一度落难在公园里喝水充饥,他回想起当时的困境,“我观察到身边有不少东西,像是日常用品、衣服等等,很快就想到‘把这些卖掉就好啦’。这些都是我在美国买的杂志和二手衣,果然很快就卖光。”逆境求生存,让松浦有了深刻的二手货哲学:“不管有多么讲究或是多么珍惜的东西,肚子饿了,就变得跟垃圾一样。因为这样想,所以就看开了。”
在一堆别人弃之不顾的旧货中,必须找出再生价值的物品,即便是平常人眼中无用的广告页,松浦也能化腐朽为神奇,他在原宿街头铺帆布摆地摊,卖起了广告纸,“我在美国用5元美金买回1954、1955和1956年的《LIFE》杂志,因为那3年,美国景气非常好,一本杂志大概有30页广告,我用美工刀割下来之后,埝上厚纸再套上塑胶袋,一张卖500日元。当时,在日本的进口杂货店,《LIFE》一本卖2000日元,但在美国买,一本含运费约1000日元。而我借着30页的广告,可以卖到1.5万元日元。”
“一流的东西得到好评价是理所当然的,但没有人知道的二流东西,或是没有收录在教科书里的东西也有很棒的。”凭着这样的信念,松浦弥太郎总是能在垃圾堆里发现黄金矿,现在他在日本开了两家二手书店,“我期望从一家小店诞生某种东西,就像庞克文化从一家小店诞生,希望我的书店经过10年也依旧在人们心中留下影响,会赞叹‘以前有过这么一家店喔’,这样就够了”。
(责任编辑/王克峰)
过期新闻化身新书
何谓“洛阳纸贵”?制作弯弯涂鸦系列一炮走红的台湾自转星球出版社,近日上市的新书《365G》对此有了新的诠释:废纸最贵。原拟首次印刷印5000本,却因“垃圾废纸”回收不易,恐怕只能印制不到一半的数量。
限量书势必造成抢购风潮,出版商黄俊隆表示:“资源回收来的纸张皆已印刷过,必需经过处理;因此,得先印上两层白墨,将原本的图片文字几乎盖掉后,再印上新书的文字内容。每页书都能隐约可见纸张白墨下面原本印的图片或文字。”读者看此书,除了享受类似“全民大闷锅”的嘲讽乐趣,无聊的话,还可以窥探研究每页纸被覆盖的底下,原本印了什么东西。
资源回收不但变成了一种艺术设计,更以每日社会议题为内容主轴,让2006年的新闻垃圾再生,堪称两种“垃圾”的极致结合。“常有人批评报纸过度腥膻八卦,若真如此,这些新闻内容跟每天几百万份的报纸垃圾纸张似乎没两样?于是我们便兴起以报纸新闻为题,经过加注评论后,读者可以换个角度看垃圾新闻。”
对黄俊隆而言,以“资源回收”配合八卦新闻,再结合设计、出版专业技术,最终创造出一种接近行动艺术的书籍,《365G》不单单只是一本书而已。
纽约垃圾网上竞标
看到街上的垃圾,你会想起什么?是想骂某人没有公德心,乱丢垃圾成性?还是视而不见,习惯成自然?纽约一位名叫Justin Gignac的21岁年轻人,不但从垃圾里面找到黄金,还因此获得一分绝佳的工作机会。 “纽约垃圾”(nycgarbage.com)这个网站,每天都有几个新的纽约垃圾上架,都由Justin Gignac亲自在纽约街头挑选具有“纽约性格”的垃圾,例如编号第163号的纽约垃圾包,里面就包含了海尼根标签、烟头、万宝路香烟包装、健怡可乐铝罐等,加上Justin Gignac自行设计的外包装,上面除了限量编号和亲笔签名外,还有“制造日期”标明是他本人于某年某月某日上街捡拾的。
这样的一个独特的产品,要价10元美金,要是里面包含了时间性的垃圾,例如时代广场跨年满天飞舞的纸片,价钱还会往上飙高。据说从2004年上线到目前为止,已经卖出了超过500盒以上,为Justin Gignac赚进一小笔财富。
这个纽约垃圾的构想,一开始是Justin Gignac想要挑战自己,希望自己能够设计出就算里面是垃圾也卖得出去的包装,于是事情就这么开始了。经过CNN、NBC、CBS等各大媒体报道这件奇人异事之后,卖得更是呱呱叫,还引起了某大广告公司的注意,将原本只是在MTV台实习的Justin Gignac延揽进公司,希望让这个连垃圾都能卖的年轻人来大展身手。垃圾不仅可以变黄金,还可以帮你找到好出路。
二手T恤制成泳裤
游泳的时候,如果泳裤上面印上闪亮的KISS合唱团鬼脸或是麦丹娜的名号,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光景?由PhilipHeckman设计的Low Tee泳裤,就是融合了普普风格和流行文化,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图案和字样,手工打造成泳裤上头的花样,创造出独特的泳裤新流行。
事实上,这些五颜六色的泳裤都是用二手的T恤重新裁切排版缝制,再与专业的莱卡布制作成具有排水线的三角泳裤,Philip Heckman得依据T恤上的图样大小,来决定它们在泳裤上的呈现方式,以及可制成的泳裤尺寸。
Philip Heckman本来住在迈阿密,后来移居到纽约,在百老汇与电视电影跨界合作的幕后工作,于是想当然地将成长历程和工作经验做联结,就创造出亮眼销售的泳裤品牌Low Tee。
用每一件泳裤都是手工打造和独一无二的诉求,立即引起消费者的共鸣,让超过十几个国家的男人都愿意到这个网站来下订单,甚至要求Philip Heckman为他们量身定做。
相较于竞争激烈的二手衣红海市场,LowTee能够杀出重围的重要原因,无非是赋予旧产品新的生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故事可以告诉消费者,戏法人人会变,就看老把戏怎样玩出新花样。
旧衣拼出高级时装
有人可以将8双旧毛袜用一把剪刀和针线,改造成一件具可穿性的毛衣,让毛袜在脚踝弯曲部位,恰恰好就落在胸部隆起的地方,肩部还留着一个不服帖的小丘,呈现立体剪裁的效果。这是比利时名服装设计师Martin Margiela的再生艺术,展现他扎实的解构、建构功力。
这位低调到不行的设计师,1979年毕业于安特卫普艺术学院,曾担任Jean Paul Gaultier的助手,于1988年创立自己的品牌,并于1997~2003年担任Hermes的创意总监。
Margiela的设计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解构与重组是他最擅长的技巧,他有一个旧衣部门,专门在世界各地的跳蚤市场收集旧衣服或布料,带回巴黎后拆开重组,Margiela以自己直觉的眼光挑选出具有潜力的样式,以突破传统的剪裁缝制手法,重新拼组出极简又不失美感的独特时装。 Margiela很喜欢Re(再)这个词,再生、再造可以说是他创作的信念与态度。再制完成的作品上,他也会在衣服标签上标明这件衣服原本的年份和发现处,如同让消费者也上了一堂时装历史课。
2007年春夏,Margiela把上个世纪80年代的柏林青年拉练骑士的皮夹克,改造成60年代的正式晚装外套,将油画海报变成纸裙,甚至将行李箱拆解重组成外套,这位正统学院派系出身、从未在伸展台上现身谢幕的怪人,总是能将旧对象赋予新生命,没有华美装饰,每件作品却充满能量与巧思的力道。
卖老杂志赚30倍
从一个高二中辍生到现在成为日本知名作家、书评者、杂志总编辑等多重身份,松浦弥太郎凭着“找东西”的嗜好,在旧书堆里挖掘宝藏,从经营路边书摊、移动书车到店面书店,他玩出自己的一套生活模式与事业。
当年不满20岁的松浦,凭着年少轻狂的勇气与憧憬,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带着打零工的积蓄,只身一人去美国,因为当时曾买了一些刊登珍贵照片的书,他看腻了便随手在路边卖掉,也算接济自己的生活费,因而有了后来的“m&co.”路边书摊。
到美国晃荡了数趟,最后身无分文回到日本的松浦,还曾一度落难在公园里喝水充饥,他回想起当时的困境,“我观察到身边有不少东西,像是日常用品、衣服等等,很快就想到‘把这些卖掉就好啦’。这些都是我在美国买的杂志和二手衣,果然很快就卖光。”逆境求生存,让松浦有了深刻的二手货哲学:“不管有多么讲究或是多么珍惜的东西,肚子饿了,就变得跟垃圾一样。因为这样想,所以就看开了。”
在一堆别人弃之不顾的旧货中,必须找出再生价值的物品,即便是平常人眼中无用的广告页,松浦也能化腐朽为神奇,他在原宿街头铺帆布摆地摊,卖起了广告纸,“我在美国用5元美金买回1954、1955和1956年的《LIFE》杂志,因为那3年,美国景气非常好,一本杂志大概有30页广告,我用美工刀割下来之后,埝上厚纸再套上塑胶袋,一张卖500日元。当时,在日本的进口杂货店,《LIFE》一本卖2000日元,但在美国买,一本含运费约1000日元。而我借着30页的广告,可以卖到1.5万元日元。”
“一流的东西得到好评价是理所当然的,但没有人知道的二流东西,或是没有收录在教科书里的东西也有很棒的。”凭着这样的信念,松浦弥太郎总是能在垃圾堆里发现黄金矿,现在他在日本开了两家二手书店,“我期望从一家小店诞生某种东西,就像庞克文化从一家小店诞生,希望我的书店经过10年也依旧在人们心中留下影响,会赞叹‘以前有过这么一家店喔’,这样就够了”。
(责任编辑/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