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低温液氮冷却下淬硬钢高速车削过程中切屑形成及刀具磨损机理尚缺乏相关研究的问题,开展了液氮冷却下的淬硬钢高速切削研究,并与干切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切削力、切削温度、切屑特征以及刀具磨损特征,讨论了冷却润滑、切屑形成及刀具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与干切相比,各组实验中低温液氮冷却切削的切削温度降低了6.9%~9.9%,因材料硬化使得切削力增大了10.1%~12.8%;低温液氮冷却下,切屑锯齿化程度相比干切明显增大,这与第一变形区应力应变更大、切屑形成存在从热塑性剪切失稳到周期性脆性断裂的过渡有关;低温液氮对切削
【机 构】
: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州,51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低温液氮冷却下淬硬钢高速车削过程中切屑形成及刀具磨损机理尚缺乏相关研究的问题,开展了液氮冷却下的淬硬钢高速切削研究,并与干切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切削力、切削温度、切屑特征以及刀具磨损特征,讨论了冷却润滑、切屑形成及刀具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与干切相比,各组实验中低温液氮冷却切削的切削温度降低了6.9%~9.9%,因材料硬化使得切削力增大了10.1%~12.8%;低温液氮冷却下,切屑锯齿化程度相比干切明显增大,这与第一变形区应力应变更大、切屑形成存在从热塑性剪切失稳到周期性脆性断裂的过渡有关;低温液氮对切削界面的润滑降低了切削热,液氮强射流吹离了高热切屑,强传热换热能力可迅速置换切削区热量;与干切相比,低温液氮明显减小了黏结磨损,通过冷却增强刀体减缓了刀具微剥落,刀具寿命延长了28.6%~47.1%;低温液氮冷却下,黏结不再是主要磨损机理之一,磨粒磨损、冲击磨损为主要磨损机理,后刀面片状剥落和微崩刃为主要刀具破损形式.
其他文献
建筑方案实施时,需早期介入并解决方案对本专业影响较大的问题;若待条件限定后,方案问题在施工图阶段时已无法解决.本文对某学术交流中心项目排水方案设计进行介绍,在建筑方案对本专业有限定条件下,提出施工图阶段排水设计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为了评价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GRS)的高温抗变形能力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选取SBS改性沥青、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及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进行原样及热氧老化20h(TFOT5h+PAV20h)、40h(TFOT5h+PAV40h)和60h(TFOT5h+PAV60h)的多应力重复蠕变试验(MSCR).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对应相同蠕变加载应力状态下,GRS改性沥青的Jnr最小,SBS改性沥青的Jnr最大.GRS改性沥青有更好的高温抗变形能力,PAV老化60h后,GRS改性沥青的R3.2kPa最大,Jn
通过对超薄浮法玻璃挫伤缺陷的持续跟踪,探究缺陷发生位置、环境及成因,总结两类三种挫伤现象,阐述挫伤产生机理.通过微区化学成分测试分析来验证挫伤来源,采用扫描电镜对微区岩相形貌进行研究,提出改善缺陷的应急措施和预防方法.
以杭富城际铁路盾构下穿既有快速路基坑为研究背景,利用PLAXIS 3D对地面车辆动荷载及盾构施工下穿既有快速路基坑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对既有快速路基坑力学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车辆动荷载和盾构施工对既有基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周围土体的扰动上,盾构施工主要影响基坑底板,使基坑底部隆起变形,车辆荷载主要影响基坑上部,车辆荷载影响深度在6m范围内.
嘉鱼长江公路大桥钢混结合段是混合梁斜拉桥连接钢梁和混凝土梁的过渡段,是混合梁斜拉桥主梁设计中的关键部位.嘉鱼大桥施工中应用高性能RPC灌注材料并提出相关配合比设计及技术要求,实现了钢混结合段钢梁与混凝土梁之间各种内力的可靠传递,避免了主梁刚度和强度的突变,保证了结合段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耐久性能.
针对陕西某花岗岩机制砂石骨料生产线,综合考虑料源特性、产品种类及级配要求等因素,提出“可调节除土流程-多级破碎筛分-全产品整形再筛分-湿式洗砂”的干湿结合技术方案,通过优化设备选型及配置方案,提高了作业效率与产品质量,为绿色低碳砂石骨料生产提供借鉴.
由于体量大、人员多、工期长等特点,水利工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鉴于此,本文提出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安全评价并搭建安全管理系统,以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性,促进水利工程健康发展.
部分运营公路隧道的底鼓处治对交通干扰较大.为了实现不中断或少中断交通,通过对运营隧道隧底缺陷与病害类型的归纳分析,总结可减少交通干扰的运营公路隧道底鼓快速整治技术体系,并提出预制装配式仰拱及填充层拆换技术思路.
以某高速铁路选线DK38+710~DK39+709段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项目为背景,探讨水泥土挤密桩的施工要点.结果表明,水泥土挤密桩对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能力有显著作用.
为了研究钛钢复合板材的力学性能,对TA2+Q235B复合板材进行拉伸剪切试验.基于复合比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得到钛钢复合板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钛钢复合板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复合比的大小有关.随着拉伸强度的加大,复合比增大,屈服阶段逐渐消失,弹性模量减小,但钢材的抗拉强度变化并不明显.本文基于钛钢复合板的抗拉力学试验与有限元数据模拟,提出了钛钢复合板材的力学指标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