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根基,同时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创新社会治理,能够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对全面推进平安沙坪坝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石井坡街道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
石井坡街道地处沙坪坝区东北城乡结合部,居民绝大多数为原重庆特殊钢集团公司职工及其家属,是一个典型的单位型街道。辖区具有六大特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市政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破产带来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安全稳定压力巨大、各类特殊群体量大集中、居民生活艰辛困难。辖区呈现“七多”现象:低保贫困人员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大病残疾人员多、两劳吸毒人员多、中年失独人员多、退休老人多、危房地灾多。
基于这种特殊复杂的街情,并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街道确立了“一个理念、一条主线、两个提高、三个抓手、四个重点”的工作思路。一条理念即将“服务群众是街道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工作理念。一条主线即将“多做打基础的事、多做暖人心的事、多做服务性的事”作为工作主线。两个提高即“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三个抓手即“社区建设、基层党建、城市管理”。四个重点即将“创收增长、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安全稳定”作为工作重点。具体来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努力做好民生服务。石井坡街道所辖各社区坚持每周三召开民情分析会,全面收集解决老百姓提出的各类民生诉求,做到居民反映的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推行街道自己摸索总结的“三遍一跟”工作法,做好“三个引导”,进一步加强对本辖区居民的就业服务。推行街道自己摸索总结的“三四五”模式对流动人口进行服务管理,坚持“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市民化待遇”的宗旨,改称外来流动人口为“新邻居”,开展巷内无生人活动,实现了在服务中搞好管理,在管理中提供更好的服务,逐步消除流动人口管理中的“死角”和“空挡”,形成社区“新老居民不陌生、你我都是城市人”的和谐氛围。
(二)努力做好党建服务。街道将辖区划分为32个党建网格,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服务落实到网格上,实现“全覆盖”服务。充分发挥群工系统功能,目前已办结群众各种诉求服务662件,实现“及时”服务。为辖区460名“无职党员”设定了12类岗位,30名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进行定点联系,实现“全方位”服务。650名“红岩党员”志愿者,组团式参与各类志愿活动,实现“专业化”服务。为辖区1074名老党员、7名老干部、22名孤寡老人、18个专业户、4个信访户、81个重点贫困户建立联系帮扶机制,定期走访,实现“零距离”服务。
(三)努力做好自治服务。组织社区居民报名竞聘“居委会主任助理”岗位,开展“社区今天我当家”居民自治活动,目前近100名居民参与该活动,协助社区为居民进行服务。以楼栋为单位成立“互助之家”管委会,依靠和发挥居民自己的积极性,把社区管理模式变为楼栋居民自治管理模式,实现了“进出同楼道,共建和谐门”的良好氛围。街道和社区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居民听证会,向辖区居民和社会单位及时通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中来,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居民自治的新举措已成为社区实行民主管理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和居民自我服务的“多赢”载体,营造了共驻共建文明和谐社区的浓厚氛围。
(四)努力做好特色服务。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街道在各个社区设立专门的工作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特色服务。如和平山社区的“666”服务模式,大河沟社区的“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建设坡社区的“三步法”服务模式,前进坡社区“三心”理念服务群众,中心湾社区的“帮一把”和“1234”服务模式,光荣坡社区组建“红袖章”队伍为居民服务,团结坝社区建立“三个平台”、实施“三全方式”、实现“三个百分之百”的服务理念,老双碑社区开展的“三个一”服务活动,远祖桥社区的“三清二访一服务”和“十声十点”服务理念等。这些特色服务,更好地满足了老百姓对服务的个性化需求。
石井坡街道的“11234”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子,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辖区群众的肯定,街道先后荣获了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国家级文化先进示范社区、国家级安全社区、重庆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重庆市和谐示范社区等荣誉。
二、当前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三大瓶颈
(一)治理理念认识存在偏差
社会治理是当代民主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它更多地强调要发挥多主体的作用,更多地鼓励参与者自主表达、协商对话,并达成共识,从而形成符合整体利益的公共政策。社会治理需要的是“与民做主”和“让民做主”。而当前的社会治理过程中,一些镇街更熟悉的是从自身主观意愿出发去管控社会,想当然地自上而下“为民做主”、“替民做主”,“社会治理”变味成了“治理社会”。
(二)治理主体仍然较为单一
社会治理更多的是需要在多元行为主体之间形成密切、平等的网络关系,这一治理过程是多主体之间的合作过程,原先由政府承担的责任正越来越多地由各种社会组织、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团体来承担。而在当前的社会治理过程中,不少镇街更熟悉的是政府可以而且必须凌驾于社会之上,习惯于包揽一切大大小小的社会事务,习惯于对社会进行命令和控制,习惯于扮演“全能型选手”、“万能型政府”。
(三)治理方式方法趋于简单
社会治理提出在运用政府的权力和权威之外,还可以运用市场的、法律的、文化的、习俗的等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更多地引导和更少的管制,要向基层放权、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要求市场力量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重要的重要,要求社会组织及公民社会更多地承担社会治理的责任,政府不必事必亲躬,可以从“花钱养人办事”转变为“花钱请人办事”。而当前的社会治理过程中,相当数量镇街更熟悉的是主要依靠政府的权力和权威,依靠发号施令来实现目的。 三、推进沙坪坝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四点建议
(一)在理念上把社会治理作为科学,讲究辩证法
在理念上把社会治理作为一门科学,讲究辩证法,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就政府自身来说,就是要转变治理观念,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树立“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观念,力避社会治理成为治理社会,力避“一管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又管”的现象。就社会组织来说,政府要逐步培育和完善社会组织,使之具有相对独立性,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用法律和道德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提高其自治和自律能力。就辖区公众来说,政府可通过“社区代理主任”等多种形式将广大居民充分吸进社区“管理层”中,大力培养居民“主人翁”意识,建立互帮互助、共管共治的协同自治模式,不仅做到社区无“生人”,增进邻里情,而且高度树立“主人翁”责任意识,实现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治理。
(二)在主体上注重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参与石井坡街道社会治理创新探索的既有作为沙坪坝区政府的派出机构石井坡街道,也有司法、民政等这类传统的核心治理主体,也有诸如关爱失独家庭的“星缘小组”、开设“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东华医院、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志愿者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居民等力量的重要参与。社会治理强调合法权力来源的多样性,除了政府之外,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等也同样是治理合法权力的来源。社会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任何一个单一主体都不能垄断规范和管理的实践过程。只有多元主体群策群力,社会治理成效才会显著。
(三)在方法上坚持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
坚持系统治理,就是要实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就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紧紧围绕辖区居民关心、关注的问题,常态化开展“以案说法”、“警民恳谈会”、“庭审进社区”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用典型案例引导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让不法之徒更具“震慑感”,让广大群众更有“安全感”。坚持综合治理,就是要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就是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四)在工作重心上多关注特殊、困难、复杂群体
石井坡街道在其社会治理创新中给予了特殊、困难、复杂群体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对失独家庭、对吸毒人员、对社区矫正人员、对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困难、复杂群体的悉心帮扶较好地满足了这些群体的个性化、特殊需求,这种一改以往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千人一面”的做法正是3.0时代政府的一个表现。3.0时代的政府不仅注重辖区公众的需求,而且会尽自身最大可能为辖区公众提供更加具有个性化、精准化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当前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就要在工作重心上多关注特殊、困难、复杂群体。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 波
一、石井坡街道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
石井坡街道地处沙坪坝区东北城乡结合部,居民绝大多数为原重庆特殊钢集团公司职工及其家属,是一个典型的单位型街道。辖区具有六大特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市政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破产带来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安全稳定压力巨大、各类特殊群体量大集中、居民生活艰辛困难。辖区呈现“七多”现象:低保贫困人员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大病残疾人员多、两劳吸毒人员多、中年失独人员多、退休老人多、危房地灾多。
基于这种特殊复杂的街情,并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街道确立了“一个理念、一条主线、两个提高、三个抓手、四个重点”的工作思路。一条理念即将“服务群众是街道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工作理念。一条主线即将“多做打基础的事、多做暖人心的事、多做服务性的事”作为工作主线。两个提高即“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三个抓手即“社区建设、基层党建、城市管理”。四个重点即将“创收增长、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安全稳定”作为工作重点。具体来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努力做好民生服务。石井坡街道所辖各社区坚持每周三召开民情分析会,全面收集解决老百姓提出的各类民生诉求,做到居民反映的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推行街道自己摸索总结的“三遍一跟”工作法,做好“三个引导”,进一步加强对本辖区居民的就业服务。推行街道自己摸索总结的“三四五”模式对流动人口进行服务管理,坚持“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市民化待遇”的宗旨,改称外来流动人口为“新邻居”,开展巷内无生人活动,实现了在服务中搞好管理,在管理中提供更好的服务,逐步消除流动人口管理中的“死角”和“空挡”,形成社区“新老居民不陌生、你我都是城市人”的和谐氛围。
(二)努力做好党建服务。街道将辖区划分为32个党建网格,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服务落实到网格上,实现“全覆盖”服务。充分发挥群工系统功能,目前已办结群众各种诉求服务662件,实现“及时”服务。为辖区460名“无职党员”设定了12类岗位,30名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进行定点联系,实现“全方位”服务。650名“红岩党员”志愿者,组团式参与各类志愿活动,实现“专业化”服务。为辖区1074名老党员、7名老干部、22名孤寡老人、18个专业户、4个信访户、81个重点贫困户建立联系帮扶机制,定期走访,实现“零距离”服务。
(三)努力做好自治服务。组织社区居民报名竞聘“居委会主任助理”岗位,开展“社区今天我当家”居民自治活动,目前近100名居民参与该活动,协助社区为居民进行服务。以楼栋为单位成立“互助之家”管委会,依靠和发挥居民自己的积极性,把社区管理模式变为楼栋居民自治管理模式,实现了“进出同楼道,共建和谐门”的良好氛围。街道和社区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居民听证会,向辖区居民和社会单位及时通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中来,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居民自治的新举措已成为社区实行民主管理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和居民自我服务的“多赢”载体,营造了共驻共建文明和谐社区的浓厚氛围。
(四)努力做好特色服务。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街道在各个社区设立专门的工作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特色服务。如和平山社区的“666”服务模式,大河沟社区的“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建设坡社区的“三步法”服务模式,前进坡社区“三心”理念服务群众,中心湾社区的“帮一把”和“1234”服务模式,光荣坡社区组建“红袖章”队伍为居民服务,团结坝社区建立“三个平台”、实施“三全方式”、实现“三个百分之百”的服务理念,老双碑社区开展的“三个一”服务活动,远祖桥社区的“三清二访一服务”和“十声十点”服务理念等。这些特色服务,更好地满足了老百姓对服务的个性化需求。
石井坡街道的“11234”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子,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辖区群众的肯定,街道先后荣获了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国家级文化先进示范社区、国家级安全社区、重庆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重庆市和谐示范社区等荣誉。
二、当前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三大瓶颈
(一)治理理念认识存在偏差
社会治理是当代民主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它更多地强调要发挥多主体的作用,更多地鼓励参与者自主表达、协商对话,并达成共识,从而形成符合整体利益的公共政策。社会治理需要的是“与民做主”和“让民做主”。而当前的社会治理过程中,一些镇街更熟悉的是从自身主观意愿出发去管控社会,想当然地自上而下“为民做主”、“替民做主”,“社会治理”变味成了“治理社会”。
(二)治理主体仍然较为单一
社会治理更多的是需要在多元行为主体之间形成密切、平等的网络关系,这一治理过程是多主体之间的合作过程,原先由政府承担的责任正越来越多地由各种社会组织、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团体来承担。而在当前的社会治理过程中,不少镇街更熟悉的是政府可以而且必须凌驾于社会之上,习惯于包揽一切大大小小的社会事务,习惯于对社会进行命令和控制,习惯于扮演“全能型选手”、“万能型政府”。
(三)治理方式方法趋于简单
社会治理提出在运用政府的权力和权威之外,还可以运用市场的、法律的、文化的、习俗的等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更多地引导和更少的管制,要向基层放权、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要求市场力量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重要的重要,要求社会组织及公民社会更多地承担社会治理的责任,政府不必事必亲躬,可以从“花钱养人办事”转变为“花钱请人办事”。而当前的社会治理过程中,相当数量镇街更熟悉的是主要依靠政府的权力和权威,依靠发号施令来实现目的。 三、推进沙坪坝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四点建议
(一)在理念上把社会治理作为科学,讲究辩证法
在理念上把社会治理作为一门科学,讲究辩证法,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就政府自身来说,就是要转变治理观念,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树立“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观念,力避社会治理成为治理社会,力避“一管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又管”的现象。就社会组织来说,政府要逐步培育和完善社会组织,使之具有相对独立性,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用法律和道德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提高其自治和自律能力。就辖区公众来说,政府可通过“社区代理主任”等多种形式将广大居民充分吸进社区“管理层”中,大力培养居民“主人翁”意识,建立互帮互助、共管共治的协同自治模式,不仅做到社区无“生人”,增进邻里情,而且高度树立“主人翁”责任意识,实现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治理。
(二)在主体上注重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参与石井坡街道社会治理创新探索的既有作为沙坪坝区政府的派出机构石井坡街道,也有司法、民政等这类传统的核心治理主体,也有诸如关爱失独家庭的“星缘小组”、开设“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东华医院、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志愿者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居民等力量的重要参与。社会治理强调合法权力来源的多样性,除了政府之外,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等也同样是治理合法权力的来源。社会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任何一个单一主体都不能垄断规范和管理的实践过程。只有多元主体群策群力,社会治理成效才会显著。
(三)在方法上坚持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
坚持系统治理,就是要实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就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紧紧围绕辖区居民关心、关注的问题,常态化开展“以案说法”、“警民恳谈会”、“庭审进社区”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用典型案例引导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让不法之徒更具“震慑感”,让广大群众更有“安全感”。坚持综合治理,就是要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就是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四)在工作重心上多关注特殊、困难、复杂群体
石井坡街道在其社会治理创新中给予了特殊、困难、复杂群体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对失独家庭、对吸毒人员、对社区矫正人员、对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困难、复杂群体的悉心帮扶较好地满足了这些群体的个性化、特殊需求,这种一改以往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千人一面”的做法正是3.0时代政府的一个表现。3.0时代的政府不仅注重辖区公众的需求,而且会尽自身最大可能为辖区公众提供更加具有个性化、精准化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当前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就要在工作重心上多关注特殊、困难、复杂群体。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