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实现多固废协同利用、降低充填成本,在矿渣基全粒级细尾砂胶结充填料基础上,以流动性和抗压强度为表征,利用热闷钢渣磁选尾渣(钢尾渣)替代部分矿渣作为胶凝材料,脱硫灰和水泥熟料替代部分专用添加剂作为外加剂,采用正交试验探寻掺量规律,优化固体填充料配比,开发钢尾渣-矿渣基软性矿山充填料,并研究了外加剂与胶材比、灰砂比等因素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矿渣基准组、钢尾渣-矿渣基准组(B1)、强度最优外加剂组分钢尾渣-矿渣组(B7)等3组充填料的微观形貌及XRD图谱以探究其水化机理.结果 表明,钢尾渣替代矿渣量增加、外加剂与
【机 构】
: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安徽马鞍山243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多固废协同利用、降低充填成本,在矿渣基全粒级细尾砂胶结充填料基础上,以流动性和抗压强度为表征,利用热闷钢渣磁选尾渣(钢尾渣)替代部分矿渣作为胶凝材料,脱硫灰和水泥熟料替代部分专用添加剂作为外加剂,采用正交试验探寻掺量规律,优化固体填充料配比,开发钢尾渣-矿渣基软性矿山充填料,并研究了外加剂与胶材比、灰砂比等因素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矿渣基准组、钢尾渣-矿渣基准组(B1)、强度最优外加剂组分钢尾渣-矿渣组(B7)等3组充填料的微观形貌及XRD图谱以探究其水化机理.结果 表明,钢尾渣替代矿渣量增加、外加剂与胶材比减小,充填料浆流动性改善,但充填体抗压强度下降.强度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钢尾渣掺量大小决定强度低高,脱硫灰掺量宜高于水泥熟料.进一步调整外加剂组分配比,在灰砂比为1∶6、钢尾渣替代矿渣为20%条件下,找出B7组外加剂组分为脱硫灰、水泥熟料分别替代30%、20%专用添加剂,B7组料浆扩展度为143 mm,充填体形貌为富铁绿泥石胶结假方体钙硅灰石,28 d抗压强度达2.13 MPa,较基准组低0.19 MPa,较B1提高0.26 MPa.该替代方案满足现场充填C2级强度的要求,改善流动性并显著降低了充填成本.优化的外加剂组分配比在灰砂比为1∶4条件下同样具有强度优化作用,但较灰砂比为1∶6条件下低.
其他文献
为了掌握高Al2O3条件下(w(Al2O3)为15%以上)高炉渣系的熔化特性,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分析了不同w(MgO)/w(Al2O3)、碱度(R)以及w(Al2O3)对高铝高炉渣的熔化温度及熔化热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炉渣熔化开始温度为1248~1291℃、熔化结束温度为1432~1485℃、熔化热为137~211J/g;当w(Al2O3) =15%、高w(MgO)/w(Al2O3)时,发生了共晶逆反应,导致高炉炉渣熔化开始温度逐渐降低,但由于高炉炉渣的液相线温度基本未变,所以炉渣熔化结束温度基本未发生
冶炼Q345D钢时由于夹杂物导致的探伤不合格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去除和控制钢中非金属夹杂物,通过工业试验研究了“LF精炼→RH真空精炼→钙处理→软吹→连铸”工艺中的夹杂物生成及演变规律,并通过热力学计算优化钙处理工艺.结果 表明,转炉炉后及LF进站时采用铝强脱氧,夹杂物主要为Al2O3,LF精炼过程采用高碱度、强还原性炉渣精炼,LF精炼结束时,夹杂物为CaO-MgO-Al2O3、MgO-Al2O3,其数量所占比例分别为67%、33%;RH真空精炼搅拌强烈,RH破空时,夹杂物为CaO-MgO-Al2O3
GCr15轴承钢在连铸凝固过程中的组织生长与溶质偏析是碳化物液析的重要诱因,成为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为此,针对国内某钢厂240 mm×240 mm GCr15轴承钢的连铸过程,选取方坯表面下方40、80和120 mm位置处的坯样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二维凝固传热模型,结合红外测温试验,求解它们在糊状区的平均冷却速率,然后借助高温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HT-CSLM)原位观察它们在连铸条件下的凝固过程,研究揭示不同冷却速率对晶粒生长动力学、晶粒尺寸和溶质偏析的影响.结果 表明,距方坯表面40、80和120mm
精准的轧制模型是生产优质带材的关键,目前常用的热轧模型仅适用于研究静态轧制过程.当面对变厚度轧制及轧机振动等动态轧制过程时,由于常用的静态模型不包含辊缝变化速度参数,因此其模型结构缺乏完整性.为了对动态轧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需要建立一个包含辊缝变化速度参数的动态轧制模型.基于Orowan方程,同时考虑辊缝变化速度对带材平均变形速率和变形区长度的影响,建立了动态速度场模型、平均变形率模型和力微分平衡方程,并最终求解得到动态轧制力解析解.采用二辊试验轧机开展了动态轧制试验,通过与动态热轧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动
热送裂纹限制了热送技术的推广应用,而表面淬火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热送裂纹的质量问题.以某钢厂180 mm×180mm断面小方坯连铸机为对象,40Cr钢为淬火试验钢种,通过开展现场离线淬火试验研究,并利用光学显微镜(OM)及数值仿真技术,进行显微组织分析与淬火-自回火过程传热分析,研究了表面淬火对铸坯表层组织转变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表面淬火可以有效消除铸坯表层组织中的膜状铁素体,形成一定的淬透深度.在40~100 s的淬火时间范围内,表层可以形成2~10 mm深度的回火索氏体层,在距表面19~38 mm的深
某钢厂新建主要用于轧制超高强钢5+1型冷连轧机组,其第4机架采用小辊径轧机,其他机架采用普通轧机.在实际生产中,该机组同时负责其他钢种的轧制,为了避免出现轧制能力过剩等问题,基于能耗节约与稳定轧制的综合考虑,针对高强钢的轧制,5+1型冷连轧机组采用5道次模式进行轧制.在减少1个道次的情况下,为保证产品质量和轧制稳定,对机组的轧制规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出口板形质量、总压下量、机组轧制过程稳定性等因素考虑,结合小辊径轧机的特点,对5+1型冷连轧机组5道次高强钢模式下的机组进行了取舍.基于出口板形分布对压下
为了研究不同变形参数对锻态GH4742合金动态再结晶及γ\'相的影响,利用单道次等温压缩试验获得了变形温度为1050~1150℃、变形量为30%~70%、变形速率为0.1s-1时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分析了不同变形参数下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以及峰值应力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SEM、EBSD对不同变形参数下动态再结晶过程中的亚结构以及γ\'相进行了精细表征,定量计算了基体内的几何位错密度以及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比例,并测试了不同变形参数下基体的硬度.重点探讨了不同变形参数下动态再结晶的形核机制,深入分析了动
采用传统的高强钢焊接材料焊接690 MPa级低碳铜沉淀强化钢时,仍需严格控制热输入、预热温度、层间温度,这使得低碳铜沉淀强化钢的优良性能和可节约生产成本的优势得不到很好地发挥.通过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Si/Mn/Ni配比对690 MPa级超低碳贝氏体(ULCB)熔敷金属的组织及强韧性能的影响,为690 MPa级低碳铜沉淀强化钢配套的焊接材料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积累.结果 表明,690 MPa级超低碳贝氏体(ULCB
近年来,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制造业迅猛发展,高强度、高韧性、易焊接性、耐蚀性已成为造船及海洋工程用钢的发展方向.焊接是船体制造的关键环节,采用大线能量焊接来提高造船效率已成为造船企业的首选.但是,焊接线能量的提高导致钢板焊接热影响区晶粒严重粗化、局部软化和脆化,其低温冲击韧性变差,严重威胁船 体钢的安全使用.氧化物冶金是通过钢中超细均匀分布的氧化物夹杂,在钢液凝固、热加工及焊接过程中诱导晶内铁素体形核生长,形成交织互锁的组织结构,使钢材具有良好的韧性、较高的强度及优良的可焊性.利用氧化物冶金技术工业生产的E
随着汽车轻量化事业的不断推进,先进高强DP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而汽车碰撞过程安全性的模拟仿真,对DP钢提出了动态力学性能数据的迫切需求.利用万能拉伸试验机和高速拉伸试验机系统研究了高强度DP980钢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力学性能,构建并修正了基于JC模型的动态本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0-4~10-2 s-1的静态应变速率范围内,DP980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变化不大,分别在660~675和1030~1050MPa的范围内波动;而均匀伸长率和断裂伸长率则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