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语文学科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在海量现代化信息的冲击下,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基于此,文章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融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3-0069-03
作者简介:谢瑜(1975-),女,福建龙岩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中国有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许多璀璨的文化,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三观”意义深远。对初中生而言,该阶段是他们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外来思潮涌入开放后的中国,对初中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一些落后思想对学生后期成长极为不利,甚至严重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机构,学校有责任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将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传递给学生。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做好传统文化的融入工作,并将“互联网+”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培养其传统文化素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意义
1.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初中阶段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阶段,优秀的传统文化富含养料,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对提升其语文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融入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的情感,使其精神财富更加丰富,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觀念,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2.降低外来文化的冲击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为多元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缺乏足够的关注。比如,现在部分学生可通过网络了解西方文化,甚至认为西方国家什么都好,对传统文化嗤之以鼻。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在开展教学时融入传统文化是有效降低外来文化冲击的重要途径。换句话说,想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3.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使学生理解接受,这可以很好地提高语文目标达成度。此外,将传统文化与教学有机融合,能够充分体现出语文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特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获得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使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二、“互联网+”下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主要障碍
1.教学对象共性减少
初中生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部分学生自我辨别能力较差,自我认识不足,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思路模糊,假如缺乏正确的引导就易出现问题。尤其是“互联网+”下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学生更希望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个性,这就导致语文教学对象共性持续降低,面对这群具有个性的学生,要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探索的欲望,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学对象共性减少成为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较大障碍。
2.一定程度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
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认为考试成绩代表一切。再加上语文教学受到条件的制约,没有充分挖掘出传统文化的要素和内涵,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表面层次,学生缺乏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3.传统文化渗透主体单一
初中生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主体,在接受传统文化渠道上主要靠教师和家长。但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文化的表现和传播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这也使得大多数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上普遍存在过度依赖网络的问题。但是部分教师、家长缺乏传统文化教育意识,只让学生独自学习,缺乏引导,导致渠道单一。
三、基于“互联网+”的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想要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就应将“互联网+”技术、理念充分利用起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为后期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1.深度挖掘课内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1)深入挖掘课本内容。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诗经》《诫子书》《孙权劝学》等都蕴含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智慧,拥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将这些课本内容充分利用起来,深入挖掘教材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讲授《孙权劝学》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上网查找相关的背景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所涉及人物的理解,不仅要让学生熟读精思,还要站在知人论世的角度,带领学生对课文表达出来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有更全面的了解,充分认识到古人的智慧。最后利用孙权劝告吕蒙学习的故事来告诉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2)要有创新理念并加强经典阅读。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学生认识和利用互联网进行正确引导,使得“互联网+”促进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作用最大发挥。首先,教师要转换思维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其次,教师要创新语文教学内容。要在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通过多媒体定期播放这些节目,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对某些古诗词进行探究,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探究积极性。再次,教师要创新主体。无论是在线教学还是课堂教学,都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密切合作,努力实现三方联动,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要加强课外经典阅读。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传统文化经过时间的洗礼而保留下来,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要适当加强对国学经典的阅读,如《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它们蕴含了古人在孝友、仁爱、修身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可以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新教学形式,有效开展课外学习活动
(1)适当由课内迁移至课外。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活动如果只局限于课内,就会显得古板、单调,犹如一潭死水,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失去兴趣,而适时将教学由课内迁移至课外,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更能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充分挖掘从课内迁移至课外的有利因素,创新教学形式,才能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模式转变为主动探索模式,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更加高效、充满活力。
例如,在教授《社戲》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出预习提示,让学生了解家乡类似的民俗活动,并讲给同学们听。教师可以在上完课后,让学生在网上收集一些本地的民风民俗,再拿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交流。该节课,学生交流的内容主要有:龙岩东肖正月十二的“过关”,龙岩适中的“盂兰盆”盛会,龙岩连城罗坊的“走古事”等,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让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有所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课外活动,学生上课的热情空前高涨,课堂学习氛围逐渐变好,在学生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笑容中,笔者得到启示:学生对本地传统文化是非常感兴趣的,只是我们平时没注意启发和引导罢了。
(2)结合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对我们而言,意义非凡,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内涵。但是,受到全球化的影响,部分学生对传统节日不够了解,缺乏认同感,盲目追求西方文化,关注外国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相应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比如,“重阳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感恩敬老的节日主题,开展“敬母”活动,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与母亲相关的传统文化,让其了解在古代社会向母亲表达敬意与爱心应当怎么做,在现代要表达对母亲的爱又该怎么做。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为母亲准备一份小礼物,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通过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学生懂得孝顺父母,知恩感恩报恩惜恩。
(3)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手抄报比赛。手抄报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它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望。“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手抄报比赛活动,让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笔者所在的龙岩市有许多传统的民风民俗,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让学生上网收集本地民风民俗资料,选择最喜欢、感受最深的民风民俗内容,用8开纸绘制手抄报进行班级比赛,比赛以“人人参与”为原则,选出优秀作品,参与年级评比,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以学校名义颁发奖状和奖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设计的手抄报都很有特色,版面及内容都很丰富,有龙岩传统美食(清汤粉、什锦、洋鱼等)、龙岩风俗文化(采茶灯、谢姑婆等)等。最后,手抄报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可以在大型学校活动中展示。通过手抄报比赛,学生不但开阔了眼界,而且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激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探索的兴趣。
(4)让学生上网收集整理“文化遗产”,制作资料卡片。文化遗产可分为两大类,如“闽西汉剧、长汀公嫲吹、龙岩采茶灯”等属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定土楼、龙岩龙硿洞、连城冠豸山”等属物质文化遗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收集整理“文化遗产”,制作资料卡片,将学生分组,男生一组整理一类,女生一组整理一类,每位学生负责整理一种(由课代表统一规划分配),要求学生先在网上查找资料,然后用较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整理归纳后交由组长审核,合格后交给班长或学习委员再次编审并装订成册,成为班级的学习材料,放在图书角中,供同学们互相传阅。教师可以根据大家整理的资料,评选优秀整理者,进行奖励,让学生们体验到成就感。通过上网收集整理制作“文化遗产”资料卡片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整理中加深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可谓一举双得。教师课前上网找些有代表性的资料卡片,课上与学生们共同欣赏,边欣赏边讲解其内涵,这样的课轻松自然,寓教于乐,学生们喜闻乐见,教学效果更好。
3.教师要夯实自身文化基础
对语文教学来说,传统文化赋予了它更丰富的内容,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平台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做好传统文化的融入工作。此外,教师也要对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行提升,并进一步拓展互联网知识,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相关内容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思想底蕴,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为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使用的资源、可借鉴的模式越来越多。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想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深度挖掘课本内容,学会拓展延伸,有效探索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运用“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任翔.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化刍论[J].中国教育学刊,2020(06).
[2]王丽波.传统文化融入新课标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03).
[3]郎镝,张东航.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9(05).
[4]吴敬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1).
[5]王昌波.民族精魂 植根教育——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0). [6]張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深度融合的路径探析[J].教育研究,2018(08).
[7]郑新丽.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要素选编分析——以七、八年级为例[J].语文建设,2018(17).
Exploration of "Internet Plus" Based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grated into Chinese Teaching
Xie Yu
(The No.7 Middle School of Lonyan,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and a 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disciplin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udents hav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e under the impact of a large amou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Internet plus technology in Chinese teaching to develop diversified teaching activitie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ntribute to 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teaching; integrate into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融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3-0069-03
作者简介:谢瑜(1975-),女,福建龙岩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中国有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许多璀璨的文化,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三观”意义深远。对初中生而言,该阶段是他们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外来思潮涌入开放后的中国,对初中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一些落后思想对学生后期成长极为不利,甚至严重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机构,学校有责任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将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传递给学生。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做好传统文化的融入工作,并将“互联网+”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培养其传统文化素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意义
1.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初中阶段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阶段,优秀的传统文化富含养料,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对提升其语文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融入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的情感,使其精神财富更加丰富,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觀念,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2.降低外来文化的冲击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为多元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缺乏足够的关注。比如,现在部分学生可通过网络了解西方文化,甚至认为西方国家什么都好,对传统文化嗤之以鼻。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在开展教学时融入传统文化是有效降低外来文化冲击的重要途径。换句话说,想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3.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使学生理解接受,这可以很好地提高语文目标达成度。此外,将传统文化与教学有机融合,能够充分体现出语文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特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获得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使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二、“互联网+”下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主要障碍
1.教学对象共性减少
初中生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部分学生自我辨别能力较差,自我认识不足,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思路模糊,假如缺乏正确的引导就易出现问题。尤其是“互联网+”下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学生更希望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个性,这就导致语文教学对象共性持续降低,面对这群具有个性的学生,要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探索的欲望,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学对象共性减少成为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较大障碍。
2.一定程度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
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认为考试成绩代表一切。再加上语文教学受到条件的制约,没有充分挖掘出传统文化的要素和内涵,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表面层次,学生缺乏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3.传统文化渗透主体单一
初中生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主体,在接受传统文化渠道上主要靠教师和家长。但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文化的表现和传播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这也使得大多数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上普遍存在过度依赖网络的问题。但是部分教师、家长缺乏传统文化教育意识,只让学生独自学习,缺乏引导,导致渠道单一。
三、基于“互联网+”的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想要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就应将“互联网+”技术、理念充分利用起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为后期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1.深度挖掘课内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1)深入挖掘课本内容。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诗经》《诫子书》《孙权劝学》等都蕴含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智慧,拥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将这些课本内容充分利用起来,深入挖掘教材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讲授《孙权劝学》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上网查找相关的背景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所涉及人物的理解,不仅要让学生熟读精思,还要站在知人论世的角度,带领学生对课文表达出来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有更全面的了解,充分认识到古人的智慧。最后利用孙权劝告吕蒙学习的故事来告诉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2)要有创新理念并加强经典阅读。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学生认识和利用互联网进行正确引导,使得“互联网+”促进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作用最大发挥。首先,教师要转换思维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其次,教师要创新语文教学内容。要在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通过多媒体定期播放这些节目,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对某些古诗词进行探究,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探究积极性。再次,教师要创新主体。无论是在线教学还是课堂教学,都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密切合作,努力实现三方联动,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要加强课外经典阅读。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传统文化经过时间的洗礼而保留下来,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要适当加强对国学经典的阅读,如《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它们蕴含了古人在孝友、仁爱、修身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可以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新教学形式,有效开展课外学习活动
(1)适当由课内迁移至课外。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活动如果只局限于课内,就会显得古板、单调,犹如一潭死水,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失去兴趣,而适时将教学由课内迁移至课外,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更能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充分挖掘从课内迁移至课外的有利因素,创新教学形式,才能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模式转变为主动探索模式,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更加高效、充满活力。
例如,在教授《社戲》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出预习提示,让学生了解家乡类似的民俗活动,并讲给同学们听。教师可以在上完课后,让学生在网上收集一些本地的民风民俗,再拿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交流。该节课,学生交流的内容主要有:龙岩东肖正月十二的“过关”,龙岩适中的“盂兰盆”盛会,龙岩连城罗坊的“走古事”等,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让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有所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课外活动,学生上课的热情空前高涨,课堂学习氛围逐渐变好,在学生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笑容中,笔者得到启示:学生对本地传统文化是非常感兴趣的,只是我们平时没注意启发和引导罢了。
(2)结合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对我们而言,意义非凡,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内涵。但是,受到全球化的影响,部分学生对传统节日不够了解,缺乏认同感,盲目追求西方文化,关注外国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相应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比如,“重阳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感恩敬老的节日主题,开展“敬母”活动,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与母亲相关的传统文化,让其了解在古代社会向母亲表达敬意与爱心应当怎么做,在现代要表达对母亲的爱又该怎么做。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为母亲准备一份小礼物,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通过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学生懂得孝顺父母,知恩感恩报恩惜恩。
(3)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手抄报比赛。手抄报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它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望。“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手抄报比赛活动,让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笔者所在的龙岩市有许多传统的民风民俗,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让学生上网收集本地民风民俗资料,选择最喜欢、感受最深的民风民俗内容,用8开纸绘制手抄报进行班级比赛,比赛以“人人参与”为原则,选出优秀作品,参与年级评比,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以学校名义颁发奖状和奖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设计的手抄报都很有特色,版面及内容都很丰富,有龙岩传统美食(清汤粉、什锦、洋鱼等)、龙岩风俗文化(采茶灯、谢姑婆等)等。最后,手抄报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可以在大型学校活动中展示。通过手抄报比赛,学生不但开阔了眼界,而且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激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探索的兴趣。
(4)让学生上网收集整理“文化遗产”,制作资料卡片。文化遗产可分为两大类,如“闽西汉剧、长汀公嫲吹、龙岩采茶灯”等属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定土楼、龙岩龙硿洞、连城冠豸山”等属物质文化遗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收集整理“文化遗产”,制作资料卡片,将学生分组,男生一组整理一类,女生一组整理一类,每位学生负责整理一种(由课代表统一规划分配),要求学生先在网上查找资料,然后用较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整理归纳后交由组长审核,合格后交给班长或学习委员再次编审并装订成册,成为班级的学习材料,放在图书角中,供同学们互相传阅。教师可以根据大家整理的资料,评选优秀整理者,进行奖励,让学生们体验到成就感。通过上网收集整理制作“文化遗产”资料卡片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整理中加深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可谓一举双得。教师课前上网找些有代表性的资料卡片,课上与学生们共同欣赏,边欣赏边讲解其内涵,这样的课轻松自然,寓教于乐,学生们喜闻乐见,教学效果更好。
3.教师要夯实自身文化基础
对语文教学来说,传统文化赋予了它更丰富的内容,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平台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做好传统文化的融入工作。此外,教师也要对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行提升,并进一步拓展互联网知识,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相关内容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思想底蕴,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为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使用的资源、可借鉴的模式越来越多。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想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深度挖掘课本内容,学会拓展延伸,有效探索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运用“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任翔.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化刍论[J].中国教育学刊,2020(06).
[2]王丽波.传统文化融入新课标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03).
[3]郎镝,张东航.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9(05).
[4]吴敬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1).
[5]王昌波.民族精魂 植根教育——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0). [6]張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深度融合的路径探析[J].教育研究,2018(08).
[7]郑新丽.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要素选编分析——以七、八年级为例[J].语文建设,2018(17).
Exploration of "Internet Plus" Based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grated into Chinese Teaching
Xie Yu
(The No.7 Middle School of Lonyan,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and a 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disciplin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udents hav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e under the impact of a large amou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Internet plus technology in Chinese teaching to develop diversified teaching activitie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ntribute to 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teaching; integrate i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