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工作当中中波同步广播覆盖的实际情况,介绍中波同步广播中时延的计算、设置和调试。总结出相干区的特点,分析相干区内波峰和波谷效应,相干区宽度、场强和收听效果。
[关键词]同步 发射点 时延 相干区
中图分类号:TN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210057-02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中波同步广播技术与过去七、八十年代相比,有了质的飞跃。过去传统技术使用高稳晶振作为同步载频的基准,各发射台与其校准。后来又用TV的行频作为基准进行校准,这些都存在着精度不高,设备难维护等弊端,所以不能达到十分满意的同步效果。现在我们多采用GPS的时基信号作为同步广播的载频基准信号,能较好地解决精度不高,设备难以维护等问题。在中波同步广播覆盖实践中,虽然会在很小的区域内产生相干现象,对收听效果有一定影响,但就整体而言,完全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收听效果。
根据同步广播同步、同相、同调制度的所谓“三同原则”,中波同步覆盖系统,除了应用中波同步载频激励器和时延均衡器(青岛科研所产)等设备,而且,节目信号采用广播卫星传输,在广播中心加装音频处理器,对节目信号进行一次性统一处理,在各发射点的发射机前,不再安装专门的音频处理器,这样做既能节省音频处理器的投资,又能保证相同的调制度。中波同步广播载频激励器,同步频差<0.005Hz。频率准确度和稳定度都优于1×10-11。中波同步广播时延均衡器,时延范围16ms(16000µs),最小时延步进量1µs。卫星接收机为广播专业接收机,时延的不确定性为30µs(在中波同步广播中这一精度可视为不受影响)。各发射点同步广播设备连接,如图1所示。这里不再详述。
二、预设时延
广播信号的传输是通过广播卫星实现的,各同步发射点从各自的卫星接收机上接收信号再发射出去。由于信号传输到各接收点距离不同,必将会产生信号的时延差,这也是在系统加装音频时延均衡器的原因。
在同步广播中的音频信号,要经过许多设备和通路才能到达发射机。音频信号从广播中心一直到音频信号上星,时延是一定的,是不会变化的。因各发射点使用相同型号的卫星接收机,产生的时延也视为相同。但各发射点的发射机的型号不同。因此,第一步先对每台发射机进行了时延的测量,掌握第一手资料;第二步测量出各发射点的经纬度;第三步确定主台的时延。根据主台的地理位置,考虑到日后同步网的扩展,把主台时延均衡器的时延设定为一个不太小的整数。
利用青岛科研所开发的测距应用软件,能计算卫星离地面的距离。当经纬度测量仪eTrex Vistas,即手持定位导航仪(GPS)测出当地的坐标时,将其坐标的经纬度输入到计算机内,就可直接读出当地坐标距广播卫星的准确距离。
如图2,卫星用S表示,S1和S2分别代表到达发射点A和发射点B的距离。O点为A和B两发射点发射产生的相干区中心点。已知:电磁波传输速度为C=0.3km/
µS,计算卫星S到达A点和到达B点的时间差:ΔT1=(S1-S2)/C(S1>S2),信号从A点到O点和B点到O点的时间差:ΔT2=AO-BO/C,A点发射机与B点发射机的时延差为ΔT3。那么,A点为主台,预置延时TA,B点的时延应设置为TB=TA+ΔT1+ΔT2+ΔT3(ΔT2和ΔT3正号为加,负号为减)。
如图3所示,TA预置为1500µs;T1=S1-S2/C=26/0.3=87µs,ΔT2=AO-BO
/C=9.8/0.3=33µs,ΔT3=472-460=12µs
(A点发射机时延为472µs,B点发射机时延为460µs),因此,B点时延应设置为:TB=TA+ΔT1+ΔT2+ΔT3=1632µs。
发射点延时的设定是主台相邻的发射台依据主台的时延进行计算。相邻的发射台时延设置好后,再依据此时延,设置其他相邻发射点的时延。在全部设备按同步要求安装调试完毕,预设好时延,到相干区收听测量,检验同步效果,进行时延调试。
三、相干区中心点的确定与时延的调试方法
根据当地地理地貌,选地波传播曲线,假设选择地波传播曲线为σ=10-2西/米,ε=4,参考(广发技字《1987》764号)广播电视覆盖标准的规定,并结合当地收听收测的实际情况,选定可用场强,假设选定可用场强为71dB(微伏/米)。在地图上划出场强为71dB的场强覆盖图,相邻两发射点所画出的71dB场强图所相交的区域为71dB相干区,在相干区内大致确定相干的中心位置。
假设大部分地区是平原,实地寻找相干区与71dB场强图基本吻合,相干区的边缘大致就在71dB场强位置附近。相干区中心在相邻两个发射点之间71dB场强相交的区域内,且两发射点之间连线上。在两发射点之间的连线上寻找相干区中心(即等场强区)。不仅符合相干的基本原理,而且较容易找到。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寻找相干区和相干区中心实用易行。
实际的时延调试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如图4的是表示两发射点发射的场强相交的区域图,这个相交的区域称为相干区。在两个发射点之间的连线上O点为相干区的中心点,从理论上讲,只有在发射点A点和B点两个功率相等时,PQ连线与AB连线的相交点为相干区的中心点。由于发射功率、发射天线和地理地貌等诸多原因,不能按PQ连线与AB连线相交的方法来确定相干区的中心点。实际确定相干区的中心点,应该在71 dB场强所相交的区域内,且在ab的连线上实地寻找,相干区的中心区域是有一定宽度的(ab连线上的一段距离),因此,在实际寻找过程中,反复穿梭于ab之间,先将这个区域找到,那么,这个区域的中心点就是相干区的中心点。这一中心点也是等场强点,这一狭小的区域可视为等场强区。如果单独测量发射点A 和发射点B在这一点上场强(在波峰处测量),其场强相等。等场强测量只有在白天(利用固定停机维护时间分别开关发射机)才能容易测量到。晚间由于天波干扰的原因无法准确测量。在实际时延调试中,在大部分情况下,发射机处于正常发射状态。采用收音机收听相干现象的方法,也能准确找到相干区的中心点,这一方法在实际调试时延中,是基本和主要的使用方法。
时延的调试应该选择在相干区的中心点的波峰处,如图5所示,用收音机收听是否有时延效果,根据实践,一般来说,时延差在50µs以下,人耳收听无明显感觉。这时只要听起来没有明显失真和噪声,有良好的接收效果,就认为两发射点发射出的信号无时延差。如果有明显的时延,就会产生明显的噪声和失真,收听效果差或者很差,听起来很厌烦。这时就需要调整时延。因为以主台为标准,只能调整相邻的那个发射点上的时延均衡器上时延的时间。方法:
①仔细核算主台和相邻发射点的传输距离及信号的时延时间,是否使这两个信号达到相干中心区的时延有误差。
②主台为标准不作调整,在相干中心区收听波峰处的效果,调整相邻发射点的时延。
③依预置的时延时间,100µs递增或递减进行调整,先找到与
主台的时延“超前还是滞后”,明确“调整取向”。如相邻发射机发射的信号比主台发射的信号先到达相干区中心,那么,就增加相邻这端时延均衡器的时延时间。反之,就减小。粗调方法,按“调整取向”50µs或30µs,递增或递减进行调整。然后,要细心收听进行细调,细调时可按20µs或10µs递增或递减。按此方法调整,经过反复调试多次,直到收听效果满意为止。
四、相干区的分析
(一)相干区的测量及收听
①相干区边缘(听觉上几乎感觉不到相干现象)近场场强大于远场场强6-8dB。
②等场强区内波峰波谷效应十分明显,波峰可清楚收听,无厌烦感。波谷噪声失真严重,有厌烦感。波谷的宽度有所不同,在几米到十几米之间不等。
③地貌与地面建筑物影响因素较大时,测量结果相干区内场强分布不规则,有极不确定性。相干区内的收听效果:有些区域收听效果较好,几乎听不出相干现象,有些区域相干比较明显。相干区的中心位置不好寻找,相干区中心区域波谷效应不十分明显。
④地域辽阔平坦,建筑物少的农村地带相干区的边缘和中心区域非常容易找到,测量的场强数据准确。
(二)相干区中心区域的波谷效应
相干区的中心区域波谷效应十分明显,如图5所示,λ/2为一波峰波谷周期。
①进入波谷区时场强迅速降低,在理论上等场强区内波谷的场强应为零(实际并非如此,场强很低)。
②当波谷场强低于接收机AGC起控电平时,接收机增益急剧上升:响度增大,噪声增大,信噪比急剧恶化。
③相邻两波谷点的距离为半波长,波谷信噪比恶化的范围从几米到十几米。当以百公里时速行车时,穿过波谷点的时间小于一秒,场强越高,波谷恶化区范围越小。
④在波谷处,因本地场强过低,可觉察到远处同频干扰窜入。
⑤在相干区中心区内,离开波谷处包括波峰的大部分区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收听效果。
(三)对相干区宽度和收听效果的分析
对相干区收听效果的分析,有以下几点:
①相邻的两发射点发射的71dB场强区相交区域最宽处,在30公里以上,相交区面积比较大。在相干区内场强比较强,相干区中心位置,等场强区一般在76dB以上。相干区内有感相干区,宽度10-15公里,明显相干区6-8公里,严重相干区及相干区中心附近2-4公里,相干区内收听效果较好。
②相邻两发射点发射的71dB场强相交区域最宽处比较小,30公里以下,在相干区内场强中心位置,等场强区低于76dB。相干区的宽度比①情况有时要窄,相干区内收听效果比较差。
③相邻两发射点发射的71dB场强不相交,收听感觉不到相干现象,可视为无相干区。但也有必要设定准确的时延,以防地貌和建筑物等造成反射,产生相干的场强。实地接收效果基本互相无影响。
④相干区内收听效果分为三个区域;有感相干区、明显相干区和严重相干区。它们在相干区内所占宽度分别大约为:65%、25%和10%。
⑤根据实地测量,当相干区等场强Eo﹥76dB时,如图4所示,ab之间距离Sab﹥30KM,A点发射的场强在a点的场强为EAa , B点发射的场强在a点的场强EBa,EAa-EBa>6dB,同理,EBb-EAb>6dB。
实际收听,在a点和b点附近的区域,则听不到相干现象。结论:当相干区内等场强Eo﹥76dB时,且ab之间距离Sab﹥30KM,实际收听到的相干区要比理论上画出的71dB相干区窄,面积缩小。
⑥沿相干区的边缘方向相干区变窄,明显相干区和严重相干区两区域出现“弱化”现象,很难区分开这两个区域,该区域会逐渐变小,越来越小,达到P、Q附近区域后,收听到的相干现象不明显,只达到有感觉的程度。
实践证明:在规划中波同步覆盖时,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保证相邻两发射点发射的两个71dB场强相交区域(ab之间的距离)宽度最好大于30公里,实测相交区域中心点的等场强在76dB以上。做到以上两点,中波同步广播的收听效果将十分理想。
参考文献:
⑴李为丰等,―――建设完善的中波同步广播网,《广播与电视技术》2002年9月.
⑵ 关于广播电视覆盖标准统计覆盖的暂行规定,广发技字〔1987〕764号.
[关键词]同步 发射点 时延 相干区
中图分类号:TN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210057-02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中波同步广播技术与过去七、八十年代相比,有了质的飞跃。过去传统技术使用高稳晶振作为同步载频的基准,各发射台与其校准。后来又用TV的行频作为基准进行校准,这些都存在着精度不高,设备难维护等弊端,所以不能达到十分满意的同步效果。现在我们多采用GPS的时基信号作为同步广播的载频基准信号,能较好地解决精度不高,设备难以维护等问题。在中波同步广播覆盖实践中,虽然会在很小的区域内产生相干现象,对收听效果有一定影响,但就整体而言,完全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收听效果。
根据同步广播同步、同相、同调制度的所谓“三同原则”,中波同步覆盖系统,除了应用中波同步载频激励器和时延均衡器(青岛科研所产)等设备,而且,节目信号采用广播卫星传输,在广播中心加装音频处理器,对节目信号进行一次性统一处理,在各发射点的发射机前,不再安装专门的音频处理器,这样做既能节省音频处理器的投资,又能保证相同的调制度。中波同步广播载频激励器,同步频差<0.005Hz。频率准确度和稳定度都优于1×10-11。中波同步广播时延均衡器,时延范围16ms(16000µs),最小时延步进量1µs。卫星接收机为广播专业接收机,时延的不确定性为30µs(在中波同步广播中这一精度可视为不受影响)。各发射点同步广播设备连接,如图1所示。这里不再详述。
二、预设时延
广播信号的传输是通过广播卫星实现的,各同步发射点从各自的卫星接收机上接收信号再发射出去。由于信号传输到各接收点距离不同,必将会产生信号的时延差,这也是在系统加装音频时延均衡器的原因。
在同步广播中的音频信号,要经过许多设备和通路才能到达发射机。音频信号从广播中心一直到音频信号上星,时延是一定的,是不会变化的。因各发射点使用相同型号的卫星接收机,产生的时延也视为相同。但各发射点的发射机的型号不同。因此,第一步先对每台发射机进行了时延的测量,掌握第一手资料;第二步测量出各发射点的经纬度;第三步确定主台的时延。根据主台的地理位置,考虑到日后同步网的扩展,把主台时延均衡器的时延设定为一个不太小的整数。
利用青岛科研所开发的测距应用软件,能计算卫星离地面的距离。当经纬度测量仪eTrex Vistas,即手持定位导航仪(GPS)测出当地的坐标时,将其坐标的经纬度输入到计算机内,就可直接读出当地坐标距广播卫星的准确距离。
如图2,卫星用S表示,S1和S2分别代表到达发射点A和发射点B的距离。O点为A和B两发射点发射产生的相干区中心点。已知:电磁波传输速度为C=0.3km/
µS,计算卫星S到达A点和到达B点的时间差:ΔT1=(S1-S2)/C(S1>S2),信号从A点到O点和B点到O点的时间差:ΔT2=AO-BO/C,A点发射机与B点发射机的时延差为ΔT3。那么,A点为主台,预置延时TA,B点的时延应设置为TB=TA+ΔT1+ΔT2+ΔT3(ΔT2和ΔT3正号为加,负号为减)。
如图3所示,TA预置为1500µs;T1=S1-S2/C=26/0.3=87µs,ΔT2=AO-BO
/C=9.8/0.3=33µs,ΔT3=472-460=12µs
(A点发射机时延为472µs,B点发射机时延为460µs),因此,B点时延应设置为:TB=TA+ΔT1+ΔT2+ΔT3=1632µs。
发射点延时的设定是主台相邻的发射台依据主台的时延进行计算。相邻的发射台时延设置好后,再依据此时延,设置其他相邻发射点的时延。在全部设备按同步要求安装调试完毕,预设好时延,到相干区收听测量,检验同步效果,进行时延调试。
三、相干区中心点的确定与时延的调试方法
根据当地地理地貌,选地波传播曲线,假设选择地波传播曲线为σ=10-2西/米,ε=4,参考(广发技字《1987》764号)广播电视覆盖标准的规定,并结合当地收听收测的实际情况,选定可用场强,假设选定可用场强为71dB(微伏/米)。在地图上划出场强为71dB的场强覆盖图,相邻两发射点所画出的71dB场强图所相交的区域为71dB相干区,在相干区内大致确定相干的中心位置。
假设大部分地区是平原,实地寻找相干区与71dB场强图基本吻合,相干区的边缘大致就在71dB场强位置附近。相干区中心在相邻两个发射点之间71dB场强相交的区域内,且两发射点之间连线上。在两发射点之间的连线上寻找相干区中心(即等场强区)。不仅符合相干的基本原理,而且较容易找到。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寻找相干区和相干区中心实用易行。
实际的时延调试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如图4的是表示两发射点发射的场强相交的区域图,这个相交的区域称为相干区。在两个发射点之间的连线上O点为相干区的中心点,从理论上讲,只有在发射点A点和B点两个功率相等时,PQ连线与AB连线的相交点为相干区的中心点。由于发射功率、发射天线和地理地貌等诸多原因,不能按PQ连线与AB连线相交的方法来确定相干区的中心点。实际确定相干区的中心点,应该在71 dB场强所相交的区域内,且在ab的连线上实地寻找,相干区的中心区域是有一定宽度的(ab连线上的一段距离),因此,在实际寻找过程中,反复穿梭于ab之间,先将这个区域找到,那么,这个区域的中心点就是相干区的中心点。这一中心点也是等场强点,这一狭小的区域可视为等场强区。如果单独测量发射点A 和发射点B在这一点上场强(在波峰处测量),其场强相等。等场强测量只有在白天(利用固定停机维护时间分别开关发射机)才能容易测量到。晚间由于天波干扰的原因无法准确测量。在实际时延调试中,在大部分情况下,发射机处于正常发射状态。采用收音机收听相干现象的方法,也能准确找到相干区的中心点,这一方法在实际调试时延中,是基本和主要的使用方法。
时延的调试应该选择在相干区的中心点的波峰处,如图5所示,用收音机收听是否有时延效果,根据实践,一般来说,时延差在50µs以下,人耳收听无明显感觉。这时只要听起来没有明显失真和噪声,有良好的接收效果,就认为两发射点发射出的信号无时延差。如果有明显的时延,就会产生明显的噪声和失真,收听效果差或者很差,听起来很厌烦。这时就需要调整时延。因为以主台为标准,只能调整相邻的那个发射点上的时延均衡器上时延的时间。方法:
①仔细核算主台和相邻发射点的传输距离及信号的时延时间,是否使这两个信号达到相干中心区的时延有误差。
②主台为标准不作调整,在相干中心区收听波峰处的效果,调整相邻发射点的时延。
③依预置的时延时间,100µs递增或递减进行调整,先找到与
主台的时延“超前还是滞后”,明确“调整取向”。如相邻发射机发射的信号比主台发射的信号先到达相干区中心,那么,就增加相邻这端时延均衡器的时延时间。反之,就减小。粗调方法,按“调整取向”50µs或30µs,递增或递减进行调整。然后,要细心收听进行细调,细调时可按20µs或10µs递增或递减。按此方法调整,经过反复调试多次,直到收听效果满意为止。
四、相干区的分析
(一)相干区的测量及收听
①相干区边缘(听觉上几乎感觉不到相干现象)近场场强大于远场场强6-8dB。
②等场强区内波峰波谷效应十分明显,波峰可清楚收听,无厌烦感。波谷噪声失真严重,有厌烦感。波谷的宽度有所不同,在几米到十几米之间不等。
③地貌与地面建筑物影响因素较大时,测量结果相干区内场强分布不规则,有极不确定性。相干区内的收听效果:有些区域收听效果较好,几乎听不出相干现象,有些区域相干比较明显。相干区的中心位置不好寻找,相干区中心区域波谷效应不十分明显。
④地域辽阔平坦,建筑物少的农村地带相干区的边缘和中心区域非常容易找到,测量的场强数据准确。
(二)相干区中心区域的波谷效应
相干区的中心区域波谷效应十分明显,如图5所示,λ/2为一波峰波谷周期。
①进入波谷区时场强迅速降低,在理论上等场强区内波谷的场强应为零(实际并非如此,场强很低)。
②当波谷场强低于接收机AGC起控电平时,接收机增益急剧上升:响度增大,噪声增大,信噪比急剧恶化。
③相邻两波谷点的距离为半波长,波谷信噪比恶化的范围从几米到十几米。当以百公里时速行车时,穿过波谷点的时间小于一秒,场强越高,波谷恶化区范围越小。
④在波谷处,因本地场强过低,可觉察到远处同频干扰窜入。
⑤在相干区中心区内,离开波谷处包括波峰的大部分区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收听效果。
(三)对相干区宽度和收听效果的分析
对相干区收听效果的分析,有以下几点:
①相邻的两发射点发射的71dB场强区相交区域最宽处,在30公里以上,相交区面积比较大。在相干区内场强比较强,相干区中心位置,等场强区一般在76dB以上。相干区内有感相干区,宽度10-15公里,明显相干区6-8公里,严重相干区及相干区中心附近2-4公里,相干区内收听效果较好。
②相邻两发射点发射的71dB场强相交区域最宽处比较小,30公里以下,在相干区内场强中心位置,等场强区低于76dB。相干区的宽度比①情况有时要窄,相干区内收听效果比较差。
③相邻两发射点发射的71dB场强不相交,收听感觉不到相干现象,可视为无相干区。但也有必要设定准确的时延,以防地貌和建筑物等造成反射,产生相干的场强。实地接收效果基本互相无影响。
④相干区内收听效果分为三个区域;有感相干区、明显相干区和严重相干区。它们在相干区内所占宽度分别大约为:65%、25%和10%。
⑤根据实地测量,当相干区等场强Eo﹥76dB时,如图4所示,ab之间距离Sab﹥30KM,A点发射的场强在a点的场强为EAa , B点发射的场强在a点的场强EBa,EAa-EBa>6dB,同理,EBb-EAb>6dB。
实际收听,在a点和b点附近的区域,则听不到相干现象。结论:当相干区内等场强Eo﹥76dB时,且ab之间距离Sab﹥30KM,实际收听到的相干区要比理论上画出的71dB相干区窄,面积缩小。
⑥沿相干区的边缘方向相干区变窄,明显相干区和严重相干区两区域出现“弱化”现象,很难区分开这两个区域,该区域会逐渐变小,越来越小,达到P、Q附近区域后,收听到的相干现象不明显,只达到有感觉的程度。
实践证明:在规划中波同步覆盖时,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保证相邻两发射点发射的两个71dB场强相交区域(ab之间的距离)宽度最好大于30公里,实测相交区域中心点的等场强在76dB以上。做到以上两点,中波同步广播的收听效果将十分理想。
参考文献:
⑴李为丰等,―――建设完善的中波同步广播网,《广播与电视技术》2002年9月.
⑵ 关于广播电视覆盖标准统计覆盖的暂行规定,广发技字〔1987〕7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