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语文课堂就高效吗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改理念提出:语文课堂学习追求生动性、丰富性,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这一理念很多教师就理解为:语文课堂应该有趣。于是,课堂教学有趣味性就被许多教师理解为:课堂热闹就高效。于是,课堂热闹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很多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这一观点渗透到语文教师的心里,就犹如在许多语文教师心坎里注射了一针兴奋剂。于是许多教师绞尽脑汁设计了许多调动学生也随之兴奋的教学环节:课本剧、唱歌、跳舞、欣赏音乐、欣赏图片、欣赏幻灯片……有很多教师课堂设计的此类活动所占时间太长,以至于下课的时候,有许多学生发懵了:这一节上的什么课?表演,音乐,还是美术?愣了许久才恍然大悟:语文!学到什么语文知识?不识好歹的学生就洒脱地说:管它呢——有趣就行啦!
  是啊,学生是喜欢有趣的课堂,但我们作为语文课堂的设计者、引领者,应该将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放在首位。离开了语文教学目标去一味追求所谓的生动性、趣味性,教学过程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了。
  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依旧需要学生课前对基础知识的预习,依旧需要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去传授知识,依旧需要教师设计适量的巩固练习来给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指名回答或者集体回答、独立整理相关知识点的笔记。课本剧是可以编排演练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也是可以唱的,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图片、幻灯片等也是可以欣赏的。因为这些教学手段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辅助手段,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能让语文教学课堂变得热闹有趣的技巧。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利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掌握演技、提高音乐欣赏水平、提高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绝不是我们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课堂穿插欣赏音乐、图片等只是我们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辅助手段罢了,不是目标,所以我们只能有选择地用有限的时间去实施这些手段。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对教材、对学生、对教育手段都能够运筹帷幄,我们才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汲取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总之,语文课堂需要返璞归真,家常小菜似的课堂犹如璞玉,虽然未经雕饰,一样能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同理,有很多课堂,我们不需要营造纷繁复杂的热闹气氛,学生一样能获取知识、提高水平、掌握技能,同样是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堂。
  怎么恰当地把握各种让课堂气氛热闹的教学辅助手段使用的度?需要语文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发现、总结、感悟、反思、创新、实践……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语文课堂要以学生为本。我们的教育初衷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学生的进步,为了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最终的目标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语文知识能满足生活、学习、工作、愉悦身心等的需求。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就应该理智的引导学生步入语言文字欣赏的殿堂,即使他们喜欢热闹的课堂,我们作为教学的引领者也不能一味地投其所好,用大量的图片、演练、歌曲占用太多学习语文知识的时间,与他们一起沉沦在追求课堂愉悦的漩涡之中不能自拔。
  其次,树立语文课堂的膜拜对象。现在的小孩子都追星,他们大都死心塌地地做歌星、球星等明星的粉丝,为之欢乐、为之惆怅、为之悲伤、为之疯狂是当代多数学生的共性。如果教师长期用音乐作品、美术作品等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他们就自然而然产生困惑:文坛上就没有值得我们顶礼膜拜的人么?课文就没有什么可以吸引我们的魅力么?教学课本中的课文都是作家先贤智慧的结晶,我们如果能够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各种形式的美全方位渗透给学生,教育学生学会膜拜作家,进而膜拜作家笔下流淌的涓涓妙语,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将作家视为明星,也会对他们顶礼膜拜,当然也会爱上了他们的作品,我们何愁没有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第三,智慧地选择课堂教学辅助手段。课堂教学的容量、课堂需要那些教学手段等都需要我们在教学预案中设计妥当,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适当的调整,需要我们在巩固练习中依据学生实际做出巧妙的设计安排。
  总之,知识是学生素质结构中的基本要素,是形成能力、开发智力的基础。初中语文知识体系是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的多元的应用知识体系,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唯一的愿望就是:高效课堂。语文课应该是因为语言文字的美而靓丽,课堂使用幻灯片、音乐、图片,有欢呼声、掌声固然能使语文课堂热闹,但热闹的语文课堂未必高效。
其他文献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有诗曰:“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意思是说写文章要特别注重开篇落笔之处,如果下笔便石破天惊、涌现精华,则全篇就如高崖泻水,气势如洪。明朝诗人谢榛也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同样强调了开篇应以爆竹骤响之势震彻全文。可见,文章的开头是相当重要的,考场作文更是如此。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作文开头技法。   1.欲扬先抑,吊足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脑筋,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课前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
期刊
一、创设特定的情境  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是最具活力的学科,而“教科书所承载的知识、方法、方案以及各种案例只是一种素材、一个方向、一些范例,它们还只是‘死的’,真正让他们‘活起来’的,还需要学生的真情投入、教师的积极引导,需要环境与情境,需要师生之间的水乳交融”。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去创设语文学习的新情境,这是作为学习材料的教科书无法提供的。而信息技术则能够为学生提供合理的环境
期刊
要素一、明确教师指导地位  每次综合性活动都有活动的主题、大方案,但大多没有细致的操作性强的过程计划。我们在组织时,活动的主题容易确定,但学生的综合性活动需要老师的指导。初中生正处于心智成长、求知的阶段,知识结构并不完善,还不完全具备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在大量的信息中,很难筛选出有价值的材料,并由此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果此时老师只做一个旁观者,单纯地追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育学生探索精神,那只能流于形
期刊
“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是以“计白当黑,虚实相映”的手法,给欣赏者留有自由驰骋的空间。这让我想到了语文教学,我们语文教师是不是也应该学习这种“留白”艺术,给学生多留点想象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呢?语文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有所创造,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悬念“留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而且还能提高阅读技能和写作水平。课内阅读教学是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外要加大阅读量,以适应学生大量阅读中发展语言的需要。  一、把课内指导和课外辅导紧密联系起来  为了充分体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我利用语文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资料制定“以一带二”的方法,即在课堂上讲一课,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和步骤。随后,有法可循地学
期刊
从事初中教学以来,发现许多中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着这样的通病:词汇贫乏,知识面窄,遣词造句能力差,写作时缺乏想象力.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有如下体会。  一、注重生活积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怕作文”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共同心理,他们主要觉得没材料可写。写“老师”不是选“老师帮我补课”就是“夜深人静,老师灯下熬夜批改作业”为了改变这些“套作”现象作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期刊
文章的构思布局是指在动笔行文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文章的构思就是对头脑中的材料作进一步的扩充、延展、分解和组装,使之有序化、凝聚化、最优化,包括精选题材、提炼主题、设计人物、编写情节、安排结构以及探索最适当的表现方法等。有的考生总是对题目匆匆一瞥,在思维紊乱状态中,就信笔写去,结果常常是像挤牙膏似的,“挤”一点,写一点;或像溜冰
期刊
一、 学生评改作文的步骤  1、让学生明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说明:  (1)符合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条,可酌情加1-3分,加至满分为之。  ①构思新颖,有创意。  ②具有浓郁的个性色彩,不人云亦云。  ③体现出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④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  (2)缺少题目扣2分;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个字不扣,扣完2分为止。若字数不足,因已在分类评分中有所体现,不作单独扣分。
期刊
目前,听到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好学习,学习的热情度不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不高……仔细想来,这些现象在目前的教学中确实普遍存在,究竟问题出在哪里?细想之下,才发现原来当一种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之时,也是颓唐教学的开始。  首先,我们在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中缺失了学生这一关键环节。  备课时对每节课的容量和强度是否能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考虑欠缺全面性。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对教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