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与新红学之创立

来源 :红楼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_want_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红学的创立过程中,胡适《红楼梦考证》与俞平伯《红楼梦辨》前后相继,双璧辉映,一同构成了相对完整的新红学体系,历经百年而不衰,至今依然具有旺盛的学术生命力与影响力.俞平伯《红楼梦辨》承之于胡适《红楼梦考证》,激发于与顾颉刚的频繁通信讨论,在1921年8月9日至1922年7月8日期间经历了开篇、沉寂、重启、高潮与尾声等不同阶段,相继提炼为价值定位论、狗尾续貂论、结局矫正论、三重态度论、色空正反论、钗黛合影论、“葬花”渊源论、内外时序论、南北空间论、写生手段论、怨而不怒论、戚高版本论等12个重要论题,由此彰显了从文献考据转向文本批评的学术取向与独特价值.其中又可大略分为延展、新创与缺陷三种不同情形.随着红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红楼梦辨》上述三方面也在不同历史时段得到了承传、重构与矫正.
其他文献
随着新媒介技术等传播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农具”成为农村社会个体展演、形象宣传、营销增收的重要工具.短视频的繁荣已经对乡村文化和经济建设产生了实际的影响,并且形成了自身的题材类型、美学风格和生产模式.在乡村文化振兴和建设数字化乡村的背景下,未来的乡村短视频创作应在更好把握技术变革趋势、行业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升创作者自主意识、注重创作质量、创新融合生产新模式,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传承与发扬农耕文化、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而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后疫情时代,媒介融合的纵深发展、信息传播技术的更新迭代以及传媒格局的快速变革,对出版人融合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围绕后疫情时代出版业融合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指出出版人应做好数字化转型,把握数字化产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精研数字化内容生产新模式、加强数字化营销产业链建设,并在转变思维模式、提升数字技能、把握出版本质等方面展开具体论述,以期对出版人融合能力的提升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