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留置针采血用于术后危重患者血气分析的可行性分析

来源 :医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rad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动脉留置针采血用于术后危重患者血气分析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3月我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术后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取常规动脉穿刺采血)与试验组(采取动脉留置针穿刺采血),各40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各项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标准碱剩余、实际碱剩余、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结果。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标准碱剩余、实
其他文献
咬绳是钢丝绳损伤和破断的重要因素之一,总结实践工作,归纳认为钢丝绳咬绳与倾斜角、钢丝绳、里巴斯槽、内应力、井架与绞车的制造与安装有重要联系。有效控制其因素,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修井机钢丝绳在绞车上的咬绳发生率,提高钢丝绳的使用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康复治疗期间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7 d应用体外反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及脑钠肽(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国家不断提升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中职教学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中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数控专业教学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征,如何培养更多创新性人才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对创客教育简要概述的基础上,明确其在中职数控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分析目前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为中职数控教学改革提供有效参考,促进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