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极度期待优质教育资源涌现。在新课改趋势下,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整合进传统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这是当代教师刻不容缓的职业使命。文章探讨了如何把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度这一问题。
关键词: 英语课堂 课堂教学 尺度
英语教师充当着文化传播者的角色,这份使命令人自豪,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遭遇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尴尬,尤其学生基础较差时,更是阻力重重。因此,探求高效课堂,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英语,学好英语,已迫在眉睫。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精当、生动、高效地组织课堂,与如何恰当取舍备课素材密切相关。
裁缝剪裁时,能游刃有余,离不开一把刻度标准的尺。问题相似,情境不同,但都要精心剪裁,才能修成器物,其间关系到“度”的把握。
如何拿捏尺度使课堂实而不赘,浓淡相宜呢?教学中到底有哪些尺度可寻呢?该如何利用这些尺度来驾驭课堂呢?这正是我在此想和大家交流的问题。
一、备课选材有度
备课时,我们常贪大求全,觉得处处是重点。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師讲得元气大伤,学生听得神情恍惚,时间长了,学生没了兴趣,上课像在听天书,甚至会抵触课堂,导致师生对立,老师只怨学生素质差、习惯差,上课不专心,师生间形成内耗。显然这样的教学局面必须避免,我们首先要在备课选材上动脑筋。
1.切口的坡度
授课内容既不能难点堆砌,又不能缺乏难度。有难度的课堂,往往能够刺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心理求知欲和本能的挑战欲,由欲望激发的思维活动常是积极高效的,这样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把握好每节课导入的坡度,找准切口很关键,课堂内容要难易适度,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层层推进。
选材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复习回顾与新知识有关的内容,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作为铺垫,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带动学生进入积极的课堂思维状态,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比如,我们在处理英语中的倒装句现象时,因为倒装现象包括的情形比较复杂,且牵涉到时态、语态等基础语法知识,所以对于英语学科挫败感较强的学生而言,会对说教式的课堂产生惯性的烦躁感和畏缩感,此时不宜铺天盖地式地开头,换个角度,可以从日常交际中频现的“Here comes the bus./Here it is.”这两个句型导入,这样可以缓解学生心理上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和信心。课堂的最佳切口应定位在学生的“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上,让新旧知识交互联动,使学生的思维在与旧知的碰撞中接近新知,使学生的认知从“最近发展区”上升到下一个“已知区”,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新知,从而构建有机知识结构,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
2.选材的跨度
为了巩固新知,若将教学精力长时间停留在同一水平的问题上,则常会使得学生盲目乐观,不利于探索精神的培养和教学的推进,影响教学效率。因此选材时需注重层次性和跳跃性,有针对性地延伸拓展到一些相近或相关知识点上,体现出教学的跨度和深度。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其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从选材的跨度中设计出能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3.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度
英语课堂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国际化多元人文素养。因此课堂上切忌一味采用枯燥单调的语言讲解,可围绕教学任务,借助英文幽默小故事、原版影视作品、英语国家文化风情纪录片、英文歌曲、名人演讲等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丰富了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与领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例如,在处理M3U2 welcome和reading部分时,以东西方文化背景下常见符号语言的比较来导入课堂,其内容新鲜有趣味,能很快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这样既营造了轻松的课堂,又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渗透,更能引起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进一步关注,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融合要有度,不能脱离语言教学任务,一味哗众取宠,误导课堂,应紧扣主题,否则课堂将有失严肃性,走入误区。
二、课堂讲解有度
课堂讲解时,教师需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力和表现力,讲解要规范、简洁、精当,首先要避免口语和方言在课堂中出现,对于新授知识点要试图从多方面、多角度阐释,但不宜重复和啰唆。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备课,理清讲解思路,选择准确、有表现力的课堂语言,力求表达言简意赅,使学生一听了然。
讲解时,选择典型的例句可助课堂一臂之力。如在新授It is...that的强调句型时,以学生熟悉的语言情境举例,如,He was late for school this morning because his alarm clock didn’t work.借这个常见情境和学生一起操练强调句,学生能轻松把握强调句的结构特点,并及时配以相应练习来巩固,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因为是新授课,此时举例不宜复杂。
三、学生的课堂参与有度
按照建构主义观点,学生是建构活动中的认识主体和行为主体,联系教学实践,教师不能演独角戏,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带着学生体会求解论证的乐趣,让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堂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衡量教学过程是否完善、合理、有效的重要评判标准。课堂上我们可以围绕单元话题创设语言情境,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演讲、竞赛、团队合作、讨论、朗诵等,创造给学生施展个人才智的机会,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培养了学生大方、自信的个性风采和善于交流的个人能力,而这些也是外事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四、师生课堂互动度
传统课堂常为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课堂基本处于一种单调、封闭状态,教师对于各教学环节的效果不能很好实时把握。有机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信息交流过程,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从人本主义理念出发,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构建一种多向信息交流的互动教学模式。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常以教师设问的形式展开,教师要善于巧设悬念,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巧妙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处,同时这一过程也有助于师生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营造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达到多元教育的目的。
五、多媒体使用适度
多媒体设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应用于教学中可创设出真实的语言视听环境,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感观,开阔学生的视野,凸显教学优势。
多媒体教学手段也给教师备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其信息容量大,教师可以加大单节课的授课量,提高教学效率,但教师也常会稍不留神而无意识地加大教学密度,导致课堂上单张幻灯片只能给予短暂的停留,结果学生的大脑来不及处理转瞬即逝的信息流,视觉极易疲劳,渐而挫伤到学习热情和兴趣,对课堂产生厌倦感。其次,学生做笔记跟不上,慢慢地干脆就不做笔记了。另外,如课件制作得过于花哨、繁杂,尽管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但容易导致教学重心偏移,上课成了放电影,结果舍本逐末,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堂上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要适度,课堂内容不宜过于密集。
六、课堂气氛调节有度
每天相同的面孔,日复一日的课堂,若受天气因素的影响,或受情绪的影响,教师时常会碰到课堂气氛压抑、沉闷的时候,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幽默感和课堂临场发挥机智来调节课堂气氛,这些题外话要“雅、趣”当头,点到为止,不宜过度发挥,否则会冲淡课堂主题,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七、课堂要有包容度
教师需创设开放包容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教师要心态从容,允许学生犯错,在错误和矛盾中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毕竟是认识事物的规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出自信,学出智慧,健康成长。
教学不只是教书,更是育人,用心的话,教学应该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树立全面的课堂教学观,备学生、备教材,因材施教,体现“以人为本”和“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让尺度感、分寸感始终左右课堂,使之成为教师的职业惯性。教师出手有度,久之课堂就会有风度、有温度,收放自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中学教育心理学.重庆出版社.
关键词: 英语课堂 课堂教学 尺度
英语教师充当着文化传播者的角色,这份使命令人自豪,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遭遇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尴尬,尤其学生基础较差时,更是阻力重重。因此,探求高效课堂,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英语,学好英语,已迫在眉睫。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精当、生动、高效地组织课堂,与如何恰当取舍备课素材密切相关。
裁缝剪裁时,能游刃有余,离不开一把刻度标准的尺。问题相似,情境不同,但都要精心剪裁,才能修成器物,其间关系到“度”的把握。
如何拿捏尺度使课堂实而不赘,浓淡相宜呢?教学中到底有哪些尺度可寻呢?该如何利用这些尺度来驾驭课堂呢?这正是我在此想和大家交流的问题。
一、备课选材有度
备课时,我们常贪大求全,觉得处处是重点。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師讲得元气大伤,学生听得神情恍惚,时间长了,学生没了兴趣,上课像在听天书,甚至会抵触课堂,导致师生对立,老师只怨学生素质差、习惯差,上课不专心,师生间形成内耗。显然这样的教学局面必须避免,我们首先要在备课选材上动脑筋。
1.切口的坡度
授课内容既不能难点堆砌,又不能缺乏难度。有难度的课堂,往往能够刺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心理求知欲和本能的挑战欲,由欲望激发的思维活动常是积极高效的,这样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把握好每节课导入的坡度,找准切口很关键,课堂内容要难易适度,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层层推进。
选材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复习回顾与新知识有关的内容,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作为铺垫,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带动学生进入积极的课堂思维状态,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比如,我们在处理英语中的倒装句现象时,因为倒装现象包括的情形比较复杂,且牵涉到时态、语态等基础语法知识,所以对于英语学科挫败感较强的学生而言,会对说教式的课堂产生惯性的烦躁感和畏缩感,此时不宜铺天盖地式地开头,换个角度,可以从日常交际中频现的“Here comes the bus./Here it is.”这两个句型导入,这样可以缓解学生心理上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和信心。课堂的最佳切口应定位在学生的“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上,让新旧知识交互联动,使学生的思维在与旧知的碰撞中接近新知,使学生的认知从“最近发展区”上升到下一个“已知区”,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新知,从而构建有机知识结构,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
2.选材的跨度
为了巩固新知,若将教学精力长时间停留在同一水平的问题上,则常会使得学生盲目乐观,不利于探索精神的培养和教学的推进,影响教学效率。因此选材时需注重层次性和跳跃性,有针对性地延伸拓展到一些相近或相关知识点上,体现出教学的跨度和深度。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其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从选材的跨度中设计出能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3.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度
英语课堂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国际化多元人文素养。因此课堂上切忌一味采用枯燥单调的语言讲解,可围绕教学任务,借助英文幽默小故事、原版影视作品、英语国家文化风情纪录片、英文歌曲、名人演讲等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丰富了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与领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例如,在处理M3U2 welcome和reading部分时,以东西方文化背景下常见符号语言的比较来导入课堂,其内容新鲜有趣味,能很快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这样既营造了轻松的课堂,又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渗透,更能引起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进一步关注,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融合要有度,不能脱离语言教学任务,一味哗众取宠,误导课堂,应紧扣主题,否则课堂将有失严肃性,走入误区。
二、课堂讲解有度
课堂讲解时,教师需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力和表现力,讲解要规范、简洁、精当,首先要避免口语和方言在课堂中出现,对于新授知识点要试图从多方面、多角度阐释,但不宜重复和啰唆。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备课,理清讲解思路,选择准确、有表现力的课堂语言,力求表达言简意赅,使学生一听了然。
讲解时,选择典型的例句可助课堂一臂之力。如在新授It is...that的强调句型时,以学生熟悉的语言情境举例,如,He was late for school this morning because his alarm clock didn’t work.借这个常见情境和学生一起操练强调句,学生能轻松把握强调句的结构特点,并及时配以相应练习来巩固,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因为是新授课,此时举例不宜复杂。
三、学生的课堂参与有度
按照建构主义观点,学生是建构活动中的认识主体和行为主体,联系教学实践,教师不能演独角戏,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带着学生体会求解论证的乐趣,让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堂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衡量教学过程是否完善、合理、有效的重要评判标准。课堂上我们可以围绕单元话题创设语言情境,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演讲、竞赛、团队合作、讨论、朗诵等,创造给学生施展个人才智的机会,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培养了学生大方、自信的个性风采和善于交流的个人能力,而这些也是外事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四、师生课堂互动度
传统课堂常为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课堂基本处于一种单调、封闭状态,教师对于各教学环节的效果不能很好实时把握。有机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信息交流过程,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从人本主义理念出发,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构建一种多向信息交流的互动教学模式。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常以教师设问的形式展开,教师要善于巧设悬念,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巧妙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处,同时这一过程也有助于师生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营造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达到多元教育的目的。
五、多媒体使用适度
多媒体设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应用于教学中可创设出真实的语言视听环境,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感观,开阔学生的视野,凸显教学优势。
多媒体教学手段也给教师备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其信息容量大,教师可以加大单节课的授课量,提高教学效率,但教师也常会稍不留神而无意识地加大教学密度,导致课堂上单张幻灯片只能给予短暂的停留,结果学生的大脑来不及处理转瞬即逝的信息流,视觉极易疲劳,渐而挫伤到学习热情和兴趣,对课堂产生厌倦感。其次,学生做笔记跟不上,慢慢地干脆就不做笔记了。另外,如课件制作得过于花哨、繁杂,尽管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但容易导致教学重心偏移,上课成了放电影,结果舍本逐末,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堂上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要适度,课堂内容不宜过于密集。
六、课堂气氛调节有度
每天相同的面孔,日复一日的课堂,若受天气因素的影响,或受情绪的影响,教师时常会碰到课堂气氛压抑、沉闷的时候,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幽默感和课堂临场发挥机智来调节课堂气氛,这些题外话要“雅、趣”当头,点到为止,不宜过度发挥,否则会冲淡课堂主题,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七、课堂要有包容度
教师需创设开放包容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教师要心态从容,允许学生犯错,在错误和矛盾中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毕竟是认识事物的规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出自信,学出智慧,健康成长。
教学不只是教书,更是育人,用心的话,教学应该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树立全面的课堂教学观,备学生、备教材,因材施教,体现“以人为本”和“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让尺度感、分寸感始终左右课堂,使之成为教师的职业惯性。教师出手有度,久之课堂就会有风度、有温度,收放自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中学教育心理学.重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