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促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但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种显性目标的达成,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隐性目标的达成却不重视,长期以往,这对完善学生的品格、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不利的,本文试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作初浅探索。
【关键词】数学;发展;情感;价值观新课程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在思想感情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教育的层面,注重内在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数学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即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一教学目标极易受到忽视,大家普遍认为数学教学的重点是传递数学知识,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生识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其实,数学也是现实生活的抽象与模型,它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密切相关,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因此,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尝试过程与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教学手段的改革提供了条件,拓宽了教学道路,在现行教科书中,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许多知识,在教材中只能是一笔带过,因此,教师的任务便是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堂,努力弥补教材的不足,由此而使教学内容具有直观可感性,再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将空洞的知识变得 “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利用多媒体演示椭圆,双曲线的画法,学生看了很直观形象,易于接受。如果不演示,在黑板上直接画出图形,那效果明显不一样,这两种方式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在心灵体验上的作用是不可类比的。
2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认识数学世界的载体,是学生搭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必然阶段。过程与方法是到达彼岸的桥梁,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认识、丰富数学学习经历的重要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升华,是构建并完善素质、人格和世界观的重要保证。数学教学的每堂课都应该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要兼顾目标的各个组成部分,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应有所侧重,根据教材特点科学分配三个维度的比重。目标设置既要符合“课程目标”中“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现阶段、本章节的具体目标定位,避免广度和深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3利用数学的特点不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数学的特点是:知识内容前后连贯、系统严密、逻辑性强,这就决定了数学教育具有严谨性、确定性,教学中,在原有的概念的基础上推出新的概念。教师根据学习数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推理、验证,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观察事物要认真细致;计算要细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可以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推理、验证使学生懂得知识来不得半点马虎。在这一系统活动中,还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和信心,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同时,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题材,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对自然与社会所产生的作用,了解一些数学在人类历史上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事例,使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价值,习惯用数学的眼光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不断的得到培养。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情感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寓教于乐,寓情于理,情理统一,将教学过程视为知、情、意、行的统一。需在尝试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
4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合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会变得高度有效。”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能否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内心体验。
5注重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为调动学生情感意识提供民主的环境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简单给予,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有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将学生作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合作,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尊重、民主、自由的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理解,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和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获得整体的精神世界的重建。与学生完全平等交流,学生既与你交流信息,也与你交流心事,从而让学生完全信任教师。在课堂上,学生认同教师,才会跟着老师学习。在教学中,师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并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与相互启发的关系。我们应该提出师生间相互学习、交流,要让学生“如沐春风”。 应避免生硬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坚持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努力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努力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使他们进行坦诚、和谐的情感交流与价值观交流,这样,课堂中进行的价值观教育才可能更有成效。
6营造课堂氛围,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一个好的课堂,就好象一个厨师做一道色香味俱全可口的菜,我们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还必须添加适量的佐料,佐料放多了,失去了主料的原味,不放佐料也不行,虽然有营养,但难以下咽。在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是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在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中来。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有效教学策略需要我们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最终服务于新课程的数学课程目标: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从尝试中学会探索,从探索中学会发现,从参与中得到发展,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
【关键词】数学;发展;情感;价值观新课程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在思想感情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教育的层面,注重内在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数学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即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一教学目标极易受到忽视,大家普遍认为数学教学的重点是传递数学知识,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生识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其实,数学也是现实生活的抽象与模型,它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密切相关,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因此,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尝试过程与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教学手段的改革提供了条件,拓宽了教学道路,在现行教科书中,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许多知识,在教材中只能是一笔带过,因此,教师的任务便是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堂,努力弥补教材的不足,由此而使教学内容具有直观可感性,再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将空洞的知识变得 “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利用多媒体演示椭圆,双曲线的画法,学生看了很直观形象,易于接受。如果不演示,在黑板上直接画出图形,那效果明显不一样,这两种方式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在心灵体验上的作用是不可类比的。
2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认识数学世界的载体,是学生搭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必然阶段。过程与方法是到达彼岸的桥梁,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认识、丰富数学学习经历的重要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升华,是构建并完善素质、人格和世界观的重要保证。数学教学的每堂课都应该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要兼顾目标的各个组成部分,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应有所侧重,根据教材特点科学分配三个维度的比重。目标设置既要符合“课程目标”中“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现阶段、本章节的具体目标定位,避免广度和深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3利用数学的特点不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数学的特点是:知识内容前后连贯、系统严密、逻辑性强,这就决定了数学教育具有严谨性、确定性,教学中,在原有的概念的基础上推出新的概念。教师根据学习数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推理、验证,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观察事物要认真细致;计算要细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可以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推理、验证使学生懂得知识来不得半点马虎。在这一系统活动中,还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和信心,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同时,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题材,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对自然与社会所产生的作用,了解一些数学在人类历史上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事例,使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价值,习惯用数学的眼光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不断的得到培养。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情感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寓教于乐,寓情于理,情理统一,将教学过程视为知、情、意、行的统一。需在尝试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
4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合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会变得高度有效。”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能否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内心体验。
5注重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为调动学生情感意识提供民主的环境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简单给予,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有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将学生作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合作,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尊重、民主、自由的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理解,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和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获得整体的精神世界的重建。与学生完全平等交流,学生既与你交流信息,也与你交流心事,从而让学生完全信任教师。在课堂上,学生认同教师,才会跟着老师学习。在教学中,师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并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与相互启发的关系。我们应该提出师生间相互学习、交流,要让学生“如沐春风”。 应避免生硬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坚持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努力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努力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使他们进行坦诚、和谐的情感交流与价值观交流,这样,课堂中进行的价值观教育才可能更有成效。
6营造课堂氛围,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一个好的课堂,就好象一个厨师做一道色香味俱全可口的菜,我们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还必须添加适量的佐料,佐料放多了,失去了主料的原味,不放佐料也不行,虽然有营养,但难以下咽。在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是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在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中来。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有效教学策略需要我们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最终服务于新课程的数学课程目标: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从尝试中学会探索,从探索中学会发现,从参与中得到发展,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