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传统村落作为民族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地域特色的传承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根,寄托着各民族儿女的乡愁,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文化遗产。但在社会变迁和城镇化日益加剧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日趋凋零,消失和被破坏的情况日益严峻。据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10年时间减少了92万个,平均每天消失的自然村250余个。在传承与发展冲突凸显的大前提下,要尽可能地保存、抢救、记录传统村落,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2012年4月,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2012年9月,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成立了由建筑学、民俗学、规划学、艺术学、遗产学、人类学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评审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从2012年12月至今已前后公布了三批传统村落名录,共2555处,贵州共计426处,其中贵阳地区仅有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马头村、花溪区高坡苗族乡批林村和石板镇镇山村大寨3处,只有马头村(国保名称为马头寨)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实施名单。现将相关保护情况及存在问题作初步研究,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二、马头寨保护和利用情况
(一)基本情况:马头寨位于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马头村,始建于宋末,元初设底窝紫江总管府于寨内,寨内有宋氏家庙朝阳寺、布依族祖庙马头寺、元明底窝总管府遗址和清末底窝宋氏土司祠堂遗址、以及相对集中连片的传统古民居等85座文物建筑,保存相对完好。此外,寨内还留有1935年4月红军长征过禾丰时留下的红军标语等珍贵的红色文物。
(二)保护和利用情况:经省市各级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马头寨于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和贵州十大特色民族建筑,并于2015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第二批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实施名单。根据《中国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的相关要求,从2006年至今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一是完成文物“四有”工作和前期基础研究工作;二是完成马头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挖掘利用工作;三是成立马头寨保护和利用工作小组;四是完成马头寨小学搬迁,并交由马头寨文物保护管理所使用;五是编制完成马头寨古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文物本体修缮工程方案、消防规划和防雷等工程方案;六是先后争取各级有关项目经费3000多万元。
三、保護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一是相关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推进和有效监管。长期以来省市县均认为马头寨重要并呼吁各级部门重视,但作为属地政府却未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持续推进,在相关工作推进过程中又缺乏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和汇报;二是对文物保护的认识角度出现偏差。多从马头寨的旅游开发方面进行思考和出发,未对文物的整体保护和合理利用作深入研究和思考,没有形成相关工作必须服从《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规划的共识;三是马头寨文物保护机构的人员编制未落实。现有在编人员仅2人,未有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平时疲于应付常规工作,无法对相关工作进行长远思考和深入研究,致使其保护和利用工作后劲乏力。
(二)统筹协调不到位,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虽然成立了马头寨保护和开发领导小组,并将相关工作分解到各职能部门,但领导小组未能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功能,领导和各部门的文物保护意识有待加强,没有形成《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规划的上位意识。
(三)资金投入度不够。近些年对马头寨的保护与利用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文物保护资金,然马头寨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整治工作,而各口项目资金或投入较少、或倾斜不足,使得部分目标难以实现预期。文物本体和现有民居基本上破败不堪,面临垮塌,急需修缮,居民住房紧张需要搬迁,整个村庄几乎没有相应的完善的基础措施,以及后山时常发生地质灾害等现状均需要大量的资金长期持续投入。
(四)文物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身为国保单位,同时居住大量原住居民,文物需要保护与居民需要发展成为马头寨的突出特点和矛盾焦点。由于马头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规划和方案审批周期较长,文物保护的限制条件较多,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未经整合统筹无法顺利进入,大部分当地村民尚未享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文物保护和利用带来的红利,对文物保护抵触情绪严重,从前期积极配合文物保护,到近年来漠视和抗拒文物保护。同时村民生活用电、用火和生活污水等,也对古建筑群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五)综合研究和宣传不够。作为曾经统治贵州四大土司之一的水东土司的实物载体马头寨,虽近些年来获得的国家级、省级殊荣,省内文化界、史学界和宣传媒体对此投入的关注度还不够高,宣传手段简单,研究不够深入。综合研究基础薄弱,后期保护和利用前景乏力。
四、保护和利用的思考
(一)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将马头寨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作为当地政府的重点项目来进行推进,依法管理和保护应形成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共识,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加强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和培养,积极整合资源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二)统筹各部门,进行资金和资源整合,加强保护,适度利用,作为各部门的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地方政府做好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工作。
(三)文物主管部门要加强与职能部门平行关系的处理,主动沟通,按照《文物保护法》和保护规划的总体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对其它非文物部门的项目做好监管和指导,同时要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干实事,履行好职能职责。
传统村落作为民族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地域特色的传承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根,寄托着各民族儿女的乡愁,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文化遗产。但在社会变迁和城镇化日益加剧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日趋凋零,消失和被破坏的情况日益严峻。据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10年时间减少了92万个,平均每天消失的自然村250余个。在传承与发展冲突凸显的大前提下,要尽可能地保存、抢救、记录传统村落,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2012年4月,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2012年9月,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成立了由建筑学、民俗学、规划学、艺术学、遗产学、人类学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评审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从2012年12月至今已前后公布了三批传统村落名录,共2555处,贵州共计426处,其中贵阳地区仅有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马头村、花溪区高坡苗族乡批林村和石板镇镇山村大寨3处,只有马头村(国保名称为马头寨)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实施名单。现将相关保护情况及存在问题作初步研究,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二、马头寨保护和利用情况
(一)基本情况:马头寨位于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马头村,始建于宋末,元初设底窝紫江总管府于寨内,寨内有宋氏家庙朝阳寺、布依族祖庙马头寺、元明底窝总管府遗址和清末底窝宋氏土司祠堂遗址、以及相对集中连片的传统古民居等85座文物建筑,保存相对完好。此外,寨内还留有1935年4月红军长征过禾丰时留下的红军标语等珍贵的红色文物。
(二)保护和利用情况:经省市各级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马头寨于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和贵州十大特色民族建筑,并于2015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第二批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实施名单。根据《中国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的相关要求,从2006年至今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一是完成文物“四有”工作和前期基础研究工作;二是完成马头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挖掘利用工作;三是成立马头寨保护和利用工作小组;四是完成马头寨小学搬迁,并交由马头寨文物保护管理所使用;五是编制完成马头寨古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文物本体修缮工程方案、消防规划和防雷等工程方案;六是先后争取各级有关项目经费3000多万元。
三、保護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一是相关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推进和有效监管。长期以来省市县均认为马头寨重要并呼吁各级部门重视,但作为属地政府却未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持续推进,在相关工作推进过程中又缺乏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和汇报;二是对文物保护的认识角度出现偏差。多从马头寨的旅游开发方面进行思考和出发,未对文物的整体保护和合理利用作深入研究和思考,没有形成相关工作必须服从《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规划的共识;三是马头寨文物保护机构的人员编制未落实。现有在编人员仅2人,未有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平时疲于应付常规工作,无法对相关工作进行长远思考和深入研究,致使其保护和利用工作后劲乏力。
(二)统筹协调不到位,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虽然成立了马头寨保护和开发领导小组,并将相关工作分解到各职能部门,但领导小组未能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功能,领导和各部门的文物保护意识有待加强,没有形成《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规划的上位意识。
(三)资金投入度不够。近些年对马头寨的保护与利用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文物保护资金,然马头寨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整治工作,而各口项目资金或投入较少、或倾斜不足,使得部分目标难以实现预期。文物本体和现有民居基本上破败不堪,面临垮塌,急需修缮,居民住房紧张需要搬迁,整个村庄几乎没有相应的完善的基础措施,以及后山时常发生地质灾害等现状均需要大量的资金长期持续投入。
(四)文物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身为国保单位,同时居住大量原住居民,文物需要保护与居民需要发展成为马头寨的突出特点和矛盾焦点。由于马头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规划和方案审批周期较长,文物保护的限制条件较多,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未经整合统筹无法顺利进入,大部分当地村民尚未享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文物保护和利用带来的红利,对文物保护抵触情绪严重,从前期积极配合文物保护,到近年来漠视和抗拒文物保护。同时村民生活用电、用火和生活污水等,也对古建筑群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五)综合研究和宣传不够。作为曾经统治贵州四大土司之一的水东土司的实物载体马头寨,虽近些年来获得的国家级、省级殊荣,省内文化界、史学界和宣传媒体对此投入的关注度还不够高,宣传手段简单,研究不够深入。综合研究基础薄弱,后期保护和利用前景乏力。
四、保护和利用的思考
(一)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将马头寨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作为当地政府的重点项目来进行推进,依法管理和保护应形成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共识,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加强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和培养,积极整合资源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二)统筹各部门,进行资金和资源整合,加强保护,适度利用,作为各部门的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地方政府做好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工作。
(三)文物主管部门要加强与职能部门平行关系的处理,主动沟通,按照《文物保护法》和保护规划的总体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对其它非文物部门的项目做好监管和指导,同时要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干实事,履行好职能职责。